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事件分析法研究政府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公开发表评论或答记者问对内地人民币短期汇率中间价和香港人民币即期汇率定盘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公开表态对内地人民币日收益率和香港人民币日收益率均没有显著影响,但对两地人民币日收益率的条件波动率有显著影响。政府公开表态前,香港人民币日收益率的条件波动率显著增强,内地人民币日收益率的条件波动率没有显著变化;而政府公开表态后,香港人民币日收益率的条件波动率没有显著变化,内地人民币日收益率的条件波动率显著降低。说明政府公开表态的内容在政府公开表态前已经被香港外汇市场所吸收,而在政府公开表态后才被内地外汇市场所消化,从而一定程度上表明,香港外汇市场相对于内地外汇市场而言对于信息的反应更加迅速有效。通过分析政府公开表态的内容发现,政府公开表态具有平抑内地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效应。  相似文献   

2.
自从1994年实现汇率并轨以来,中国外汇市场稳步发展,在1996年12月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并向着人民币完全自由汇兑的目标迈进。比较研究中美外汇市场,对认识中国外汇市场,指导中国外汇市场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比较中美外汇市场汇率波动特征,也可以增加我们对投机与非投机价格认识。  相似文献   

3.
李文汉  钟盈 《价值工程》2020,39(5):59-60
随着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外汇市场所带来的金融风险不断增强,其中汇率的异常波动是主要的风险来源,合理规避汇率风险势在必行。作为一类重要的金融衍生产品,外汇期权用来规避由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效果显著。本文首先引入外汇期权,并结合美元/人民币的外汇市场行情对外汇期权进行定价,然后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了期权用来规避汇率风险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中国股市与汇市波动溢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证综合指数和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为指标,运用多元GARCH模型对中国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汇率制度改革后,我国股市与汇市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汇市对股市表现出较强的波动传导,而股市对汇市的波动传递则相对较弱,存在着波动传导的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5.
自21世纪以来,中国货币市场与外汇市场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近十年中国货币市场深化发展进程汇市弹性与压力问题的实证结果表明,更富弹性的汇制、更高市场化程度的汇市倾向于高发展水平的货币市场;同时需要政府对外汇市场的逐步放开,使得汇率的波动与调控逐步市场化。货币市场越深化发展,需要更具弹性的汇制与更具自由化的外汇市场与之相协调发展。伴随货币市场的稳步发展,中国汇制的选择更趋合理、更具弹性。  相似文献   

6.
企业防范汇率风险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相应增大。特别是国家对企业的外贸经营权的放开,对于外向型企业来说,有一个汇率风险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外汇市场波动剧烈,为了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企业应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本文旨在对影响汇率波动的主要因素、汇率风险在我国对外经贸活动中的表现及防范汇率风险的方法等问题,作一番简明的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银行部门风险、股票市场收益、股票市场波动、主权债务利差和外汇市场五个指标来构建中国的金融压力指数,用以衡量金融市场所承受的压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总会计师》2012,(5):10-10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5月3日表示,中美双方在第四轮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的经济对话中谈到了汇率问题,都认为应该由市场供求决定汇率。 周小川在经济对话的会间记者会上说,在过去中国贸易顺差比较大的时候,汇率是有升值的趋势的,市场的供求关系也给出了这样的信号。但去年8、9月份.一些国家的主权债务问题影响了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信心,中国外汇市场的情况和供求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出现了双向波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就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据此建立了人民币汇率与这些经济指标的关系进行了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汇率的波动直接关系到我国涉外经营企业的切身利益,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制约,我国涉外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对企业外汇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将有助于企业应付汇率波动所带来的风险.结合我国对外贸易状况、外汇市场和金融机构的提供金融工具现状,在金融危机环境下,重点研究了我国涉外企业外汇交易风险的防范性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王雨 《河北企业》2012,(5):41-41
<正>外汇风险是指由于外汇市场的变动,对外贸易汇率发生变动,使得以外币计价的资产面临上涨或下降的浮动。在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变革之后,汇率的波动幅度增大,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一、我国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1.对外汇风险管理的重视不够。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在很  相似文献   

12.
加强审计监督的背景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以及泡沫经济的影响导致金融风险金融市场是国际资本流动的载体,而国际资本的流动是不稳定的,所以国际资本的频繁流动必然会对流入或流出国的金融市场产生重要影响,造成外汇市场和汇率的波动,引起借贷市场和利率的波动,造成股票市场和股票价格波动。另一方面,当人们掀起对某种实物资产或金融资产的投机浪潮时,会导致这部分资产价格不断上升,造成泡沫经济。金融监管体制的缺陷导致金融风险目前,政府在国民经济管理和调控中角色涉入仍然很深。政府权力过大,在金融领域突出表现为各级政府对金融机构的行政…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国内货币政策运行机制改革和外汇体制改革必须结合进行.要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必须改变我国的汇率制度现状,逐步加强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宏观调控和加强我国货币市场建设,完善对货币供应量内生性波动的冲销手段.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商业银行的外汇理财业务发展迅速。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际外汇市场波动加剧,美元、欧元、澳元等主要货币的汇率走势更加微妙,金融风险加剧。研究如何加强对商业银行外汇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完善其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是保证商业银行外汇理财业务健康、有序、规范发展的必要基础,对促进外汇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描述了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分析了影响外汇储备变动的三个主要因素——进口差额与外商直接投资、广义货币供给量、国内信贷资金“外汇化”。论证了我国外汇储备变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主要有三点:货币供给内生性增强;货币供给结构变化;货币政策目标偏离。提出了消除外汇储备波动对货币政策不良影响的三项对策——不断完善外汇市场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灵活地使用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外币政策与外汇储备政策的协调。  相似文献   

16.
基于金融市场波动有偏、尖峰、厚尾的特征,利用有偏t分布APARCH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我国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风险传导问题进行考察。研究结果显示:在上涨和下跌阶段,各金融市场的风险传导能力具有个体差异;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货币市场在上涨和下跌阶段具有非常强烈的风险传导能力;外汇市场在上涨阶段对其他市场不具有显著的风险传导能力,而在下跌阶段,对所有市场均具有风险传导能力;从整体上看,我国金融市场在下跌阶段的风险传导能力要强于上涨阶段的风险传导能力。  相似文献   

17.
要充分准备,不要盲目入市。国外的优秀交易员至少要培训7年,即便如此,他们在面对市场的波动时也常常表现出茫然与无奈。因此,有志进入外汇市场的投资者在决定投身于外汇交易市场之  相似文献   

18.
汇率改革以来,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金融市场改革,促使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显著提高,增强了金融市场间联系。本文采用四元VAR(6)-GARCH(1,1)-BEKK模型分析了我国主要金融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以及货币市场)的溢出关系。研究发现,上述市场有很强的波动集聚性和持续性,大多数金融市场间存在显著的双向均值溢出,所有市场间均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还发现市场间溢出可能主要来自于市场传染效应。据此,本文认为政府应该采取合理有效的监管框架,监控金融市场参与者的资本金状况,防止金融市场大幅波动,降低风险累积程度,并在执行货币政策时,兼顾金融市场价格变化对货币政策执行效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苏格兰独立公投进入一个月倒计时。8月14日,美国《商业周刊》发表消息称,彭博当日图表显示,随着9月18日苏格兰脱离英国的全民公决临近,描述外汇市场波动风险的隐含波动率指标仍有气无力地停留在历史正常水平下方。同时,英国国债表现要优于美国国债,从而暗示英国解体的风险并没有阻挡买家进场。  相似文献   

20.
赵玲玲 《活力》2010,(20):212-213
在经济波动运行过程中。不是所有经济指标都是同时波动的.有的指标经常比经济总量指标提前波动.一般把这样的超前波动指标称作“先导性指标”。如果我们能找出这样的先导性指标,就可以根据先导性指标波动态势对后期的经济走势做出判断,政府就有可能提前采取措施.相应地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进行微观指导等,降低经济波动的幅度,保持经济健康发展。我省的商品房市场就是很好的先导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