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基于2005—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将经济发展水平纳入分析框架,对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在城乡收入差距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代表政府基本职能与社会公共利益的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以及医疗卫生支出均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存在着基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双门槛效应,当经济发展跨越第二门槛值时,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会起到缓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因此,在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下应该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合理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2.
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是当前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在充分测度中国各省域内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的基础上,基于2013—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赋能作用。研究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有效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且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中介效应检验显示,数字经济主要通过提高政府治理效率和缓解财政压力两条路径赋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门槛回归发现,数字经济赋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存在显著的动态调节效应,在政府治理效率、财政透明度、技术创新氛围和人口密度四个变量的调节下,均呈现出正向且边际效用递增的动态特征。该研究的结论对于深刻理解“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助力共同富裕的实现这一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边际贡献。  相似文献   

3.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缩小政府财力差距,确保各级政府工作稳定运行的重要推动力,有利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进程,加速区域经济的稳定、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为促进吉林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推进吉林省建设进程,本省要不断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更要对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优化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财政转移支付是促进地区间财力均等化、推动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手段。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在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上发挥了较大作用,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应趋于增强,但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尚有较大差距。从区域角度看,应该加强对中部地区的转移支付。  相似文献   

5.
在强调市场作用和政府再分配政策背景下,国民收入差距程度反映了一个社会分配制度的效率、公平与正义。从党的十三大首次提出“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原则,到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以增进民生福祉,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然而,仅仅采用传统货币收入指标很难准确衡量实际收入分配差距,也不可能据此衡量共同富裕。本文在系统厘清和评价公共服务与国民收入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构建广义国民收入理论分析框架,将基本公共服务纳入国民收入分配体系,赋予国民收入新的内涵;实证论证基本公共服务对广义国民收入的影响路径及其程度,以此证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异是影响国民收入水平差异的直接因素;在分析现行财政体制难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向均等化收敛的基础上,聚焦对广义国民收入影响突出的义务教育和医疗卫生两大基本公共服务,突破现行事权划分和公共服务的财政供给制度限制,提出一套完整的制度性改革方案,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均等收敛,缩小国民收入差距,客观评价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6.
财政分权、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94年分税制后的经验数据,本文估计了一个包含增长方程、城乡收入差距方程和财政支出方程的联立方程模型,来估算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使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显著增加,但财政支出的增加并不必然有利于经济增长和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如果在地方财政支出水平上升的同时,使科学教育和农业支出,特别是科学教育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得以增加,将有可能在保持经济高增长的同时,使城乡收入差距得以缩小。  相似文献   

7.
张明  张兴祥 《经济学家》2023,(6):110-119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抓手。本文使用熵权法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和共同富裕的指标体系,结合2013—2020年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考察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1)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阻碍了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2)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是通过扩大机会不平等、降低中等收入群体占比的途径影响了共同富裕;(3)经济发展程度、市场化水平越高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对共同富裕的负面影响越明显。为此,政府需要因地制宜,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以夯实共同富裕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陈健生 《财经科学》2010,(2):107-115
面对日趋扩大的城乡差距,改变原来缩小城乡差距就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既有思路,代之以还应包括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的新认识。通过城乡公共服务的统筹治理,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最终实现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和平等发展。本文以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市为例,对城乡公共服务统筹治理与制度创新作出分析探讨,认为应从完善地方立法、改革地方财政制度、扩大政府购买服务以及调整政府政绩评价方法来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1—2008年广东人均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及各类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和人均GDP数据,运用人口和财政支出双重加权的区域差异分析工具,测算广东城际、县际、城乡财政收入、支出及各类公共服务支出和经济发展均等化程度,显示:各类公共服务支出的城际、县际、城乡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城际、县际以及城乡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相对差异呈缩小趋势,城乡公共服务、一般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和教育支出相对差异呈扩大趋势。公共服务、一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处于底线均等、非均等化状态,基本公共服务、教育、医疗卫生支出处于均等、底线均等、非均等化状态。2005年以来各类公共服务支出的非均等化程度呈降低趋势。财政支出规模对各类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的影响大于人口规模。对各类公共服务人口和财政支出双重加权分析研究,更加客观、科学。财政均等化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根本保障。推进广东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必须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不断缩小财政收入差距、提高财政自给和资金组织能力、优化财政转移支付均等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晗  任保平 《经济前沿》2011,(4):95-103
福利分配是评价经济增长质量的一项内容,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正是通过缩小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来提高社会福利总水平从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本文结合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公共服务状况,通过层次分析法和变异系数建立指标体系对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及其均等化状况做出评价,认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90年代中期至今发展迅速,但各地区差异较大,特别是社会保障领域和公共卫生医疗领域均等化水平较低。要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及其均等化水平,需进一步改革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明确各级政府权责关系,加大财政支出中基本公共服务比重,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偏向落后地区,确保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1.
正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实施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客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态区经济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导致生态区财政自给能力减弱,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增速落后,与其他功能区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加大。本文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对吉林省生态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行实证分析,为实现主体功能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构建公平合理的财税体制是降低收入分配不平等、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制度保障。基于中国式财政分权框架,分析中央财政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对缩小县域内城乡收入差距的制度逻辑。在此基础之上,利用2013—2019年667个县级市辖区的年度面板数据,构建局部准自然实验,运用断点回归设计(RDD)方法,评估中央财政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对县域内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异质性和作用路径。结果表明:保障机制可以引导县级政府财政支出向教育、医疗和农业农村等领域倾斜;可以提高县级政府的教育财政支出效率,进而推动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基于上述结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需要进一步完善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健全财政支出的监督评价体系,切实推动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向民生领域倾斜,并防止财政资金的无效率使用。  相似文献   

13.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共服务均等化最重要的内容,研究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人们更深刻地理解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有利于明晰我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和内容,有利于促进缩小我国的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主要从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提出背景、研究意义、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财政政策工具及作用途径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最终得出结论是,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调整财政的中央集中度、提高乡镇政府的财力这些财政途径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增长能消除城乡收入差距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分析了中国高速经济增长过程中城乡差距扩大问题。不断增强的城市偏向政策使得1990年代以来的经济增长失去了收入均等化效应,高增长创造出来的经济福利并没有通过收入扩散机制,让城乡居民平等地分享这个成果。文章认为,推进公平的发展战略将更有利于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政府干预可以从理顺市场和理顺政策两个方面采取措施,改善收入功能分配和收入规模分配,实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财政分权在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体制性动力的同时,也是中国居民收入倍增的体制性约束,更是改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体制性障碍,使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的发展战略与服务于民生改善收入差距的目标存在体制性的内在冲突,最终形成了收入分配改善游离于经济增长系统之外的发展模式,造成普通民众难以或较少从经济增长中获得更多的福利改善。必须把财政分权作为一项完整的制度体系来看待,在认清中国式财政分权的动力机制和局限性的基础上,正确合理地设计制度方案,以创新的思维彻底系统地改造现有的分权体制,对于调节收入差距、实现居民收入倍增而言是最根本性的举措。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农业强国的内涵与特征为切入点,从理论上阐释了建设农业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并基于我国农业强国的发展现状,从产业结构升级、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扩大内需四个方面分析了农业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并从对内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对外提升我国农业全球影响力两方面提出推进农业强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强化农业发展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推动要素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可以有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人口收缩背景下缩小城市经济发展差距、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实现二者协调持续发展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测度分析了2010—2020年东北三省34个地级以上市域经济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并对不同人口收缩类型市域进行差异性分析,运用地理探测器探析协调发展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市域经济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协调度呈上升态势但总体水平较低,协调度呈“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协调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均呈现“人口增长型>轻度收缩型>中度收缩型>重度收缩型>严重收缩型”的发展演化特征。(2)协调度空间分异总体呈下降态势,人口增长型与严重收缩型、重度收缩型的组间差距较大,不同人口收缩类型市域组间差异是协调度空间分异的主要成因。(3)协调度的空间分异是由政府宏观调控、经济拉动、社会促进、科技支持等多元驱动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主导因子为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支出占GDP比重。  相似文献   

19.
协同实现“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与“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地方政府的施政目标。本文结合增长目标管理,考察地方政府经济增长压力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基于2003—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经济增长压力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U型关系。机制分析表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偏向差异是引发该非线性关系的主要原因。异质性分析发现,经济增长压力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提升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发展质量均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本文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机理提供了新视角,为更加全面理解地方政府经济增长激励提供新的经验证据,研究结论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财政性制度安排作用于要素配置、初次分配两个环节,是财政再分配失灵的制度根源。文章计量分析表明:(1)初次分配及要素资源配置环节存在的制度性扭曲是收入差距扩大和财政再分配失灵的根源;(2)再分配性财政政策调节力度有限,未来财政调节收入差距应着力消除初次分配及要素资源配置环节的制度性扭曲;(3)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支出能改善居民人力资本积累和要素结构、缩小收入差距,但其前提是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这也是财政制度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