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成因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内部人控制”(Insider control)是指企业经理人员通过与工人共谋,取得企业控制权的相当大部分,并以此来侵蚀作为“外部人”股东的合法权益。转轨经济中的“内部人控制”则是指“从前的国有企业(SOE)经理或工人在企业公司化的进程中拥有相当大一部分控制权现象”。有人认为,转轨经济中“内部人控制”是公有制经济改革进程中一种“内生现象”。  相似文献   

2.
潘青 《发展研究》1999,(5):20-22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内部人控制问题 所谓内部人控制是指独立于股东的经理人员事实上或依法掌握了企业的控制权,在公司战略决策中充分体现自身利益,从而架空所有者的控制和监督。当前,内部人控制的主要表现是,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对企业资产的使用拥有相当大的斟酌决定权,同时享有大量的在职消费和其他租金。 内部人控制现象是随着企业自主权的扩大而逐渐形成的。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形成使得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处于两难境地;要不企业抱怨缺乏自主权,要不就是作为所有者的政府对企业失去控制并因企业不 负责任而受到损失。 国有企业内部人…  相似文献   

3.
陈玉荣 《技术经济》2003,22(12):25-27
一、当前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缺陷 1.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在经济转轨中,国有企业经营者或工人,即内部人往往会获得对本企业相当大的控制权。如果内部人利用掌握着企业实际控制权的便利,在经营活动中充分体现自身利益,甚至合谋架空所有者的控制和监督,损害所有者权益,内部人控制现象就成了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我国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是名义上的国有产权代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如何进入企业的问题尚未解决,能真正对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4.
内部人控制问题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桂英 《经济论坛》2003,(23):87-90
内部人是指“直接参与企业的战略决策以及具体的生产经营决策的各个行为主体”。在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相分离的现代企业中,内部人通常是指经理人员。内部人控制指的是,内部人事实上或者依法掌握公司控制权,他们的利益在企业战略决策中得到充分体现,他们的地位和作用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占主导的一种现象。内部人控制问题是指,经理人员可能利用其直接控制企业的信息优势,谋求自身利益而损害企业资本所有者利益的现象。当前研究我国企业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内部人的含义应该是包括经理人员、内部一般员工,甚至还包括直接参与企业决策的股东、董事,…  相似文献   

5.
我国国有企业中的“内部人控制”及其治理□郑吉伟内部人控制是指企业在法律意义上属于出资者所有的情况下,企业内部人员——经理人员和普通职工掌握了企业的实质控制权。我国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就是要构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微观主体,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内部...  相似文献   

6.
"内部人控制"的容忍与"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功翔 《经济问题》2004,(11):62-64
“内部人控制”与“内部人控制问题”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内部人控制”是与两权分离相联系而产生的一种内生性的企业制度安排。经理人员职权的扩大,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发展与提高企业效率的需要。在现阶段治理“内部人控制问题”,既需要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问题,更需要建立对企业经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7.
陈玉荣 《技术经济》2003,22(9):59-61
“内部人控制”是青木昌彦分析了 70年代和 80年代中欧、东欧国家的经济体制转轨中出现的特有情况而提出的 ,他认为“内部人控制”是经济体制转轨过程所固有的一种潜在可能现象 ,是从计划经济制度的遗产中演化而来的。从现代企业理论来分析 ,所谓“内部人控制”是指在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条件下 ,企业经营者事实上或依法掌握了企业的控制权 ,使其利益在企业经营决策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从而可能损害所有者利益的行为。“内部人控制”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 ,其弊端主要表现为 :一是企业经营者过分地在职消费。二是信息披露不规范 ,既…  相似文献   

8.
于玲君  余鑫 《经济论坛》2002,(16):22-23
一、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人控制”是在公司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20世纪80年代,在国家所有者(或代表)还没有进入企业并在企业内行使所有者职能的情况下,国家在企业实行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政策,并推行了厂长(经理)负责制。90年代,又大规模地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随着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的建立,政府主管部门约束经营者的权力不仅未能加强,反而减弱。在许多国有企业转制的公司中,大多数经理同时担任董事长,形成了经营者自己聘用自己和监督自己的局面,逐渐出现…  相似文献   

9.
自从日本的青木昌彦教授在1994年8月召开的“中国经济体制下一步改革”的国际研讨会上提出“内部人控制”这一命题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对这一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重视。很多学者用这一理论来解释我国自从推行放权让利的改革战略,特别是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以来普遍出现的经营者侵犯所有者权益的问题和国有资产流失、“穷庙富方丈”等现象,以致于关于“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文献出现了很多。但我认为,这一命题本身就存在着一些“硬伤”,它并不能很好地解释我国国有企业的现状,也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有企业的“内部人”是谁?钱颖一(1995)认为,国有企业的内部人就是指企业的经理人员以及企业的职工,因为在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的过程中,经理人员要想取得对企业的控制权需经过职工公开的支持和默许,他们更易与职工结成联盟。其直接证据是经理经常屈从于职工增加工资的压力(在这一点上经理与职工的利益是一致的),导致职工收入的增长与企业绩效成负相关关系。王志强、肖善认为,内部人控制具有不同的国别特性,在英美等主要  相似文献   

11.
要成为“传承”的理由,“永恒”是唯一条件。如一墅一宅因纯美传承;珍宝美钻因罕有传承。“永恒”从来是我们在世间万物更迭中追求的永不落幕的篇章。2008年11月8日,一场难得的“稀世、永恒”赏鉴盛宴在合生帝景山庄揭开序幕。  相似文献   

12.
七年 《新经济》2011,(9):70-71
可以说。有了ifttt。Qrobot将再也不会只是个玩具。因为ifttt一脚把Qrobot蹋进了未来。  相似文献   

13.
2010年7月17日,四十余位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海内外学者在北大博雅国际会议中心聚会,以“别求新声——汪晖的学术世界与当代中国思想之进路”为题,召开了一次学术座谈会。会议共设立了四个议题: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问题、二十年来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思想论争与超越左右、当代学术生产与现实关注。  相似文献   

14.
说"诚"道"信"     
  相似文献   

15.
"感物说"和"摹仿说"分别是中西关于文学艺术发生的理论学说,并且都各自对其后代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两者都反映了文学与自然、社会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不能忽视两者的确存在着更为根本的差异。"感物说"强调的是主客观的融合,而"摹仿说"则强调主客观的分离,这和中西方"天人合一"和"二元对立"的认知模式有很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浙江经济发展迅猛,关键在于浙江人做任何事情都敢于"出发".缺少真山真水,他们敢在发展旅游业上"出发",搞起了宋城、横店影视城等人造景观,效益并不比别人逊色;缺少自然资源,敢于在专业市场建设上"出发",大做"无中生有"文章,硬是把全国的羊毛衫、木材等产业聚集浙江市场,依靠发达的市场体系,培育出地域特色明显、投资主体明确、专业化生产与分工协作相结合的块状经济;规模经济薄弱,敢于在提升经济规模上"出发",依托个私经济,实行产业集聚,形成了小企业、大群体,小商品、大市场,小摊户、大网络,小企业、大集群.一根小小的吸管、一条小小的领带、一个小小的纽扣,都做成了大产业.  相似文献   

17.
学界对虚拟经济的各种界定,实践中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矛盾运行,其实在《资本论》中早有论述。经过长期的发展,虚拟资本已经演化为多种形态,构成了现代虚拟经济。虚拟经济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的加速器。但虚拟经济发展过度,也会变成现代经济泡沫成分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8.
在荀子“义分则和”的理念中,“和”、“义”直接继承了孔、孟思想,而“分”主要基于社会现实的考虑。与孔孟以“敬与让”言“礼”不同,荀子则主要以“分”言“礼”。荀子的“分”有四个层面意蕴:何为“分”、为何“分”、如何“分”、向何“分”;“和”则贯穿于其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荀子的“义分则和”思想具有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论述苏轼在贬官黄州时期的复杂思想:既有政治失意之后的“人生如梦”的悲现消极色彩,又有不能忘怀现实,不能忘怀自己“奋厉有当世志”的理想和抱负。苏轼打破了中国传统人士大夫建立的或“进取”或“退隐”的传统人格,建立了一种把“进取”和“退隐”相融合的自由人格。  相似文献   

20.
从"空的世界"到"满的世界"--对循环经济理论假设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循环经济理论的基本前提假设是建立循环经济理论的基础,理解其前提假设可以更明确地把握循环经济理论相比较于传统经济理论的发展实质。本文在简单概括循环经济理论及其原则的基础上分析并说明循环经济理论的基础前提假设,并以此分析循环经济理论更深层次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