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三农"发展中的矛盾已经成为中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要制约因素。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在科学发展观的和谐境域中,系统性、统筹性、协调可持续地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建设以农民增收为突破口,以农业发展机制、农村稳定机制和农民增收机制三位一体为核心要素的中国"三农"发展系统,从而实现农业增长、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的中国"三农"发展系统诉求。  相似文献   

2.
宋树伟  江军  许玉贵 《经济论坛》2006,(6):122-122,130
政府已把农业经济发展、农村繁荣稳定、农民富裕增收奔小康、构建农村的和谐社会作为全国人民奔小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但工业化造成的环境污染对农业、农村、农民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农”问题的首要问题是农民问题。现阶段农民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增收缓慢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而且将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虽然去年福建省农民增收幅度为近7年来最大,但是农民增收的基础仍不稳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农民增收仍然任重道远。因此,探索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论现行户籍制度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荣花 《经济论坛》2004,(16):111-113
新阶段农业、农村问题的实质是农民的收入增长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指出,全党必须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紧迫感和主动性。现阶段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深层原因是农村就业不充分。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让农民  相似文献   

5.
正确把握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兆生 《经济论坛》2003,(15):23-23
党的十六大把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作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因此深入研究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确立正确的调整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认为要充分发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在繁荣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方面的作用,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结构调整必须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既是我们进行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初衷和最终归宿,同时也是判断结构调整成功与否的标准。从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围绕农业增收、农民增效,调整结构要实现…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庆  李辉  赵颖  李素兰 《经济与管理》2004,18(12):17-21
近些年来 ,中国农民收入普遍增长缓慢 ,严重制约着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对中国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进行了较全面、深入分析和研究 ,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要真正按农业经济发展规律办事 ,全面系统地解决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逐步把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引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促使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三农问题”倍加关注和重视,但政府等组织的重视都未反映农业应有的地位,比如“三农问题”中的农民收入问题。巴西、墨西哥等国的发展经验表明,不能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就一定不能解决农业和农村这两个问题。在关于农民增收的讨论中,发展农业一直被很多人认为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我国缺少一个反映农民利益的平衡的政治结构,农民处于持续性地被歧视中,不仅农民增收困难,而且影响农业发展和农业竞争质量。为此,必须通过制度改革和政策调整,给农民以公民待遇,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为农民增收创造制度条件,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应着力于农民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滨 《经济学家》2007,(4):125-126
一、农民增收的机遇和挑战. 农民增收难是当前农业和农村面临的最根本、最突出问题.有效破解这一难题,不断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是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改善农民生活、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较快增长的主要途径.虽然主客观条件在发生变化,但要将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工作落实好,仍然是我国现阶段所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都和农村教育紧密相关。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才能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重点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但根本是发展教育,培育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只有培育好一代新农民,才能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0.
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之路径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强农村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是中国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可以提高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创造条件;当前中国农业生产能力不强、农产品品种单一、城乡差距较大、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都急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这就需要在观念上破旧立新、在制度上不断创新、在实践上实施行动。  相似文献   

11.
略论农民增收的障碍及对策——以河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爱红 《经济问题》2008,(11):93-96,1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潜力在农村,而关键在于增加农民收入。当前农民因结构不合理、非农经济发展缓慢、农民负担重、农业投入不足、农民素质不高、政府服务不到位等诸多因素影响,农民收入存在多元化、不均衡、不稳定等问题,农民增收困难。探讨阻碍农民增收的原因并提出实现农民增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确保农民收入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经勇 《经济经纬》2004,(6):112-115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影响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与城乡二元结构相联系的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不公,是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客观上要求必须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税制和城乡平等的公共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3.
张建杰 《经济经纬》2006,(3):114-117
农户收入结构效率变动能够综合反映市场化进程中农户家庭经营结构、规模、效率的走势。实证表明,不同市场化程度农户在各业上的效率存在差异性,其中高市场化程度农户在家庭经营中的效率高于中低市场化程度农户;而中低市场化程度的农户在外出劳务上的效率高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农户。同时,各业TFP增长的差异性使得中低市场化程度农户的非农业收入增长率较高,而高市场化程度农户在农业以及外出劳务收入上的增长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李寿维  阮文彪 《技术经济》2007,26(6):107-112
农民增收已经成为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然而,长期以来,农民收入增长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作者认为,适当减少农民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最近几年出现的“民工荒”告诉我们,农民的数量不能盲目的减少,必须在搞清新时期农民的概念和类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有步骤的去减少农民才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安徽省为例,从安徽农村经济的变化来说明减少农民数量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关于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原因及经济影响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非常明显并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农民从事农业劳动收入低以及农民工工资水平低造成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实从多方面影响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农地产权制度创新,建立现代农业,这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农村市场监管对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而加强和改进农村市场监管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信息的闭塞和农民收入的有限,使农村成为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之地。三鹿结石奶粉事件受害最深的也是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必须改革和完善农村市场监管体制,创新监管方式,全面提高农村市场监管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为探讨我国金融支农水平和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的基本模型,运用我国1980-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金融支农水平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支农水平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前者是后者的双向格兰杰原因。并且从短期来看,金融支农水平的变化会引起农民收入的下降,而长期来看,则会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且金融支农水平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基本稳定在13%左右。因此,为切实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需要继续强化我国的金融支农水平。既需要提高我国的总体金融支农规模,增加农村金融的普适性和可获得性。同时也要优化金融支农结构,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切实提高农村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省域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我国2004年和2008年省域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农民收入具有很强的空间异质性,采用OLS回归高估了城市化和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空间滞后模型回归结果显示2004年农村劳动力主要集中于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并且产业较为单一,主要以农业为主,这对农民收人产生了阻碍.随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同时国家不断加强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对农民收入的阻碍作用已经不显著.与此同时,研究发现城市化和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具有逐渐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农村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业领域转移,非农劳动收入已成为湖北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实施粮食生产补贴政策将直接增加农户收入,农户劳动力分配很可能因此产生调整。基于湖北309户水稻种植户的入户调查,运用Probit模型分析粮食补贴政策是否影响水稻种植农户参与非农劳动的情况。研究结果显示:接受粮食补贴的水稻种植农户中参与非农劳动的显著增加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无论按计税面积计算的粮食补贴还是按种植面积计算的粮食补贴,都将影响农民参与非农劳动。  相似文献   

20.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沙化现象”及其解决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基础设施对于农民、农村、农业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国家的投资力度较低、集体投资能力不足,农户自主供给公共基础设施的积极性不高,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远不能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沙化现象"的存在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农民的合作意愿缺失."沙化现象"的解决在于完善农民的需求偏好表达机制,对农民自愿提供的基础设施给予一定的配套补助,加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明确村级组织的自治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