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中国31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运用重心模型,从地理空间视角揭示2001-2020年中国创新投入重心与创新产出重心的动态演变规律及耦合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创新资源的空间分布并不均衡,区域创新差异以东西方向为主,东部沿海是创新发展的高密度区;随着创新资源的不断偏移,创新不均衡状态有所加剧,创新产出偏离几何中心最多,其次是创新人员;创新重心移动轨迹表现为先向东后向西,整体向南偏移,并且南北方向上的变化大于东西方向上的变化,东南沿海在中国创新空间格局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的重心在经度和纬度上的移动都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并且纬度相关性均大于经度相关性;从位置耦合和方向耦合来看,创新投入重心与创新产出重心的空间重叠性提高,变动方向较为一致,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时空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区域重心的概念和模型,计算出新疆1949年~2009年经济(GDP)重心和三次产业重心,同时利用GIS技术将重心变化制作成图,得到建国以来新疆经济(GDP)重心和三次产业重心的动态演变轨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疆总体经济发展和三次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的动态变化及其关系。结果表明:新疆经济(GDP)重心和三次产业的经济重心不仅存在很大的偏离,而且移动的方向和距离也存在较悬殊的差别;新疆经济(GDP)重心缓慢地向东北移动,区域经济差异总体上扩大了,造成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3.
人口应与经济协调发展,以湖南省为例,采用重心理论分析了湖南省1990年以来的人口、GDP、三大产业重心的区域分布特征,并探讨了重心动态演化的原因。实证表明:1湖南省人口、经济分布存在不均衡性,主要表现为西南与东北的差异。2从移动方向上来看,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移动方向一致,均由西南向东北移动;从移动幅度和移动速度上看,人口重心的移动滞后于经济重心的移动。3均衡性表现为偏移距离按第一产业产值重心、GDP重心、第三产业产值重心、人口重心、第二产业产值重心的顺序逐步降低,且各要素分布逐渐均衡化。4第一产业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是经济重心移动的主要力量。最后对湖南的人口合理分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梁龙武  先乐  陈明星 《经济地理》2022,42(2):93-103
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基于此,文章采用1978─2018年中国省域人口和GDP数据,探究四大区域人口与经济重心演进态势及其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四大区域人口与经济重心演进态势差异显著。整体上,人口重心东部向西南移动,中部向东北移动,西部向西北移动,东北向西南移动;经济重心东部向西南移动,中部移动方向持续变化,西部和东北均向西南和东北往复移动。(2)社会经济要素对区域人口密度的影响系数整体较小,工业化水平、交通便利度对人口密度影响相对较大。(3)工业化水平、市场繁荣度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相对较大,城镇化与交通便利度对经济增长影响相对较小,经济增长应遵循多要素累积效应的阶段性规律。  相似文献   

5.
运用重心概念及相关公式,采用各县区的人口、GDP及粮食作物产量数据计算改革开放以来宁夏人口重心、经济重心和粮食重心,并对三者的动态演化、驱动因子及耦合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①宁夏经济重心明显偏北,移动幅度较小;②人口重心由几何重心南侧快速移动到北侧,且继续北移,移动幅度较大;③粮食重心主要位于几何重心北侧,重心的跳动幅度最大,且最不稳定,规律性不明显;④宁夏经济重心与粮食重心的空间耦合性不高,人口重心与粮食重心具有空间耦合性,经济重心与人口重心具有显著的空间耦合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区域污染重心与经济重心的演变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引入重心的概念,利用经济空间结构的重心计算方法,采用1986-2007年中国各省的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区域污染等数据,计算出各年的区域污染重心和经济重心的演变路径,从移动距离、移动方向、路径对比、空间相关性分析等多角度阐述了经济重心与区域污染重心的动态变化及空间联系.结果表明:从整体演变轨迹看,所有重心均向偏南方向移动,相互间空间关系较为紧密.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角洲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分布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各地级市1982-2007年人口数据和GDP数据,计算了各城市的人口地理集中度、经济地理集中度,不一致指数,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等,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人口集聚特征和经济集聚特征,两者在空间上的匹配关系及不同步性.研究结果显示:长江三角洲人口地理集中度和经济地理集中度均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布特点;根据这两个地理集中度指数将长江三角洲16城市为三种类型:人口集聚超前于经济集聚,人口集聚滞后于经济集聚,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阶段内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均位于苏州市域内,历史轨迹呈现出人口和经济重心均向西南方向移动,并在向南移动上更具相关性的特点,经济重心移动的速度和规模远远超过人口重心的移动;分析表明,未来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中,人口和经济的空间分布关系将趋向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重心研究方法计算分析了我国经济重心和环境污染重心的动态演化过程,然后在经度和纬度方向上进一步对比分析,在实证基础上阐明了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自1985年以来,我国经济重心表现为"西南-东南-正东"方向的移动轨迹,而环境污染重心均向低经度、低纬度方向移动,并且经济重心和环境重心之间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大都市区工业重心时空变动轨迹分析:以天津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重心模型能够直观地衡量经济属性的动态演变过程以及区域差异,反映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研究采用1989—2009年天津市人口与工业总产值数据,引入重心测度模型,以人口重心为参照,对天津市工业重心在时空上的动态演变轨迹进行实证研究;结合各区县工业差异变动规律,对重心迁移的影响因素进行探析。结果表明:与人口重心在北辰区内缓慢移动不同,21年来天津市工业重心向东南方向迁移,由市中心移动到市区外围,且在东西方向的不均衡性显著大于南北方向。区位条件、政府政策、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会对工业布局产生影响,引起工业重心迁移。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口与经济分布地域差异及格局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我国人口与经济分布的不均衡性,应用模型分析中国人口经济的地域差异与格局演变.结果表明:1954-2007年中国人口重心由东经116.82.北纬34.72.转移至东经116.64.北纬34.92.,中国人口集中指数由1955年的0.542降低到0.510,人口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由0.372下降到0.261;1978-2007年中国经济重心由东经119.30.北纬38.26°转移至东经118.94°北纬37.13°,经济集中指数由0.525上升到0.590,经济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由0.035上升到0.093;1978-2007人口重心在经度方向上的移动与经济重心在经度方向移动的关联度最高,在纬度方向上的移动与第一产业重心在纬度方向移动的关联度最高;经济重心在经度方向上的移动与第一产业重心在经度方向移动的关联度最高,在纬度方向上的移动与第三产业重心在纬度方向移动的关联度最高.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技术产业重心与经济重心变动轨迹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文章借鉴并运用经济重心研究方法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及国民经济整体空间分布格局演化做了系统研究,通过刻画和比较分析我国1995--2009年高技术产业重心和经济重心变动轨迹,发现我国高技术产业空间分布不平衡,特别是东西横向不均衡程度加剧,高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影响有限,提出有必要加大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和区域经济均衡发展调整力度,实现高技术产业带动下的我国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颖  朱天龙  姚冰  裴宏伟 《经济地理》2022,42(1):191-198
滑雪场的空间分布及空间重心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一定时期内区域冰雪体育旅游的发展趋势。以冬奥会赛区--北京—张家口地区(以下简称"京张地区")滑雪场为研究对象,通过重心分析方法,揭示了近20年京张两地滑雪场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并据此划分了冰雪产业的发展阶段。结果表明:(1)1996—2018年北京市滑雪场建设大致经历了"快速扩张""中速发展"和"稳定发展"3个时期,而张家口则基本上呈现"缓慢萌芽"和"快速扩张"2个阶段;北京市滑雪场呈分散状分布,而张家口滑雪场则呈现集中分布。(2)近20年京张地区滑雪场空间重心总体表现为先向东南方向移动(由张家口到北京)而后又向西北折返(由北京向张家口)的趋势,2010年前后是转折点,而申奥等政策因素是促进重心移动路径发生逆转的主要原因。(3)京张地区滑雪场重心和规模重心移动较好反映了数量与规模的扩张速度,为理解京张地区以滑雪场为核心的冰雪体育运动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为京张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带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本与劳动力产业间流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志勇  潘启龙 《生产力研究》2012,(5):176-178,261
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决定着产业的边际效率,在三次产业的劳动力间形成了收入差距,而收入差距又影响着劳动力在产业间的流动。同时,人力资本也影响着劳动力的流动性,人力资本含量越高,劳动力的流动性就越强。人力资本的城乡结构及其不同的积累方式决定了增加农村公共人力资本投资,能促进第一产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流动;城市人力资本能促进第二产业劳动力向第三产业流动,间接促进第一产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流动。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95、2000、2005、2010、2015、2018年6个时间节点的遥感影像数据,运用分形理论、紧凑度指数、重心转移指数分析张家界不同时期的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特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城市空间扩展的时间层面来看,1995—2018年张家界市主城区建设用地扩展阶段性明显,经历了"低强低速、高强中速、中强中速、高强高速"4个发展阶段。(2)从城市空间扩展的方向上来看,5个时期张家界市扩展方向差异性较大,城市重心以向北部转移为主,以北偏东、北偏西的方向发展,城市分散度不断变大,向外扩张趋势明显。(3)从城市空间扩展的具体形态来看,以星状和团状扩展为主,紧凑度指数以2005年为时间节点先增大后减小,城市空间形态以非紧凑化、外延式扩展为主。(4)旅游发展、经济发展、交通发展、城镇化建设是张家界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时变参数模型的经验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波动平稳化趋势有着显著的熨平效应,并且随着产业结构升级的不断推进,这种熨平作用亦趋明显。TGARCH模型的深入分析发现三大产业对我国经济波动幅度的影响是非对称性的:第一产业波动对经济总量波动几乎没有影响;第二产业波动对经济总量波动存在杠杆效应,而这种杠杆效应主要是由重工业带来的;但第三产业波动对经济总量波动存在明显的熨平作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餐饮业及除五大类之外的其他服务业对经济波动的熨平效应最为显著,而批发零售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因其自身的波动较大,对经济总量波动的熨平效应较小。本文结论的政策性启示是,为保持我国国民经济的平稳化增长势头,必须进一步优化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深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特别是要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新经济地理学、空间经济学关于运输成本和产业集聚的分析框架下,引入物流这一概念,从物流角度分析物流发展与产业集聚的关系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物流发展与制造业集聚之间存在"倒U型"非线性关系,即随着物流业的发展,物流费用逐渐降低,将促使制造业进一步往东部地区聚集;而当物流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物流费用的进一步降低,则会带来产业集聚程度的降低,产业将由东部往中西部地区转移。  相似文献   

17.
运用索洛残值法测算了1997—2010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物流业TFP,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对物流业TFP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的物流业TFP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地理环境因素对物流业TFP的影响显著,地理位置相邻地区的物流业TFP具有趋同现象;基础设施和工业化进程对物流业TPF的提高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市场需求条件和市场化水平的促进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Empirical study using a time-varying parameter model indicates tha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of China,its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e has had an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stabilizing effect on the amplitude of economic fluctuations.A further analysis using a TGARCH model reveals that the three major industrial sectors have asymmetrical effects on the size of macroeconomic fluctuation:the primary industry(extraction)has little effect;the secondary industry(manufacturing)has a leverage effect mainly caused by heavy industry;the tertiary industry(services)has a clear stabilizing effect,with the effect of transportation,logistics,the postal industry,housing-catering services,and other service industries being most significant,and the effect of wholesale,retail,the finance industry and real estate being less significant due to their own large fluctuations.The policy im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 are that to maintain stable growth in the economy,China should optimize the relations of the three major industrial sectors,and further push for the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