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当前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处于后危机的时代,为了促进中国经济更加快速的发展,本文论述了在危机时期我国金融的实际发展方向,对于当前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可以明确我国拟经济的发展现状,促进我国经济金融可以获得新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曹亚楠  李欣欣 《海南金融》2012,(2):21-22,3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区域经济也在不断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区域金融的推动和促进.然而,区域金融结构差异也给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阻力.区域金融的发展不仅具有融资功能,还更应该发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分散资金风险等功能.面对区域经济与区域金融在我国东中西部的非均衡发展,本文将对我国区域金融的发展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区域金融的推动和促进。然而,区域金融结构差异的存在也给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阻力。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具有融资功能,还更应该发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分散资金风险等功能。而对区域经济与区域金融在我国东中西部的非均衡发展,本文将对我国区域金融的发展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金融经济创新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金融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问题。本文从如何实现金融经济在传统经济模式上进行创新突破的角度出发,对影响金融经济创新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以促进我国金融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金融发展理论表明,金融发展能促进资本形成,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在我国股市波动的作用影响下,我国金融发展其促进资本形成的功能是否会发生变化?会发生哪些变化?本文利用标准实证增长模型,对我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基于股市波动条件下的实证分析。文章发现,正常的股市波动更有利于金融发展,促进投资,推动经济增长;而受到金融危机冲击下的股市波动则往往会显著的限制金融发展的资本形成,使经济发展遭受损失。  相似文献   

6.
张贝 《云南金融》2011,(2X):83-83
区域金融的发展可以促进和推动经济增长,改善我国目前区域间经济增长不平衡性的状况。本文以区域金融理论为基础,针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现状,从经济与金融两个角度出发,提出了以区域金融的方式促进我过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7.
区域金融的发展可以促进和推动经济增长,改善我国目前区域间经济增长不平衡性的状况。本文以区域金融理论为基础,针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现状,从经济与金融两个角度出发,提出了以区域金融的方式促进我过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8.
摘要:金融发展理论表明,金融发展能促进资本形成,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在我国股市波动的作用影响下.我国金融发展其促进资本形成的功能是否会发生变化?会发生哪些变化?本文利用标准实证增长模型.对我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基于股市波动条件下的实证分析。文章发现:正常的股市波动更有利-y-~.融发展,促进投资,推动经济增长;而受到金融危机冲击下的股市波动则往往会显著的限制金融发展的资本形成。使经济发展遭受损失。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控制了政府支出、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后,研究了金融发展促进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其中金融发展规模和股票市场发展抑制了经济增长,而金融发展效率和债券市场发展则促进了经济增长。第二,金融发展不是经济增长的长期格兰杰原因,金融发展促进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形成;只存在金融发展规模和股票市场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单向短期格兰杰原因。另外,短期的经济增长还得益于政府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干预经济的痕迹明显。文章最后还提出了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学领域中,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是一对密不可分、紧密联系的研究问题。它们之间如何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实现彼此增长一直备受关注。对于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实际影响,经济学界一直处于争论状态,到底是经济增长促进了金融结构的优化,还是金融结构的优化符合了经济增长的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针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如何作用并最终实现相互促进的现象,本文通过微观经济层面进行了分析。首先从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理论推导入手进行分析。然后通过金融结构在微观经济中表现的三个具体方面进行分析,研究金融结构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及其反作用。最终得出我国应优化金融结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当前形势复杂多变,调控政策的实施会影响经济金融平稳运行。运用TVP-SV-VAR模型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金融稳定与经济波动三者之间的时变关系。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具有时变特征。在经济平稳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升高会降低金融稳定性;在经济不平稳期间,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升高反而会提升金融稳定性。经济波动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影响效应存在非对称性。监管当局需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机制,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2.
经过 2 0多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金融在国民经济运行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 ,金融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先导与推动力量 ,金融稳定是经济稳定的先决条件。但我国现行金融制度的缺陷加大了中国金融业内在的不稳定性 ,金融发展中重数量增长、轻质量提高的倾向及其粗放式经营所导致的结构失衡和效率低下削弱了金融发展的稳定性 ,金融产业化发展进程中的矛盾也对稳定性产生了不利影响。在现实国内外的金融发展格局下中国金融必须坚持走稳健发展之路 ,需要通过金融的稳健发展促进并保持经济的稳健发展。为此需要以金融创新为金融发展的内在推动力 ,以调整金融结构为近期重点 ,增强中国金融发展中的稳定性 ,同时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消除金融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3.
龙海明  吴迪 《金融研究》2022,506(8):38-54
本文以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2001-2020年的动态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不同实体部门杠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及作用机制。通过构造金融稳定指数,进一步论证金融稳定对实体杠杆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实体杠杆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不同部门杠杆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拐点”有所不同。机制检验发现,居民杠杆、企业杠杆和政府杠杆分别通过“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渠道影响经济增长;金融稳定性的提升能够正向调节实体杠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高实体杠杆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拐点”。上述结论对我国经济增长和杠杆调控具有一定政策启示。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部门杠杆异质性,细化实体杠杆的调控方向,进一步优化杠杆结构,以期实现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双重目标下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4.
Banks argue that holding higher capital will have adverse implications on their lending activities and thereby on economic growth. Yet, the effect of a stronger capital base on economic growth remains largely unsettled. We argue that better capitalized banks improve financial stability conditions and, in dire times, they are able to sustain credit to the economy thereby containing adverse macroeconomic implications. Using various methods, we test for the presence and strength of a financial stability channel and a bank lending channel by drawing evidence from 47 advanc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over close to two decades. We find that higher capital ratios improve financial stability and help sustain bank lending, ultimately exerting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economic activity. These effects on real GDP growth are economically significant, reaching up to 1¼ percentage points for each percentage point acceleration in capital. Our main results are robust to various sensitivity checks, supporting the conclusion that safer banking systems do not bridle economic activity.  相似文献   

15.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系统的安全、稳定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金融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因确定性失稳而出现诸如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金融危机等金融混沌现象,给经济的增长与社会的稳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从微观方面分析金融混沌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金融混沌的形成主要是由金融市场固有的缺陷、过度的金融创新以及金融监管的缺失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探讨金融混沌的形成机制有助于为防范与控制金融混沌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6.
传统上人们一直将金融稳定视为经济学问题。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意识到金融稳定更是一项公共政策。本文分析了将金融稳定作为公共政策的原因,并以其议程设定为例分析了金融稳定的公共政策决策过程。在此基础上,将金融稳定的公共政策分析与经济学分析相结合,揭示其对我国金融稳定工作的启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马勇  吕琳 《金融研究》2022,499(1):1-18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多部门和多元宏观政策的DSGE模型,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最优反应规则及其协调组合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货币政策可继续盯住通胀和产出的稳定,政府支出和税收政策可分别重点盯住产出稳定和债务稳定,而宏观审慎政策则可重点关注以信贷利差和信贷波动为代表的关键金融变量;(2)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通过合理的搭配和组合使用,能比任何单一政策工具都具有更好的经济金融稳定效应;反之,政策之间的不协调将显著削弱彼此的调控效应,加大经济和金融波动,从而导致显著的社会福利损失;(3)从多种政策协调搭配产生“合力”的内在机制来看,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增加对产出、通胀、就业和债务等变量的稳定效应,对货币政策产生额外助力,而宏观审慎政策则主要通过稳定金融体系和降低金融风险对货币政策产生助力。上述结论表明,在多种经济金融政策并存的情况下,基于良好设定的政策规则,同时加强政策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是确保多元政策产生积极合力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64个经济体1999-2017年的季度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广义矩估计(IV-GMM)方法,从汇率制度和金融市场发展视角研究国际资本异常流动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效应。研究表明,资本流动激增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资本流动中断、外逃和撤回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向影响。有弹性的汇率制度显著减弱了四种资本异常流动情形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金融市场发展显著降低了激增、中断和撤回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影响,强化了外逃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随着汇率制度弹性和金融发展程度变化,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资本外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明显的异质性。本文结论对于各国防范国际资本异常流动风险、维护国内经济金融稳定,以及稳步有序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和金融市场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农村金融稳定直接影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关系到国家“三农”政策的落实。当前,随着县域农村经济发展的多元化,影响县域农村金融稳定的不利因素逐渐增加,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以实现农村金融持续稳定地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金融部门和“双支柱”调控政策的DSGE模型,系统考察了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组合在不同经济金融冲击下的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效应。相关分析得出了三个基本结论:一是纳入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框架确实比单一使用货币政策具有相对更好的经济和金融稳定效应;二是“双支柱”调控框架在应对金融冲击时的稳定效应表现得更加明显,这说明宏观审慎政策确实是通过金融稳定渠道发挥作用的,从而与货币政策侧重实体经济(产出和通胀)的稳定效应形成了有效互补;三是不论是在价格型的货币政策工具下,还是在数量型的货币政策工具下,“双支柱”调控框架都较单一使用货币政策具有更好的经济金融稳定效应,这说明“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有效性不依赖于货币政策工具的改变而改变,在具体的政策工具组合方面具有较为普遍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