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以干酪副产物——乳清为原材料,加入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干酪乳杆菌三种菌进行发酵,添加调味料后调制成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发酵饮料。对原料进行处理后,以DPPH.清除率为指标,对干酪乳杆菌浓度、发酵时间、发酵温度、乳清浓度进行单因素实验,再通过正交试验获得抗氧化活性最高的发酵乳清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得到最佳发酵条件:干酪乳杆菌浓度为4%,发酵时间为8h,乳清底物浓度为10%,发酵温度为41℃。获得具有抗氧化功能的发酵乳清饮料,其口感、色泽和组织状态好,营养价值高。  相似文献   

2.
以鲜牛乳为原料,添加葡萄糖,利用美拉德反应使原料乳产生特有的颜色和焦糖味,接种发酵后制备成褐色酸乳。对葡萄糖的添加量、褐变时间、褐变温度3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确定葡萄糖浓度5%、褐变时间150 min、褐变温度95℃时制备的褐色酸奶感官评分最高。  相似文献   

3.
以玫瑰花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酵母菌和醋酸菌进行发酵,研究玫瑰花酵素发酵过程中抗氧化变化,通过测定总酚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率作为抗氧化性变化指标。研究结果显示:玫瑰花添加量为8%,酵母添加量为0.8%,醋酸菌添加量为1%,白糖添加量为16%,28℃发酵45 d所得到的玫瑰酵素总酚含量为88 mg/m 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85%,产品颜色深红,酸甜适中,具有玫瑰花的香气。  相似文献   

4.
以优质糯米为主要原料,辅以甘蔗汁,采用安琪甜酒曲为发酵剂,研究糯米甘蔗汁混合酿造甜米酒的发酵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别对甘蔗汁添加量、甜酒曲添加量、发酵时间以及发酵温度进行工艺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糯米甘蔗汁混合酿造甜米酒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甘蔗汁添加量20%、甜酒曲添加量0.6%、发酵时间5 d、发酵温度32℃,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得的甜米酒色泽淡黄,入口甘醇,风味独特,是一款符合健康理念的低酒度复合营养型米酒。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加工番茄为原料,模拟工业生产工艺制备番茄汁,添加从酸奶中分离鉴定所得菌种,驯化制成复合发酵剂,研究优化发酵番茄汁的加工工艺。发酵菌种鉴定结果为植物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合感官评价法优化获得了制备发酵番茄汁的最佳工艺:白砂糖添加量10%、发酵时间14 h、发酵剂添加量1‰、发酵温度37%,发酵终点PH值3.96。  相似文献   

6.
畅阳 《粮食流通技术》2017,(16):109-113
本文主要研究金针菇与酸奶的搭配制作,探索凝固型金针菇酸奶的最佳工艺条件。以金针菇、纯牛奶为主要原料,经过杀菌接种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双菌发酵,加入适量白砂糖和稳定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金针菇酸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白砂糖的添加量为6%,金针菇匀浆的添加量为10%,发酵菌的接种量为7%,发酵时间为4 h,发酵温度为43℃。产品良好,风味独特,口味适宜。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贸导刊》2014,(14):72-79
一种不经过二次发酵的鲜葡萄酒的生产方法 申请号:201410028490.6 类型:发明 申请人:冯英 项目简介 一种不经过二次发酵的鲜葡萄酒的生产方法,将已澄清过滤处理过的浓缩葡萄汁稀释后添加酵母细胞壁和高活性干酵母搅拌均匀后,36—39℃发酵38-48小时。该发明的酿造时间短,可加快生产进度,提高产量。产品不经过巴氏灭菌能更好保留葡萄酒营养活性物质和新鲜口感。  相似文献   

8.
以苹果、梨、橘子、菠萝为主要原料,利用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进行复合发酵果汁的工艺研究,优化发酵工艺条件。选择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为单因素,复合发酵果汁综合感官评定得分为试验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单因素基础上确定苹果汁、梨汁、橘子汁、菠萝汁的添加比例为1∶1∶2∶3,两种乳酸菌比例1∶1,白砂糖的添加量为2%,正交试验优化出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的接种量为3%,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12 h作为复合发酵果汁工艺条件,可以得到呈橘黄色,状态均匀,酸甜适口的复合发酵果汁。本试验结果可为发酵果蔬汁的发展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讨论了发酵条件对红枣鲜奶酪制备效果及品质的影响,分别对影响成品鲜奶酪凝乳效果和品质为主要因素进行筛选。得出,天然红枣鲜奶酪的最佳发酵工艺为:在原料乳中加入20%的天然红枣泥,0.015%的发酵剂,42℃的发酵温度,7 h的发酵时间,在此条件下制备的酸乳凝乳状态较佳,乳清析出少且澄清,成品鲜奶酪有清香的红枣味,咀嚼性和弹性都适中,是一种既有奶酪的营养价值又有红枣的药用功效的新型奶酪。  相似文献   

10.
以苹果、西瓜、糯米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复合米酒最佳发酵工艺。结果表明:在果粒添加量15%,接种量0.5%,发酵时间36 h及发酵温度28℃条件下,可获得色泽微红、透明、果香与酒香和谐的复合果味米酒。  相似文献   

11.
以香蕉、黄瓜、糯米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复合米酒最佳发酵工艺。结果表明:在果粒添加量15%,接种量0.5%,发酵时间36 h及发酵温度28℃条件下可获得色泽微黄、透明、果香与酒香和谐的复合果味米酒。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以牛奶、银耳汁、枸杞果肉为原料对银耳枸杞酸奶的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银耳汁、枸杞果肉、蔗糖和原液菌种量对搅拌型银耳枸杞酸奶品质口感的影响。研究得出最佳配方为:银耳汁添加量5%,枸杞果肉添加量10%,蔗糖添加量6%,原液菌种添加量3%,发酵温度为42℃,发酵时间为5 h。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得的产品营养丰富,感官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金红果、葡萄为主料,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通过控制金红果汁与葡萄汁的配比,酵母添加量,发酵温度生产一种复合果酒。论文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复合果酒的最佳生产工艺,即原料配比(金红果汁:葡萄汁)3:1,酵母添加量3%,发酵温度24℃,又通过冷冻试验确定该复合果酒在温度为-3℃和保存时间为8 d时稳定性最好。该产品具有淡玫瑰红色,香气悦人,口感爽适。  相似文献   

14.
<正>一种不经过二次发酵的鲜葡萄酒的生产方法申请号:201410028490.6类型:发明申请人:冯英项目简介一种不经过二次发酵的鲜葡萄酒的生产方法,将已澄清过滤处理过的浓缩葡萄汁稀释后添加酵母细胞壁和高活性干酵母搅拌均匀后,36—39℃发酵38—48小时。该发明的酿造时间短,可加快生产进度,提高产量。产品不经过巴氏灭菌能更好保留葡萄酒营养活性物质和新鲜口感。该项目可降低生产成本和能源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蓝莓果酒发酵过程中花青苷的变化规律。方法:在不同的温度、初始pH、初始糖度、酵母添加量、果胶酶浓度的实验背景下,以蓝莓果酒的发酵过程中花青苷含量变化为考核指标,探究蓝莓果酒发酵过程中花青苷的变化规律,为提高蓝莓果酒中花青苷的保留率及优化蓝莓果酒的发酵工艺提供参考。以勉县兔眼蓝莓为原料,以不同的温度、pH、糖度、酵母添加量、果胶酶浓度进行对比试验,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联用仪测定蓝莓果汁中和最终果酒中花青苷的种类,得出种类变化规律;以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绘制花青苷的标准曲线,在果酒发酵后每隔2 d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花青苷的含量,得出含量变化规律。结果:在蓝莓果酒发酵过程中,花青苷种类基本不变,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不同因子对花青苷含量变化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温度果胶酶浓度酵母添加量pH初始糖度,其中在温度为26℃、pH 3.3、酵母添加量为0.5%时,花青苷的保留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以荸荠为原料,利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合菌种对荸荠汁进行乳酸菌发酵,制备活菌型荸荠汁饮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荸荠护色、糖化、发酵工艺和配方进行了优化。研究表明:荸荠漂烫最佳工艺为时间80 s、温度70℃、柠檬酸浓度0.5%;荸荠糖化最佳工艺为时间80 min、温度70℃、酶量30 U/m L、pH7;荸荠发酵最佳工艺为时间30 h、温度42℃、接种量5%、乳清粉添加量6%;配方为每100 g荸荠汁乳酸菌发酵液添加8 g白砂糖、0.5 g柠檬酸钠、0.02 g黄原胶。  相似文献   

17.
为制成风味独特的果醋饮料,本试验对利用葡萄皮渣酿造的果醋进行了工艺及品质特性探究。利用单因素试验得到了葡萄酒发酵中的最佳发酵时间、发酵温度、酵母接种量。以及在醋酸发酵中醋酸菌添加量、醋酸发酵时间、醋酸发酵温度的最优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当葡萄皮渣添加量为30%、糖含量4%、醋酸菌接种量为6 g·L~(-1)、发酵温度为32℃、发酵时间为4 d时,可得到品质最优的产品。对果醋进行理化指标测定和感观品质分析,通过测定和分析可知,果醋富含多酚、抗坏血酸等物质,色泽澄清透明、酸甜适口、醋香清纯且无异味。  相似文献   

18.
以醋糟为固体培养基的主要成分,以植酸酶活力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里氏木霉固体发酵产植酸酶的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即在蔗糖添加量为4%,蛋白胨添加量为1.5%,吐温-80添加量为0.4%,摇床转速220 r·min~(-1),温度为30℃,接种量为4%时,酶活力为2.9 U·mL~(-1)。  相似文献   

19.
林苍 《粮食流通技术》2016,(10):114-115
本文主要探析了不同菌种发酵豆渣的营养及抗氧化特性。结果表明,对比蒸煮豆渣以及发酵豆渣,发酵豆渣有增加的蛋白质以及减少了含有的脂肪,维持不变的就是粗纤维含量。米曲霉发酵进行到48 h时,对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最强。其余菌株发酵豆渣80%乙醇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在发酵进行到24 h时达到最高值,其中枯草芽孢杆菌最大达42%,比未发酵蒸煮豆渣提高40%。  相似文献   

20.
试验以小麦粉、马铃薯泥、玉米面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一定量活性干酵母研制薯泥玉米面馒头。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定来确定混合馒头的最优配方。试验结果表明:最优方案为薯泥小麦粉配比为11∶27,玉米面添加量为6.5%,活性干酵母添加量为1.0%,发酵时间为40 min,此时馒头的弹性、组织状态、色泽、香味和口感最好,做出的产品口感细腻,表皮有光泽,弹性较好,有嚼劲,不粘牙,内部气孔均匀细小,含有4.657 mg/100 g的维生素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