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我国银行业具有代表性的14家银行1996~2007年的面板数据,就外资银行进入对中资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外资银行入股对中资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还不明显;外资银行的资产份额对我国银行的绩效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我国银行业具有代表性的14家银行1996-2007年的面板数据,就外资银行进入对中资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外资银行入股对中资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还不明显;外资银行的资产份额对我国银行的绩效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
外资银行进入影响中资银行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我国银行业具有代表性的14家银行1996-2007年的面板数据,就外资银行进入对中资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外资银行入股对中资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还不明显;外资银行的资产份额对我国银行的绩效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了2007—2013年间在华经营的16家中资上市银行和10家外资法人银行的样本数据,采用面板数据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各自的经营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看,中资上市银行的经营绩效高于外资法人银行。现阶段在华经营的中资、外资银行仍然依靠存贷款净利差来提高其经营绩效,但是中间业务收入对外资银行绩效的影响大于对中资银行的影响,说明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外资银行能更好地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利差收窄的冲击。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了2007—2013年间在华经营的16家中资上市银行和10家外资法人银行的样本数据,采用面板数据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各自的经营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看,中资上市银行的经营绩效高于外资法人银行。现阶段在华经营的中资、外资银行仍然依靠存贷款净利差来提高其经营绩效,但是中间业务收入对外资银行绩效的影响大于对中资银行的影响,说明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外资银行能更好地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利差收窄的冲击。  相似文献   

6.
外资银行进入与中资商业银行的效率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兆斌 《新金融》2009,(11):35-39
本文综合利用财务绩效指标和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衡量商业银行的效率状况,对外资银行进入与中资商业银行效率改进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我们发现,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的行为,对被参股银行的财务绩效改善明显,但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改进尚未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在华业务拓展行为总体上对中资银行的财务绩效有负面的影响,对生产率的影响则偏正面,但都不够明显。未来银行业开放的重点在于吸引更多的外资银行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对战略投资者撤资的现象则无须过于忧虑。  相似文献   

7.
郑鸣  冯凯 《金融论坛》2007,12(4):18-21
我国入世过渡期已经结束,银行业已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进入将对我国银行业绩效和产业组织结构带来重要影响.本文基于我国14家银行1996~2005年的面板数据,就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的短期影响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国内银行对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数量增加反应不敏感,经营成本和盈利同外资银行市场份额的增加正相关,我国银行业市场符合结构-行为-绩效范式.本文就我国银行业应对外资银行冲击的方略提出建议,即通过与外资银行股权合作弥补我国银行业不足,通过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实现综合经营以提高我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积极学习、借鉴外资银行新的金融产品和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8.
我国入世过渡期已经结束,银行业已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进入将对我国银行业绩效和产业组织结构带来重要影响。本文基于我国14家银行1996-2005年的面板数据,就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的短期影响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国内银行对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数量增加反应不敏感,经营成本和盈利同外资银行市场份额的增加正相关,我国银行业市场符合结构-行为-绩效范式。本文就我国银行业应对外资银行冲击的方略提出建议,即通过与外资银行股权合作弥补我国银行业不足,通过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实现综合经营以提高我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积极学习、借鉴外资银行新的金融产品和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以财务指标为研究对象,对中国内地的12家本土银行和3家外资银行2009—2012年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土银行在资产规模、网点数目、客户认可度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总体经营业绩要高于外资银行。但外资银行的业绩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中资银行,并且在安全性指标上的表现也要优于本土中资银行,其经营模式表现出更好的成长性和稳健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企业能力理论,本文对在沪15家中外资银行竞争力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外资银行整体竞争力强于中资银行,中资银行在客户资源、资产规模、网点等总量方面竞争优势明显,外资银行则在风险控制、成本控制、金融创新、人才培育等方面竞争优势突出。在中资银行内部,股份制银行的竞争力全面优于地方性银行。在外资银行内部,来自亚洲新兴市场的外资银行竞争力整体强于来自欧美市场的外资银行。中外资银行竞争优势具有较强的互补性,相互学习和借鉴有助于提高中国银行业整体竞争力水平。根据实证结果,总结了中外资银行竞争力优势和不足形成的原因,并就中资银行竞争力培育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银行业全面开放与中国商业银行的效率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利用财务绩效指标和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衡量商业银行的效率状况,对外资银行进入与中国商业银行效率改进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的行为,对被参股银行的财务绩效改善的作用较为明显,但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改进尚未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在华业务拓展行为总体上对中资银行的财务绩效有负面影响,对生产率的影响则偏正面,但都不够明显。未来银行业开放的重点在于吸引更多优秀的外资银行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对战略投资者撤资的现象则无需过于忧虑,中国银行业应着力从内部因素上改进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2.
目前金融环境 随着我国主融业务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化,外资银行纷至沓来。根据世界贸易组织金融服务条款和国民待遇原则的要求,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迟早要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但国内银行由于历史原因,负债成本居高不下,国有企业效益差而导致不良资产增加等使银行授信业务风险陡增,收益增幅下降,银行经营面临较大的困难。而国外银行在混业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其经营成本相对较低,中资银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外资银行进入条件下的发展中国家银行业为研究对象,对外资银行进入如何影响东道国银行体系绩效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跨国实证检验。基于全球69个发展中国家上千家银行的数据分析发现,尽管在不同绩效方面,外资银行的进入效应不尽相同,但都满足"竞争——学习提升——竞争"这个内在统一的逻辑;在这个逻辑下,东道国银行体系的学习能力和发展空间是影响外资银行进入效用的关键因素。本文在进一步对银行效率的实证检验中发现,外资银行的进入具有阈值效应,即只有当东道国银行体系发育到一定程度时,外资银行进入才会带来显著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14.
秦冲  吴瑕 《时代金融》2009,(5X):37-39
本文选取我国银行业市场上占主要地位的14家银行1998~2007年的面板数据,就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资银行的进入使得我国银行的经营费用、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净利率降低,但由于技术外溢效应的作用,外资银行的进入使得我国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得到一定提高。本文还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的金融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主要的14家中资银行1996-2010年的面板数据分析表明,外资银行进入程度与中资银行税前利润率、非利息收入率和共摊费用率正相关,对净利息收入率的影响较弱。提高我国银行业竞争力,中资银行应优化业务结构,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降低经营成本;完善人才培养、激励和约束机制;正确对待与外资银行的股权合作关系;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6.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本文首先构建了银行经营绩效评价体系,然后通过对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和银行经营数据的实证检验,得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资产份额与绩效成正比,存、贷款份额和银行规模与银行绩效成反比的结论,最后针对该结论提出了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风险调整的银行绩效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一类新的基于风险调整资产收益率和风险调整净资产收益率的回归模型,利用国内几家银行1995~2006年间的面板数据对我国银行绩效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管理效率的提高对于提高银行效益有正面影响,我国银行业存在较高的规模非效率,并且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效率、绩效没有影响,却有利于降低垄断。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中国银行业有三年以上外资参股的银行面板数据,就引入外资对中资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外资股权与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呈显著正相关,引入外资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中国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增加了银行的利润,提高了银行的盈利能力。因此,有必要加大引入外资的力度,适当放松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加强外资机构对中资...  相似文献   

19.
对中外资银行竞争新格局下金融外汇监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纵横》2002,(7):19-23
一、外资银行的竞争对中资银行的冲击和启示及对金融外汇监管的挑战。(一)外资银行经营地域和客户限制的取消[调研情况]江苏省作为我国外向型经济的一个大省,是吸引外资银行的一个重要地区,自1997年末日本住友银行在苏州设立分支机构开始,目前全省共有三井住友银行(原住友银行)苏州分行、渣打银行南京分行、比利时联合银行南京分行和台湾彰化银行昆山代表处四家外资银行开展业务。  相似文献   

20.
刘涛 《金融会计》2007,(11):30-36
后WTO时期,我国金融业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外资银行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入我国金融体系,外资银行的进入,将从总体上提升我国银行系统效率,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相应的冲击。本文从客户资源、银行业务、服务手段、人力资源等角度分析了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的冲击,并提出应当通过完善金融体系、提高整体实力、培育新生力量及加强合作等策略增强中资银行抗击外资银行的实力,引导中资银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