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供需匹配为指导思想,基于胜任力理论,解析创业者类型及其异质性胜任特征,挖掘创业者异质性创业政策需求;借鉴创业MOS模型,构建异质性创业政策供给框架。结果表明:(1)创业者可分为生存推动型、机会拉动型和创新驱动型3种类型。其中,生存推动型创业者创业行为呈现创业被动性、风险规避性等特征,其认知胜任力和职能胜任力较强,机会拉动型创业者创业行为呈现机会警觉性、资本积累性等特征,其认知胜任力和社会胜任力较强,创新驱动型创业者创业行为呈现创新变革性、资源撬动性等特征,其认知胜任力和心理胜任力较强;(2)创业政策供给通过动机激发、机会增加和技能培育提升创业者创业胜任力,有助于创业者创业机会识别和创业资源整合以及创业者创业绩效提升;(3)鉴于创业者创业胜任特征和创业政策需求差异,政府应实施异质性创业政策供给,侧重生存推动型创业者动机激发和机会增加,关注机会拉动型创业者动机强化和技能培育,注重创新驱动型创业者技能提升和机会增加。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5个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过程进行的探索性研究,概括出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路径的理论模型。模型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有机会拉动型和资源推动型两种路径。机会拉动型创业由成就性动机驱动,创业者根据发现和捕捉的创业机会去获取创业资源,强调创业机会与创业资源相匹配;资源推动型创业由经济性动机推动,创业者根据筹集掌握的创业资源去寻找和利用创业机会,强调创业资源与创业机会相匹配。二者的区别不仅在于创业路径的起始阶段不同,更重要的是创业过程的主导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3.
基于胜任力理论和创业动态观,实证检验了不同维度创业者胜任力对创业团队成员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的差异性影响效应,以及可能随着新创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而呈现的阶段性特征。结果表明,创业者的创业胜任力和管理胜任力有助于提升创业团队成员的认知信任,而创业者的社交胜任力,包括社交知觉与社交适应力可以促进创业团队成员情感信任的发展。此外,随着新创企业从初创期进入早期成长阶段,创业者的创业胜任力对创业团队成员认知信任的影响有所下降,而管理胜任力对创业团队成员认知信任的影响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创业胜任力特征与创业绩效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通过创业胜任力概念及特征维度分析以及创业胜任力与创业绩效的关系分析,揭示了创业胜任力的多特征维度结构模型以及与创业绩效的关系模型。分析结论对进一步完善创业环境,提高创业者创业胜任力和提升创业绩效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经济信息》2009,(4):40-42
人们的创业活动大致分为两类:机会拉动型和生存拉动型。机会型创业者把创业作为其职业生涯中的一种选择,而生存型创业者把创业作为其不得不作出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基于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调研访谈,构建了大学生创业者胜任特征词典。据此,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构建了大学生创业者胜任特征模型——该模型包括影响力簇、认知簇、成就与行动簇以及机会战略簇4个维度。最后,对比分析了大学生创业者与具有创业意愿的在校大学生对创业胜任特征要素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7,(10)
创业胜任力水平对女性创业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将女性创业胜任力分为个人特质、知识技能和社会资本三个维度。在此基础上,编制女性创业胜任力调查问卷,以江苏省女性创业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和Amo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建立女性创业胜任力评价模型,并选取江苏部分城市的女性创业者进行实证分析,进而提出提高江苏省女性创业胜任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与目标设置理论,对2013年GEM数据库69个国家的16 976个创业者进行调查,探究创业动机(生存型动机与机会型动机)对创业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分析创业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和社会规范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创业动机正向影响创业效能感,进而提升主观幸福感;社会规范负向调节创业动机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论可为改善创业者幸福感,打造“双创”战略升级版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
创新创业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基于组态视角,整合管制、认知和规范3个制度环境层面前因条件,以及能力感知、机会识别和失败恐惧3个创业认知层面前因条件,以全球创业观察数据库中的51个国家为研究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讨影响不同创业模式的多重并发条件与因果复杂机制、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创业模式差异及创业模式演化路径。研究发现:第一,生存型创业驱动机制可划分为制度环境缺失的能力驱动型模式、规范制度主导的机会识别型模式和制度环境缺失的风险承担型模式3种。第二,机会型创业驱动机制可划分为规范制度缺失的创业认知型模式、规范制度引导的机会识别型模式、认知制度支持的创业认知型模式和管制制度保障的能力机会型模式4种。其中,机会识别是驱动机会型创业的关键条件,管制、认知和规范三维制度之间存在替代效应,可以推动高机会识别群体选择机会型创业。第三,要素驱动型经济体以生存型创业为主,部分国家推动机会型创业;效率驱动型经济体同时发展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创新驱动型经济体高度重视机会型创业。在此基础上,构建路径选择—模式演化—经济体转型研究框架,为推动生存型创业向机会型创业演化进而向创新驱动型经济体转型升级、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0.
理性创业时代背景下,如何把握创业机会已成为创业者普遍关心的问题。选取34位创业者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文本挖掘和多案例匹配分析方法对创业机会发展过程进行分析、编码,探究创业行为背后的认知机制。研究发现,在机会发现或创造阶段,创业者通过反事实思维推动的创业警觉和创业拼凑两种途径形成创意,并经过新旧认知体系的排斥与趋同形成心智模型,以揭示创业机会发现或创造的认知机制;在机会评估阶段,创业者通过对风险—收益感觉与知觉的多轮反复交互,形成第一人称机会信念和第三人称机会评估,由此揭示创业机会评估的认知机制;在机会开发阶段,创业者形成机会开发内外两种机制,外在机制围绕“探索导向—商业模式创新—新企业成长”展开,内在机制围绕换位思考、效果推理等认知因素推动企业创新、资源获取展开。结论对丰富创业认知理论和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理性创业时代背景下,如何把握创业机会已成为创业者普遍关心的问题。选取34位创业者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文本挖掘和多案例匹配分析方法对创业机会发展过程进行分析、编码,探究创业行为背后的认知机制。研究发现,在机会发现或创造阶段,创业者通过反事实思维推动的创业警觉和创业拼凑两种途径形成创意,并经过新旧认知体系的排斥与趋同形成心智模型,以揭示创业机会发现或创造的认知机制;在机会评估阶段,创业者通过对风险—收益感觉与知觉的多轮反复交互,形成第一人称机会信念和第三人称机会评估,由此揭示创业机会评估的认知机制;在机会开发阶段,创业者形成机会开发内外两种机制,外在机制围绕“探索导向—商业模式创新—新企业成长”展开,内在机制围绕换位思考、效果推理等认知因素推动企业创新、资源获取展开。结论对丰富创业认知理论和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亟需创新创业支撑,利用供给侧政策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是识别政策对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在评述国外学者关于创业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重点讨论供给侧政策中税收政策对创业与经济增长的作用。创业既存在于新办企业也存在于现有企业,创业行为以获取(垄断)利润为导向,创业机会具有内生性,知识的形成和外溢不仅使得新进入者捕获创业机会,也驱使现有企业不断创新。推进知识不断创新以及创业机会和实践持续涌现,要求政府放松规制,提高税收弹性。税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路径是企业对预期净利润获得规模收益,不同的税制对现有企业和创业企业的影响不同,在累进税制下,税收对创业的影响又取决于创业者自身的风险态度,税收优惠并非促进创业的必然选择。中国在制定相应税收政策时必须综合考虑微观创业者特征,制定差别化税收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13.
不同创业动机下的女性创业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世界范围内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创业者崛起,从不同创业动机去考察女性创业过程,我们发现,机会驱动型的创业有较高的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要求,创业者的动机激励是创业的关键因素,创业者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帮助她们获得了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关键资源;生存驱动型的创业是我国女性创业的主导模式,在我国的特定社会经济环境下,该类型的创业者拥有的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很少,创业的关键因素是创业者的自身素质,因此,对创业者的个人禀赋要求很高,她们身上体现的某些特质已经远离了传统认同的女性标准.  相似文献   

14.
创业失败导致的认知和行为偏差能够激发创业者反思与学习,但创业者如何学习以获取更多创业知识,从而提升再创业绩效的微观机制和路径尚不清晰。对203位有失败经历的连续创业者问卷调查发现,创业失败后创业者会采取单环学习和双环学习两种不同学习方式,其中,单环学习有助于获取机会识别知识,双环学习有助于获取机会识别知识和应对新生劣势知识,双环学习较单环学习更有助于创业知识获取。创业者失败后采用双环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更好,获取的应对新生劣势知识能够在随后的创业活动中发挥更大作用,有助于再创业绩效提升。  相似文献   

15.
创业活动日益活跃的同时,“创而不业”现象也随之增多,此类创业与传统意义上的创业在行为表现、创业动机等方面有本质的区别,但未引起学术界足够重视。基于此,运用扎根理论选取13个案例,探讨象征性创业类型、形成路径与机理。研究发现:①象征性创业与实质性创业行为表现差异源于创业动机不同,后者追求创业的实质意义,即通过机会识别与开发实现价值创造,而前者则是在象征意义驱动下的行为选择;②根据外部诱因与动机不同,象征性创业具体细分为传染型、策略型和表演型3类,可分别采用社会比较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印象管理理论加以解释;③3类象征性创业形成机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传染型创业是由同群创业唤醒负面情绪而引发的模仿行为,其主要目的是修复心理落差,策略型创业是利用信息优势进行政策“套利”的一种手段,表演型创业则是为缓解社会规范压力而开展的印象管理行为。研究结论为深化创业动机研究和理解创业行为差异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创业活动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创业型流动劳动力是创业活动的重要主体之一。基于新空间经济学理论,本文引入个体偏好异质性和技能异质性,构建出一个空间品质内生驱动的创业型流动劳动力区位选择理论模型,探讨空间品质对创业型流动劳动力区位选择的影响机制,并使用2011—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且匹配地级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理论研究发现,以不可贸易品的种类、数量、质量及消费可及性为代表的空间品质、区域生产率水平和劳动力市场规模是创业型流动劳动力区位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不仅有效地验证了上述命题,还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不同受教育年限、年龄、工作时间和户口性质等个体特征的机会型创业者和生存型创业者,对空间品质的反应程度和方向具有差异性。为此,政府应多维度改善和提升空间品质,制定和实施差异化、动态化创业扶持和保障措施,优化区域创业环境,激发创业活力。  相似文献   

17.
网络“瞪羚”创业者胜任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随着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创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型力量。网络“瞪羚”已成为新生重要力量,具有如下特征:网络经济的倍速效应和病毒式营销模式使网络“瞪羚”企业成长迅速,超越了传统经济和传统渠道下的发展速度;持续不断的创新;规模小,组织机构高效、灵活;经营模式多样;投资少,见效快。目前,网络经济处于迅速发展的初级阶段,很多成长型的网络创业企业都可以归属为“瞪羚”企业。高速成长和持续不断的创新使网络“瞪羚”成为网络创业的重主力,引领网络创业的潮流。本文通过研究,概括了网络“瞪羚”创业的5大类型:专业知识型创业、整合营销型创业、技术资源型创业、风险机会型创业和服务资源型创业。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提炼出12个维度的网络“瞪羚”创业胜任力及其特征,并指出创新力、学习力、营销力和服务力、诚信力将成为网络经济下创业制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基于CPSED三轮调查数据,选择处于创建过程中的新生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时间维度视角下创业行为的动态特征规律及形成机理的研究发现:(1)创业者先前经历能够直接影响创业行为的选择与决策。创业者先前创业经历与创业行为集中度之间为正向显著的相关关系,创业者先前产业经历与创业行为集中度之间为负向显著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创业者先前经历所蕴含的知识属性并不相同,对外在化的创业行为的选择与决策影响力不同。(2)创业机会的创新程度在创业行为的选择与决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与行为速度负相关;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与行为集中度负相关。研究结论揭示了新企业生存与成长的一般规律及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9.
徐飞  綦成双 《经济管理》2023,(3):192-208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数据作为第五大新型生产要素,正在推动数字创业实践的潮涌。其中机会是数字创业活动的核心,但数字创业机会建构的过程研究仍然存在空白。在建构主义视角之下,作为能够塑造创业个体认知与组织决策的学习行为,对于推进机会创造有重要作用。本文聚焦于数字创业学习这一构念,通过整合建构主义理论与数字创业的相关研究,探索数字创业主体在机会建构过程中的学习行为。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阐释了数字创业学习的理论基础和内涵,并依循“影响动因—学习行为—机会建构”逻辑,探索性地提出了数字创业学习的相关研究议题。本文认为,特定的客观环境和主观认知在塑造数字创业学习行为中扮演重要角色。数字创业行动者通过开展“在想中学”的认知学习和“在做中学”的情境学习推进数字创业机会识别与开发,并基于经验学习实现对数字创业机会的适应性迭代。本文旨在进一步揭示数字时代建构主义机会观与学习观的互动关系,丰富创新驱动创业的微观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20.
连续创业者是创业大军的主力,研究其创业活动有利于揭示创业行为的本质特征,分析创业能力形成过程。资源匮乏是初创企业的新生劣势,研究资源获取行为有助于创业者提升资源获取能力,从而促进创业企业发展。以连续创业者的创业经历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并利用Nvivo11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构建连续创业者再创业过程中资源获取模型。结果发现,资源获取贯穿于连续创业者再创业机会识别、项目启动、项目实施全过程,获取途径主要有创业网络(人脉)、创业者行为技能、创业学习行为、创业资源沉淀以及市场机制和政府政策性机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