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随着木材流通体制的深化改革和国有森工企业改组改造,国有林区木材市场由自发形成、自觉培育转向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阶段。因此,大力培育国有林区区域性木材批发市场,提高其总体水平,完善体系、规范机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林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当前国有林区木材市场建设的重点。1.发展区域性木材市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区域性木材批发市场是国有林区木材市场的骨干,是地区间产销衔接的枢纽,直接关系到高效、畅通、可调控的流通体制的建立。国有林区是我国林业的主体,是国家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在国民经济中…  相似文献   

2.
天然林保护工程尚需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天保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全国大局的高度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同时也为我国新时期林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保护天然林资源、发展生态林业既是国有林区林业生态建设的核心内容,又是国有林区实施战略性调整的历史选择。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国有林区的经营方向正在逐步调整,以木材生产为主的传统经营格局正在逐步打破。森林资源管理体制也将进一步理顺,国有林区职工也正在从“砍树人”变为“护林人”、“造林人”。对实施天保工程的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在伊春市乌马河林业局乌马河经营所开始启动,意味着拉开了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序幕。尽管林权改革并非新生事物,特别是南方集体林区的林权改革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历史,但因涉及的改革对象和影响因素的特殊性,国有林区林权改革就具有了更加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国有林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木材生产的战略基地,森林资源占全国的42.34%。因此,国有林区林权改革的成败,对我国林业发展及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变革中的特殊而重要的作用构成了中国制度变迁的一个显著特点,同时也构成了东北国有林区制度创新的宏观背景。东北国有林区过去是现在也依然是我国重要木材生产基地和生态屏障,其改革与发展瓶颈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及现实原因。文章中把对地方政府在推动东北国有林区制度变迁中作用的研究作为主线,提出了东北国有林区地方政府行为悖论。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并结合对东北国有林区政府行为转变的环境分析,提出了规避东北国有林区政府行为悖论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实施天保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全国大局的高度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同时也为我国新时期林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保护天然林资源、发展生态林业既是国有林区林业生态建设的核心内容,又是国有林区实施战略性调整的历史选择.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国有林区的经营方向正在逐步调整,以木材生产为主的传统经营格局正在逐步打破.森林资源管理体制也将进一步理顺,国有林区职工也正在从"砍树人"变为"护林人"、"造林人".对实施天保工程的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同时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天保工程实施好.  相似文献   

6.
一、多种经营的生产现状:早在1958年,为了解决生活资料不足的困难,我国重点国有林区开始了多种经营生产。二十多年来,林区的生产结构已发生了明显变化,单一的木材生产已逐步向以林为主、多种经营转化。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落实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推动了多种经营的迅速发展。现在,多种经营已成为林区生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林区的主导产业应该怎样定位,一直是人们积极探索的问题。本文试结合国有林区产业结构的实际,做一粗浅探讨。1.国有林区选择主导产业的历史回顾按照计划经济的行业分工,国有林区森工企业属原材料采掘业,以提供原木为生产目的。因此长期以来,木材采运业一直自然地占据着主导产业的地位。随着森林资源数量的锐减和可采林木质量的蜕化,国有林区的森工企业相继陷入了程度不一的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境地。为了摆正林业的特殊重要地位,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广大林业工作者对选择国有林区森工企业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8.
国有林区是国家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也是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支柱。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解决国有林区在经济上存在的困难采取许多扶持政策和措施,这对于促进林区经济发展,安置富余人员,稳定林区社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国有林区的森林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等矛盾依然存在,它们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和牵动,解决的难度很大。从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战略高度考虑,为使国有林区彻底摆脱困境并求得巩固和发展,需要按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精神,从国有林区森林工业的实际出发,结合行业特点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加速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国家从宏观上相应制定新的政策、措施。经过一定阶段的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有林区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9.
东北国有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和最为重要的木材产区,全国林产品的供给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该林区,是我国国有林业经济的主体和林业产业体系的脊梁,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多年来的过度开采利用和粗放经营,天然林资源特别是珍贵树种资源和成过熟林资源已濒临枯竭,传统林业经营模式和林区经济结构,在迈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现代林业的今天,已难以为继,必须进行重大’勾调整与改革。发展人造板工业,并使之成为国有林区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带动林区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促进天然…  相似文献   

10.
伊春市是典型的林业资源型城市,是我国重要的国有林区和开发最早的木材生产基地。1948年大规模开发建设以来,共为国家生产木材2.4亿m3,累计上缴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主导产业选择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已初步形成了集资源培育、产品加工、林木生产与非林非木生产并存的开发利用格局。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木材产量逐年缩小,为林业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同时,人们对林产品需求的变化又为其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选择能够带动黑龙江国有林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导产业部门就显得尤为重要。把比较优势理论作为林业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运用区位商这一指标对国有林区各省林业产业进行比较分析,选择出近期黑龙江省林业主导产业为木材采运业和锯材木片加工业。随着木材产量的继续调减、林产工业的发展及人们对森林旅游的偏好,木制品业和森林旅游业将成为未来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国有林区民生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林区为我国生态发展建设和森林资源培育的重要建设地区,其中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更是当前我国北方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是维护我国北方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自建国以来,内蒙古森工集团为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将从历史演进和现实情况分析论述,以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森工六局为例,探析自2015年国有林区全面禁伐后内蒙古森工集团国有林区民生发展情况,同时结合科学发展观和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国有林区民生问题的价值取向和学理依据,通过对职工民生结构多元化落实情况的调研,探寻当前国有林区民生改革战略推行情况,指出民生问题改革与国有林区改革动力激发二者之间的关系与意义,并针对国有林区民生问题改革提出具体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黑龙江省森工企业归属于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现有经营面积1006万hm2,森林面积877万hm2,森林总蓄积6.15亿m3,下辖1个林管局,40个林业局,613个林场(所),是我国最大的重点国有林区和森林工业基地。黑龙江省森工企业是国家为开发利用黑龙江省丰富的森林资源投资兴建的,生产木材是当时国家对黑龙江省森工企业的主导需求。在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经营思想指导下,黑龙江省森工企业建国以来生产了大量木材和林产品,满足了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但是由于黑龙江省森工企业长期以来处于计划经济的体制下,执行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国有林区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地区,自开发建设以来一直作为木材的生产基地。由于长期过量采伐,致使国有林区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陆续出现森林资源危机、林业企业经济危困、生态环境恶化,国有林区“三危”的出现根本原因是林业经营思想和经营模式所致。王永清同志撰写的专著《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研  相似文献   

15.
伊春林区是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目前已面临木材紧缺、盲目开发生态旅游、多种经营不具规模、林业职工大量富余等经济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不仅直接威胁伊春国有林区持续健康发展,还可能引发黑龙江省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衰退。本文以伊春国有林区开发的历史和现实为依据,提出了建立木材销售联盟、发展特色生态旅游、区域布局多种经营和加大劳务输出等方面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结合国有林区长期跟踪调研数据,分析国有林区建设取得的成就。研究发现:在中国国有森林资源开发利用进程中,国有林区紧紧围绕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从扩大生产、服务政治、提供原始积累到减少木材产量,全面停伐,保护天然林,提供生态产品;再到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为实现"双碳"目标服务,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与目标。国有林区建设取得的成效,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中国社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调整、完善国有林经营政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湖南是中国南方重要的集体林区。解放以来,为适应林区生产、贮运、销售、加工木材及其他林产品的需要,在全省各地建立了一批国有森工企业,至1985年止,建设起各种森工企业212个。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对南方集体林区的木材放开经营,不再实行统配制度,以木材经营为主的国有森工企业一下被推向市场,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到1995年底,湖南省国有预算内森工企业仅保存161家。10余年来,积极转轨变型,虽然结构调整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从总体来看,国有森工企业目前还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包袱沉重。在职职工与离退休职工的比…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国有林区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地区,自开发建设以来一直作为木材的生产基地。由于长期过量采伐,致使国有林区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陆续出现森林资源危机、林业企业经济危困、生态环境恶化,国有林区“三危”的出现根本原因是林业经营思想和经营模式所致。王永清同志撰写的  相似文献   

19.
一、培育木材市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最大的集中连片的国有林区之一,是国家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在全国各大国有林区中,它所拥有的经营面积、森林蓄积都属前列。1993年统配木材产量约占国家统配材总量的14.8%,人造板产量占全国林业系统内产量的9%,非统配材年销售量达300万 m~3。因此,搞好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木材市场的培育,形成一个在国家宏观调控指导下的繁荣的木材市场,不仅对于加速木材流通,促进林业经济的良性循环,达到货畅其流、物尽其用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正确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相似文献   

20.
建国四十多年来,黑龙江省森工企业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计生产木材4亿多立方米,上调商品材占全国国有林区木材产量的48%,上缴利税75亿元,相当于同期国家投资的2.2倍。然而,这是以大量消耗森林资源为代价的,现已有13个林业局的可采资源基本枯竭,为不调减木材产量,再有六年时间,国有林区将林可采,木材生产“断档”的局面,随着资源危机的到来,森工企业的经济危困进一步加剧,1989年不但5000万元,托欠材料款8400万元,第一次出现全行业亏损。因此,治危兴林已成为我省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措施:一、国家应在政策上给予支持。二、加速培育森林资源。三、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生产。四、大搞木材综合利用。五、强化企业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