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的加深,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OFDI)规模呈增长趋势,且绿色技术溢出效应显著。为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选择2005—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26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利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曼奎斯特指数法(DEA—Malmquist)测算我国OFDI绿色技术溢出,实证分析其对沿线国家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地位跃升的影响,并以地区、发展程度、产业为分组依据进行分样本回归,考察OFDI绿色技术溢出对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OFDI绿色技术溢出显著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地位的跃升。尽管OFDI绿色技术溢出与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地位具有非线性关联和时序异质性,但均处于非线性曲线的上升阶段;在区际经济地理禀赋约束下,OFDI绿色技术溢出的全球价值链升级效应呈现出禀赋异质性、空间异质性、状态依存性特征。首先,与“一带一路”沿线欧洲国家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OFDI绿色技术溢出对“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全球价值链升级效应更显著;其次,与农业和工业相比,服务业的全球价值链升级效应更显著。为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球价值链向高端环节跃升,既要通过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多元发展的方式增强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OFDI绿色技术溢出效应,又要切实提高区际经济外向度与契约质量,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充分利用东道国禀赋优势,强化OFDI绿色技术溢出的全球价值链升级效应。  相似文献   

2.
以"一带一路"沿线45国2003~2014年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出口经验能否提升对外直接投资。研究结果显示,出口经验显著提升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在基准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公共治理、能源禀赋和地理区位与出口经验交互项的实证结果还显示,出口经验对直接投资的促进效应随着东道国治理水平提升而提高,对陆上丝绸之路国家的作用显著低于海上丝绸之路国家,而能源禀赋并未直接或间接通过出口经验对直接投资产生作用。这些研究结论说明,企业在不确定性外部环境下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倾向于通过建立出口学习曲线并依此进行直接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3.
发展导向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否需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文章以世界经济论坛知识产权保护指标作为核心解释变量,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考察了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影响。发现东道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样本中强于非沿线国家样本,二是在低知识产权保护度的国家样本中强于高知识产权保护度的国家样本。“一带一路”沿线多为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度较低,中国企业在这些国家进行投资更多是处于被模仿的地位,需要通过双边或者多边协定,敦促沿线国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文章结论为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的政策导向提供了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4.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mpact of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RI) on Chinese firms'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FDI). Overall, the BRI positively impacts on Chinese OFDI activities. However, both the direction and the magnitude of this impact depend on the host countries'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the BRI. The BRI promotes more OFDI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that welcome China's economic engagement and alters the effect of Chinese domestic push factors on its OFDI patterns. In addition, Chinese firms in construction and infrastructure, manufacturing, and trade-related sectors are more responsive to the BRI than firms in other sectors.  相似文献   

5.
在新新贸易理论框架下,文章通过引入制度环境与双边关系,构建了用于解释OFDI出口创造效应国家异质性表现的理论模型,并以2003~2018年我国对44个"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与出口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对沿线国家的OFDI出口创造效应虽存在,但较小;东道国制度环境对OFDI出口创造效应具有正向影响,但在2010年后则发生逆转;双边关系的改善能进一步提高制度环境对OFDI出口创造效应的调节力度;OFDI出口创造效应在制度环境、双边关系"双优"的国家上表现得最突出;双边关系对制度环境的逆向调节大于顺向调节。  相似文献   

6.
绿色作为"一带一路"的底色,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可为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和建设美丽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有益于增进我国与沿线各国的政治互信,实现与沿线各国的合作共赢、包容性发展,减少"一带一路"建设障碍。目前,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生态基础薄弱和绿色发展诉求不一、"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与绿色发展存在矛盾、中国企业"一带一路"绿色开发能力不足、发达国家在"一带一路"区域的绿色竞争等问题。因此,在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需要优化绿色投资区位选择,着力推广绿色发展理念、经验和实践,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积极推动适用性绿色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培育和提升企业参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能力,加强绿色"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构建投资便利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定量测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便利化水平,并基于拓展引力模型实证检验其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便利化建设能够显著促进中国OFDI增长,其中制度质量改善对中国OFDI的促进作用最大。异质性分析表明,亚非地区、中等收入水平、资源禀赋欠丰富、市场潜力大以及与中国投资合作信任度高的沿线国家通过推进投资便利化建设,对中国OFDI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机制检验表明,沿线各国推进投资便利化建设,可以通过削减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率以及降低投资风险等渠道对中国OFDI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最后聚焦行业差异的分析表明,沿线国家投资便利化建设能显著促进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OFDI扩展边际的提高,且对后者的促进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8.
张瑜 《中国商论》2021,(8):104-106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沿线国家数字经济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经济建设,不但可以帮助中国制造走出去,还可以帮助国家国际贸易、经济发展。本文主要围绕“研究背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策略”“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安全保障”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明确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的方向与趋势,加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经济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9.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目前,"一带一路"沿线人民币跨境结算稳步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币互换合作不断加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币国际化的金融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币计价功能初步发展。但人民币国际化在"一带一路"沿线仍存在许多问题,表现为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跨境使用与贸易需求不匹配,人民币国际化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功能发展不协调。为了推动"一带一路"沿线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应充分挖掘"一带一路"沿线人民币的真实需求,重点发挥人民币在投融资活动中的作用;以大宗商品为突破点,推动人民币计价功能提升;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人民币回流机制,推动"在岸—离岸"市场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全面、深入推进,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进入新时期。然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环境复杂,中国企业面临社会责任风险以及沿线国腐败程度较高等新问题。现有国际规则无法有效处理东道国经济发展与这些问题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不仅威胁中国企业的经济安全,更影响"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实践中,东道国宽松的法律环境、负责任的主权和维护国家形象的需要为母国监管提供了现实基础。因此,中国应以"自我约束"和"规则导向"为前提,在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强化国内投资法律体系,从企业社会责任和海外反腐败两个方面积极承担投资母国的监管义务,主动规制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行为,实现国内法治与国际法治的良性互动。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中国应针对海外投资者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专项立法,提高中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标准,区分企业性质、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标准以及建立社会责任评估体系;在海外反腐败方面,中国应完善惩治海外投资腐败行为的立法并加大执法力度,同时增强"一带一路"沿线国的刑事司法协助以及提高惩治海外投资腐败活动的力度。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初衷是实现各国的共赢共享发展,那么沿线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是否能在促进各国经济增长的同时缩小彼此差距、实现包容性增长呢?基于"一带一路"沿线54个国家2006~2015年的贸易数据,借助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得到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网络结构特征,进而采用GMM模型对该问题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考察期内,"一带一路"贸易关联网络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中国、俄罗斯和土耳其等国家在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经济合作能实现包容性增长,这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初衷一致。在合作网络中,接近中心度的影响作用最高,点度中心度次之,中介中心度排在最后,说明"一带一路"贸易关联网络的"直接联系"有着最显著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影响因素的理论基础上,采用2006~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2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探讨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服务贸易格局。借助贸易引力模型实证分析经济发展水平、服务业发展水平、服务贸易开放度、地理距离、城市化水平和制度环境等因素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的影响。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关于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发展、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和推动中国服务出口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间机电贸易合作提供了新机遇。基于“一带一路”沿线60个国家与地区2010—2018年机电产品贸易数据,使用改进的双边显示性贸易偏好指数测度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机电产品贸易强度的动态变化,并采用扩展引力模型检验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机电产品贸易强度日益增加,且出口强度高于进口强度,周边邻国高于其他国家;技术差距、“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市场需求、外贸开放度、政府规模、地缘优势等因素可以显著促进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双边机电产品贸易强度。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经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纺织服装品出口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现状以及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运用2000—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5个样本国家的面板数据建立引力模型,引入竞争优势指数作为变量进行分析并对我国相关企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growth impact of Chinese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FDI) on host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investigates whether it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OFDI from Western countries. The analysis covers th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OFDI, in particular, weak ownership advantages and strong state supportiveness, and how they influence the growth impact of OFDI through different transmission channels. Using a cross-country panel dataset for 52 countries over the 2004-2012 period and OFDI originating from China and the US as examples, the results attest to our argument that it is not absolute but relative ownership advantage and the gap-filling compatibilities between FDI and host economies that determine the growth impact of FDI on the host countries. It finds that both Chinese OFDI and US OFDI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capital accumul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however, Chinese OFDI has a stronger effect on employment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than US OFDI. Moreover, the growth impact of Chinese OFDI is stronger in low-income countries, while US OFDI demonstrates significant effects mainly in middle-income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6.
We present the risk spillover effect of 2178 banks in 63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from 2006 to 2020 with the VAR-BEKK-GARCH model. We find that Chinese banking has two-way risk contagion with banks in East Asia and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South Asia, West Asia, and Central Asia. Furthermore, Chinese banking keep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banks in Thailand, Turkey, and Saudi Arabi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Indonesia and Kazakhstan shows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whereas with India, there is no obvious spillover effect.  相似文献   

17.
基于GTAP模型以六大经济走廊建设为例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下提高贸易便利化的国际经贸影响。研究发现:一是"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建设增加了贸易便利化提高国家的GDP,走廊沿线国家的GDP增加百分比均大于中国,其中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增加百分比最多;二是"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建设对中国和走廊沿线国家均有福利改善作用,改善大小几乎相同,其中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福利增加最大;三是"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建设增加了贸易便利化提高国家的出口总量,除了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之外,其他经济走廊沿线国家的出口总量增加百分比显著高于中国。  相似文献   

18.
文章旨在研究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活动的服务寻求动机,并对服务寻求型海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文章采用面板数据的实证方法,对2003-2009年中国企业对40个国家的OFDI数据进行检验。文章研究结论认为,中国企业OFDI具有服务寻求的目的,东道国生产者服务业的技术含量越高越能够吸引中国企业对其进行投资。并且,这种服务寻求型OFDI与生产者服务业FDI之间存在明显的替代关系。母国严格的投资管制使得服务业FDI受到限制,进而会促使企业以OFDI的方式获取东道国的服务投入。  相似文献   

19.
施蒙  李江涛 《全球化》2020,(2):99-110,136
中国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塞尔维亚地理位置重要,经济处于扩张周期,是“一带一路”在中东欧推进的重要国家。近年来中塞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全面升温。本文通过问卷和实地走访两种方式,调查中资企业在塞尔维亚的商业环境,包括投资软环境、投资硬环境、商业景气度和“一带一路”推进情况,分析在塞尔维亚投资的优势和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1-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与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和双重差分法(DID)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升了中国对沿线国家投资企业的盈利能力。机制检验表明,“一带一路”倡议能够通过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经济融合和文化包容来提升对外投资企业的盈利能力,而政治互信在样本期内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作用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新兴优势产业以及投资目的为非邻近中国的“一带一路”国家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