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社会创业已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然而对于如何驱动社会创业尚未有定论。以23个效率驱动型国家为研究样本,整合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5个前因条件,应用QCA方法,探讨了影响国家社会创业活跃度的多重并发因素与复杂因果机制。研究发现:①高社会创业活跃度的驱动机制分为两条路径,即政策-规范-价值观型和规范-价值观-教育型。第一条路径是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要素间的联动匹配,第二条路径是非正式制度要素间的联动匹配;②非正式制度在影响人们社会创业选择时具有重要作用,影响程度甚至超过了正式制度;③政府政策与创业教育之间具有替代作用,即当社会规范与文化价值观水平较高时,只要拥有完善的政府政策,或者良好的创业教育,就能驱动形成较高的社会创业活跃度;④非高社会创业活跃度的驱动机制分为4条路径,且与高社会创业活跃度的驱动路径存在非对称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以供需匹配为指导思想,基于胜任力理论,解析创业者类型及其异质性胜任特征,挖掘创业者异质性创业政策需求;借鉴创业MOS模型,构建异质性创业政策供给框架。结果表明:(1)创业者可分为生存推动型、机会拉动型和创新驱动型3种类型。其中,生存推动型创业者创业行为呈现创业被动性、风险规避性等特征,其认知胜任力和职能胜任力较强,机会拉动型创业者创业行为呈现机会警觉性、资本积累性等特征,其认知胜任力和社会胜任力较强,创新驱动型创业者创业行为呈现创新变革性、资源撬动性等特征,其认知胜任力和心理胜任力较强;(2)创业政策供给通过动机激发、机会增加和技能培育提升创业者创业胜任力,有助于创业者创业机会识别和创业资源整合以及创业者创业绩效提升;(3)鉴于创业者创业胜任特征和创业政策需求差异,政府应实施异质性创业政策供给,侧重生存推动型创业者动机激发和机会增加,关注机会拉动型创业者动机强化和技能培育,注重创新驱动型创业者技能提升和机会增加。  相似文献   

3.
以供需匹配为指导思想,基于胜任力理论,解析创业者类型及其异质性胜任特征,挖掘创业者异质性创业政策需求;借鉴创业MOS模型,构建异质性创业政策供给框架。结果表明:①创业者可分为生存推动型、机会拉动型和创新驱动型3种类型。其中,生存推动型创业者创业行为呈现创业被动性、风险规避性等特征,其认知胜任力和职能胜任力较强,机会拉动型创业者创业行为呈现机会警觉性、资本积累性等特征,其认知胜任力和社会胜任力较强,创新驱动型创业者创业行为呈现创新变革性、资源撬动性等特征,其认知胜任力和心理胜任力较强;②创业政策供给通过动机激发、机会增加和技能培育提升创业者创业胜任力,有助于创业者创业机会识别和创业资源整合以及创业者创业绩效提升;③鉴于创业者创业胜任特征和创业政策需求差异,政府应实施异质性创业政策供给,侧重生存推动型创业者动机激发和机会增加,关注机会拉动型创业者动机强化和技能培育,注重创新驱动型创业者技能提升和机会增加。  相似文献   

4.
綦萌  舒子夕  刘洁 《技术经济》2023,42(7):41-51
创新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探究企业创新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对于企业创新发展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社会认同理论,本研究建立包含团队断裂带、团队异质性、环境不确定性以及企业声誉等要素在内的企业创新影响机制模型。通过对66家电子信息企业样本进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本研究探究企业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的各个要素对于企业创新的协同效应与联动关系。研究发现: 高企业创新绩效的驱动路径有三条,路径1强调在高环境不确定性、高企业声誉情境下,低高管团队学术背景异质性及低断裂带距离有利于实现高企业创新绩效;路径2强调在高环境不确定性、高企业声誉情境下,高团队学历异质性与低断裂带强度有利于实现高企业创新绩效;路径3强调在高环境不确定性、低企业声誉情境下,高团队断裂带强度与低团队断裂带距离有利于实现高企业创新绩效。研究结果拓展了社会身份理论在企业创新领域的应用,也为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赵毅 《经济研究导刊》2014,(7):261-262,291
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然而,创业教育内容单一,理论脱离实际,并且缺少相关利益主体的支持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在分析中国创业教育的现状、问题的基础上,尝试着构建一个由创业理论教学体系与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并重,政府、企业、学校、家庭多方联动、协同创新的创业教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6.
孙继伟  孟瑶  江莉 《技术经济》2022,41(6):107-120
深入探究创业团队冲突后对创业者再创业意向的影响机制,选取创业团队冲突发生后创业者再创业的7家企业作为典型案例,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构建CERSOS理论模型,提炼演化路径,包括创业团队冲突、创业资源积累、自我效能感、心理所有权、创业环境和再创业意向6个主范畴。其中,创业环境是情境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创业团队冲突对创业资源积累有促进作用,创业团队冲突中的任务冲突正向影响创业者自我效能感,关系冲突负向影响自我效能感、正向影响心理所有权,利益冲突正向影响心理所有权,促进创业资源的积累,在创业环境的驱动下,继而影响创业者再创业意向以及创业行业的选择,研究结论有助于回应目前管理实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7.
严方 《经济论坛》2023,(4):58-69
文章基于组态视角,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得出6种高学术创业绩效组态,进而归纳出3种驱动模式:“急流勇进型”“术业专攻型”以及“稳中求进型”。研究发现:各要素协同配合才能对学术创业绩效产生驱动作用;学术企业家的角色冲突通过采取相应处理策略,能够对学术创业绩效产生积极影响;整体而言,创业团队高科研人员比例是驱动技术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而高专业管理人员比例是驱动财务绩效的重要因素;在外部环境较为动荡复杂的情况下,创业团队中科研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合理搭配,对学术创业绩效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胜任力理论和创业动态观,实证检验了不同维度创业者胜任力对创业团队成员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的差异性影响效应,以及可能随着新创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而呈现的阶段性特征。结果表明,创业者的创业胜任力和管理胜任力有助于提升创业团队成员的认知信任,而创业者的社交胜任力,包括社交知觉与社交适应力可以促进创业团队成员情感信任的发展。此外,随着新创企业从初创期进入早期成长阶段,创业者的创业胜任力对创业团队成员认知信任的影响有所下降,而管理胜任力对创业团队成员认知信任的影响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利用fsQCA方法,以22个经济体为样本分析个体、制度环境以及文化层面的5个条件联动匹配对社会创业活跃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机会感知、失败恐惧感、制度环境以及人文导向文化维度无法单独构成高或者非高社会创业活跃度的必要条件。第二,高社会创业活跃度路径有3种:高人文导向下的环境—能力型、低人文导向下的环境拉动型与环境推拉型。第三,非高社会创业活跃度产生路径有两种:低人文导向及拉动型制度环境缺失条件下,与其它要素联动匹配;高人文导向文化、低机会感知以及低失败恐惧感条件下,与不同类型制度环境联动匹配。第四,社会创业活跃度影响路径具有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商平台数字技术进步,平台数字功能应用成为互补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基于TOE分析框架,以334家电商平台互补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组态视角分析数据支持功能应用、社群支持功能应用、资源拼凑、场景化创新、环境不确定性和创业政策导向6个因素对互补企业创业绩效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平台互补企业创业绩效是多个前因要素协同作用的结果,不存在单一必要条件;影响互补企业高创业绩效的前因组态存在技术驱动政策支撑型、技术驱动不确定性催化型、数据驱动创新型、社群—资源协同型和全维度要素协同型5种类型;互补企业非高创业绩效存在两条组态路径,且与高创业绩效驱动路径具有因果非对称性。结论可深化对平台生态系统的理解,并为电商平台互补企业经营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从企业家理论出发,充分突出企业家的主导地位,探讨企业家认知因素对技术创新行为及绩效的影响,构建企业家技术创新行为关系模型。通过对企业家进行问卷调查,实证分析结论如下:企业家敏锐度与技术创新行为变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技术创新绩效变量呈显著正相关;不确定容忍度及风险偏好与技术创新行为呈显著正相关;企业家私人关系网络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但是,私人关系网络与技术创新行为、不确定容忍度及风险偏好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旺盛的创业激情、强烈的创业意愿与宽松的创业氛围并不意味着创业过程总是一帆风顺,超过90%的新创企业3年之内就面临破产清算,创业失败成为创业过程的必然现象,如何构建失败恢复与应对超越的积极认知机制并让创业者再次创业,成为学界和业界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创业失败后东山再起,既需要创业者具有创业韧性,又需要对未来充满希望,这两者均源于创业者认知灵活性,因此创业韧性与成功预期是认知灵活性影响创业者再创业意愿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创业者还需要一定的社会支持才能重燃创业激情。整合资源保存理论和资源拼凑理论,基于319份多时点配对数据,考察认知灵活性对创业者再创业意愿的影响机制,并检验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①认知灵活性显著正向影响创业者再创业意愿;②创业韧性与成功预期在认知灵活性对创业者再创业意愿的影响中起显著中介作用;③社会支持分别调节认知灵活性对创业韧性、成功预期的直接影响作用;④社会支持调节认知灵活性通过创业韧性与成功预期对创业者再创业意愿的间接影响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创业者以失败为契机,从自身角度总结经验教训,并通过反思、学习及外部社会支持进行二次创业。  相似文献   

13.
当前,科学家创业成为理论和实践关注热点。聚焦科学商业情境下科学家创业过程规律,通过扎根理论分析构建科学家创业过程模型。该模型将科学家创业过程划分为创业基础、组织生成和成长绩效3个阶段,包括科技成果、创业意愿、制度环境、技术禀赋、创业素质、价值放大、创业绩效7个关键要素。结果发现,科学家创业组织生成涉及4个核心环节:机会识别与获取、创新活动、公司治理、市场开拓;科学家创业对技术创新具有强烈偏好,科学家创业资源禀赋优势强于一般创业;科学家创业过程伴随着科技成果产业化同步进行,创业组织生成和现代公司治理是科学家创业成功的关键,其中发展策略和资本融资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social capital, entrepreneurs' capabilities and entrepreneurial strategies on the performance of technology-based new ventures. Using concepts derived from the entrepreneurship and strategy management literatures, we identify three categories of factors and develop corresponding hypotheses. Using a sample of 125 Taiwanese high-tech new ventures to test these hypotheses, we find that entrepreneurs' management experience may not be an advantage for high-tech new ventures. The six Stevenson entrepreneurial strategies can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performance of new ventures, whereas social capital actually moderates the effects of entrepreneurial strategies and resources on the performance. High-tech entrepreneurship is a complex phenomenon with a wide range of factors, including societal contexts, entrepreneurial strategies and entrepreneurs' capabilities; and these factors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There is no single route to entrepreneurial success or failure: successful entrepreneurs are those who can adjust their entrepreneurial strategies according to their social capital and capabilities.  相似文献   

15.
创业坚持是创业成功的重要前提。作为复杂的决策行为,创业坚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探讨乐观、韧性、自我效能感和希望等心理资本对创业坚持的影响,以及内在动机和创业榜样发挥的情境效应。通过对我国202名创业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创业者的乐观、韧性、自我效能感和希望均能够显著促进其坚持创业;内在动机正向调节乐观、韧性、自我效能感各自与创业坚持的关系;创业榜样对乐观、韧性、自我效能感各自与创业坚持的关系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将个体因素(心理资本和内在动机)与环境因素(创业榜样)纳入同一理论框架,讨论其对创业坚持的影响,以期为创业坚持研究提供新颖和全面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从2007年中国火炬创业导师行动发起到2017年中国火炬创业导师联盟成立的10年间,创业导师队伍不断扩大,并在中国"两创"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创业导师制成为西方学界关注的重要前沿课题之一。但是,该类主题尚未引起国内学界足够重视。基于国内外研究成果,辨析创业导师制与企业导师制的区别,从创业者和创业导师两个主体视角分别梳理了创业导师制的功效,从创业者特征、导师特征、指导关系特征和支持结构4个方面归纳了创业导师制实施影响因素。最后,就现有研究不足,提出若干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为了厘清政策支持对技术创业成功的作用机制,将创业激情作为中介变量、政策感知作为调节变量,构建政策支持影响技术创业成功的理论模型,并结合云南地区291家技术创业企业数据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政策支持促进技术创业成功;政策支持通过激发技术创业者创业激情进而促进技术创业成功;政策感知强化政策支持对技术创业成功的正向影响,同时增强政策支持对创业激情的正向影响,对创业激情的中介过程具有调节作用,即在不同水平政策感知下,创业激情的中介效用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新常态迈向新阶段,社会网络对科技型初创企业创业者的作用愈加重要。由此,提出一个创业者网络管理能力(ENMC)模型,该模型涉及创业者在规划、构建和维持社会网络中的角色,通过创业网络质量的中介作用进一步与创业机会识别、开发相关。借鉴关系生成、公司网络管理以及社会能力理论,构建创业者网络管理能力三维结构模型:网络规划能力(NPC)、网络构建能力(NSC)以及网络维持能力(NMC)。最后,实证检验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创业网络质量在创业者网络管理能力对创业机会识别与开发关系的中介作用,发现相比弱环境动态性,强环境动态性条件下,创业者网络管理能力通过创业网络质量对创业机会识别与开发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新常态迈向新阶段,社会网络对科技型初创企业创业者的作用愈加重要。由此,提出一个创业者网络管理能力(ENMC)模型,该模型涉及创业者在规划、构建和维持社会网络中的角色,通过创业网络质量的中介作用进一步与创业机会识别、开发相关。借鉴关系生成、公司网络管理以及社会能力理论,构建创业者网络管理能力三维结构模型:网络规划能力(NPC)、网络构建能力(NSC)以及网络维持能力(NMC)。最后,实证检验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创业网络质量在创业者网络管理能力对创业机会识别与开发关系的中介作用,发现相比弱环境动态性,强环境动态性条件下,创业者网络管理能力通过创业网络质量对创业机会识别与开发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0.
理性创业时代背景下,如何把握创业机会已成为创业者普遍关心的问题。选取34位创业者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文本挖掘和多案例匹配分析方法对创业机会发展过程进行分析、编码,探究创业行为背后的认知机制。研究发现,在机会发现或创造阶段,创业者通过反事实思维推动的创业警觉和创业拼凑两种途径形成创意,并经过新旧认知体系的排斥与趋同形成心智模型,以揭示创业机会发现或创造的认知机制;在机会评估阶段,创业者通过对风险—收益感觉与知觉的多轮反复交互,形成第一人称机会信念和第三人称机会评估,由此揭示创业机会评估的认知机制;在机会开发阶段,创业者形成机会开发内外两种机制,外在机制围绕“探索导向—商业模式创新—新企业成长”展开,内在机制围绕换位思考、效果推理等认知因素推动企业创新、资源获取展开。结论对丰富创业认知理论和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