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徐美  刘春腊 《经济地理》2020,40(1):187-196
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从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生态承载力三方面构建湖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投影法(GRPM)模型对2004—2017年湖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警情现状进行分析,进而运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N)模型对2018—2022年湖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警情演变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①总体而言,2004—2017年,湖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警情灰色关联投影值呈波动下降态势,警度由"重警"(橙灯)下降到"中警"(黄灯)。2018—2022年,其警情灰色关联投影值将进一步波动下降,但幅度不大,警度将保持"中警"(黄灯)不变。②就各子系统而言,2004—2017年,湖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各子系统的警情灰色关联投影值均有所下降,警度均由"重警"(橙灯)下降至"中警"(黄灯)。2018—2022年,资源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子系统将保持"中警"(黄灯)水平,环境承载力子系统将进一步下降至"轻警"(蓝灯)。③制约湖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警情缓解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均耕地面积、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单位国土面积SO2排放强度、污水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湿地面积比重。  相似文献   

2.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选取24项指标构建新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对1990~2012年新疆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价。研究表明,新疆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从1990年的0.249增长到2012年的0.763,生态环境经历了不安全状态—临界安全状态—较安全状态的历史演变;从三个子系统看,对新疆生态安全的贡献依次为:系统状态〉系统压力〉系统响应。  相似文献   

3.
以伊犁河谷作为研究对象,基于DPSIR模型构建旅游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TOPSIS法对伊犁河谷2005—2018年的旅游生态安全指数进行评估,使用灰色GM(1,1)模型对其进行动态预警分析,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关联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5—2018年,伊犁河谷旅游生态安全指数呈波动上升态势,警度大致沿着"重警—中警—轻警"路径提升;(2)各子系统的旅游生态安全指数波动频率有所差异,但总体都呈上升态势;(3)影响伊犁河谷旅游生态安全指数的主要因素有游客密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A级景区数量、人均GDP、旅游从业人数;(4)按照当前发展态势,预计伊犁河谷警情将在2021—2023年转变为"无警"状态。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当前我国生态安全及预警相关概念,对比分析了现有生态安全预警思路与方法,以生产空间为研究对象,从产业发展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角度出发,研究提出了产业发展对生态安全影响预警的技术框架,建议针对资源消耗型、环境破坏型区域,可通过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基于超载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预警;针对生态破坏型区域及具体产业,可通过生态系统承载力评价、生态阈值分析等方式进行预警分析。最后提出未来生态安全预警的重点研究方向,包括产业发展对生态安全的影响机制、产业胁迫因子生态阈值、基于人体健康的生态安全预警研究等。  相似文献   

5.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载体,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条件下其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建立模型,对新疆绿洲2001年~2007年生态承载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证明新疆绿洲生态承载力高于实际人口数量,绝对差呈缩小趋势。同时对新疆绿洲生态承载力预测,2008年~2015年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小幅度上升。  相似文献   

6.
新疆绿洲生态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载体,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条件下其承载能力是有限的.文章建立模型,对新疆绿洲2001~2007年生态承载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证明新疆绿洲生态承载力高于实际人口数量,绝对差呈缩小趋势.同时,对新疆绿洲生态承载力预测,2008~2015年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小幅度上升.  相似文献   

7.
基于社会燃烧理论视角,构建人才聚集预警概念模型,包括人才聚集预警内部机理、预警测度体系、警报体系与调控策略等。以江苏省为例,收集2004-2011年人才聚集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1年江苏人才聚集警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降速度呈动态变化,人才聚集警区状态从重警逐步转变为轻警状态。最后,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相关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8.
基于社会燃烧理论视角,构建人才聚集预警概念模型,包括人才聚集预警内部机理、预警测度体系、警报体系与调控策略等。以江苏省为例,收集2004-2011年人才聚集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1年江苏人才聚集警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降速度呈动态变化,人才聚集警区状态从重警逐步转变为轻警状态。最后,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相关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9.
王晗  周健 《当代经济》2023,(5):66-74
为深入研究分析新疆地区旅游业、经济和碳生态的发展情况以及三者的协调状况,通过构建新疆旅游循环经济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三个子系统的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利用构建的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协调度水平。结果表明:2009—2020年间新疆地区的旅游业和经济发展都呈现出健康向上的状态,而碳生态却呈逐年下降趋势;近年来,新疆旅游循环经济体系的协调度逐年增高,但依然存在较大发展空间;碳生态对于整个旅游循环经济的影响效果显著。该结论有助于更切实际地把握新疆地区旅游业发展、经济增长与生态文明建设,为新疆旅游循环经济发展体系追求共生关系和动态平衡关系提供借鉴,从而实现新疆地区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运用SDI(状态—胁迫—免疫)模型构建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基于RBF神经网络模型及警情评判标准对榆林市2010—2016年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分析,并对榆林市2017—2021年的生态安全演化趋势进行动态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RBF神经网络模型能够有效地用于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预警分析,拟合精度较高;(2)2010—2016年,榆林市整体生态安全警情指数不断上升,但是仍处于临界安全状态;(3)根据未来趋势预测结果,到2020年,榆林市生态安全"状态"子系统警情指数将有大幅提升,"胁迫"子系统生态安全警情指数呈略微下降趋势,"免疫"子系统呈波动趋势。由此表明,快速提升榆林市生态安全状况,首先要改善胁迫子系统的状况,其次是加强免疫子系统的免疫能力,据此提出了针对榆林市提升生态安全状况的四条响应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运用能值理论,将河北省能值基础分为可更新环境资源、不可更新资源及产品、货币流和废物流四大部分。通过能值来源结构、经济子系统、生态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5个层面对该省2005~2014年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讨论,并进行可持续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资源丰富,潜力巨大,但人口增长过快,发展较为粗放,外部资源利用不足,开发程度不够,且在开发过程中资源浪费较为严重,既给环境造成了污染,还导致资源大量消耗,影响生态经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能力;(2)加大进口力度,转变进口结构,提高利用外部资源的能力;(3)加快产业布局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经济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选取24项指标构建新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对1990~2012年新疆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价。研究表明,新疆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从1990年的0.249增长到2012年的0.763,生态环境经历了不安全状态—临界安全状态—较安全状态的历史演变;从三个子系统看,对新疆生态安全的贡献依次为:系统状态系统压力系统响应。  相似文献   

13.
县域经济是我国区域发展的基层地域单元,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能起到桥梁作用.构建广西县城循环经济发展预警系统,主要用以实现对广西各县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及对未来广西各县的循环经济走势进行预测.本文从指标预警、要素预警及目标预警三个层面构建了广西县域循环经济发展预警系统,并通过对预警警限、预警警级的设定实现了对警情的量化分析.研究发现,2005年以来广西县城循环经济由中警逐步过渡至无警区间,通过有效的节能减排措施初步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位的高技术产业演化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技术产业与自然生物体一样,在它们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共同创造出自己的生态位资源空间。高技术产业生态位竞争研究的根本问题是高技术产业自身所处的生态环境以及采取适应该生态环境的经营管理对策的研究。高技术产业系统作为一个多因子系统,对高技术产业系统演化起主要作用的是产品、资源以及技术,它们构成高技术产业系统的核心要素,相对应形成了高技术产业市场生态位、高技术产业资源生态位和高技术产业技术生态位。高技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当立足自身实力和优势,分析环境的特点以及产业与环境的协调关系,利用产业的能动性,依据行业发展态势和经济发展态势,构建适合自身的生态位,选择适当的生态策略。  相似文献   

15.
曹新向 《经济地理》2006,26(6):1062-1066
根据生态足迹模型,构建了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并以人均旅游生态足迹和人均旅游用地承载力的比值I来确定旅游地生态安全的状况。以开封市为研究区域,采用以上指标体系,对2005年开封市旅游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开封市人均生态旅游足迹为0.02361hm2,其中交通足迹最大,占到88.9%;其次是餐饮,为7.72%。人均旅游用地承载力为0.04180hm2,生态安全度为0.56,处于一种一般状态或者说较为安全的状态。通过计算也发现开封市旅游生态安全度在增大,说明旅游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关注旅游生态问题应当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最后对模型的应用前景和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脆弱性与协调性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海洋生态经济系统脆弱性与协调性的内涵构建海洋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脆弱性与协调性评价方法对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生态经济系统脆弱性与协调性进行动态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06—2014年,中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脆弱性指数较低,整体上处于中度脆弱阶段,但绝大多数省市的脆弱性指数呈上升态势,整体发展状况不容乐观。(2)2006—2014年,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生态经济系统脆弱性呈现出整体分散、部分连片集中的空间分异格局。其中,东北沿海地区与华东沿海地区海洋生态经济系统脆弱性逐渐升高,华北沿海地区与华南沿海地区呈现出两极分异的空间格局。(3)2006—2014年,中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整体协调性指数较低且呈上升趋势,轻度失调状态居于主导地位且逐步扩展至沿海地区。(4)2006—2014年,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子系统与生态子系统的协调性整体呈下降趋势,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海洋生态环境优化之间的矛盾仍然凸显;海洋经济子系统与社会子系统协调性整体呈上升态势,但仍处于轻度失调状态;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生态子系统与社会子系统协调性整体发展较好,空间上呈现出多样化的演变态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海洋领域逐步体现。  相似文献   

17.
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彼此相互影响,二者间协调机制的构建是维护生态环境相对稳定、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应从土地的合理利用、生态调节、协调发展动力、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合作治理、生态影响监测评价及生态安全预警、土地资源循环利用、土地利用生态补偿七方面构建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8.
绿洲是干旱区所特有的地理景观,是干旱区人类生存和生产的核心场所,绿洲农业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区域社会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本文利用2007年的相关数据,借鉴已有的研究方法,运用数学模型对新疆南北疆绿洲农业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并结合实证结果提出应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做好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冶理,大力发展农业落后区域的特色农产品产生,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控制人口增长以缓解农民耕地资源的矛盾,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为新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疆绿洲农业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绿洲农业与生态具有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农业生产是新疆绿洲生态系统的一把双刃剑,用好了会创造出适宜的生存环境,否则,将面临生态危机.文章在分析绿洲农业生产面临的脆弱生态环境基础上,提出应发展生态农业生产方式,走农业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文章建立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新疆1985~2006年期间四个子系统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新疆的各子系统综合得分的变化趋势具有显著差异.经济系统和人口系统呈显著上升趋势,特别是经济系统,提高幅度最大;资源子系统相对于其他系统发展较为缓慢,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环境系统存在的问题最大,前10年得分上升,随后不断下降.因此.各系统不平衡发展将导致整体的发展水平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