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近年来,农地流转引起了耕地的用途变化,导致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下降,对耕地的保护提出了挑战,本文立足于重庆市忠县农地流转的实地调研、对忠县2002~2007年农地流转中耕地用途变化的数量特点,空间差异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导致流转耕地用途变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严格土地流转中耕地用途管制,加强农地流转中耕地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和RS技术,以重庆市忠县为例,对区域2002~2007年农地流转中耕地的用途变化的数量特点、空间差异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流转耕地的用途变化趋势主要是耕地变为建设用地、耕地变为园地等其他农地、种粮田变为非种粮田,流转耕地总的用途变化率达69.13%。流转耕地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差异,初步了解农业比较效益低和农地流转机制不健全是推动流转耕地用途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土地用途管制下农地城市流转的公众福利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用途管制政策下农地城市流转的福利损失状况,研究农地保护政策的最优选择。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方法,模型分析方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用途管制政策(动态土地用途管制)优于静态土地用途管制、税收等政策,但仍然存在福利损失,不是最优的政策选择。研究结论:(1)土地用途管制易于产生政策规避行为和违法用地现象,同时政策制定存在困难;(2)农地保护政策的研究应考虑农地城市流转的动态变化因素;(3)地方政府进行农地流转决策需要考虑农地流转过程中非经济福利的损失。为实现农地城市流转福利优化,地方政府应在流转发生的同时,支出等同于当地非经济损失的资金进行弥补。  相似文献   

4.
农地保护利用与土地使用管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地保护的目标是保障食物持续供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农业劳动者的经济利益。农地保护应是数量和质量两者统一的保护,核心是保护耕地,保护好一切农地才能保护好耕地,应遵循地带性的保护原则。保护不是消极限制,而是合理利用,合理利用应符合3项要求:合理用途;集约利用;培育利用。实施农地使用管制的理论前提是:一切自然资源归属全人类共同享用。农地使用管制应包括用途管制和利用方式管制。土地利用规划是具体体现农地使用管制目标的法律文件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探求与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用途管制相适应的耕地权利人市场化补偿机制,为耕地保护法建立公平、长效耕地补偿制度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与耕地保护责任承担出现了错位,并且随着耕地用途管制的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财政补偿明显不足。立法上应当建立以耕地发展权为基础的耕地保护补偿制度,耕地发展权是耕地非农建设和非粮种植的权利,属新型用益物权,由耕地所有权人和用益物权人享有。应建立耕地发展权银行,推动耕地发展权转移,发展权受让人不仅要支付新增指标(限额)交易的费用,还应支付以所在地区指标(限额)交易价格为标准的费用,用以补偿既有耕地权利人。研究结论:耕地的非农化、非粮化严格用途管制,是对耕地权利人耕地发展权的限制,应以耕地发展权转移建立与耕地用途严格管制相适应的耕地补偿制度,以保障地区公平发展,提高耕地保护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土地用途分区管制成效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为了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扭转在人口继续增加情况下耕地大量减少的失衡趋势”,该通知要求治本之策,“进一步严格建设用地的审批管理”,“对农地和非农地实行严格地用途管制”。1999年新《土地管理法》地实施,使得土地用途分区管制得以制度化,并从土地利用方向管制、土地用途转用管制、土地利用程度管制和土地利用效益管制4个方面构建了完整地土地用途分区管制体系。(表1)一、我国土地用途分区管制制度成效…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聚焦耕地用途管制的法律本位问题,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个人利益等角度进行推演,进而初步凝练耕地用途管制的总体法律本位观,以期为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价值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1)耕地用途管制法律制度按照管制目标和对象分为三个层次:耕地转为非农用地的用途管制、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的管制以及不改变耕地地类的种植用途管制。(2)耕地用途管制涉及的价值取向和利益主体主要包括: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个体利益,不同层次的用途管制虽均以粮食安全的国家利益为底层逻辑,但体现形式多元。(3)耕地用途管制的总体法律本位观可初步归纳为:以基于粮食安全的国家利益为本位,合理兼顾农产品的供需关系、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生态保护等重要社会利益,切实保障耕地权利人承包经营自主权、宅基地需求和粮食主产区居民基本生活福祉等个体利益。研究结论:完善耕地用途管制法律制度应当坚持以粮食安全国家利益为本位,健全社会利益的实现机制,强化个体利益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推行土地用途管制的思考王家中央提出“实行农地与非农地的用途管制”,笔者认为十分必要,意义重大。土地用途管制的主要目标是保护耕地,确保耕地总量不再减少,可以说是贯彻土地国策,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措施。现在提出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并非因为在...  相似文献   

9.
正耕地及基本农田利用限制《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对土地流转用途管制进行了严格限制。《意见》明确强调:加强土地流转用途管制。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严禁借土地流转之名违规搞非农建设。×严禁在流转农地上建设或变相建设旅游度假村、高尔夫球场、别墅、私人会所等。×严禁占用基本农田挖塘栽树及其他毁坏种植条件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制定和执行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利用规划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土地利用所所长高级工程师董祚继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管理的依据。采取世界上最严格的措施管理土地和保护耕地,首先必须制定和执行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利用规划。中央提出对农地和非农地实行严格的用途管制,这里的...  相似文献   

11.
研究农村土地资产化的驱动力是构建和完善农村土地资产化机制的基础.为解决土地所有权主体虚置及土地处分权受限等阻碍农村土地资产化进程的问题,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法和系统分析法分析农村土地资产化的驱动力及其缺陷,得出结论是构建农村土地资产化机制的核心在于增强驱动力,完善市场环境、土地制度和政府宏观管理调控能力,减少或逐步消除土地资产化的推阻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农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城镇化和人口数量的不断扩张,人地矛盾日益显著。探讨农地利用的变化情况其驱动力对于促进农地的可持续利用及保障粮食安全具有十分的现实意义。[方法]文章以华北平原地区为例,在分析农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选取驱动力指标,通过灰色关联法分析其关联程度。[结果]2004~2016年间华北平原农地利用程度变化率均大于0,农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复种指数呈下降的趋势。影响华北平原农地变化的各个驱动力从大到小依次为:人口、城市化率、农业科学技术、年平均气温、GDP、日照时数、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年降雨量。关联度介于0.65~0.85的有人口、城市化率、农业科学技术和年平均气温。人为因素是主要的驱动力。[结论]华北平原农地利用受各种驱动力指标的共同影响,今后应因地制宜,在自然因素不可控的基础上,加强人为因素的调控,保障农地利用的同时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业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内在机制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研究分析农业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内在机制和驱动力。研究方法:资源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结果:土地利用收益的不同是土地用途转化的最直接驱动因素;新增建设用地仍然是拉动和促进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提出了应用税收等经济手段平衡农业用地与建设用地的措施对策。研究结论:为调控中国农业用地向建设用地转化、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促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等的政策制定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基于农地流转的市场分析探讨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微观机理.研究方法:农户调查法和模型模拟法.研究结果:农地流转的驱动因子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性;随着农地流转率的增加,农地利用变化率虽然在各地均表现出"凸"型非线性增加态势,但是在增加幅度上也表现出区域差异.研究结论:要进一步优化农地利用结构,可以从刺激农地流转的微观因子角度寻找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通过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模化流转定价机制,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完善,为合理确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模流转价格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区间价格模型,Hurwicz准则,层次分析法,收益现值法。研究结果 :克山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模流转的价格区间为6380元/hm~2到9155元/hm~2;通过对比供需双方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计算得土地流转价格系数为0.498;在价格区间内引入Hurwicz准则,测算土地承包经营权规模流转价格是可行的。研究结论: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中介代理人、以维护流转双方利益为准则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规模化流转定价机制不仅体现利润分享原则,也丰富了马克思地租地价理论的实践应用,符合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拓宽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政策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6.
根据重庆市的统计资料,分析了1997-2005年该市耕地面积变化情况和各区县耕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通过对影响重庆市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子分析,得出影响重庆市1997-2005年耕地面积变化的因素主要是经济人口因素、农业发展因素和三峡工程、退耕还林政策因素.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人均耕地已接近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人均耕地警戒线,且近年来耕地流失的趋势还在加快,耕地减少主要集中在生态退耕、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以及灾害毁地等几个方面.近7年来,湖南各地市表现出不同的耕地变化特征:经济水平相对较高以及地处洞庭湖平原的地区,耕地变化率反而小;而相对落后的山区,耕地变化率较大.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湖南省耕地减少的三大驱动因素,分别是社会经济发展、国家耕地有关政策以及农业科技进步.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提高耕地的集约利用水平,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复垦、改善生态环境、依靠科技进步等是当前保护耕地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8.
Land-use models expr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ous driving forces of land-use changes and are increasingly employed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o predict possible future land u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gricultural land market and land-use changes is often neglected in such model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assess the production values of agricultural land to be integrated in an operational land-use model with the aim to improve understanding of land-use changes in all 28 European Union countries. This economic evalu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is based on the Net Present Value (NPV) method, a method that aims at uncovering the operational production values of land rather than real estate market value. The scientific relevance of this work is the development of a comprehensive methodology for the economic evalu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uses in different EU countries, the integration of economic production values of land to the local suitability approach in the studied land-use model and the provision of a EU-wide database of the NPVs of agricultural land uses, including various energy crops.  相似文献   

19.
在农地流转的影响下,农户的土地利用结构、土地投入、土地利用效率发生了改变。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总结,全面探析农地流转行为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及效果的影响,以期阐明国内外学者现有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对文献的梳理得出:农地流转中,"非农化"及"非粮化"倾向明显,且土地流转市场、土地利用比较收益、政府引导是三大主要驱动力;随着农地规模的扩大,单位面积劳动投入减少,劳动产出率提高;农地流转对农地投入及农业生产效率产生何种影响,国内外学者仍存在分歧,这主要是由于现有研究不够系统深入,未考虑土地流转市场、地权稳定性、农户类型、流转方式、流转用途等因素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农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政府应从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提高地权稳定性出发,但如何避免流转农地"非粮化"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未来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南宁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1996-2003年南宁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得出南宁市土地利用变化特点是耕地减少较快,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现象较为明显,农用地逐渐稳定分布远郊。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出,南宁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是人口、经济、技术进步及政策因素,并对南宁市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因子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