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的证券市场股权高度集中且大部分股份不能流通,导致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加剧。针对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现状,我们分析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原因有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以及中小股东自身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由于股权日益集中,上市公司普遍出现了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中国也不例外。大股东侵害的出现,严重制约了上市公司的发展。大股东侵害的动因有控股股东的"自利"、控股股东隐性监督成本的自我补偿、非流动性成本的补偿等。大股东侵害的成本(给公司造成的损失)包括获取控制权的成本、维持控制权的成本、声誉损失、法律诉讼风险、公司发展的不可持续性、中小股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退出等。可以从改革独立董事提名制度和产生方式、改革审计委员会的隶属关系、强化法律约束机制、建立大股东的声誉激励机制等方面,对大股东侵害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3.
大股东利用控制权侵害小股东利益引起理论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但对大股东的监督努力关注不够.事实上,由于大股东通过监督努力提高了公司价值,所以既有的文献认为控制权私有收益等于大股东对小股东的侵害的思路有悖于控制权价值的实质.同时,大股东也存在利用自己的控股权优势进行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自利行为,这是由于小股东"搭便车"使得大股东的监督成本得不到补偿所致.笔者通过理论和模型分析,认为要对大股东的监督努力给予合理的补偿,同时要利用法律等治理机制强化对投资者的保护,降低大股东存在的侵害问题,从而促进中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小股东不像大股东那样在公司中占据着控制、支配地位,其利益常常暴露在大股东的强权之下,随时可能受到大股东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所作出的决策以及其它不正当交易的侵害。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法制的不断完善和进步,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为了使我国的资本市场更加和谐,我们有必要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和救济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并以此约束大股东的种种违规行为,平衡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权力失衡状态,使中小股东的各项权益得到更充分地保障,最终促进社会法制的完善和经济的不断进步。本文基于现金股利分配政策视角分析了中小股东权益保护,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现有文献将控制权收益定性为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这一定性扭曲了大股东侵害的实质,导致了一系列无法解释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对现有研究中关于控制权收益和大股东侵害的理论作出了修正,指出并论证了控制权收益是控制权成本的补偿,是控制权的风险溢价,它的实现载体是控制权作用于公司治理绩效改进所产生的增量收益,它与大股东侵害无关。本文进一步提出超控制权收益这一新概念,对其内涵和外延及其与控制权收益的本质差异作出了界定和分析,解构了大股东的利益结构,指出大股东侵害的实质是攫取超控制权收益。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作出了新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6.
简论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保护广大投资者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合法利益是证券市场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用其对公司的控股地位,违背对中小股东的诚信责任,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公司制改造不完善,股权结构不合理,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法规不完善等,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邓德强 《生产力研究》2007,105(10):115-116
从辩证的视角,文章认为控制权私人收益的本质属性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大股东控制权私人收益可以是其补偿监督成本的途径之一,也是激励大股东监督经理层的重要因素;第二,大股东过度攫取控制权私人收益的行为则会蜕变成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行为。因此,控制大股东控制权私人收益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建立大股东监督的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二是要建立大股东利益侵害行为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8.
国有股"一股独大"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重要特征,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是我国上市公司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围绕这一主题对上市公司、大股东、中小股东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及表现形式进行剖析,指出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对上市公司权力的不对等导致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占,从而产生二者的利益之争。文章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管理层进行股权激励的目的是使管理层和股东的利益一致,从而减少代理成本,达到保护股东利益的效果。中国自2006年正式颁布法规对管理层股权激励进行规范,其实际效果如何?文章以2006年已经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为样本,对实施前后全体股东的利益和中小股东的利益情况、实施与未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股东利益情况分别进行研究,得出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对全体股东有利,同时并未影响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的程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申尊焕  郑秋亚 《生产力研究》2006,(11):232-234,257
已有文献对股权结构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缺乏对大股东数量与业绩关系的分析。理论研究表明,随着大股东数量的增加,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程度则相应降低,且存在有利于提高公司业绩并使中小股东利益受损最小的最优大东数量。实证分析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数量集中于1个 ̄5个,且家族上市公司和股票流动性大的公司有3个 ̄5个大股东时业绩最好,而国有控股公司和股票流动性低的公司只有一个大股东时其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最大。这一研究不仅丰富了股权结构理论,而且对我国国有股减持和大股东数量的设计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旅游的异军突起,城市旅游景观逐渐成为都市旅游的新宠。在旅游者游览要求持续增涨、鉴赏品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如何提升城市旅游景观的景观价值和文化内涵,成为城市旅游规划和城市景观设计面临的一大问题。针对城市人工水体旅游景观这一独特的旅游资源,提出了如何选用与水体景观搭配适宜的四种观赏鱼种(红尾副鳅、锦鲤、锦鲫和胭脂鱼)来增强景观品质的方法,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校辅导员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排头兵,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辅导员队伍的专,Jk4~C、职业化建设有利于增强辅导员的归属感,对于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拓展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空间、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声望、稳定辅导员队伍具有积极的作用。抓住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探索辅导员队伍建设职业化、专家化的实施路径,以期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会计工作与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是企业搞好经济管理工作的立足点。论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以及单位负责人在本环节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当老年产业受制于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而无法顺利形成良性互动式发展趋势时,由政府介入解开市场与企业间的“死结”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政府应针对不同性质的领域采取不同的对策。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和非竞争性领域的政府对策问题作了分类研究,并着重对老年产业竞争性领域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可以采取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鸣 《经济问题》2004,(5):12-14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这种代价能不能承受,值不值得承受。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使是一些看起来与经济问题无关的公共政策,如果细心分析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经济学逻辑。这一逻辑告诉我们,公共政策是通过比较其成本和收益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存在的理由在于它的社会成本小于以市场和企业自行解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6.
高校党外干部是国家干部人才队伍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高校统战工作的重点。加强高校党外干部管理,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需要,是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是推动高校统战工作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探索高校党外干部科学化管理的具体途径,构建高校党外干部科学化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回顾企业理论演进史的基础上.比较与评述了各流派企业本质理论的主要观点。本文认为,各流派对企业本质的认识,从分析与讨论的焦点来看,集中体现为生产、交易与契约3个概念;而从认识与方法论来看.主要包括分工、交易成本与熊彼特传统3个角度。因此,对企业本质的认识还远未结束。  相似文献   

18.
论私营企业产权制度变迁的实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小江  夏力 《经济管理》2007,(20):65-70
产权制度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它决定着社会如何组织生产和进行分配,因此,规范而有效率的产权制度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石。如何建立起高效的产权制度,是我国私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考虑的核心问题。本文对我国私营企业产权制度变迁及实现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9.
执行力:企业管理成效的关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中国企业正经历着剧烈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有许多企业感到困难重重,其原因除了外部因素的制约外,企业自身执行力的缺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企业只有拥有了强大的执行力,才能将卓越的战略变成现实,才能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合到每一位员工的价值观中,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发展和壮大起来。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地勘单位改制进程的不断加快,组建企业集团、发展多元化经营已经成为其壮大的重要趋势。对多元经营的优势与风险的正确认知是地勘单位进行多元化经营的重要前提。地勘单位在发展多元化时,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认清经营风险,利用协同效应,才能实现多元化经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