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面对新世纪城市群的竞争,京津冀都市圈却迟迟落后,引发了形成京津冀经济圈必要性的思考,本文主要针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京津冀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极大差异及三地之间经济发展互动效应薄弱展开了探讨.本文通过建立VAR模型进行Johansen协整关系检验对京津冀经济互动进行了实证分析,检验证明创建新的体制、促进京津冀都市圈的形成存在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梁慧超  李燕飞  金浩 《现代财经》2007,27(10):75-79
通过统计数据,建立经济评估体系,对三大都市圈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京津冀都市圈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表明:京津冀的经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与“长三角”、“珠三角”有一定差距;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内部发展极不平衡;区域内工业结构趋同。与“长珠三角”比较,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经济的发展存在较大空间。应把充分利用地理、资源和人才优势,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作为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取向。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已形成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地”,即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都市圈、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都市圈以及以京津为核心的京津冀都市圈,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着力打造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经济圈在改革开发的进程中发挥着引擎的作用,带动了全国经济的发展。京津冀都市圈是我国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文章针对京津冀都市圈产业互补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供一些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刘崇献  张楠 《时代经贸》2012,(10):66-67
本文首先指出,京津冀都市圈作为全国三大经济增长极之一,其对外贸易发展始终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这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是不利的。然后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主要问题,从战略层面提出了一些增强京津冀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钟井 《现代经济信息》2011,(1):222-223,226
本文利用1999-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用单位根和面板协整的分析方法,通过对中国三个都市圈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检验,实证分析了中国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这三个都市圈的经济增长与电力消费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电力消费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我国三大都市圈的经济发展都在很大程度上受电力消费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指出,京津冀都市圈作为全国三大经济增长极之一,其对外贸易发展始终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这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是不利的.然后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主要问题,从战略层面提出了一些增强京津冀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提高京津冀都市圈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密 《经济纵横》2006,(9):20-21
本文分析京津冀都市圈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该都市圈科技创新绩效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的空间极化及其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利用空间极化指标对京津冀都市圈1993—2007年的空间极化变化趋势进行测算的基础上,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的二维和三维空间表达形式,对近15年来京津冀都市圈经济极化增长进行空间模拟,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京津冀都市圈空间极化过程。得出的主要结论:①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极化随时间呈上升趋势。②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自经济中心向外围的变化趋势并不完全遵循距离衰减规律,离经济增长中心80km处是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的低谷点。③从京津冀都市圈立体趋势面分析,北京和天津是京津冀都市圈的两大极核,且空间极化趋势面随时间呈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10.
推进京津冀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发展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京津冀都市圈的范围包括:北京、天津、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石家庄、沧州、张家口和承德等十个城市。京津冀都市圈是我国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之后的第三大都市圈,将是21世纪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交通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和基础,加快构筑现代化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尽快形成联系区域内主要城市间的快速交通大通道主骨架,是经济一体化最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三大都市圈创新要素配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都市圈创新要素进行界定并对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都市圈创新要素配置现状与都市圈内部联系强度进行考察的基础上,从技术要素、人力资本要素和资金要素等方面分别对三大都市圈创新要素的配置进行了初步分析,指出了三大都市圈在创新要素配置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全面客观地评价京津冀都市圈,既要看到其优势条件,也要看到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扬长避短,才能推动都市圈实现快速发展《。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研究报告》在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都市圈管治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三省市协同发展的程度尚未达理想水平,其重要原因是其在管治理念、管治模式、管治体系和职能等方面尚未形成一个合理的管治模式和协调机制。要实现京津冀都市圈协调发展,须在管治模式和协调发展机制方面进行创新,即确立都市圈管治新理念,建立京津冀都市圈双层多核管治模式,强化“管理模式”与“社团模式”;充分发挥京津冀都市圈规划的作用,建立“非实体性”行政层面协调机制,建立省市政府层面的协调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公民参与机制,建立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统一的协调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的SWO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优势条件京津冀都市圈是环渤海区域的核心地带,也是环渤海区域城市群最为密集的地区。总体来看,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八市地缘相连,各种优势相对集中,经济联系较为紧密,具有一定的相互依存度和互补性。(一)区位和交通优势。京津冀都市圈位于我国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的结合部,处于日渐活跃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扩散、由南向北推移的重要枢纽。京津冀都市圈不但在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格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东北亚乃至亚太地区国际分工协作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京津冀都市圈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在我国综合运输…  相似文献   

15.
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具有较强的地域差异性特征,这在我国三大外商投资密集区——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都市圈之间同样存在。文章利用三区域代表城市——上海、深圳和北京1987—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对FDI对其经济增长以及公共服务、产业聚集、对外贸易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及比较,并将结论进一步扩展到三大都市圈。进而分析了FDI对三大都市圈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检验了文章所提出的传导机制中FDI对公共服务、产业聚集以及对外贸易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凸现.京津冀都市圈和环渤海经济圈加速崛起的大背景下.河北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宏大目标——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同时把构筑“东出西联”互动格局.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作为首要举措.大力推进沿海与腹地的优势互补.双赢共进。秦皇岛位于环渤海地区中间地带、京津冀都市圈核心圈层,作为省内一线开放城市.  相似文献   

17.
世界经济一体化首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继上海都市圈、香港—广州都市圈崛起之后,京津都市圈也初见端倪,京津冀一体化由此被提上议事日程。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基础,要保障京津都市圈的可持续发展和京津冀一体化的顺利实现,京津冀生态环境的建设必须加强。一、京津冀生态环境是一个整体。也是经济一体化的自然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京津冀一体化是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的重大问题,不仅关系到京津冀区域自身的长远发展,还关系到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局。为此。本文立足于京津冀区域发展的实际,分别从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协调发展三方面介绍了京津冀一体化的现状,并提出了开展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陈红霞  吴姝雅 《经济地理》2020,40(4):110-118
文章基于六大类生产性服务业内十大细分行业,选取709家企业,利用其5420个总部及分支机构数据,从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差异性角度解析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三大都市圈的城市网络结构,并比较中心城市在城市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表明,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的差异化发展是城市网络结构差异的形成原因,一方面,不同的生产性服务业对不同都市圈结构的支撑作用不同,另一方面,中心城市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承载力"和"选择性"也强化了都市圈城市网络的结构性差异。依据城市节点特征,以及传统和非传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网络特征,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都市圈分别属于单中心成长型、多中心稳健型和双中心超前型城市网络,进一步地,节点连通水平由高至低依次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在几乎所有非传统生产性服务业中长三角城市网络均占相对优势,京津冀和珠三角分别在IT,设计和广告行业中占优势。  相似文献   

20.
经济增长会导致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文章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对京津冀都市圈内表征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指标的时序数据进行协整、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分析,研究了都市圈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及其动态性。研究表明,京津冀都市圈内各地区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脉冲响应分析表明区域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存在着双向作用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反馈效应具有滞后性;方差分解表明区域经济增长在生态环境方差解释方面起关键作用,由工业污染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一定程度上抑制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