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区域经济为出发点,制定相应指标衡量体系,采用基于时序全局立体表的因素分析方法――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新疆5大经济区域的有关数据进行了经济、社会状况分析,研究比较不同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各经济区域城市化水平的度量;第二主成分则反映了人口规模及其基本素质方面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对各区域的城市化水平及综合经济实力进行了分析对比,为新疆各区域的平衡发展提供了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构建了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并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将赣州各县市按城市化水平高低分为3大类,并提出加快城市化水平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广州各区市的实证分析,揭示近年来广州市农村人口转移的新形式、新趋势、新特点.总结了广州市农村人口转移的模式,并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当前农村人口转移过程中有待改进的城市化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疆各地区城市经济指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广义城市化的内涵出发,构建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环境改善于一体的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两种综合评价方法,对新疆省1978-2004年城市化发展过程进行排序和分类,并对新疆城市化进程进行了分析。两种综合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克服了单一评价方法的片面性,评价结果较为全面、客观。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重新认识区域发展、区域环境影响的探索。以独立的区域地理单元为对象,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选择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的评价方法,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评价分析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6.
以安徽省17个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在GIS和SPSS11.0软件的支持下,分析了影响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域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综合评价,得出安徽省区域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安徽省区域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差异特征明显,全省各个城市按照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高低可以分为3类。马鞍山市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位居第一,且与其它城市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差值较大,为安徽省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项级城市,与之相对应宿州市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最低,成为安徽省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底级城市。铜陵、芜湖、淮南、舍肥四市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中等,其它12个城市的产业结构水平均处于平均水平以下。②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综合评价得分比较高的城市基本上分布在长江流域沿岸,中部和北方城市得分普遍偏低。③城市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从经济、人口、社会、空间及开放等5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化水平的复合指标体系,利用AHP方法对黑龙江省及12地市2001~2006年的城市化进程及空间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的城市化水平稳步提高,各要素的增长速度有明显差异,但对城市化的贡献度变化不大,空间差异明显;根据初始城市化水平、提高的速度以及提高的幅度,将黑龙江省划分为5类地区。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区域城市化水平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水平是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指标之一;从城市化的内涵出发,构建了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城镇居民收入于一体的区域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灰色聚类方法和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了2003年江苏省区域城市化水平;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13个城市发展的区位特点显著,南北区位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苏中、苏北与苏南地区相比,在城市发展的诸多方面存在差距,例如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差距等;围绕如何进一步提高江苏区域城市化水平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发展对策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地级市为区域单元,运用定量方法综合评价分析了安徽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并进行了比较分类;探讨了不同类型区的形成原因及各地市的经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皖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了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皖江城市群8个地级市城市化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通过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3种类型;分析了皖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的地域差异特征、各类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以山东省1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城市化对山东省不同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选取非农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建成区面积、道路面积、固定资产投资额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这5个指标来衡量城市化水平,认为不同城市化因子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存在较大差异,全省难以选择统一的城市化模式,但总体来说山东省要加大除道路建设以外的固定资产投资,进而全面带动经济的发展,同时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应各有侧重点。  相似文献   

12.
人工神经网络在安徽省城市化水平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科荷伦人工神经网络的原理、结构以及运算的主要过程;根据科荷伦网络的原理,通过MATLAB,运用科荷伦网络对城市化水平进行分类,结果较为理想,可以提高分类判断的客观性;在进行城市化水平分类之前,先建了城市化水平指标体系;分类的结果表明,安徽省城市化区域特色明显,在今后的发展中,各地政府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提高城市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解山东省新型城镇化总体发展水平,构建指标评价体系,研究了山东省17个地级市人口、土地、经济、社会、环境及综合城镇化发展水平空间分布特征,以期为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评估、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保证各市均衡发展、提升市民生活质量提供借鉴。[方法]该文利用熵值法计算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各评价指标权重,运用Arc-GIS12.0软件对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整体呈现出"东北和西南高、西北和东南低"的特点。其中,经济城镇化表现为"东北、西南和中部城市突出、西北和东南城市发展较落后"的特点,与山东省新型城镇化总体发展特征相吻合;社会城镇化表现出中部、西南高,西北、东南低的特点;土地城镇化体现出以莱芜为最高值中心,以青岛、潍坊、淄博、济宁为第二高值的倒"C"型特点;人口城镇化则以济南为最高值,以菏泽、济宁、淄博、潍坊、青岛为第二高值;环境城镇化表现出"沿海城市高、中部城市低"的特征。[结论]山东省市域之间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且经济在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起着直接决定性作用。山东省在统筹全省新型城镇化平衡发展过程中,注重当地经济建设是根本。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城镇化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力用来表现河南省城镇化近10年状态,并通过驱动力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文章选取人均GDP、财政收入、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各市参加医疗保险人口、天然气用气人口、各市普通高中毕业生、废水排放量、生活垃圾处理量、固体废物处理量、道路清扫保洁面积等12个指标构建综合指标体系,运用SPSS因子分析确定权重,测算2005~2015年河南省城镇化发展水平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城镇化发展驱动力。[结果]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在时间维度上呈上升趋势,空间上表现为高城镇化水平集中在河南省西北部地区,有向东北部发展的趋势;低水平城镇化地区集中在河南省中南部地区且数量逐渐减少;中等水平的城镇化地区集中在河南省周边的地级市,数量逐渐增多,且有向高等城镇化水平发展的趋势;就驱动力影响力而言,市场机制高居第一,其次是政府作用、自身发展、外商投资。[结论]河南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差异显著,并受多种驱动力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服务土地管理实践,从耕地人口承载力、建设用地人口承载力的角度研究了安徽省及各市县的土地承载力,还从生态环境承载量的角度研究了建设用地最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建设用地还有很大挖潜空间。按人均100m2计算,安徽省及各市建设用地人口承载水平在20%~40%之间。多元回归结果表明,区域常住人口、土地总面积对建设用地人口承载水平的影响显著。但GDP、人均GDP和二三产业占比对建设用地人口承载力的影响不显著。利用GIS的研究表明,在扣除生态必需用地后,安徽省建设用地生态适宜量为36 847km2,超过目前的建设用地总面积。耕地人口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目前的耕地面积能满足全省常住人口粮食需求,但各市县差别很大。若不提高单产,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安徽省到2020年可能会面临粮食缺口。  相似文献   

16.
Since 2014,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initiatednew-type urbaniz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National New-type Urbanization Plan (2014–2020)’, which embarks on a significant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l of urbanization in post-reform China. To understand the origin and outputs of this policy,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the context of China’s new-type urbanization. The paper propose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which mainly includes four aspects: humanism, people-oriented urbanization; inclusivism, benefits sharing for urban and rural; sustainability, development without sacrific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nd harmonism, coordination. This is followed by an examination of the case of Anhui province, as a pilot province of China’s new-type urbanization. Anhui has performed a lot of related work to promote citizenization of peasant workers and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on the reform of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The study found that despite a special emphasis on people-oriented urbanization, the pressures and costs of citizenization of peasant workers are growing fast, accompanied by rising housing prices in cities. This insight suggests there are benefits and costs of promoting China’s new-type urbanization. Despite the advantages of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the unexpected side effects such as rapid rising housing prices actually undermine the success of plan implementa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测度2006~2016年福建省城镇化水平,明确福建省城镇化发展优势和劣势。为政府构建和完善城镇化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从而不断优化福建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方法]文章选取24个具有较强代表性和科学性的评价指标构建福建省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利用福建省2006~2016年9个地级市统计数据,采用Topsis改进的因子分析法对福建省新型城镇化质量水平进行测度,采用Matlab软件计算得到福建省9个地级市2006~2016年综合得分。[结果]福建省9个地级市2006~2016年城镇化质量水平排名(综合得分)为:泉州(0.206)福州(0.163)厦门(0.161)漳州(0.146)龙岩(0.124)三明(0.122)莆田(0.096)宁德(0.082)南平(0.050)。[结论]福建省9个地级市城镇化发展差异显著,发展不平衡,存在城镇化质量水平虚高情况;整体城镇化质量较低,重点城市带动不足;求"量"不求"质",城镇化质量与速度严重脱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是新时期我国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内容。在深入研究河北省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状况的基础上探索新形势下两者协调发展的新思路,以期为新时期促进河北省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文章运用离差系数,通过构建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指标体系,从纵向与横向两个维度,对河北省人口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性进行测度。[结果]河北省所辖的11个地市多数都存在人口增长率滞后于土地增长率、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失调的问题,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的不对称以及土地出让价格歧视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结论]针对河北省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失调的问题,该文从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完善财政和税收制度以及打破土地垄断价格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两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对在新时期推进河北省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是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武陵山片区高质量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以片区内湖南省37个县(市、区)为代表,从经济、社会、生态、人口四个角度进行了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的建立,同时对武陵山片区湖南地区各县(市、区)进行了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状况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熵权法和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影响武陵山片区高质量城镇化发展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人口城镇化是影响武陵山片区高质量城镇化发展的几个关键因素,并针对武陵山片区城镇化整体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农村城镇化发展称为必然,而如今城镇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研究利用河南省统计年鉴等资料11年来对河南省18个县市城市和乡村人口变化的统计数据,以城市化率为测度指标,将传统统计学方法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法相结合,通过计算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标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标,探讨河南省农村城镇化发展存在的差异性,并对差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农村城镇化发展水平总体表现为上升趋势,其中豫中和豫西城市化率较高,豫南和豫东城市化率较低,但增长速度较快;(2)各区域内农村城镇化发展空间差异较大,豫中表现最为明显,但总体呈现不断缩小的趋势;(3)2004~2014年间,Moran’I由0.441 1上升到0.453 2,表明河南省农村城镇化格局的空间集聚性在不断加强,农村城镇化结构化特征明显。(4)从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河南省城市布局基本合理,但是农村城镇化发展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需要加大辐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