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上海金融》2006,(8):1-1
今年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三大产业持续增长,消费需求稳中有升,市场价格温和上涨,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但也存在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对外贸易顺差过大等突出矛盾。上半年多项经济数据表明,我国经济运行已进入了偏快的  相似文献   

2.
为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有效管理流动性,引导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中国人民银行提高调控的针对性,自2010年以来已连续多次加息,尤其进入2011年,连续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本文就稳健的货币政策对县域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3.
2011年,物价水平过快上涨态势得到遏制,但控制物价工作仍需高度关注;消费增速继续保持平稳乏力态势,未来须待政策支持一、物价总体保持较高水平,过快上涨势头得到遏制1.2011年CPI同比上涨5.4%,下半年物价增速逐步回调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累计同比上涨5.4%,涨幅较前3季度放缓0.3个百分点,比2001-2010年历史同期平均值高  相似文献   

4.
赵雪芳 《中国金融》2006,(11):25-26
社会上对当前经济形势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观点是认为当前经济出现“过热”现象,甚至认为出现了全面的总体过热。其支持性指标如下:GDP增长偏快,2005年全年增速为9.9%,2006年第一季度就达到10.2%;投资增长过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05年为26.7%,2006年第一季度为27.2%;房价上涨过快,2006年第一季度70个大中城市的房屋销售价格涨幅为5.5%,其中北京等地上涨幅度较大;货币供应量M2增长很快,连续两个月超过18%;信贷增长更快,1~4月份信贷投放已经占全年计划的63%;等等。普遍认为,如果货币供应量过多,尽管当期可能不会出现经济失衡,但一段时间之后可能会出现投资膨胀。  相似文献   

5.
从通货膨胀到通货紧缩的简要回顾 2007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中出现物价连续上涨,货币信贷增长过快的现象.2008年2月,CPI增长率达到8.7%,创下近12年的新高,其中食品价格涨幅更是达到创纪录的23.3%.  相似文献   

6.
《国际融资》2005,(10):67-69
天天快乐的兔子:SINA财经论坛我们一直以为改善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稳定住房价格。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住房价格上涨过快的问题,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抑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但是,由于市场需求偏大,部分地区投资性和投机性购房大量增加,以及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开发建设成本增加等原因,导致一些地方住房价格上涨过快。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4年全年新建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上涨14.4%,其中商品住宅上涨15.2%,为1998年以来的最高涨幅。  相似文献   

7.
2006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GDP增幅达10.7%,为1995年以来增长最快的年份。物价总水平基本保持稳定,全年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1.5%。在经济运行总体良好的情况下,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为此,货币政策在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工具回收市场流动性的同时,运用利率这一价格工具调节货币信贷运行,适度抑制投资的过度增长,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2010年以来,随着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我国物价涨幅趋稳,经济增速逐步回调,经济运行开始回归正常增长轨道。作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011年的外部发展环境总体略好于近年,预计全年经济增速有望达到9%左右,但在"稳增长"的同时要注意"防通胀",要采取积极措施,推动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抑制消费价格过快上涨等,以引导货币条件回归常态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相似文献   

9.
《金融纵横》2006,(8):3-4
一、正确贯彻宏观调控政策,实现全年信贷均衡投放今年上半年全国GDP增长速度为10.9%,全国经济运行在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出现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货币信贷增速过快、国际收支不平衡等状况,经济结构中的不稳定、不协调的风险有所抬头。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通过  相似文献   

10.
2011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物价增长有所回落,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保持稳定,货币供应量增速趋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预计四季度我国经济增长9.4%左右,全年经济增长水平也在9.5%上下;四季度CPI上涨5.3%左右,PPI上涨6.8%,全年CPI上涨5.6%左右。  相似文献   

11.
2010年全年,国内CPI同比上涨3.3%,超过国家设定的3%目标;房价在两轮调控政策下仍保持快速上涨;国内消费旺盛,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12.
刘丽梅 《新金融》1991,(8):9-11
一、三年来的货币、信贷运行态势 1988年以来,我国经济与货币、信贷的运行状况发生了较大的起伏变化。1988年,伴随国民经济持续大幅度的过快增长,货币、信贷的运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超常增长态势。面对严峻的经济现实,中央及时作出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决定,中央银行也相应采取了抽紧信贷、开办保值储蓄等一系列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但经济运行中资源环境代价较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问题也比较突出。为此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的措施,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 变为过热,保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流动性过剩是我国目前宏观经济平稳运行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为了保持宏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人民银行有必要抑制货币供应量的过快增长。在目前外汇占款渠道投放的货币不断增长、并且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的情况下,控制信贷就变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2003~2004年国内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和运行特点进行的分析与预测,提出以下主要观点:2003年宏观经济在保持快速发展势头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问题: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不协调;投资需求增长与消费需求增长不协调;货币信贷增速过快;部分行业部分地区增长"过热",低水平重复建设抬头;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城乡发展矛盾突出,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等.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2004年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将注重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微调;宏观调控的重点是通过有效的微调遏制局部过热,实现经济社会统筹兼顾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针对信贷投放高速增长,CPI持续上涨,采取了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进行预调和微调,旨在控制货币信贷的过快增长,保持物价稳定,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经过半年多的实践表明,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调控是及时有效的,贷款总量增势减缓,部分投资过热行业信贷投入得到遏制,尤其是在今年的二季度宏观调控成效明显,信贷投放增速大幅度回落.但笔者发现信贷投放总量大幅度下降的同时中长期贷款不仅未降,反而仍在快速增长,占总贷款的比重仍在上升,需引起我们对中长期贷款的投向及信贷结构性和流动性风险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7.
2004年4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为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保持国民经济平衡快速健康发展,央行决定从2004年4月25日起提高存款准备金年率0.5个百分点,即从现行的7%提高到7.5%,同时有差别的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开始实施.  相似文献   

18.
《福建金融》2007,(8):1-1
<正>从国家统计局及有关部门公布的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数据看,2007年上半年宏观经济保持高速、稳步增长的态势,夏粮喜获丰收,企业效益持续改善,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市场销售继续趋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货币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适应,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其中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速度依赖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的拉动,贸易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投资增长过快;物  相似文献   

19.
陈翎 《中国金融》2004,(5):40-41
2003年,我国货币信贷快速增长,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但对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如不加以调控,将会加剧盲目低水平重复建设,增大系统性金融风险和潜在通货膨胀压力。为此,根据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部署,人民银行从第一季度起,就加强了预调和微调,及时运用多种货币政策手段,有效控制了信贷过快增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然而近年来由于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贸易顺差过大等问题积累,已迫使央行并不能像发达国家货币当局一样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就曾强调"我国当前货币政策仍要坚持多目标,要注重经济增长、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多个目标之间的全面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