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以打破“三铁”为主要内容的深化企业改革,正在神州大地逐步引深,优化劳动组合作为企业改革的一种基本形式,正以其本身具有的特点被许多企业所采用。不言而喻,这项改革涉及企业的每个干部、工人的切身利益,有部分人员要被优化下来,因此,解决好优化下来人员的转化工作是当前企业改革过程中应该考虑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招工用工制度改革之后,搞活固定工制度已受到人们广泛重视。如何搞活固定工制度,近年来,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创造性地采用了“劳动组合”、“合同化管理”、“择优选择”、“试工”等几种不同形式,而“劳动组合”等作为深化企业改革,搞活固定工制度形式之一,正受到大部分企业的重视。笔者认为“劳动组合”  相似文献   

3.
在以两权分离为核心的第一轮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实施过程中,企业逐步推行了优化劳动组合。从主观愿望看,优化劳动组合思路是正确的;从改革的角度看,这一尝试是必要的;从客观效果看,有一部分企业是成功的,但是相当一部分企业优化劳动组合行为被扭曲,与劳动力优势配置的初衷相悖。  相似文献   

4.
最近,国务院决定在全国普遍实行劳动合同制。这一用工制度的核心是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实现更合理更有效的结合,真正体现按劳分配,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对“铁饭碗”、“终身制”等旧的用工制度的重大改革。其优越性表现在,对企业来说,领导者有了择优录用工人的权力;对工人来说,在一定条件下获得了自由选择职业的可能;对社会来说,由于企业和工人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选择,会逐步形成一种在比较平等的条件下进行竞争的局面。从这三个方面的优越性来看,劳动制度的改革,实质上  相似文献   

5.
第一,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按照《企业法》的规定,全面落实承包者应有的权利,真正把承包者的利益同企业经营好坏挂起钩来。改革用工制度,通过优化劳动组合,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最佳配置。改革工资制度,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着力解决吃“大锅饭”的问题。 第二,在政治上,落实职工主人翁地位和权利;在经济上,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在思想上,增强职工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东欧国家劳动关系的调整路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其基本特征为:劳资双方的利益组织趋向多元化、实行以企业谈判为主的集体谈判制度、三方协商机制开始发挥作用、企业一级的工人参与存在多种形式、劳资关系调整逐渐走向法制化。东欧国家经济转型后的劳动关系调整路径为协调劳动关系带来利弊双重影响,对我国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调整制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企业招用农民合同制工人的几个有利因素分析李洪安招用农民合同制工人是施工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农民合同制工人是指从农民中招用、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实行劳动合同制的工人,包括从农民中招用的定期轮换工。近几年,我处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根据施工生产任...  相似文献   

8.
劳动制度改革的主线是扩大企业用人的自主权与劳动者就业的自主权,推动二者向用人与就业主体的地位过渡。企业用人自主权的扩大主要是从八十年代中期围绕在新招工人中推行劳动合同制开始的。企业获得了对新招工人自已适应劳动关系的权利。经历了八十年代后期的优化组合。九十年代初期的全员劳动合同制的改革,企业的用人主体地位趋于成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这一趋势。  相似文献   

9.
商业工人的劳动分为生产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商业企业在实现产业企业的产品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同时,实现商业工人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商业过程包括商品买进过程、中间过程和卖出过程。对商业工人来说“卖商品”是提供服务的过程;对消费者来说“买商品”是接受服务的过程。商业工人在簿记、通讯等商业活动和“卖商品”过程中,创造了服务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商业工人的生产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是商业价值的源泉。  相似文献   

10.
<正>如何有效地发挥人的因素,已成为现代资本主义企业十分重视的问题。因为他们深知人是生产过程唯一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因素,其它因素的变动归根到底是人们的活动引起的。人是生产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是“首要的生产力。”因此,对“劳动环境”的改善要比生产一定形状的商品的意义更大。改善企业同工人的社会联系,首先是工人的个人利益。这一问题,越来越被当作是改善劳动力和劳动环境的重要手段。 现代资本主义企业认为:工人在工厂生产之外所碰到的那些困难,如家庭纠纷、孩子生病、法律问题等等,凡是给工人造成心理刺激和负担的因素,都应被视作对生产极为不利的因素,从而,企业应当表现出毫不犹豫的关心,并为工人的个人生活寻找社会心理方面的解决手段,以发挥工人最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潜力。应当把这些措施视为是提高经济效益和在竞争中保持不败的金钥匙。下面是现代资本主义企业在改善工人劳动环境上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1.
要求"拓宽"劳动价值论的呼声早就存在,"拓宽"的实质是力图把实现商品形态变化的劳动和生产商品的劳动混为一谈,把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的劳动和生产商品的劳动混为一谈,把精神生产劳动和物质生产劳动混为一谈,把一切社会关系都看作是商品交换关系。"拓宽"的要求在理论上是不科学的,在实践上是没有意义的。问题的关键是:应科学认识价值的内涵和本质;把创造价值的职能和不能创造价值的职能区别开来;把物质生产劳动、生产劳动和创造价值的劳动区别开来;把物质生产劳动和非物质生产劳动、产业和非产业、工人和非工人、工人阶级和服务阶级区别开来;把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2.
无就业增长与非均衡劳工市场动态学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宋小川 《经济研究》2004,39(7):91-96
本文直接模拟了劳工市场的非均衡过程、工资动态轨迹、经济人的最优行为和适应性优化行为。劳动供给源于家庭的效用最大化 ,劳动需求源于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企业的适应性优化行为和若干制度因素构成了工资刚性的基本要素 ,劳工市场的供求力量也是影响工资变动的重要因素。根据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工资进行适应性的调节是现实世界企业工资决策的普遍实践。工资刚性与高劳动生产率并存是造成无就业增长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3.
陈洪安 《技术经济》2003,22(2):24-25
一、效率工资的理论分析1.边际生产率工资理论的局限性。边际生产率工资理论认为 ,企业工人工资的高低是由劳动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值决定的 ,工人的劳动边际产值越高 ,工资越高。这一理论的基础是古典经济学的边际分析 ,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工人的工资取决于工人的边际生产力 ,厂商劳动力的最佳雇佣量是劳动的边际成本等于劳动的边际收益。边际生产率工资理论成立是有较为严格的假设 :①工人的劳动是可以精确地度量。确定工人劳动的边际产值 ,须要对工人的劳动贡献作准确无误的测量 ,但实际上 ,对工人的劳动贡献是很…  相似文献   

14.
煤炭企业经济增长势头强劲,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推广使用,对技术工人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煤炭企业要发展,关键在人才,尤其是要解决中高级技术工人严重短缺的难题。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进步优化生产技术骨干和技术工人的成长环境,为适应企业的深化改革,建立新型劳动体制,完善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全面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为适应企业的深化改革,建立新型劳动体制。完善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全面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促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促进职业技能开发,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维护工人权益、协调劳动关系的过程中,工会主要以劳动产权为客观尺度,以劳动力产权为主体支撑,维护职工的劳动收益、改善企业的管理方式、优化职工的工作环境。劳动产权与劳动力产权构成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的两个理论维度。  相似文献   

16.
<正> 刚开始提出优化劳动组合时,好些企业都热了一阵子,随着优化工作的开展,有的企业成功了,有的企业失败了。并不是所有搞优化的企业都得到了理想的结局,于是优化又明显地降下温来。企业当中,优胜劣汰,多劳多得的情况是存在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岗位和部门都如此。换句话讲,  相似文献   

17.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一个新起点.按照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精神,当前正在逐步深入进行的以转换经营机制为特点的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对于实现政企分开、多方筹集资金、优化劳动组合、增强企业后劲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转换过程中,许多地方都出现了一些国家及集体资产流失的现象,这是一个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如何建立一个正确、合理的劳动保障监察制度一直是我国长久以来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我国劳动保障监察制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同时结合实践经验的相关数据与资料,研究如何正确地建立劳动监察制度,探讨劳动监察制度的解决纠纷功能的正当性基础和优化策略,旨在对当前常出现的劳动纠纷问题进行正确、合理的解决。  相似文献   

19.
关于对技师评聘工作的几点思考●李洪安林淑慧技师是在生产岗位上的高级技术工人中设置的技术职务。工人技师聘任制度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劳动和培训制度改革的产物,是在工人中培养和选拔高级技术人才的一项重要政策。四化建设的伟大实践造就出一支宏大的工人技师队...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冗员即隐性失业是指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配置劳动力时所显示的劳动力过剩,它是过去计划经济制度下滞存与国有企业中的隐性失业。按照资本结构规律和企业组织规律,当劳动者的劳动质量低下时,必须从劳动岗位上剥离下来,但在中国的国有企业中,存在着一部分劳动素质已经不能够再适应工作需求的工人,按照现有的劳动关系,国有企业无法剥离这种劳动力,导致了国有企业冗员的形成。这横亘于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的又一难题,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而日益凸现出来,严重限制了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配置,使人力资本这一资本要素中最重要的部分不能按照经济运行规律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