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随着我国融资融券业务逐步扩容,投资者向证券公司融券卖出的卖空交易成为市场消化负面信息的重要机制。本文以高管减持事件窗口期的超额融券量为研究对象,采用事件研究法考察我国企业高管减持所任职公司股票对市场预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相比估计期,高管减持窗口期超额融券量显著增长,并且减持比例越高或者减持金额越大,超额融券量越高,表明高管减持显著降低了外部投资者对公司股票的价值预期。进一步研究显示,良好的信息透明度能够显著降低高管减持对超额融券量的正向影响。本文用超额融券量直观地度量投资者预期变化,丰富和发展了高管减持经济后果的研究,对规范我国上市公司高管减持行为及监管部门完善相关监管规定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07—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能够有效抑制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行为,具有显著的治理效应。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有效降低了股价波动和股票错误定价,从而显著抑制了高管机会主义减持。环境不确定性和管理层自利性越强,则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的抑制效应越弱。进一步分析发现,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为交易型、发生股权质押以及产权性质为非国有企业时,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的影响更强;而且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治理效应产生了积极的后果,显著抑制了高管减持寻租,提升了企业价值,降低了高管减持时的择机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07-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高管减持行为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方向及其作用渠道。结果显示:(1)高管减持股票的金额越大,公司股价崩盘风险越高;(2)当高管减持动机越强以及减持效用越大时,高管减持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增强;(3)对作用渠道的识别显示,管理层的信息压制行为导致了"坏消息"聚集,最终引发股价崩盘风险。本文为后金融危机背景下股价崩盘风险的应对提供了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云飙  武艳萍  石贝贝 《金融研究》2021,488(2):171-187
本文以我国放松卖空管制为视角,探究其对内部人减持的影响。研究表明,卖空机制能够抑制企业内部人减持行为。机制分析发现,卖空对内部人减持的抑制作用是通过缓解股权高溢价实现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卖空能够抑制大股东、董事以及管理层减持,但对监事减持无影响;卖空能够降低内部人减持的获利程度,并且在内部人减持动机更大时,对内部人减持的抑制作用更强;卖空通过约束内部人减持提升了股票定价效率,还有助于降低内部人增持行为。本文的研究结论丰富了卖空和内部人减持领域的文献,并对政府部门完善制度设计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璇  周鹏  李春涛 《金融研究》2016,434(8):175-190
本文利用2006-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和安慰剂检验,考察卖空对财务重述的影响。研究发现,加入融券标的后,相较于不能被卖空的公司,融券标的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可能性显著降低,这种治理作用在金融市场欠发达和治理水平较差的公司更加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卖空机制可以通过增加激励合约的有效性和吸引分析师跟踪来减少财务重述。最后,使用可操控应计项目和是否报告微利作为盈余质量的代理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上述结论依然成立。因此,放开卖空限制,有助于改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6.
2009年10月30日我国创业板正式推出,曾被寄予中国”纳斯达克”的厚望.然而自2010年11月1日开始至今,高管们就开始频繁减持其所持原始股.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查阅了国内外关于高管减持的相关理论及研究成果后,本文以2011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75家发生过高管减持行为的公司为研究对象,描述了高管减持的现状,进而对高管减持的动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就关于如何规范高管的减持套现行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陈胜蓝  李然  王璟 《金融论坛》2020,(11):49-58
本文使用中国2010-2018年融券标的公司的卖空交易量来考察实际发生的卖空交易如何影响公司违约风险。本文借助转融通业务的开启构建准自然实验情境,缓解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卖空交易能够显著降低公司违约风险。卖空交易降低违约风险的主要机制之一是减少公司的新增融资。横截面差异检验发现卖空交易降低公司违约风险主要存在于控股股东私利侵占行为比较严重、融资约束程度较高和政府干预程度较高的公司之中。  相似文献   

8.
徐细雄  占恒  李万利 《金融研究》2021,(10):190-206
不同于以往基于制度监管或内部治理视角的研究,本文从市场化治理视角探讨了卖空机制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效应.采用部分可观测Bivariable Probit模型和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发现,卖空机制显著降低了标的公司的违规倾向,提升了违规稽查概率,且缩短了违规稽查时间.同时,标的公司违规发生年份的融券力度明显增加,这表明卖空者确实具有信息优势且对违规行为更为敏感.机制检验揭示,卖空机制通过治理效率和信息效率两条路径对违规行为发挥双重治理作用,即卖空机制强化了内部治理中大股东和独立董事对违规行为的监督干预,从而抑制了事前违规倾向;同时也增加了资本市场中的分析师关注及违规负面信息传播效率,进而提升了事后违规稽查概率.本文还发现,卖空机制的违规治理效果受到违规监管环境(法制监管、内部控制和行业违规)和标的公司个体特征(公司成长性、市值规模和股价波动性)的调节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9.
资本市场频现的减持可能出于高管自利性动机从而破坏市场公平交易,因而迫切需研究其治理机制。本文基于2007~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发现,公司购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简称“董责险”)能显著抑制高管减持,该结论经PSM、工具变量等检验后保持稳健。进一步分析表明,第一,信息披露机制厘清了董责险能有效减弱高管的相对信息优势并抑制其出于自利性动机的减持行为;第二,董责险会增加高管减持成本并降低其自利倾向;第三,董责险抑制高管减持的作用在外部审计和法律监督较弱时更为显著,表明董责险是对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有效替代;第四,安慰剂检验显示,董责险能抑制高管而非大股东的减持,《证券法》修订和股份解禁的制度性冲击也表明,董责险主要针对高管自利性动机减持而非流动性管理动机减持发挥治理作用。基于保险机构作为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视角,本文揭示了高管减持的制约机制,并有助于增进对董责险治理效应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本文构建了"暴涨暴跌"市场行情指数以区分股市异常波动与非异常波动行情,利用我国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及五次扩容事件作为自然实验,精确分离出卖空交易对股价崩盘风险的独立效应。研究发现,虽然融资交易的杠杆效应会增大股价崩盘风险,但是卖空交易显著降低了股价崩盘风险;市场行情对卖空交易和融资交易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暴涨暴跌"市场行情加大了融资交易的杠杆效应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增大程度,却显著提升了卖空交易对股价崩盘风险的降低作用。本文拓展了卖空交易经济功能的研究,并区分了股市异常波动(暴涨暴跌)和非异常波动行情对卖空交易降低股价崩盘风险功能的影响,研究结论对于完善融资融券制度、促进卖空交易功能发挥、完善资本市场监管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我国放松卖空管制作为切入点,系统检验了其对并购商誉泡沫的影响。研究发现,放松卖空管制之后,超额商誉显著下降,同时商誉资产也显著下降,且该效应在民营控股公司中更显著;机制检验发现,卖空通过吸引更多分析师跟踪、增加对管理者的激励来抑制商誉泡沫;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市场化水平较高、行业竞争度较低的情形下,卖空机制对商誉泡沫的抑制作用更强。本文的研究结论丰富了卖空和并购商誉领域的文献,并为以市场导向原则化解并购商誉泡沫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范式。  相似文献   

12.
张璇  孙雪丽  薛原  李春涛 《金融研究》2022,501(3):152-170
卖空机制通过威慑效应约束厂商的自利动机,为食品安全治理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资本市场途径。本文利用2015—2018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食品抽检数据,考察卖空强度对地区食品质量的影响。采用食品类上市公司融券余额在流通市值中占比的加权平均值度量地区卖空强度,体现了食品企业受到的卖空威慑压力。结果发现,卖空强度越大,当地整体的食品抽检质量越好。机制分析发现,卖空威胁在提升上市食品企业产品质量的同时,通过供应链协同、同群效应以及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途径传导至同地区的其他企业,产生了食品质量治理的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显示,卖空对食品安全治理的溢出效应在要素市场发育不足、法制相对不健全和欠发达地区更加明显,卖空作为外部监管的补充机制发挥了食品安全治理的功能。因此,完善融资融券制度,适时合理地将食品类上市公司纳入融券标的,为惩治劣质食品提供资本市场手段,对确保食品安全问题“零容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苏冬蔚  彭松林 《金融研究》2019,471(9):188-207
本文研究上市公司内部人减持、年报、诉讼、分析师评级、停复牌以及高送转等重大公告前后卖空交易行为的变化,系统考察卖空者是否参与内幕交易以及何种因素影响卖空者参与内幕交易,发现卖空率较高的股票具有较低的未来收益,表明卖空者拥有信息优势,属知情交易者;卖空者拥有非常精确的择时交易能力,在重大利空公告前显著增加卖空量,而在利好公告前则显著减少卖空头寸,表明卖空者作为知情交易者的信息优势源自内幕消息;公司内、外部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低或公司所在地的法治水平越高,卖空者参与内幕交易的行为就越少。因此,监管机构应密切关注公司重大消息发布前后卖空量的异常变动,同时,完善信息披露规则、健全证券分析师制度并强化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才能有效防范卖空者参与内幕交易。  相似文献   

14.
We test whether short selling is destabilizing comparing distressed financial firms to other firms using NYSE transactions records covering 4 years including the recent financial crisis. Aggressive short-selling is sometimes destabilizing by some measures, but its impact is small, vanishes quickly, is not necessarily larger for distressed firms or during the crisis, and is accompanied by other stabilizing effects. The evidence does not validate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from models of destabilizing speculative or predatory trading. Aggregate short-selling is largely unrelated to market-wide investor sentiment, credit risk, and ex ante volatility. Aggressive liquidation of long positions typically has more impact than short selling. Thus, the data cannot justify the restrictions on short sales of financial stocks imposed in September 2008.  相似文献   

15.
张程  曾庆生  贺惠宇 《金融研究》2020,477(3):189-206
"事前披露"能否降低董监高交易的信息优势?中国证监会于2017年5月修订并实施的"减持新规"首次为上述命题的检验提供了独特的研究场景。通过"事件研究法",本文对"减持新规"颁布前后的董监高减持行为进行研究,考察事前披露减持计划是否会削弱董监高减持时的信息优势。实证结果表明,"减持新规"实施后董监高减持的短期超常回报显著低于"减持新规"实施前,这说明事前披露会抑制董监高交易的择时能力。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公司信息质量较差、所处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较低、成长性较高、减持规模较大时,事前披露对董监高减持获利能力的削弱作用更强;"减持新规"实施对董监高减持超常回报的削弱主要体现在交易日与减持计划披露日间隔短的减持样本中。本文不仅在实证层面上验证了"事前披露"可以降低董监高交易的信息优势,丰富了内部人交易研究文献,也为我国"减持新规"的实施效果提供了证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郭彪  刘普阳  姜圆 《金融研究》2015,482(8):169-187
基于A股市场融资和融券余额的巨大差距,本文拓展了Hong et al.(2016)的理论模型,在融券端和融资端分别找到了影响股票收益率的变量:融券比率(融券余额/流通市值)和融资回补天数(融资比率/日均换手率)。进一步,本文利用组合价差法和Fama-MacBeth横截面回归法,实证检验了A股市场中融券比率与融资回补天数解释和预测股票收益率的能力。实证结果表明,在存在融券限制条件下,融券比率相比融券回补天数(融券比率/日均换手率)能更好地代表套利者对股票价格高估程度的看法,根据融券比率构建的等权重多空组合能带来月均1.58%的显著收益;而由于融资约束相对较少,融资回补天数相比融资比率(融资余额/流通市值)能更好地代表套利者对股票价格低估程度的看法,根据融资回补天数构建的等权重多空组合能带来月均1.28%的显著收益。实证结果与本文存在融券数量限制下的理论模型相符,且该收益率不能被多因子模型和常规股票特征所解释。  相似文献   

17.
我国融资融券业务于2010年3月31日正式启动,而作为一种资本市场机制,做空机 制一直以来都饱受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争议,做空机制对市场波动的影响尚未达成一致结论。本 文考察了做空机制与市场波动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在样本期间内,市场波动与做空 机制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2)买空交易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市场波动,而卖空交易会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市场波动,但是二者的影响均有限;(3)综合来看,做空机制并不会引起证 券市场的异常波动,即使市场出现了大幅度的震荡,也不是由于卖空机制本身造成的;(4)本 文认为进一步完善做空机制尤其是卖空交易机制有助于稳定市场。本文结论对于评估做空机 制对市场波动的影响,防范经济冲击风险以及加强市场监管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We investigate the incentives that misvaluation creates for: (1) insider trading; and (2) concurrent 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both accruals and real activities. Managers of overvalued firms have an incentive to sustain overvaluation through income increasing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sell their shares (Jensen, 2005 ). Managers of undervalued firms benefit from buying their firm's shares, however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downward earnings management may offset incentives to enhance trading advantag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anagers of both over‐ and under‐valued firms act opportunistically, managing earnings upward (downward) with accruals while selling (buying) shares. The Sarbanes‐Oxley Act of 2002 (SOX) has been largely ineffective in eliminating trading motivated earnings management. Finally, we do not find evidence of a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agerial trading and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依托中国A股市场2010年开始实施的融券试点,在通过多时点双重差分和倾向得分匹配等计量方法控制内生性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卖空对上市公司创新行为的促进作用.结果 表明:(1)加入融券标的后,卖空公司的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都有显著提高;(2)对于金融市场欠发达、治理水平较差的公司,这种作用更明显;(3)在使用融券余额作为卖空势力的测度并用ETF基金持股比例作为工具变量进一步控制内生性以后,以上结论仍然成立.卖空有助于降低创新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性和加强对经理人的薪酬激励,进而促进了企业的创新.因此,取消卖空限制将有助于中国企业的创新和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