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论通货紧缩预期的产出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考察了 1995 - 2 0 0 2年间我国经济主体形成的通货紧缩预期影响产出的效应。我们首先构建一个包括经济主体预期及行为、工资调整机制等因素的分析框架 ;然后 ,在适应性预期假设下建立通货紧缩预期与产出关系的模型 ,并运用Koyck变换间接求解预期系数与效应大小。结果表明 :这一时期的通货紧缩预期对产出具有较强的紧缩效应。对此 ,我们试图从供求层面的内在因素加以说明 ,在此基础上 ,建议把通货膨胀预期引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并作为货币供应量的支持目标。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中教育产出效应的度量方法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慧萍 《当代财经》2004,(8):127-128,F003
本文运用现代统计方法对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中的教育产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教育产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协同互动的均衡关系。这为我国教育发展政策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经济周期循环的角度,揭示了我国产生通货紧缩形势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经济学中关于通货紧缩的定义,指出我国当前出现的通货紧缩,具有收缩度最小、正面效应显著、缺口不大等特点,主张把反周期经济政策与长期稳定的经济政策结合起来,并着重论述了长期稳定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4.
傅京燕  余丹 《经济前沿》2012,3(4):125-134
气候政策对一国经济和环境产生一定的效应,开放经济条件下还将对一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产生影响。碳泄漏等问题使得气候政策的实际减排效果受到了质疑。气候政策实施过程中产生的这些问题都将严重影响气候政策的有效性。为使气候政策的有效性达到最优,很多学者研究了缓解气候政策负面效应的措施。本文对一些重要的气候政策的经济环境效应进行了理论总结,从竞争力效应、经济效应、环境效应和研究方法这四个方面综述了相关实证研究成果,分析了气候政策负面效应的缓解措施,以期为制定适合我国的气候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能源消费分解是研究能源消费变动影响因素的一种常用方法.本文利用LMDI方法对曲靖市2005-2008年问经济增长中的能源消费变动情况进行了分解,将能源消耗增长的总效应分解为产出效应、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计算的结果显示,曲靖市经济增长中的能弄消费的总效应小于产出效应,效率效应大于结构效应.建议政府构建“能源分解指数体系”作为制定能源政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陈道富 《发展研究》2013,(12):57-62
近年来,我国的货币金融与实体经济出现了割裂,这两年割裂更加严重.表现为货币金融投放的产出效率大幅下降.金融市场将金融资源大量配置到产出效率较低的基础设施、过剩产能和房地产领域.获得资金的部分实体经济部门,又将资源通过金融市场进一步投放在这些产出效率较低的部门.金融部门服务实体经济的链条越来越长,所需要的回报越来越高.跨境资金流动进一步加剧了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割裂.资金市场产生如此明显的挤出效应,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实体经济层面的体制机制原因,也有金融体系转型和监管不足的因素,还有货币金融环境事实上宽松的政策因素.  相似文献   

7.
外在激励的增加能够正向促进代理人的努力水平和产出,是传统经济激励理论的基本假设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经济学从心理学中引入内在激励的概念,发现外在激励可能对内在激励产生挤出效应;外在激励内生化和其匹配效应的存在,还将对最优合同和整个经济体的机制设计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对内在激励的经济学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进行了回顾整理,并指出这一研究不仅对市场效率的提高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我国正在进行的教育、医疗等公共领域的改革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构建SVAR模型来研究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大中华经济圈”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推动了人民币的升值,且较之于香港、澳门和台湾,其正向溢出效应影响更加长远;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内地的GDP产出产生短时间的正向冲击,对香港和台湾的冲击由正转负并最后收敛于0,而对澳门的产出产生负溢出效应;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这四个地区的物价均构成正向冲击,而且对中国内地和台湾的冲击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货币供给的可控性是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基础。长期以来,经济理论界存在着货币供给内生性与外生性的争论,并在其理论基点上提出了不同的政策主张。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历经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波动,货币政策在熨平经济波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1997年我国经济陷入通货紧缩,货币当局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似乎并没有改变经济不景气的预期,货币政策效应不佳。本文从货币供给内生性的角度来探讨我国货币政策难以有效调控经济运行的原因,并在对我国宏观经济状况进行历史分析和实证检验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0.
《经济研究》2018,(1):21-34
中央与地方政府在中国转型经济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而多级政府结构往往为传统的财政政策文献所忽略。本文将中央与地方两级政府结构引入主流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考察财政分权下地方性财政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1)具有财政分权的多级政府基准模型可以解释约64%的总产出波动、47%的投资波动以及62%的消费波动;(2)地方性公共投资对本地经济具有促进作用,同时通过地区间贸易对其他地区产生正的溢出效应;且该溢出效应会随着地区间财政竞争程度的加深而显著加强,因此财政竞争为地方性投资政策提供了重要的传导机制;(3)反事实分析表明,深度财政分权会在短期内加强地方财政支出的波动效应而削弱中央财政支出的波动效应,同时又在长期提高整个经济总产出与社会总福利。本文为定量研究我国经济转型期的财政政策动态效应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金融交易成本的货币政策产出效应模型,研究金融开放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作用。然后,根据中国的实际经济情况,运用校准法模拟金融开放程度对我国货币政策产出效应的影响。最后,利用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认为金融开放度的增加短期内将削弱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金融开放度的提高将对长期产出调整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笔者首次将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引入R&D与经济增长动态驱动关系的研究,构建GDP总量分解模型,把GDP变动总效应分为R&D活动效应、结构效应以及效率效应,并由此对1999年~2009年我国31个省市区GDP与R&D投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R&D活动效应对GDP变动总效应的贡献最大;R&D结构效应对GDP变动的正向影响较为稳定,但不够显著;R&D效率效应与GDP增长显著负相关。据此,我们给出了进一步优化我国R&D投入、实现经济内涵式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笔者依据2005年~201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从国内投资、产出及就业等视角来判断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商贸服务业产业安全的影响.研究表明,全国和东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和就业产生挤出效应、对产出产生挤入效应;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和产出产生挤入效应、对就业产生挤出效应;西部地区外商直接对国内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对产出和就业产生挤入效用.这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中国商贸服务业产业安全构成威胁,但不同区域、不同视角的影响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4.
货币政策产出效应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直以来深受研究者青睐和政策决策者的重视,研究成果浩如烟海,本文详细综述了货币政策产出效应研究方法的演进历程,重点介绍DSGE模型用于货币政策产出效应研究的发展过程并对该领域国内外的经典文献进行述评,探讨现阶段该领域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和新趋势,最后论述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希冀为我国货币政策产出效应研究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员国自然禀赋各异.相互投资能实现各国优势要素的优化组合.CAF-TA的建立,区域内梯级产业分布、各成员国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政策、经济互补及CAFTA建设预期等使区内对区内各国FDI产生投资创造效应;而关税壁垒差异、规模经济、政策效应、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效应等也将使区外对区内各国FDI产生投资创造效应.但是由于区域内产业结构雷同、FDI来源国相对集中、中国区位优势相对显著等原因,区域内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投资转移效应.尽早签订中国-东盟相互投资协议,在各成员国共同的经济空间中,投资自由化可以成为中国与东盟实现趋利弊害的重要手段,各国将可能从整个区域的共同空间来考虑投资问题,实现投资效应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朱道才 《技术经济》2001,20(5):52-54
改革开放以来 ,尤其是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 ,我国经济决策者所关注的一个至关重要问题是如何遏制通货膨胀。因此 ,通货膨胀前提下的有关会计问题也成为当时会计学界探讨较多的话题。然而 ,1997年下半年开始 ,我国经济第一次出现了通货紧缩现象 ,虽然我国政府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扩张性财政性政策和进一步的货币政策和其他经济政策 ,但由于政策效应的局限性和通货紧缩的整体性、持续性特征 ,通货紧缩至现在为止仍没有得到根本性的遏制 ,物价水平呈现整体性下滑趋势。通货紧缩给我国国民经济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同时 ,也对以历史成本 (或原始购置…  相似文献   

17.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本文在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编制能源投入占用产出表和建立投入占用产出投资效应分析模型,对在西部地区不同能耗行业投资所带来的效应进行定量测算分析,结果表明对低能耗产业的投资在带领GDP和就业的增长的同时可以降低单位GDP能耗.本文的研究扩充了投入占用产出理论研究,获得的定量分析结果可为西部投资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合金融市场的多维信息,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合成我国的金融周期指数。在此基础上,构建TVP SV VAR模型研究2003—2017年间我国货币政策、金融周期及宏观经济变量间的时变互动关系。研究发现:(1)我国货币政策、金融周期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时变互动关系。(2)金融传导渠道可能扭曲货币政策效力,通过金融传导渠道,货币政策不仅会抑制经济增长,还可能加剧通货膨胀。(3)金融周期对货币政策产出效应的影响滞后于对价格效应的影响。短期来看,货币政策产出效应的时变特征与金融传导渠道无太大关联,但随时间推移,金融繁荣对产出的负面影响可能最终使货币政策产出效应发生反转。货币当局应警惕金融繁荣对货币政策效力的扭曲,审慎操作,且不宜承担过多刺激产出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构建SVAR模型,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与金砖四国的汇率、产出和通胀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推动了人民币的升值,且较之于巴、俄、印三国,该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正向冲击更加明显;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对巴、印、中三国的产出水平构成了负向冲击,同时该政策对中国产出水平的负向冲击更加持久;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对金砖四国的通胀均构成了正向冲击。文章的实证研究结论表明量化宽松政策对金砖四国的汇率、产出和通胀产生了显著影响,但由于四国在经济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影响对四国而言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0.
价格总水平的异常波动是近年来我国面临的现实问题.从我国经济的发展历程看高经济增长往往伴随着高通胀,而经济衰退的同时又会出现通货紧缩.本文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理解为同一经济现象-价格水平异常波动的两种表现形式,利用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方法模型分析了中国实际产出波动对价格波动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封闭经济环境和开放经济环境下实际产出波动都是价格波动的格兰杰原因.Diebold-Mariano(D-M)检验也表明分别包含实际产出波动变量的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样本外预测模型能显著提高对价格水平变动的预测能力.所以,在全球经济衰退的环境下,面对内外需不足和企业投资萎缩导致的实际产出剧减可能使中国经济出现异常严重的通货紧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