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年来河南省大力发展茶产业,过度、盲目开垦茶园,豫南信阳以外的一些地区甚至也出现了毁农田种茶树的极端现象,严重违背了茶树生长的自然规律,不符合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理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该文结合全国茶树种植区域布局情况和河南省在全国茶产业所处位置,对河南省茶树种植分布状况加以阐述。并从与茶产业息息相关的茶树生长所需的适宜气候条件,茶园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海拔等自然生态条件,茶树品种资源,茶树种植区划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论述。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茶产业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在种植规模的总体布局上稳定面积,适度发展,坚决杜绝毁粮种茶;在种植区域布局上,要以种植核心适宜区为基础和主体,种植开发区小气候适宜的可以局部发展,种植辐射区不宜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因地制宜发展夏玉米生产,充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特点,尽量避免由于播种期不当导致的产量损失,为湖北省夏玉米种植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981—2010年湖北省76个气象台站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和夏玉米历年生育期观测资料,借鉴国内外有关玉米气候适宜度模型相关研究,对参数进行本地化计算,构建气候适宜度模型。根据历年夏玉米播种情况及茬口安排,将夏玉米初播期定为5月11日,以7d为步长计算湖北省76个台站7个不同播期的气候适宜度,分析湖北省夏玉米不同播期温度、降水、日照适宜度及综合气候适宜度时空变化,并结合夏玉米抽雄期高温热害和拔节—抽雄期干旱指标统计不同播期灾害风险,综合确定夏玉米适宜播期。[结果]从气候资源角度来看,鄂西北大部、江汉平原及鄂东北西北部气候条件比较适宜夏玉米生长发育;从气象灾害风险角度来看,湖北省夏玉米播种时间应避开5月中旬,在6月15—22日播种可有效避免夏玉米抽雄吐丝期高温热害和干旱的发生。[结论]综合分析得出中东部大部最适宜播期在6月15—22日,其他大部最适宜播期在5月25—6月8日。  相似文献   

3.
目的 统一东北玉米生态区内的积温带划分标准,研究气候变暖对东北地区玉米熟型分布的影响,为区域农业气候资源高效利用、种植业结构调整、玉米品种选择和区域有序适应气候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文章利用1981—2019年东北地区223个气象站的39年气温资料,以≥10℃年活动积温为指标、200℃·d为分级标准,对积温带进行重新划分,根据积温与叶片数的对应关系,确定玉米熟型分布,分析积温带和玉米熟型的时空变化。结果 东北地区可分为10个积温带,第一至第七积温带为玉米潜在种植区,积温和玉米熟型的分布受地形影响明显,潜在种植区内积温和熟型呈马蹄形自西南向东北方向分布,与基准期(1981—2010年)相比,2011—2019年积温带北移东扩,中熟和中早熟品种扩张最明显。结论 年活动积温2 300℃·d(AAT10)等温线可作为东北地区玉米实际种植的北界,玉米熟型区划可作为东北地区玉米种植的最高熟型标准;气候变暖背景下东北地区整体热量条件改善,吉林、黑龙江玉米种植区域扩大和晚熟化种植最明显,目前主产区以种植中晚熟及更晚熟品种为主,大兴安岭对玉米分布起屏障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气候和土地利用信息,对贵州黔西南地区特色优势中药材艾纳香种植适宜性类型分布区域进行科学划分,为黔西南地区艾纳香种植产业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艾纳香成功种植经验的基础上,确定5个关键气候因子作为艾纳香种植适宜性类型分布等级指标,并且建立了关键气候因子与潜在种植分布区域海拔高度的回归模型。运用GIS技术,提取黔西南地区艾纳香种植适宜性类型分布的区域,通过与可利用的土地类型信息叠加,得到黔西南地区艾纳香种植适宜性类型的具体分布情况。[结果]黔西南地区艾纳香的种植适宜性类型主要分布在海拔747m以下区域,最适宜种植区面积共计8 310hm~2,适宜种植区面积共计5 864hm~2,次适宜种植区面积共计3 738hm~2。[结论]研究结果客观地反映了黔西南地区艾纳香种植适宜性类型的区域面积及地理分布情况,对未来该地区艾纳香种植产业的科学发展与精准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选取广东地区大面积种植的4个优质晚籼稻谷品种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在广东省惠州市、江门市、肇庆市、清远市和韶关市种植的优质晚籼稻谷,整体指标可达国标优质三等以上。就单个指标看,各区域种植的优质晚籼稻谷品质存在显著性差异,同品种的优质晚籼稻谷在广东省不同区域种植品质差异达显著水平,不同的优质晚籼稻谷品种有各自适宜种植的地区。美香粘适宜在清远地区种植,其各项品质指标均能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珍桂在试验的5个地区种植均不能达国家优质稻谷标准,其品质有所退化;象牙香粘更适宜在清远地区种植,惠州和江门地区次之;油粘更适宜在韶关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屯昌县黄金蜜柚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屯昌县是海南省蜜柚发展的主要产区,基于高覆盖度的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点资料,开展屯昌县黄金蜜柚的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将给屯昌县蜜柚的种植推广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方法]文章利用2006—2017年屯昌县及周边39个区域气象站资料,结合年平均气温、≥10℃年有效积温、1月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4个黄金蜜柚气候区划指标,建立区划指标与经度、纬度和高程等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小网格推算综合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绘制屯昌县黄金蜜柚农业气候区划图。[结果]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乌坡、南吕、屯城、新兴等乡镇;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南坤、西昌、枫木、坡心镇大部分地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南坤镇和枫木镇交界的山区。[结论]所构建的县级农业气候区划方法可为当前特色优势经济作物推广种植提供有效借鉴,区划结果对当地作物扩种、引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食用玫瑰是小金县近年来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做好食用玫瑰园区选址气候论证和生产气象服务,对该产业的科学规划、生产布局、降本增产、减灾增收等有重要作用。[方法]利用小金县1981—2015年的气象要素、近年来食用玫瑰生产情况和DEM地图等资料,运用数理统计、空间插值及最优分割法等GIS技术方法,对该县食用玫瑰气象条件的时空分布和主要气象灾害进行了系统性分析,选取并确定区划指标开展生态气候区划,计算各分区面积。[结果]影响小金县高原食用玫瑰种植的主要生态气候因子是热量条件,其适生区海拔高度上限为3 500m;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低温冷害、大风等,其中干旱的影响较大。适宜区和次适宜区沿主要河流呈枝状分布,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海拔2 800m的抚边河、沃日河、小金川、汗牛河等4条河流、坡度25°的河沟谷地区,面积约4 438hm~2;次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抚边河、沃日河、小金川、汗牛河等4条河流及支流两岸海拔2 800~3 000m、坡度35°的半山地带,面积约1.265万hm~2;海拔3 000m的山原和高山区为不适宜或不适生区。适宜栽培区总面积约1.709万hm~2,县域占比约3%,目前已栽培面积不足适宜栽培区的5%。[结论]小金县海拔2 800m以下的4条主要河谷及半山区是高原玫瑰的主要规模适宜种植区,目前已开发的适宜区比重还很小,小金玫瑰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8.
SPAM模型和遥感结合提取华北地区春夏玉米种植面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获取农作物空间分布信息,对于研究区域粮食安全、气候变化、陆地碳氮循环和水资源利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该研究首先应用作物空间分配模型(SPAM-China模型),在5'×5'栅格尺度上重建了1980—2010年华北地区玉米空间分布信息;然后基于SPOT VEGETATION长时间序列NDVI数据,获取了该区域的作物熟制信息,并进一步划分出了华北地区春、夏玉米种植类型区;最后,重点分析了2000—2010年间华北地区春玉米和夏玉米种植区域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1)1980—2010期间,华北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增加了360万hm2,增加面积集中在中南部地区,变化主要发生在2000年以后;(2)2000—2010期间,华北地区春玉米面积增加136万hm2,占该区玉米总种植面积的比例由17%上升至27%;夏玉米种植面积尽管也增加了87万hm2,但占该区玉米总种植面积的比重呈下降趋势;(3)春夏玉米混种区为华北地区玉米主产区,近年来呈现为春玉米增加、夏玉米减少的发展趋势,全区域92%春玉米面积增加和76%夏玉米面积减少均发生在春夏玉米混种区域内,可见该区以春玉米为代表的一熟制正呈现逐步取代以冬小麦—夏玉米为主二熟制的变化趋势。[结论]该文基于SPAM模型和遥感结合提取华北地区春、夏玉米种植面积的方法,为大区域、长时间尺度作物种植信息的获取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栀子花期低温冷害风险区划研究——以湖北蕲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栀子花期低温冷害指标,研究栀子花期低温冷害风险区划方法,以蕲春县为例开展栀子花期低温冷害风险区划,为蕲春栀子种植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湖北省蕲春县1990~2010年栀子产量资料及同期气象观测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冷害持续日数、冷害期间日平均气温20℃累积危害积温、极端最低气温、降温幅度等指标与栀子产量的关系,建立了栀子花期低温冷害损失模型。以20℃累积危害积温为指标,以损失率5%、10%、30%为阈值,确定了栀子花期轻度、中度、重度、严重冷害分级标准,然后利用蕲春县1:25万数字高程模型及蕲春县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观测资料,推算网格点1959~2010年5月1~20日逐日最低气温、平均气温,构建冷害风险指数,计算各网格点的冷害风险指数,进行了蕲春县栀子冷害气候风险区划。[结果]蕲春县西部低山区栀子花期冷害风险较小,适宜栀子种植;400m以上的山区冻害风险大,种植栀子只开花不结果。[结论]栀子花期低温冷害风险区划结果在蕲春栀子种植基地规划中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浅谈山西省玉米生产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彬良 《山西农经》2014,(3):100-101
玉米是山西省第一大粮食作物,占据山西粮食生产的主导地位,山西省地处世界三大玉米黄金生产带,是国家农业部优势玉米区域种植北方春玉米和黄淮海夏玉米产区,有适宜玉米生长发育的气候条件,日照充足,雨热同步,昼夜温差大,不论面积、单产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发展玉米生产、力保粮食安全,实现粮食总量产销基本平衡,重点在玉米、潜力在玉米。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河蟹养殖综合气候区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有效地利用江苏生态气候资源,提高河蟹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法 文章利用1981—2015年江苏省及周边共85个气象站的数据,系统地分析河蟹养殖期气象条件,分别筛选出夏季高温、日照、降水及连阴雨作为关键气象因子,采用熵权法获取各气象因子的权重系数,构建基于气象要素、地形和土壤属性的综合评估指数,并利用该指数将江苏河蟹养殖综合气候地理条件划分为适宜、较适宜及不适宜3个等级。结果 结果表明:适宜养殖区主要位于江苏中部,包括里下河、沿江及淮北部分地区,占全省地域面积36.75%;较适宜养殖区位于适宜区的外围,包括苏南、淮北大部及沿海地区,范围较广,占全省地域面积50.21%;不适宜养殖区约占全省13%,主要为零星分散于宁镇丘陵、淮北局部的低山岗地以及沿海滩涂。结论 江苏80%以上的地区可以开展河蟹养殖生产,而且现有的品牌河蟹养殖产业几乎都处于气候适宜区,这说明该分区结果符合实际、科学合理,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加强并高质量推动我国油茶产业发展是丰富食用油供给体系的重要手段。全面评价我国油茶种植的适宜性,是科学制定油茶产业发展规划,推动我国油茶产业的重要基础。方法 文章基于2008—2018年油茶产业发展数据及其他相关资料、2009—2018年的气象数据、地形数据、土壤性状数据等环境数据,从规模和效率两个角度分析各地当前油茶种植及产业发展规划完成情况;同时根据油茶种植对气象、地形、土壤等因子的要求,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分析油茶种植潜力评价结果,并对我国油茶产业发展提出建议。结果 最适宜栽培区集中于长江流域以南的气候湿热地区,主要有江西、湖南、福建大部,广西北部、湖北东南部、安徽南部;其中,湖北、湖南、河南、陕西具有较高的规模充分程度;河南、广东、福建、湖南具有较高的效率充分程度;湖南、安徽、河南规模和效率充分程度均较高。我国油茶种植以及产业发展潜力较高,尤其以广西和云南省等地区为甚。结论 我国适宜种植油茶和发展油茶产业的地区分布空间差异明显。建议加强油茶种植基地等建设,以提升我国油茶产业发展水平。该研究可为科学规划并推动我国油茶产业发展提供方法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百香果近几年在贵州域内推广种植,因当地整体气候环境条件与其最优生境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导致部分地区百香果无法越冬、成熟果实产量和质量较低等问题,因此分析贵州省百香果种植适宜性对其产业化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方法 文章将百香果种植适宜性评价体系分为两层:生长适宜层与现状限制层,生长适宜层除了5项常规生长指标(常年均温、最冷月均温等)外,考虑贵州百香果种植低产、质低的问题,引入百香果关键生长期(5—11月、7—8月)的温度作为生长指标之一;现状限制层包括5种不宜种植的土地利用类型和重度石漠化、极度石漠化以及坡度大于25°地区。运用空间叠加、栅格计算以及空间统计等GIS方法得出百香果种植适宜评价结果。结果 (1)评价等级面积:不适宜>次适宜>适宜,面积分别为1 456.096 457万hm2、274.224 849万hm2、31.348 694万hm2,全省无最适宜区分布。(2)次适宜区面积较广,但在黔西和黔中地区分布面积较少;适宜区涉及到25区县,81.71%适宜区集中在南北盘江流域低热河谷区域。(3)以适宜性评价结果为基础,区县为基本单元,根据适宜性程度进行百香果产业发展区划,其中重点5个、一般区11个、分散选育区27个、非推荐种植区45个。(4)可种植百香果贫困区县有22个,占贫困县总数的66.67%。结论 贵州省不适宜大面积种植百香果,33个贫困县中10个贫困县区县可作为百香果产业发展区。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甘肃省15年来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小杂粮种植面积、产量等多方数据调查,分析甘肃省小杂粮在种植面积、单产水平、粮食安全、区域优势、主产县区和种植规模等多个方面的演变特点。发现杂粮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布局分散,产地市场效应不突出;良种扩繁体系缺乏,生产中良种供应短缺;适合产业化加工的专用型品种少,栽培技术粗放且不规范;加工型龙头企业数量少,产品精深开发程度低;产业扶持力度小,群众重视程度不高等方面的主要问题。提出甘肃杂粮种植规划建议和优化区域布局、强化品种扩繁体系扶持、加快选育和扩繁优质专用品种、加大龙头企业和市场培育力度、依靠科技提升产品附加值、强化优质高产栽培和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推广等若干促进产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对国内其他杂粮产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旨在依据区域农业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容量、产业基础和功能定位,按照"生态红线"和"底线约束"的要求,明确种植业、养殖业发展方向和开发强度,强化农业产业准入门槛,加强区域资源管护和生态治理。[方法]以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为研究对象,在综合考虑农业资源承载力、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基础上,剖析建立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背景、意义及其内涵,基于"减规模、转方式、控规模、退出生产"要求探讨负面清单编制原则以及禁止类、限制类农业产业目录与管控条件的编制方法,重点分析农业资源超载、生态环境退化典型区域的农业产业发展管控对策。[结果](1)在华北平原地下水漏斗区,实施节水保水型耕作方式,限制冬小麦种植面积;(2)在中—重度重金属污染区实施3~5年休耕,在轻微—轻度重金属污染区域,实施清洁去污型休耕模式,优先种植生物量高、吸收积累作用强的富集型植物;(3)在长江中下游传统双季稻主产区,适度调减双季稻田,实施"双改单",控制水网密集区生猪、奶牛养殖规模;(4)在生态严重退化区,实行生态修复型休耕,种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保护耕作层的植物;(5)在东北黑土区,适度调减水稻种植面积,增加食用大豆生产,推进种养结合;(6)在生态保护发展区,推行禁牧休牧轮牧和舍饲半舍饲。[结论]采取开展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编制试点、完善法律法规、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制度建设等措施保障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茶园生态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喀斯特空间分布的基础上 ,通过利用 GIS技术初步划分茶叶种植适宜地和不适宜地; 并选择对茶叶生长相关的地貌、气候及土壤条件中8个评价因子,通过专家打分确定其权重, 应用GIS空间分析模块实现贵州茶园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 贵州适宜茶叶种植的面积为3.2417 万km2,占国土面积的18.40% ;其中非常适宜茶叶种植的区域面积为1.0618 万km2;主要分布于黔东南、黔北、黔南以及黔中地区 ;适宜茶叶种植的区域面积为1.1554万km2 ,全省均有分布; 比较适宜茶叶种植的区域面积为 1.0245万km2,主要分布于黔北、黔西北、六盘水以及黔西南等区域;不适宜种植茶叶的区域主要分布于贵州喀斯特强烈发育,石漠化严重的地区。  相似文献   

17.
从日本引进针叶天蓝绣球5个品种,分别采用盆栽品种保存和露地定植方式开展引种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5个品种能够适应哈尔滨市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可以大量繁殖应用,管理粗放可广泛应用于不同区域,适合大面积栽培,有利于提高整体观赏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发展乡村产业,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重要意义。黄桃是湖北省江陵县三湖农场的特色农产品,通过识别黄桃种植区并预测其潜在适生区,将有助于黄桃生产空间布局优化。方法 文章选取哨兵二号遥感影像,利用时间序列植被指数、物候特征以及随机森林分类器方法对研究区黄桃种植区进行提取。在此基础上,选取环境变量,使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对黄桃在江汉平原的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结果 (1)黄桃开花是利用遥感进行黄桃种植区提取的重要物候特征,黄桃种植区提取的总体精度为87%,kappa系数为0.84,分类精度较好,可满足应用要求;(2)最大熵模型MaxEnt精度显示AUC值为0.993,说明预测结果可靠,可用于黄桃潜在适生区的预测;(3)黄桃的潜在适生区主要位于江陵县中北部、沙市区南部、潜江市东南部以及公安县东北部,宜城市和京山县北部也适宜黄桃的种植;(4)最高及最低太阳辐射、最低气温、高程为影响黄桃生长的主要环境变量。结论 该研究成果能够为黄桃的空间布局优化与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谷子种植户持续种植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对3个省(自治区)、5个市,268户谷子种植户的问卷调查,采用logit模型,使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影响谷子种植户持续种植谷子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从户主个人基本情况、农户家庭情况、农户农业生产情况、谷子生产情况等4个方面共选择13项调查内容作为解释变量,以第2年是否持续种植谷子作为被解释变量,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种植户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种植户家庭耕地面积、谷子种植补贴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与谷子持续种植呈显著负相关,比重越高持续种植意愿越低。谷子产量受自然因素影响大,农户从减小风险的角度出发,收入对种植业越依赖谷子的种植意愿越弱。家庭耕地面积与谷子持续种植呈显著正相关,家庭耕地面积越大,谷子被选择种植的机会也就越大,规模效应越明显,持续种植意愿越强。补贴对持续种植意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种植补贴意味着更多的收益,积极性就越高。依据分析结果提出了要进一步提升对种植谷子的重视,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做好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工作;要加大谷子种植补贴的力度、范围及内容,在良种、农膜、资金等方面对种植户给予支持与补贴,调动农户谷子种植的积极性;推进土地流转,在农户种植规模扩大过程中提高土地规模效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