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 2006年黑龙江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9182元.农村人均纯收入仅为3552元。城乡收入比例为2.59:1。如果把城市居民收入中一些非货币因素.如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种社会福利考虑在内,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可能更高。2006年黑龙江省农村人口为1777.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465%.对拥有近一半农村人口的农业大省,在13年的时间里使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提高到小康社会标准.时间紧,任务重。  相似文献   

2.
杨团 《新智慧》2000,(15):4-6
据了解,1998年当年的养老保险基金已经入不敷出:收入1459亿元,支出1511.6亿元,赤字是52.6亿元。这导致期末滚存结余的养老保险基金减少到611.6亿元,比上年减少了10.4%。1999年的问题更加严重,当期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的地区越来越多,1999年上半年全国共有26个省(自治区、市)当期基金收不抵支,赤字超过50亿  相似文献   

3.
2004年,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年。截至2004年底,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已达1349家,股票市价总值约4万亿元,其中可流通市值约1.3万亿元,开户人数达到7200万人,全年上市公司通过IPO、配股、增发等方式筹资625亿元,平均每股股价6.6元,平均每股净资产2.81元,加权平均市盈率和市净率分别为26.12倍和2.43倍。上证指数最低为1259点,较年初下跌约12%,创出近5年来新低;全年股指波动范围为523点,比2002年的409点和2003年的342点放大。在GDP增长率超过9%的经济向好的宏观背景下,股市行情依然低迷不振,投资者损失惨重。但就整体而言,2004年的证券市场还是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  相似文献   

4.
违人之常情:人人都躲债主。他偏要找债主马文成出生在中俄边境的黑龙江省东宁县,这里是中俄贸易最火爆的地方。年轻的马文成在对俄贸易中仅用三年时间,就赚了60万元。可是商海浮沉,2003年4月,一个与他长期合作的俄罗斯人卷走了110万元的货款。这个变故不仅让马文成的60万元化为泡影。还让他欠下了50万元的债务。  相似文献   

5.
林斌 《新智慧》2006,(10):69-70
例1:2005年4月1日,甲公司销售一批商品给乙公司,收到乙公司签发并承兑的一张商业汇票,票据面值为58.5万元。票面利率为6%,期限为6个月。2005年6月1日,甲公司将此票据贴现(不带追索权)给银行,银行支付48万元的贴现款。甲公司预计乙公司会退货10%,2005年9月6H乙公司退货,价税合计2.34万元,所退货物的成本为1.6万元。  相似文献   

6.
1—3月份,辽宁财政经济继续保持老工业基地振兴以来的良好发展态势,实现了良好开局。 ——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全省生产总值完成1714.1亿元,增长1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3元,增长10.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575元,增长18.4%。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2657亿元,比年初增加719.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468.6亿元.比年初增加546.2亿元。  相似文献   

7.
根据黑龙江省1995-2009年的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对黑龙江省高速公路建设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因果性进行检验,发现黑龙江省高速公路建设运营与三次产业间存在着协整关系。最后结合高速公.路建设给出了调整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国际贸易究竟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一国经济增长是对外贸易研究的核心问题,利用黑龙江省1997-2010年的数据,对黑龙江省外贸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行了指标分析与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外贸出口与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相关性,出口每增加1个百分点,将带动GDP增长4.978个百分点,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黑龙江省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以及促进出口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肉价从2007年5月每公斤11元到2008年5月每公斤20元,再到目前每公斤10元,整整两年的时间,猪肉价格经历了一个大起大落的轮回。持续下行的猪肉价格,近日已普跌到盈亏点附近,目前的猪粮比价为6.18:1。发改委此前设定的盈亏甲衡预警点为6:1,是指6斤玉米和一斤猪肉的价格相比,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共有8个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6个财政部产业成果转化项目在贵州省实施,项目总投资792亿元.其中国家投资6870亿元。已经建成投产的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中南方汇通1英寸微硬盘项目,自投产至2004年底生产并销售110万片微硬盘,销售收入7.7亿元。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78-2003年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数据为依据,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福建省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质资本的投入。在1978-2003年这26年间福建省物质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3.01%和19.92%。  相似文献   

12.
以江西省农村个案为例,通过建立江西省农村的人力资本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人力资本积累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农村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验证人力资本在农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和作用。分析表明,1 995-201 0年江西省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72%,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41%,远小于人力资本的贡献率。从人力资本角度出发,为了提高江西省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必须采取引导农村树立人力资本投资理念、提高农民受教育的水平、提高农民技能水平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尝试从实证的角度,以湖南为例,探讨在当前资源、环境约束的条件下,经济增长与教育投资、人力资本之间的关系,并分析教育投入、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析得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未摆脱依靠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偏低,亟待通过教育模式进一步改革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利用EVIEWS软件,通过对安徽省1996~2007年间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探究人力资本在安徽省经济增长中的贡献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安徽省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为物质资本投入,人力资本的贡献还很低。安徽省应加快专业化人力资本的积累,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  相似文献   

15.
许多经济学家已经从理论上证明了人力资本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和驱动力.文章以湖南省为例,选取湖南省相关数据,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测算出人力资本对湖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湖南省人力资本贡献率偏低,有待加强对人才和教育的投入,以提高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6.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显示,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均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通过盘存法和受教育年限法测算我国的物质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存量,利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分别分析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和误差修正(VEC)模型,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手段研究三者之间的长期动态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GDP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短期内经济增长要依靠物质资本的大量投入,人力资本贡献相对较小,但从长期来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具有持续显著的效应。因此,我国应平衡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投资比例,加大对教育的投资,提高人力资本存量。  相似文献   

17.
经济增长中的人力资本效应与人力资本投入规模、知识外溢和市场容量有着密切关系。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构建理论模型对珠江三角洲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从人力资本对总产出的贡献数值及其演变趋势来看,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能够显著地促进珠三角经济增长,且其效应逐年递增;从人力资本产出弹性与物质资本、劳动投入产出弹性的比较来看,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为正且呈不断上升趋势,珠三角经济增长面临由物质资本和劳动投入数量驱动向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驱动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阶段,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动态过程。目前城乡一体化的重点是县域城乡一体化,县域经济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主要增长点。通过分析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揭示了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黑龙江省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运用东北地区及全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新增长理论为基础建立计量经济模型,估计了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绩效;通过与全国其他省区的比较分析,发现东北地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应制定适当的地域发展政策,大力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加速东北地区人力资本的形成,并使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趋于协调。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教育)与经济增长存在多种关联机制。一方面,人力资本不仅可以通过提高生产要素效率(卢卡斯途径)的途径,而且可以通过推动创新和技术进步(尼尔森—菲尔普斯途径)来促进经济增长,而在中国工业化中级阶段,人力资本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更突出,且高级人力资本主要是通过尼尔森-菲尔普斯途径来推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不同阶段的经济增长由不同阶段的人力资本驱动,即初等教育驱动着中国工业化初级阶段的经济增长,中等教育则驱动着中国工业化中级阶段的经济增长。研究还表明,虽然物质资本和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经济阶段性转变中并未显著变化,但他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非常大。因而,延续人口红利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共同要求针对不同层次人力资本(不同文化程度劳动者)分别采取政策,提升人力资本,从而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