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2003~2004年国内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和运行特点进行的分析与预测,提出以下主要观点:2003年宏观经济在保持快速发展势头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问题: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不协调;投资需求增长与消费需求增长不协调;货币信贷增速过快;部分行业部分地区增长“过热”,低水平重复建设抬头;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城乡发展矛盾突出,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等。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2004年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将注重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微调;宏观调控的重点是通过有效的微调遏制局部过热,实现经济社会统筹兼顾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2003年国际国内经济金融走势的分析与预测,提出2003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呈缓慢复苏态势。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将影响我国出口增长放缓,进口增长加快,贸易顺差缩小;外汇储备稳定增长,保值问题日益突出;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可能性不大,但会加大汇率形成机制改革;SARS对外商投资的负面影响有限。下半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经济工作将面临制止经济增长回落的短期目标和提高经济投资增长质量的长远目标间的矛盾。为此,宏观调控一方面将采取多项措施,努力保持经济增长的势头;另一方面将出台一些政策措施,纠正和抑制经济中的过热现象,以保证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2004年国内宏观形势分析与2005年形势及政策走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对2004~2005年国内宏观经济金融形势进行的分析和预测,提出以下主要观点:2004年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但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了值得关注的新问题,即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压力很大;电力、煤炭盲目建设现象严重;新增贷款出现中长期化倾向;企业库存和应收账款持续增加蕴含着潜在的信贷风险;货币资金体外循环风险加大。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2005年经济金融政策的突出变化是财政政策由积极转为稳健,主基调是实行财政、货币“双稳健”政策。宏观调控目标主要有两点,一是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反弹,防止通货膨胀;二是扩大消费需求,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2003年国际国内经济金融走势的分析与预测,提出2003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呈缓慢复苏态势。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将影响我国出口增长放缓,进口增长加快,贸易顺差缩小;外汇储备稳定增长,保值问题日益突出;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可能性不大,但会加大汇率形成机制改革;SARS对外商投资的负面影响有限。下半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经济工作将面临制止经济增长回落的短期目标和提高经济投资增长质量的长远目标问的矛盾。为此,宏观调控一方面将采取多项措施,努力保持经济增长的势头;另一方面将出台一些政策措施,纠正和抑制经济中的过热现象,以保证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金融调控与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涛 《银行家》2005,(2):13
总体说来,2004年是金融调控成效显著、金融改革发展迅速的一年。 首先,货币信贷调控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增强。M2增长速度已从2003年8月最高时的21.6%回落至2004年末的14.6%,货币信贷快速增长的势头得到控制。针对部分行业过热和潜在的通货膨胀风险,人民银行继2003年9月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之后,2004年4月再次上调0.5个百分点,并实行差别准备金制度。此外,人民银行还通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调节利率杠杆和加强信贷政策引导等手段,进一步巩固了宏观经济的调控成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2004~2005年国内宏观经济金融形势进行的分析和预测,提出以下主要观点:2004年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但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了值得关注的新问题.即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压力很大;电力、煤炭盲目建设现象严重;新增贷款出现中长期化倾向:企业库存和应收账款持续增加蕴含着潜在的信贷风险;货币资金体外循环风险加大。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2005年经济金融政策的突出变化是财政政策由积极转为稳健,主基调是实行财政、货币“双稳健”政策。宏观调控目标主要有两点.一是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反弹,防止通货膨胀;二是扩大消费需求,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7.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们走过了不平凡的2004年.在这一年里,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正确地采取宏观经济调控措施,防止了部分行业、部分地区的投资过热,确保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金融行业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精神,积极贯彻"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原则,着力调整信贷结构,努力发挥金融杠杆作用,促进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银行2004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资料表明: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加强预调和微调,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控制基础货币的增长,引导货币信货适度增长,今年一季度金融运行继续保持平稳,促进了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浙江金融》2004,(3):1-1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2003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说,“通货膨胀压力加大,需要密切关注”。报告分析认为,2003年,我国继续执行稳健货币政策,密切监测经济、金融运行状况,并积极与有关宏观经济管理部门沟通和协调,从一季度起,就加强了对宏观经济的“预调”和“微调”,及时采取了必要的调控措  相似文献   

10.
2004年我国经济处于新一轮增长的上升阶段,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点的提高可以实现高增长和低物价,新一轮重化工业的启动继续拉动投资的高增长计划轨加快转向市场轨使经济增长进一步以市场调节为主。在此背景下,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和保持经济稳定运行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要素市场发育的滞后使经济增量结构存在不良变化的倾向。因此,宏观调控政策的着力点应该放在总量控制方面,例如适度紧缩银根和货币供给等。对于实施直接控制地方和企业行为的政策措施则应非常慎重。  相似文献   

11.
基于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发展的紧密关系,本文将房地产投资、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纳入同一框架进行综合研究。首先梳理房地产、金融效率的环沪都市圈1发展现状,深入探讨房地产、金融与宏观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然后以2003~2016年环沪都市圈为样本,采用交互效应模型分析房地产投资通过金融体系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综合效应。分析得到的主要结论包括:环沪都市圈房地产投资对实体经济发展整体呈现一定的负向作用,主要是抑制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效率,两者负相关系数为0.75;经实证研究进一步发现,在经济发展水平较弱、金融化程度越高的城市群,房地产投资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效率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是全部样本的2.4倍,这也恰好解释了浙北经济长期落后于苏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dynamic linkages between the estimated parameters of a zero coupon yield curve and macroeconomic variables like inflation,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rowth in the presence of a monetary policy indicator in India for the period July 1997 to February 2004.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re exists strong causality from financial factors, defined by three parameters of the yield curves (‘Level’, ‘Slope’, ‘Curvature’) to macroeconomic factors; growth, inflation and monetary policy indicators (changes in the call money rate). However, the causality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is found to be weaker. It is found that theyield and macro factors do not cause each other before the launch of a liquidity adjustment facility, so the evidence of causality from financial to macroeconomic factors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introduction of a liquidity adjustment facility in June 2000. The causality from yield factors to macro factors is primarily driven by the fact that the ‘changes in level’ of yield curve brings an impact on inflation through the changes in monetary policy. This finding suggests that monetary policy plays a key role in driving the causality. This also implies that the indirect instrument of monetary policy mechanism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 influence the aggregate demand in the economy.  相似文献   

13.
Evidence on central banks’ twin objective, monetary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is scarce. We suggest an integrated micro–macro approach with two core virtues. First, we measure financial stability directly at the bank level as the probability of distress. Second, we integrate a microeconomic hazard model for bank distress and a standard macroeconomic model. The advantage of this approach is to incorporate micro information, to allow for non-linearities and to permit general feedback effects between financial distress and the real economy. We base the analysis on German bank and macro data between 1995 and 2004. Our results confirm the existence of a trade-off between monetary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An unexpected tightening of monetary policy increases the probability of distress. This effect disappears when neglecting microeffects and non-linearities, underlining their importance. Distress responses are largest for small cooperative banks, weak distress events, and at times when capitalization is low. An important policy implication is that the separation of financial supervision and monetary policy requires close collaboration among members in the European System of Central Banks and national bank supervisors.  相似文献   

14.
周开国  邢子煜  彭诗渊 《金融研究》2021,486(12):151-168
本文采用行业收益率溢出指数度量股市行业风险,并进一步研究中国股市行业风险与宏观经济的相互影响,同时引入股息率和利率两个中介渠道深入挖掘其传导机制。我们运用GARCH-in-Mean模型对股市行业风险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一阶矩和二阶矩相互关系同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股市行业风险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水平值和波动率都存在双向影响,对外溢出效应较大的行业起主导作用。此外,股市行业风险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方面,股息率和利率均起到中介渠道作用;宏观经济变量对股市行业风险的影响方面,只是利率起到中介渠道作用。股市行业风险与宏观经济的传导效应在不同时期差异显著。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刻理解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风险传导机制,对防范系统性风险、防止金融和实体经济“风险共振”以及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等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周开国  邢子煜  彭诗渊 《金融研究》2020,486(12):151-168
本文采用行业收益率溢出指数度量股市行业风险,并进一步研究中国股市行业风险与宏观经济的相互影响,同时引入股息率和利率两个中介渠道深入挖掘其传导机制。我们运用GARCH-in-Mean模型对股市行业风险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一阶矩和二阶矩相互关系同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股市行业风险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水平值和波动率都存在双向影响,对外溢出效应较大的行业起主导作用。此外,股市行业风险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方面,股息率和利率均起到中介渠道作用;宏观经济变量对股市行业风险的影响方面,只是利率起到中介渠道作用。股市行业风险与宏观经济的传导效应在不同时期差异显著。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刻理解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风险传导机制,对防范系统性风险、防止金融和实体经济“风险共振”以及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等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2004年上半年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分析.从全球经济走势来看,世界经济已进入新一轮的稳固增长期,美日欧等主要经济体以及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复苏普遍有力,国际金融市场在经济复苏的有利影响下也呈总体向好态势,国际经济金融走势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日益深化.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当前宏观调控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但经济仍在高位运行,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消费增长缓慢制约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的增长速度偏快.本文还在国内经济形势分析的基础上对下半年的财政与货币政策走向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当前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和存在的突出矛盾进行了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的典型房地产泡沫危机,分析了房地产泡沫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关系,以及目前我国房地产业潜在的风险.提出了促进我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自去年开始,我国政府针对房地产市场过热的问题实行了从紧的宏观调控措施.这次宏观调控的效果显现时间与美国由次贷问题引发的金融危机相重合。在国内经济政策调整和国际经济环境恶化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正确判断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情况,分析房地产市场与金融运行之间的相互影响,对于稳步实施房地产业政策调整。防范房地产泡沫与金融风险,促进房地产业、金融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creates a Chinese financial cycle index to examine the lead-and-lag relations between business and financial cycles. We examine the macroeconomic performance when these cycles are in boom, bust, and other combinations. We have four interesting results. First, financial cycles occur less frequently than business cycles. Second, the upturn phase of a financial cycle i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e downturn phase. Third,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rowth rates are at their lowest when the two cycles are in troughs and the highest when they reach their peaks. We find similar results for employment, inflation, and consumption rates. Fourth, financial cycles lead business cycles but not vice versa. Hence, policymakers should consider the financial system before bailing out the real economy, which alone is insufficient for the recovery of the macro economy.  相似文献   

19.
货币政策是维持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政策工具,但2007—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表明,仅仅保持物价水平稳定,忽视金融风险,并不足以维持宏观经济稳定。近年来中国提出双支柱宏观政策框架以支持宏观经济稳定,这一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我们首先提出了双支柱宏观调控的框架,强调应该注重两类政策目标的协同与矛盾、政策传导渠道的相互交叉与影响、冲击类型与开放条件的差异等,从而保证双支柱宏观调控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效应。接下来,我们建立了一个DSGE两国模型,作为分析双支柱宏观调控稳定宏观经济的案例研究。研究表明,第一,金融冲击下,货币政策有助于稳定宏观经济,且随着汇率制度从固定转向浮动,货币政策稳定宏观经济的效果会明显加强。第二,在货币政策的基础上,增加以跨境资本流入税为代表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可以有效遏制金融市场的顺周期机制,进一步提高宏观经济的稳定性,从而验证了双支柱宏观调控的有效性。第三,双支柱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与汇率制度有关,当汇率灵活性水平较低时,双支柱宏观调控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龙海明  吴迪 《金融研究》2022,506(8):38-54
本文以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2001-2020年的动态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不同实体部门杠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及作用机制。通过构造金融稳定指数,进一步论证金融稳定对实体杠杆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实体杠杆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不同部门杠杆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拐点”有所不同。机制检验发现,居民杠杆、企业杠杆和政府杠杆分别通过“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渠道影响经济增长;金融稳定性的提升能够正向调节实体杠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高实体杠杆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拐点”。上述结论对我国经济增长和杠杆调控具有一定政策启示。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部门杠杆异质性,细化实体杠杆的调控方向,进一步优化杠杆结构,以期实现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双重目标下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