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经济经历了30年转型和增长,在收入差距持续扩大背景下社会两极分化越愈显化,其中阶层变动尤其是中等收入者群体逐渐萎缩问题不容忽视,目前社会阶层结构呈现的“M”型收入分布趋势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基于非参数Kernel核密度估计的我国中等收入者群体发展中的判断标准与规模变动说明,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显现的两极分化程度和特征都存在着差异性。要缓解两极分化,关键在于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比重,并针对农村和城镇的不同情况在居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上施以不同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内涵和划分标准中等收入阶层是指一定时期收入及生活水平稳定保持在中等或相对平均水平的居民群体。这一概念有两个方面的重要内涵。1.发展。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整体生活水平提高,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比重将缩小,符合一定标准的中等收入者比重将上升。这一标准应是绝对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我国1978~2011年的年度人均GDP数据和测算的历年城乡收入基尼系数为参数指标,利用协整检验、ECM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探究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基尼系数与人均GDP之间是正相关的,人均GDP的弹性系数为0.2495,即人均GDP每变动1%,城乡收入基尼系数变动0.2495%。两者之间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我国1978~2011年的年度人均GDP数据和测算的历年城乡收入基尼系数为参数指标,利用协整检验、ECM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探究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基尼系数与人均GDP之间是正相关的,人均GDP的弹性系数为0.2495,即人均GDP每变动1%,城乡收入基尼系数变动0.2495%。两者之间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相似文献   

5.
社会心理源于社会成员对现实生活的直观感知,投射到物质空间中会影响城市环境的规划建设。当前,中国已经迈入中等收入阶段,中等收入群体的崛起已经可以预见。随着该群体的扩大与崛起,新的社会心理特征将会作用于现有物质空间环境,进而直接影响我国的城市规划。首先对中等收入群体进行合理划分,论证该类人群即将崛起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次利用社会心理作为媒介展示中等收入群体和城市规划建设之间的内在关系;接着通过对中等收入群体的个性特征、行为需求等内容进行分析,提炼出该群体对城市空间环境的新诉求;最后针对中等收入群体的空间诉求,揭示我国当前城市建成区空间环境存在的问题,并依托城市"织补"规划思路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关于基尼系数分解分析的讨论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本文通过几何分解的方法阐述了基尼系数在不同群体中进行分解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对群体间基尼系数的应用和群体内基尼系数的进一步分解进行了讨论。说明由于交叉项的存在,基尼系数只能对不同收入群体进行有限的分解,对群体内基尼系数的进一步分解是极为勉强的。只有当各群体收入重叠程度较低时,方可对交叉项进行忽略,此时对群体内基尼系数的进一步分解才具有较清晰的经济含义。  相似文献   

7.
田毅 《活力》2012,(19):107-107
中等收入群体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最重要的力量,由于我国当前的社会结构仍然是"金字塔"型,即高收入者占少数,中低收入者占绝大多数.因此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比例,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因为中等收入阶层不仅是投资需求扩张的生力军,而且是消费需求扩张的主力军.从投资需求来看,中等收入阶层不仅具有扩张投资的巨大内在动力,而且具有扩张投资的巨大外在压力,他们是扩大投资的最大群体,他们的投资活动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活力源泉.  相似文献   

8.
《中外企业文化》2007,(5):77-78
基尼系数(Gini) 基尼系数——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洛伦茨系数。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该系数可在0~1之间取任何值。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  相似文献   

9.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惠民生,就是把保障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解决紧迫性问题,切实办成一些让人民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好事实事。会议精神怎么理解?明年蓝图如何描绘?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积极政策给力就业"合理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被视为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致力改善民生的亮点。"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就是提高中产阶级的比重,是社会结构优化的标志,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取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说。  相似文献   

10.
经济走廊     
《公司》2002,(9)
专家指出:着力启动中等收入群体消费 近十年我国居民已形成高、中、低不同阶层的消费群体。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方言指出,把握不同群体消费需求走势,着力启动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力度,对扩大内需,开拓市场至关重要。他说,调查显示,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者家庭年人均收入一般约在5000到25000元之间,这部分消费者的收入基本稳定,在满足日常消费之外略有结  相似文献   

11.
The bounds on the Gini coefficient obtained by Gastwirth for the case of grouped data are considered. While the population bounds will always include the value of the population Gini coefficient and the estimated bounds will always include a suitably chosen estimate of the Gini coefficient, estimated bounds need not include the value of the population Gini coefficient.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estimators of the bounds are considered and it is shown that a failure to take account of sampling variation can lead to very misleading results. In fact,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income groups used tends to decreas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bounds, but the relative frequency with which the estimated bounds includes the population Gini coefficient decrea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ample size, the nature of income groups and estimator precision is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2.
各地区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计算及其非参数计量模型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利用非等分组基尼系数公式,首次较为完整地计算出全国21个省、市以及自治区的1995~2004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和城乡居民基尼系数。在这一基础上,利用非参数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分布密度函数估计方法,分析了1995~2004年各地区城镇、农村和城乡居民基尼系数变化特征。以居民平均收入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平均基尼系数对各地区进行判别分析,发现以收入水平与分配公平程度为标准的判定基本上同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的划分一致。  相似文献   

13.
从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经济合理性与社会合理性多维度综合考察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以基尼系数和高低收入指数为基础,引入二元离散系数比值和收入效率错配度两项指标,构建了衡量和判别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合理性的综合计量模型,并利用中国31个省份2005~2013年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二元离散系数比值逐年扩大,收入效率错配度历年都在80%以上,省际居民收入差距质态基本不合理,收入效率错配较之于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的性质要严重得多;省际分配管控制度缺位,均衡调节失当,是导致省际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差距常现背道而驰的根本原因。优化省域间居民收入差距的着重点并非进一步缩小基尼系数,而是解决收入效率严重错配和高低收入差距过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郑远强 《价值工程》2014,(21):215-216
基尼系数问世八十多年的时间里,在度量经济不平等的基尼系数指标时,最常见的是离散型收入分布,本文设计了一种离散型收入分布基尼系数计算方法,用它可以精确地求解基尼系数。  相似文献   

15.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help readers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Gini coefficient. We have two major formulae for the Gini coefficient. One of the formulae bases on the idea of aggregation of the microscopic differences between individuals' incomes or wealth. The idea that underlies the other formula is macroscopic presentation of distribution or concentration of income or wealth. We will show an unabridged proof of the equivalence between these formulae to examine how the two conceptions of the measurement of inequality are linked to each other.  相似文献   

16.
The paper looks at the sensitivity of commonly used income inequality measures to changes in the ranking, size and number of regions into which a country is divided. During the analysis, several test distributions of populations and incomes are compared with a ‘referenc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zed by an even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across regional subdivisions. Random permutation tests are also run to determine whether inequality measures commonly used in regional analysis produce meaningful estimates when applied to regions of different population size. The results show that only the population weighte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Williamson’s index) and population-weighted Gini coefficient may be considered sufficiently reliable inequality measures, when applied to countries with a small number of regions and with varying population sizes.  相似文献   

17.
城市居民财产性收入与贫富差距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88~2009年国家统计局全国入户调查数据,本文研究了我国城市居民财产性收入的规模、组成、变化以及其对收入差距的贡献。采用基尼系数的分解方法,将每年的收入差距分解到各个收入成分的贡献,并发现与其他收入形式相比,财产性收入分布的基尼系数是最高的,对总收入差距的贡献也在迅速扩大,这一现象值得重视。本文还分别对东、中、西部地区进行了分析,发现财产性收入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8.
赵春侠  徐瑞园 《价值工程》2005,24(12):20-2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两级分化越来越严重。本文从城乡居民收入、区域间的农民收入和基尼系数等一系列数据入手,分析了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对如何减少贫富差距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原始基尼系数几何算法的基础上,考虑结构这一重要因素,以洛伦兹曲线的平均曲率作为面积的权重,计算得出较为合理的、更加全面的基尼系数的数值,并以2009年我国城镇和农村实际收入状况为例,通过曲率的相应变化特点,分析结构因素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20.
提出判断税收累进性的边际效应方法:当总收入基尼系数的税收边际效应大于0时,该税收具有累进性特征;并将税收边际效应作为测度指数。边际效应指数与K指数具有完全相同的符号,不同税种具有可加性,它比K指数更为稳健,且赋予了税收累进性新的经济含义:税收对总收入基尼系数贡献率大于平均税率。同时还着重讨论几种测度税收累进性指数的关系,对各种测度指数进行了实证,发现S指数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