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企业控制权安排有两种理论流派:“股东至上”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在“资本所有者”的范围内,两大理论都承认资本所有者是企业的控制权主体,都是基于“资本所有者至上”理论下的企业控制权安排形式。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所有者在企业控制权中的最优配置份额,取决于各自的谈判力。合理地安排企业控制权,应把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都纳入“企业治理”范畴,不能强调一方而忽视另一方,以实现资本所有者的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郭艳萍 《商业时代》2004,(21):31-31,37
公司治理结构的本质是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的契约,治理起因于产权的分离,治理的功能是权、责、利的分配,治理模式有效率的前提是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均衡分布。“股东至上主义”逻辑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公司治理的思想源流,导致了两种迥异的治理模式:股东单边治理模式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本文通过对这两种模式的对比分析,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应当采取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立足于由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构成的新资本观,根据资本权变因素,公司治理模式可划分为资本雇佣劳动型、劳动雇佣资本型、劳资双方共同治理型和利益相关资本多元共同治理型;依据实施监控的主体,公司治理可划分为股东主导型治理、债权人主导型治理、经理主导型治理、员工主导型治理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人力资本的谈判力是人力资本收益分配的主要权变因素,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过程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博弈的过程,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方式和程度是双方博弈的直接产物。  相似文献   

4.
《商》2015,(50)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不断朝着知识化和信息化发展,以物质资本等硬资本为主的企业资源机构逐渐转向以人力资本等软资本为主。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治理层的权利越来越大等问题的出现,使得一直占据主流位置的传统的"股东至上"的治理模式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人们迫切需要企业在企业治理等方面纳入更多利益主体,因此,利益相关者理论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随着利益相关者治理的兴起,企业从关注利润转变为关注企业增值,也使得利益相关者分享企业增值成为企业治理中一个重要问题。所以以利益相关者治理为背景,研究企业价值增值的形成和分享过程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企业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基本构成应该是股东、管理者和员工三类利益相关者。企业核心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的结构特征是股东、管理者和员工三者共同拥有企业的控制权,并分享企业剩余。从人力资本产权的角度来说,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拥有企业的控制权,可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减少企业激励监督的成本;可以改善企业委托——代理关系中监督不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的治理效率;可以缓解员工权益受损、劳资关系紧张。  相似文献   

6.
张伟  马聪 《江苏商论》2012,(6):133-135
企业所有权分享主体的安排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论流派:一种是"物质资本股东至上"理论,强调企业所有权由物质资本所有者单方面拥有;另一种是基于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企业所有权应该由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所有者共同分享。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技术资本在企业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我们提出了由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资本所有者共同分享企业所有权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利益相关者理论主张寻求一种利益的均衡,要求公司的治理主体扩大到包括股东在内的各利益相关者,这与传统的“股东至上”理论产生了冲突。利益相关者理论强调利益均衡有可能会导致效率的损失,其还面临着实际运作中的各种问题。作为公司治理主体必须具备相应的动机和能力,本文认为利益相关者理论下治理主体应包括以股东为主的各核心利益相关者。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更多以"股东利益至上"为主要模式,而利益相关者理论则对此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质疑,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理论认为,现代市场机制在不断的转变与发展,在资源配置中,人力资本因素所占据的位置已经不容忽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意义上以股东为主体的公司治理理论,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债权人、雇员、顾客、供应商、政府、社区等利益相关者也成为公司治理的重要主体,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以及有效的监督,这些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治理活动的积极参与将更有益于企业稳定的发展。所有者共同分享公司利益,他们只有通过合理分配剩余索取权以及控制权,以此来进行相互牵制、约束,这样才能进行长期稳定的合作。当今世界范围内,公司治理模式从单边治理走向多边利益主体共同治理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本文就试图从利益相关者这一更全面的角度来讨论公司治理问题,从而促进我国公司治理理论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9.
顿曰霞  孙涛 《商业研究》2005,(19):76-78
在知识型企业中,股东已不能再依靠物质资本的所有权独享企业的控制权,人力资本的产权权益要求得到更大的体现,从而使知识型企业的治理体现为物质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共同治理。在公司治理中通过双方优势———劣势的博弈来确定各自的地位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本观念变革与财务理论体系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力资本所有者(包括核心人力资本所有者与一般人力资本所有者)在知识经济时代将取得与物质资本所有者平等的地位,甚至胜过物质资本所有者,并将与物质资本所有者共同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从而使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激励与约束成为企业治理的关键问题。人力资本观念变革促使企业治理理论产生深刻变化,而财务治理是企业治理的核心,因而人力资本观念的变革必将引起包含财务治理在内的财务理论体系的深刻变化。“以人为本”的思想向财务理论全方位渗透,触发了“人本财务”范畴的提出,进而推动财务理论体系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When human capital becomes the most important strategic capital, an entrepreneurial enterprise has to reform and innovate its corporate governance around human capital and its dynamism so as to acquire the capacity of sustainable endogenous growth. This article is intended to discuss the meaning and adaptability of Huawei's characteristic systems and mechanisms and then proceeds to introduce the general design of entrepreneurial enterprises’dynamic ownership governance platform and the possible effec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Subject to existing Chinese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with full consideration of the dynamics of human capital, this article recommends an entrepreneurial enterprise to set up a dynamic ownership governance platform, innovate and optimize its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relevant mechanisms and promote the gradual socialization of its founder/founding team's rights to earnings, control and management; then put in place scientific and proper counterbalance mechanism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separation of powers and incentive compatibility, reform its selection of managing staff and introduce market mechanisms to promote fair competition and dynamic incentive compatibility between its founder/founding team and other key stakeholders. This article is meant to facilitate an entrepreneurial enterprise to turn to socializatio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acquire the motivation and gradually form the capacity for endogenous growth.  相似文献   

12.
公司治理的演进过程也是所有权和控制权以及经营权分离的过程。通过对英美国家公司发展不同时期两权分离的历史考察,发现两权分离与公司治理演进之间存在依存关系:两权分离依次经历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控制权和经营权分离和同股不同权等阶段,不同形式的两权分离带来不同的公司治理问题,从而产生相应的治理手段,推动着公司治理的演进。通过对中国企业改革和发展过程的历史回顾也证明了两权分离与公司治理之间存在共同演进关系。针对研究发现,最后提出了我国公司治理改革的方向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银行改革的核心,但目前对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的研究基本上只是简单套用企业法人治理理论,并没有充分考虑商业银行与一般企业的差异。本文着重研究了商业银行在经营目标、经营地位、资本结构、经营风险、存款保险、信息透明度和政府管制等方面的特殊性及其对法人治理的影响,希望能为构建具有商业银行自身特色的法人治理理论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现有研究多关注管理层过度自信所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对影响管理层过度自信的“前因”研究较为鲜见,这种“头重脚轻”式的不对称式研究对深入理解管理层过度自信造成了障碍。文章以2012-2017年我国创业板上市企业完成的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从并购视角出发,研究了风险投资对管理层过度自信的影响及其带来的并购后果。结果发现,风险投资能够显著抑制并购活动中管理层的过度自信行为,而抑制管理层过度自信在风险投资降低并购溢价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效应,上述作用在民营企业或风险投资派驻了董事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显示,在考虑了风险投资与管理层过度自信之间的反向因果关系、风险投资这一“外部”监督角色和企业董事会治理这一“内部”监督角色的交互影响对结论可能产生的影响后,上述结论仍显著成立。  相似文献   

15.
当前,由于风险投资在高新技术企业中所占的股权巨大,使得高新技术企业的公司治理变得复杂、特殊.风险资本市场本身具有风险性强、涉及范围广等特点,只有使其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才能促进风险资本的合理开发,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才能使高新技术企业的公司治理顺利开展.本文主要从风险资本最基本的运作原理入手,分析目前高新技术企业的公司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如何在各种风险中吸引风险投资.  相似文献   

16.
作为企业治理的重要问题之一,代理成本诱发超额在职消费引起各界广泛关注。文章以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考察我国各省社会资本水平差异对超额在职消费影响。研究表明,社会资本显著提高超额在职消费,起到推波助澜的负面效用;进一步研究表明,公司治理水平维度上通过提高机构投资持股比例、短期债务融资比例及扩大独立董事比例和监事会规模均能抑制社会资本加剧超额在职消费的负面效用,公司治理环境维度上通过强化企业内部治理环境、加快市场化进程亦能削弱社会资本对超额在职消费的“推波助澜”。以上结论为社会资本利弊之争提供有益补充,亦凸显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治理替代效应,同时为企业完善内部治理水平及政府优化制度环境与规则治理以抑制社会资本负面效用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7.
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顺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关系是企业保持持久生命力的关键。两者相互依存,又互有区别。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相互依存来自两者之间的匹配协调,两者的区别根源在于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之间的匹配协调是动态的,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两者需经适时调整,以达到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周昌仕 《商业研究》2003,(18):85-87
国有企业资本结构重整是一项正式的制度安排,必然具备良好的社会制度环境。因此。应该对现行制度进行整理、创新,以使国有企业资本结构重整顺利进行。针对资本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社会信用制度等制度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并制定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会计信息是两权分离下所有者和经营者沟通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桥粱,是资本市场中投资者决策的直接依据.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对资本市场的完善至关重要,是公司内、外部治理结构有效运行的基础.本文就对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结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实现资本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