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与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十分显著,具有明显的从东向西、从北到南递减的趋势.为定量研究,选取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城市化率等9项指标,采用量图分析法,将西部12个省区,分为先进、中等、落后三种类型,结合西部地区跨越式发展战略,得出西部大开发是长期的经济发展战略,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随着西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该区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日渐凸显。文章在梳理西部省区经济差异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演变历程的基础上,运用基尼系数对西部12省区进行了产业分解。结果表明,二、三产业发展水平是西部经济差异化扩大的主要因素,而地理集中程度又是导致西部二、三产业发展水平差异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更是学界研究的焦点和难点.目前,西部12省区仅有新疆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高于全国平均,陕西、内蒙古、重庆3省处于全国水平,而其余8省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同时西部省际之间的分化亦十分显著.西部地区迫切需要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增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改变基本公共服务的严重不均衡状况.因此,大力加强西部地区公共服务供给的财政保障机制和全国公共服务供给的政府与社会分担机制的构建,全力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打破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恶性循环,从根本上实现全民范围内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中国能源强度的演变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主要影响因素变化对能源强度的冲击及识别主要影响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论文使用2000-2016年中国30个省区的能源强度及相关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省区能源强度具有显著空间相关性,能源强度水平相似省区倾向集聚分布;城市化水平、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禀赋对省区能源强度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的影响则为负向;从溢出效应来看,东部省区的城市化水平、西部省区的能源消费结构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能源禀赋均产生了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而东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则产生了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空间溢出效应方向相反。  相似文献   

5.
根据1998—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DEA-SBM模型和DEA-CCR模型测度我国西部11个省区的工业环境效率和经济效率,结果表明:DEA-SBM模型较好地处理了非期望产出问题,测度的工业环境效率比DEA-CCR模型测度的工业经济效率更客观、真实;我国西部工业没有达到最佳的生产前沿;西部地区工业环境效率与经济效率的差距在1998—2007年逐渐缩小,但在2007—2011年有所扩大;环境污染对西部各省区的工业环境效率影响具有地区差异,其中,内蒙古、陕西、青海、宁夏四省区工业环境效率与经济效率的差距较大,工业与环境的协调度也较低。西部地区应加快转变工业增长方式,优化产业转移,合理配置资源,缓解工业与环境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对外开放的差距。选取我国欠发达地区12个省区近30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对欠发达地区的对外贸易及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等因素进行分析,同时与东部、中部和全国水平进行对比发现:对外贸易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长期稳定的关系,而FDI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影响却不是很明显,这显示了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对外贸易和FDI的制约。因此,在“十二五”建设中,欠发达地区应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推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SPDM)理论与方法,从经济产出与居民收入两个维度,分别对1978—2013年及1978—1992年和1992—2013年三个时段中国西部12省区的经济增长收敛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人均产出在各研究时段上均不存在绝对β收敛,城镇居民收入较农村居民收入的地区差距具有更强的发散性;不论人均产出还是人均收入,在1992—2013年期间均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发散性,经济差距呈现出持续扩大趋势;经济产出与居民收入均具有显著的空间示范效应与空间传递效应,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冲击对邻近地区影响显著。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在提升西部地区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缩小东西部差距的同时,也应不断缩小西部地区内部省区间的经济差距,加快城镇化进程和促进地区经济合作有利于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的缩小。  相似文献   

8.
工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研究水资源日益短缺背景下的工业用水效率对于保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研究了基于超效率DEA方法,选取2003年—2010年的中国31个省区工业用水量和经济发展面板数据,分别在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可变的情况下对其进行了DEA超效率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工业用水效率在2007年后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在用水效率上呈现逐步下降的特征,全国工业用水效率总体偏低,地区用水效率差距较大,各省区应该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技术创新,同时提倡企业节约用水。  相似文献   

9.
谢军  楚凤楠  兰园生 《现代经济》2009,8(4):148-148,44
由于我国各省区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区位因素,所以各省区乡村卫生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对我国31个省区的乡村卫生发展水平应用动态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分析。根据实证结果,从总体来说我国乡村卫生发展水平具有区位性:东部省区乡村卫生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发展趋势平稳;中部和西部省区乡村卫生发展水平均低于东部,并且发展趋势存在一定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10.
重庆经济结构存在的矛盾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市与西部的多数省区一样,经济发展面临着特有的结构性难题,主要包括三次产业结构矛盾、工业内部结构矛盾、区域经济结构矛盾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等.应尽快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并努力实现区域经济、城乡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08年金融风暴给全球的金融市场带来很大的冲击,商业银行在艰难发展中越来越重视绩效管理。以2011年度我国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和十三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12个财务指标数据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各家商业银行的绩效情况进行分析和排序,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与人口素质协调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因子综合得分对人口素质和经济系统进行协调分析,得出结论:2000年与1990年相比,经济系统对人口素质的协调程度下降,人口素质对经济系统的协调程序稍有改善,人口素质开始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人口素质提高的速度慢于经济发展的速度,人口素质有落后于经济发展要求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因子分析法综合计算2000-2010年我国各省区经济发展与城乡差距指标,对各地区经济发展和城乡差距演进历程扣现实状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2000-2010年各省区面板数据分析了经济发展与城乡差距之间关系,发现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会扩大城乡差距,同时城乡差距的扩大也相应促进了经济发展。进一步分析发现,经济发展与城乡差距相互作用在三大地区间呈现不同特征,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却扩大了城乡差距;东部地区城乡差距抑制了经济发展,而中西部地区城乡差距扩大会刺激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全面、客观、系统、科学地评价和分析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一般要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这种传统方法具有主观随意性与工作复杂性的缺点。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可以有效地克服传统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中的不足与缺陷。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主成分分析在多指标评价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为这种方法能消除样本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通过提取少量具有代表性的主成分来反映样本的主要信息。皖北六个城市的经济发展问题一直困扰着安徽省,文章利用皖北六个城市2011年的12个经济数据构建成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对这六个城市经济发展现状给出了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环渤海经济区是我国开放型经济体系构建中的重要一环,对其开放型经济发展条件的准确把握是促进这一地区更好更快推进开放型经济进程的首要任务。以区域内各省市为研究对象,建立反映环渤海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条件的指标体系,通过运用SPSS17.0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这些省市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条件予以评分。最终表明,北京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条件最为优越,河北、天津次之,而辽宁和山东两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条件尚待改善,并由此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量分析方法被广泛用于研究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国际发展经济学界涌现一大批对制度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展开经验研究的成果。鉴于作为整体的制度难以量化,人们在使用计量方法时常常容易陷入用非精确数据来解释精确化事实的尴尬境地。本文在对计量和统计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建议在探讨制度对经济发展相互关系时,采用包括因子分析法和主成份分析法在内的多元统计方法来弥补计量方法在度量制度整体结构方面的不足,从而使得这两种分析方法在对制度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中获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石家庄市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其商业地产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以石家庄市2001年—2011年相关社会经济因素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利用SPSS 15.0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石家庄市商业地产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进行剖析并预测其发展趋势,以促进商业地产的健康有序发展。研究表明石家庄市商业地产发展的驱动力主要是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规模的增长、城市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升(投资和消费)、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的增长)等因素。  相似文献   

19.
遵循重要性和代表性原则,遴选出影响安徽省入境旅游流的9个主要因素,依据相关统计数据,借助因子分析法,提取影响安徽入境旅游流的主要公因子,并运用双对数回归分析,确定其影响强度。结果表明:①9个影响因素可归纳为3个公因子,分别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因子、基础设施与条件因子和外部风险因子。②经济与社会发展因子在2002年之前影响较小,此后影响越来越强,表明安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国际旅游吸引力日益提升,受到越来越多入境游客的喜爱;基础设施与条件因子影响一直处于缓慢增强的趋势,但2007年后影响渐趋下降,说明安徽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已不再是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外部风险因子影响大小一直处于优劣交替之中。③影响最为显著的4个变量,依次是安徽国内生产总值、我国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次、安徽交通发展水平和主要影响事件;安徽外贸进出口总额、安徽旅游资源质量水平两个变量与安徽入境旅游流呈负相关。④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安徽入境旅游是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格兰杰原因,即入境旅游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环海峡经济区发展对民族复兴和祖国统一意义重大,基于对其具有区位等优势和两岸对峙遗留等劣势,和面对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等机会和台独势力等威胁之判断,提出加快环海峡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区内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加快转化与开发海峡地理与区位资源优势,加大社会文化交融,促进发展的制度性安排,形成适合本区域特点的交流和合作发展模式等发展战略,达成打造中国经济第四极,构建亚太经济新高地,建设繁荣、昌盛、和谐、友善、安康、文明的新社区的目标.并提出12条实施战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