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国经济学范式思考:两个层次的契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富强 《财经研究》2008,34(5):4-15
自改革开放始,实践问题逐渐促发了传统政治经济学的范式危机,并出现了占主流地位的“修补”改革观;20世纪90年代以后,现实意识开始上升到了理论意识层面,主张全面采用现代西方经济学范式的“替代”改革观逐渐占了主流,但进入21世纪后,这一观点又开始受到质疑。文章认为,构建中国经济学范式需要面l临两个层次的契合:一是把探究事物本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实证事物现状的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契合起来,这主要涉及到探究当前经济学界两大分支的互补性和差异性问题;二是把西方学术界的经济理论与中国人的行为机理、社会文化契舍起来,这涉及到作为社会科学的经济学的本土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经济学范式是经济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及由此产生的苏联范式、西方经济学研究范式之争成为我国经济学讨论的重点问题。虽然我国已经从计划经济全面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但马克思经济学范式,尤其是苏联范式仍然对我国经济学研究有重要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开始全面影响中国,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研究方法具有其科学的意义,但问题也十分突出。客观分析比较经济学的各种研究范式,借鉴吸收各自的科学成分,对于构建科学的经济学体系,形成中国特色经济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江虹  卓俏青 《生产力研究》2005,(10):103-104
本文通过对“均衡”和“演化”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经济范式的演进进行美学剖析,从中折射出古典美学和现代美学思想对经济学的指引,以及演化经济学对以新古典经济学为代表的主流经济分析模式的超越,并尝试以“中和美”中“度”的思想来弥补西方“和谐美”二元对立指导的经济研究范式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石智文  姜彦福 《经济师》2006,(9):29-29,31
文章研究经济学研究方法的范式的演进,从过去以来东方与西方经济学研究的研究方法中,抽出其背后的范式演进,讨论其对经济学研究的影响,并以范式演进的观点,讨论经济学研究下一波主流的范式演进。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无论是传统的苏联范式、主流的西方范式,还是试图把二者调和起来的折中范式,都不能成为当代中国经济学范式。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当根据科学性、适应性和综合性的基本原则,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基础、以中国问题为导向,广泛吸收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合理成分,努力构建现代中国经济学的科学范式。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倡导并践行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美国发生了金融危机并影响着全球经济,更加凸显对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范式及其危机予以剖析的重要性。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范式危机体现于"现象经济学"倾向、方法论的形式化、环境假定的绝对化、"价值中立"的先天不足,以及均衡分析和静态分析的有限性等方面。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范式危机,预示着其进一步演化的转换方向。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两大范式一经形成,再没有随时代变化而进行过整体理论范式的变迁,两大范式均受到了理论与现实的冲击.在两大经济理论体系对立的背后,其逻辑前提、基本假定、核心概念以及研究方法等基本构成要素均存在着相通之处,进而存在着范式耦合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1978-2017年“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400篇高频被引文献为样本,重点挖掘其中的“睡美人”“昙花一现”两类特殊的引文现象,以此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学研究范式的演进历程与未来趋向。结果表明:(1)国内经济学研究具有鲜明的多层化结构,“睡美人”和“昙花一现”两者分别对应着多层化结构中的边缘和主流研究,生动展现了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经济学主流研究范式深刻而迅速的转型。(2)从转型特征来看,国内经济学的研究重心与现实经济改革的焦点始终高度契合,但对时空跨度选取趋于明晰化,研究方法趋于定量化和数学化。上述新特征均在“睡美人”文献中率先出现,表明国内经济学研究范式的演进历程不是对国际学界的盲目照搬和追随,而是具有显著的自觉性与连续性。(3)从转型动因来看,由研究主体和阵地组成的学术共同体在这一历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在研究主体方面,高频被引文献的作者趋向于年轻化、规模化和背景交叉化;在研究阵地方面,高校、科研机构和学术期刊的极化现象均有所减弱。上述趋向显著推动了经济学研究范式的新旧更迭,为原创性理论和成果的出现铺就了道路。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套用范式分析框架的缺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纳入“范式”分析框架对于维护和论证其科学性的意义十分有限。一方面,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具体命题即“规则”来定义范式,具有循环论证的性质;另一方面,在比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与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范式的过程中,基于生产的物质性与社会性、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历史主义与形式主义等二分法来界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的边界,不能构成对主流范式的超越,对于维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硬核”来讲存在着极大的缺陷,甚至是一种倒退。  相似文献   

10.
东西方主流经济学文体范式在名称、对象、方法、任务、起点、思路、体系、阶段等方面都存在着差距。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经济学研究范式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改革开放之前,与高度集权计划体制相适应,流行的是传统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式;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放权让利改革的推进与市场机制的引入,东欧经济学研究范式在我国产生广泛的影响;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西方主流经济学研究范式随着市场取向改革不断深化而在我国逐步流行。“中国道路”创造了“中国奇迹”,“中国道路”的本质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条件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无论是传统政治经济学,还是西方主流经济学都难以回答我们在这场前无古人的伟大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难点与重点问题,因此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就成为历史的必然。我们应该认识到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为此,我们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当代化与中国化;第二,以全方位开放的学术态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构建;第三,倡导直面现实的研究方法;第四,推进研究方法的现代化;第五,充分认识到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长期性与艰巨性。  相似文献   

12.
西方劳动经济学理论范武已经经历了前科学时期并进入常规发展阶段,其研究内容及理论范式仍将不断得以拓展.从本体论、认识论及方法论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基本特征来看,它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范武保持内在-致性.我们可以从西方劳动经济学理论范式的形成过程中吸收可供借鉴的经验,加速中国劳动经济学理论范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张建伟 《财经研究》2005,31(8):100-110
文章对法律经济学的主流范式在当代的思想流变及其理论困境作了阐述,指出了法律经济学理论未来发展的趋向是,从主流范式的注重对法律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分析走向比较制度分析,而且在研究对象方面应将法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确立为治理制度和合作秩序,只有如此,法律经济学才能从主流范式的封闭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中走出来;最后,文章指出了法律经济学的比较制度分析范式的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新挑战和新命题.  相似文献   

14.
当前西方经济学界主流与异端的分裂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前的西方主流经济学虽然对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实现了某些突破,但它从根本上仍是新古典精神的,理性—个人主义—均衡的分析框架和数学形式主义的研究方法是其突出特征。而与其相对立的异端经济学各流派则坚持制度—历史—社会结构的分析框架和多元主义的研究方法。按照这种区分标准,虽然目前的西方经济学界仍被主流经济学所支配,但异端与主流的决裂已不可避免。随着主流经济学统治地位的逐渐瓦解,今后二、三十年的西方经济学,有可能进入一个多元主义的发展时期,存在着四种可能的发展趋势:碎片化;多元化;重新起用政治经济学这个更宽广的学科名称;演化经济学的发展及其对异端的综合。西方经济学界的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主流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流行,原创性的凯恩斯经济学实际上已经“夭折”了,但它的革命思想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阐发与传播。凯恩斯经济学的进一步研究需要方法论上的重新定向,即以不确定性和货币非中性思想为核心,建立货币经济学的宏观分析框架,并探索一种制度的、历史的和演化的经济学范式,从而为凯恩斯经济学研究奠定现实主义的微观行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思想发展史上,经济学分析范式的转换经历了多次更迭与交替。与居于现代主流经济学地位、以强调技术关系分析为核心的新古典范式不同,马克思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基于市场经济或资本主义经济竞争的博弈规则,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即在于获取按货币价值计算的利润或货币增殖;通过对现实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剖析,马克思和凯恩斯强调了资本主义货币经济的本质,并表明了有效需求问题的根源。相反,建立在生产函数基础上的新古典理论完全脱离了资本主义竞争的分析框架,其异质品模型的加总悖论直至20世纪50-60年代的“剑桥资本争论”公布于众。从范式意义上讲,马克思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学都是对主流理论的一次思维范式的革命,它们各自确立的经济学体系都通过对新古典理论的扬弃建立了一种新的经济学范式基础、理论体系和分析方法,这正是其经济学革命之共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本与劳动力的关系——两种理论观点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经济学的资本理论和西方经济学的资本理论分属两种不同的理论分析范式。马克思经济学分析范式中"人力"不是劳动者的资本,劳动力商品化并非是劳动者自己将劳动力资本化,可变资本只是资本家的资本,而不是劳动者的资本。舒尔茨等人在人力资本理论中将"人力"称为资本,只是意味着在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生产函数中又增加一种原本不为人知的生产要素,技术分析的需要是主要原因。加之该理论的理论框架、方法论与前提假定等方面的内在缺陷,将其植入马克思经济理论会导致两种理论范式的冲突。  相似文献   

18.
刁伟涛 《经济学家》2006,286(1):47-53
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危机在于其均衡范式的危机,而均衡范式又是其“半机制”——片面强调经济中的负反馈而忽略正反馈机制——的必然结果,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需要重视正反馈的作用,并赋予正、负反馈以同等的重要性从而构建一个更一般化的理论,在这个理论中,目前的主流经济学将成为一个特例。  相似文献   

19.
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教授最近发表了《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一文(载2005年《高校理论战线》第9期、《经济研究》第10期),明确地指出了客观存在的事实:“一段时间以来,在理论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中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上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被削弱和被边缘化。”“有人认为西方经济学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一些经济学者也公然主张西方经济学应该作为我国的主流经济学,来代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经济研究工作和经济决策工作中都有渗透”。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采用的基本方法是制度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本质上是制度经济学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在其价值观、分析框架和基本方法等"硬核"方面同以新古典经济学为代表的西方主流经济学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从研究对象和历史分析方法等具体分析方法方面看,新制度经济学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影响,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相通之处。这就要求我们在继承与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硬核"的基础上,借鉴与吸收新制度经济学的某些分析方法与研究成果并进行科学综合,构建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的科学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