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运用2011—2018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以“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两个维度探究智慧城市建设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从技术、制度和人三个方面分析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且这种作用存在结构异质性、区域异质性和城市等级异质性;智慧城市建设对数字普惠金融三个维度中的数字化程度提升作用最大,使用深度次之,覆盖广度最小;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通过基础设施效应和创新环境效应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而人才集聚效应的中介作用不显著。基于此,从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正外部性、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等角度提出了提高智慧城市建设质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泰州市作为创新型试点城市,实施驱动发展战略,以系统化思维谋划城市创新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一定程度上也存在创新氛围不浓、创新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创新人才欠缺等问题,文章为进一步完善泰州市创新型城市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河南省创新驱动载体建设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本文通过阐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会计信息相关理论,结合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关内容,分析了在创新驱动发展视域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中的会计信息报送并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新型城镇化战略与智慧城市建设正是深化改革的大课题,也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共同选择。中国特色"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之路正引领智慧城市建设和提升。这对于河北而言,则是开启了广阔的发展之门,更为当前河北省13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提供了新契机(目前,全国共有193个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河北省智慧城市建设,通过互联网思维、人本理念以及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视野为  相似文献   

5.
2008年10月安徽启动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改革试验区,历经7年发展,合芜蚌试验区对安徽经济尤其是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蚌埠作为三个试点城市之一,经济发展迅速,专利申请量持续增长,R&D 经费支出快速增加,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但却面临着缺乏成熟稳定的创新软环境,合芜蚌三市协调联动发展机制不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协同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优化创新环境,营造创新氛围;提高自主产权意识,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完善联合协作机制,促进高效友好合作促进蚌埠在合芜蚌试验区中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当下全国各地通过各种渠道努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地方政府和企业已成"蜂拥"之势,但遗憾的是一些专家学者指出当前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尚无成功案例。笔者近来专门走访了十余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智慧城市试点,发现所调研的试点在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中除了相互模仿部分存在雷同外,对智慧城市导向和总体架构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甚至存在截然相反的理论和支撑体系设计。为此,笔者根据调研情况和国家部委相关指南对智慧城市的导向、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误区进行了梳理,并提  相似文献   

7.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推行创新驱动型发展计划,打造富有创新能力的国家,构建国家创新系统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键在科技,核心在创新型企业建设和发展,而创新型企业的领路人就被称之为创新型企业家。因此,怎样培养创新型企业家,开展与当下"五大发展理念"相适应的顶层设计研究和激励政策是企业谋求长足发展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协同发展,既是解决北京城市病和区域环境问题、推进区域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实现京津冀区域优势互补、打造以创新为特征的我国经济第三增长极和世界级城市群的战略需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理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个作用,加强顶层设计,抓住核心问题,统筹协调,积极创造条件,在工作机制、交通体系建设、新一代卫星城建设、公共服务均衡化、利益共享机制五个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和完善自上而下、上下贯通、强有力的协同发展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快交通一体化建设,消除阻碍协同发展的软性制度约束,为要素流动扫清障碍,设立京津冀协同发展引导基金,有效引导市场主体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正>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引领下,中山火炬高新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参与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着力加强创新载体、发展创新主体、利用创新资源、注重创新人才、融合创新资本、应用创新成果、完善创新政策、营造创新文化等方面建设。积极引入品牌孵化器,制定孵化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孵化育成体系,推进大孵化器建设,注重  相似文献   

10.
作为城市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产物,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模式的重大变革.基于智慧城市试点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03-2016年中国227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DID)和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检验智慧城市试点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并从城市所处区域、科教水平以及规模等方面详细考察试点政策影响城市创新的异质性,在此基础上,将产业结构、融资效率和信息化水平作为调节变量进行影响机制分析.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城市创新水平,其创新效应的发挥不存在滞后性,试点政策效果随时间的推移显著增强;异质性分析发现,在科教水平较低的城市和中小城市,智慧城市试点具有明显的创新效应,而在科教水平较高的城市和大城市,智慧城市试点的创新效应不显著,并且智慧城市创新效应的发挥不存在明显的区位异质性;机制分析发现,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通过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提升融资效率以及信息化水平等渠道促进城市创新水平的提高.这一研究对新时代中国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智慧城市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商》2015,(39):131-132
科技创新是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在提高区域竞争力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解决科技创新能力现存的区域差异及其马太效应,有必要推进实施科技创新区域差异化的优先推进战略,同时通过产业跨区域梯度转移促进区域技术转移,并加快建设一批具有联动效应的科技创新策源地、研发转化地和市场化生产基地,在全国范围内构建形成网络化、协同性的科技创新区域空间配置体系,从而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城市自主创新环境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参考了国家创新系统的有关理论和研究成果,根据城市自主创新系统包含在国家创新系统中的机构和它们的功能,提出城市自主创新环境建设的四个重要方面:城市自主创新政策,城市自主创新主体的建设,促进城市自主创新主体的互动合作以及城市自主创新支撑环境建设,以期为城市自主创新环境建设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毕娟  张耘  于秀娟 《中国市场》2014,(36):91-95
北京城市科技功能经历了央地资源分割的自我发展阶段、北京与其他区域竞争中央资源阶段、央地资源融合阶段以及北京科技向首都科技转变四个阶段。首都科技是新时代的北京科技功能定位,本质特征在于对外服务。北京科技向首都科技的转变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及创新驱动战略的需要、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北京可持续发展以及北京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当下全国各地通过各种渠道努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地方政府和企业已成“蜂拥”之势,但遗憾的是一些专家学者指出当前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尚无成功案例。笔者近来专门走访了十余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智慧城市试点,发现所调研的试点在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中除了相互模仿部分存在雷同外,对智慧城市导向和总体架构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甚至存在截然相反的理论和支撑体系设计。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发力,信息产业蓬勃发展,信息服务便利了人民生活。但仍存在信息化与城镇化的融合程度有待提升、城镇信息化的城乡差距较大、高级信息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相对匮乏的不足。信息化驱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是:强化组织领导、做好顶层设计、完善扶持政策、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强信息人才建设。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此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在更大范围推广中关村试点政策、加快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会议指出,从2010年起,国家在北京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了金融、财税、人才激励、科研经费等促进科技创新的一系列政策,取得积极成效。当前,必须加快创新驱动,以更大力度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在更大范围推广实施试点政策,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新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基于此,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包括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五个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创新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转折点,新常态下,我国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陆续推出"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等多个区域协同发展规划方案。以"京津冀"为例,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在区域协同创新方面存在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从整体上提升该地区经济实力的办法。要借国家顶层设计之"东风",从改变传统文化意识入手,全力贯彻国家"创新协同发展"的理念,积极探索现实可行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9.
张亚兰 《中国科技财富》2010,(12):380-380,382
创新型城市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上提出的。在2005年10月召开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创新型城市要求把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作为创新要素来驱动城市发展,并对其它区域具有高端辐射与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城市创新效率指标体系,通过DEA方法测算城市创新效率,采取双重差分法评估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效果,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创新效率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此结果在经过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二是试点政策发挥政策效果受制于城市的区域位置;三是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施展政策效力受到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经济相对落后的地级市受政策影响创新效率提升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