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曹航 《经济研究导刊》2011,(10):206-207
从培育与提升中国一类卷烟品牌竞争力的基本原则和战略对策的角度探讨了一类卷烟品牌竞争力培育与提升的问题,其中两个角度主要针对市场需求、发展潜力和盈利能力三个方面提出其战略对策,为这一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资源位理论的角度出发,首先构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资源位研究框架。在此基础上,以平原卷烟工业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方法从纵向角度计量了平原卷烟工业资源位的变化。进一步,运用相关分析方法对平原卷烟工业资源位与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从中得出资源位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联系与影响机制。最后,提出提升平原卷烟工业核心竞争力的资源位对策。  相似文献   

3.
对卷烟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进行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卷烟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核心竞争力模糊数学评价模型,为科学评价卷烟工业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提供了评估基准。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湖南省各地州市工业竞争力的基本情况,文章从区域工业规模、工业效益和工业成长三个层面构建湖南各地市州工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南各地市州工业竞争力展开了实证分析。研究认为湖南各地市州工业竞争力存在不均衡的问题比较突出,而造成这种不平衡性的因素主要是工业企业规模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对此,提出新阶段应进一步优化工业布局、加大政策投入、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规模型企业、加强工业支撑人才培育。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的烟草市场也逐步向国外开放。从2004年1月1日起,“特种卷烟零售许可证”已取消,进口卷烟关税也将从原来的65%降到25%,这无疑增强了外国卷烟产品的竞争力,使国内烟草品牌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烟草行业存在着不少问题。从卷烟品牌来看,中国卷烟行业存在着卷烟品牌分散,产品集中度低,区域性品牌较多等问题;从卷烟企业来看,虽然一些企业拥有界上最先  相似文献   

6.
我国轿车产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轿车工业经过50余年的发展,和国外先进企业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技术、品牌缺乏和产业布局不合理.本文重点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自主研发、自主品牌和人才三个维度探讨了我国轿车产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烟草行业品牌结构优化途径选择及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烟草行业品牌数量大幅减少,品牌实力得到增强.但中国卷烟品牌还存在着市场集中度较低、地域性特征明显、过多地要依赖于制度保护等特点.本文在充分考虑烟草行业产量刚性约束,针对卷烟商品的特殊性,提出通过省内品牌整合、省际间品牌联营的途径,充分利用现有计划指标,在减少品牌数量的同时,使不同价位的主导品牌规模越来越大,使处于不同地位的品牌进行合理地转化,从而达到品牌结构合理的目的.为了保证品牌整合和品牌联营的顺利实施,提出以企业重组为支持政策和以订单供货为引导政策的政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品牌的价值测量一直是品牌传播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遵义市消费者对卷烟主要规格品牌的认知及评价,建立卷烟品牌的市场价值评价模型,旨在从卷烟重点规格的发展潜力、重点规格的市场表现以及重点规格的消费稳定性三个方面对卷烟品牌进行规格市场价值评价,为卷烟上水平的企业提供品牌规划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提升中国汽车工业国际竞争力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永红  王静 《技术经济》2005,24(6):27-29
在WTO的加入及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汽车工业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本文在阐述汽车工业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汽车工业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模型,实证研究中国汽车工业国际竞争能力,指出中国汽车工业在规模经济、研发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并从政府制定最小经济规模标准、加大研发经费投入、促进民族品牌开发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统分析了影响吸烟者品牌偏好的13个主要因素.从改善这些因素入手,作为卷烟工业企业应如何制定有针对性营销策略强化吸烟者品牌偏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消费者、零售客户和烟草商业企业三个层面构建卷烟品牌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综合评判法进行卷烟品牌综合评价,利用卷烟品牌在消费者环节的市场竞争能力、在零售客户环节的市场经营状态和在商业企业环节的市场培育价值等三个维度指数,分别表达辖区消费者对卷烟品牌的认可度、零售客户对卷烟品牌的经营度和商业企业对卷烟品牌的培育度,同时采用层次分析法合理确定各指数中因子的权重,进而提出了地市级烟草公司卷烟品牌综合评价体系构建模型.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卷烟企业规模优化问题的提出1、卷烟工业规模经济性体现在企业大规模经营上。按年产量分组观察1995年行业内180家卷烟企业规模分布,如下表所示(略)。我们可以发现烟叶单耗随企业产量规模递增而递减,单箱利润和贡献税利随企业产量规模增长而递增,尤其是年产50万箱以上的卷烟企业规模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不仅税利增长份额高出产量增长份额23.1个百分点,而且与年产10万箱以下企业相比,烟叶单耗至少要节约2.4至3千克,单箱利润和单箱税利分别要高出677元、1928元以上,这一巨大的经济反差,实质上反映卷烟工业中大规模生产企业…  相似文献   

13.
张鹏  吕艳玲 《经济论坛》2013,(12):135-139
品牌作为战略性无形资产,能为企业带来可持续竞争优势,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虽然国内外学术界和企业界都非常关注品牌竞争力研究,但现有文献对其形成路径的分析仍不充分.本文梳理了企业竞争力理论及品牌资产理论的研究成果,尝试建立一个基于整合视角的两阶段品牌竞争力形成模型,说明品牌竞争力在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这两个阶段如何形成.随后将上述分析框架应用于我国企业品牌建设实践,阐述了中国本土企业塑造品牌必须解决的几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省级区域工业综合竞争力水平差异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省级区域工业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西部12省份工业综合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生产规模、生产绩效、生产技术创新和可持续性是影响省级区域工业综合竞争力的三个主因子;省级区域工业综合竞争力水平参差不齐,差距依然较大;大部分省级区域在三个主因子方面的工业竞争力存在自身的不均衡。最后,提出着力实现产业规模化生产、努力提高生产绩效、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和生产可持续性能力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规模、创新与企业品牌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竞争中,有品牌无规模.品牌无法发展与保持;有规模无品牌,规模经济也不可能实现。与此同时,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也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本文通过矩阵图把规模、创新和品牌联系起来,指出了企业品牌发展的两个路径:弱势品牌→规模品牌→强势品牌、弱势品牌→技术品牌→强势品牌。而这种从弱势品牌到规模品牌、技术品牌,再到强势品牌的发展过程,正是企业提升品牌竞争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通过品牌这一结合点,推进行业在专卖体制下充分发挥品牌资源配置与市场机制的作用,形成卷烟品牌的良性竞争秩序,提高知名品牌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已迫在眉睫.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对卷烟品牌发展进行定性分析,并结合地市级烟草商业企业在品牌培育的重要作用来探讨现有体制下卷烟品牌策略之意义与对策,为发展壮大国产卷烟品牌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7.
韩东林  张琼芝 《技术经济》2012,31(11):31-35,49
基于2011年国家统计局提供的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数据,利用DEA中的基本模型和超效率模型,评价了2009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R&D效率。结果表明:2009年各省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R&D效率普遍不高,R&D活动为DEA有效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只有7个,其他DEA无效的24个省(治区、直辖市)中有约58%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存在R&D投入冗余问题,50%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存在R&D产出不足问题。最后提出,可通过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完善R&D人才激励机制、加强省际间工业企业的R&D合作来提高我国各省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R&D效率,缩小省际间的工业企业R&D效率差异。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锦珠 《技术经济》2004,23(12):58-60
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概念,由诸多因素决定。从企业角度看,影响一个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有领导力、研究力、学习力、创新力和服务力。成本要低、商品要物美价廉、服务要优、市场占有率要高还有就是要拥有一个知名品牌。品牌是竞争力的直接体现。从形成竞争力的基本原因来看,一个企业的品牌开发能力、市场开发能力、制造能力、营销水准、人才储备,这些都是应重点测量的方面。  相似文献   

19.
有关技术追赶的经济研究多从行业(企业)特征因素出发,而轻视了区域间合作的溢出作用。从价值链和经济联动的视角拓展有关技术追赶的经济分析框架,基于2007年、2010年中国30省区区域投入产出表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实证研究双边经济和技术追赶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国内价值链中,省际间的双边经济带动效应能够显著提升各省份技术水平,缩小与国际前沿技术的差距;双边经济的带动作用同样提升了规模以上制造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加速其技术升级;参与全球价值链也对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技术升级具有正向溢出作用,融入国际垂直专业分工依然是中国保持技术追赶的重要方式。建议加强中国区域经济联动与高新技术融合发展,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从研发投入和规模以上工业行业集中度两个方面分析了山西省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及特点;并通过中部六省自主创新能力的比较研究,从潜在技术资源、技术创新活动评价、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技术创新活动环境四个方面分析了山西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中部的地位以及与中部其他省份的差距,找出了山西省自主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