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树忠 《魅力中国》2010,(7):127-128
“心灵对话”语文课堂是指在常态的教学中,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在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已有认知被充分调动起来,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中重建自己的认知结构。要建构“心灵对话”的语文课堂,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邵萍 《西部大开发》2011,(2):145-145
朱光潜认为:“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美感教育的功用在怡情养性,所以是德育的基础功夫”。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中学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学生的美感教育,利用教材中丰富的资源,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体验并感悟山水描写中蕴涵的情感美,亲青美.爱情篇章中的人性美,人类挑战“自我”所表现出的生命价值美和人类对美的创造所体现出的自身美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从而提南他们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3.
审美的意义     
包力 《魅力中国》2013,(19):116-116
“人的生活,可以分为三屡: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有限的生命寻求无限的意义。随着阅历的增加,必将日渐丰富心灵.却又更超脱。现实的物质已经失去了引起追求的魅力。代之以领略如画自然或者如自然之画,不求肉体之舒畅,但求灵魂之感动。“从心所欲”,此心已不束缚于现实,而自由于精神之海洋。感性也罢,理性也罢.在真正美的面前。只有心灵的触动,这份触动既不是纯粹的感性,也非理性。而是完完全全的人性。或许最终只是徘徊,谦虚地面对眼前的美。憧憬于远方、未来的更美,却也可实现人生真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虎珍 《魅力中国》2014,(1):207-207
“兴发感动”说是叶嘉莹先生文学批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叶嘉莹研究、批评、创作诗歌的基础和核心。“兴发感动”说启示我们在平时的古诗词教学中,应重在感染、唤醒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5.
钟如平 《魅力中国》2013,(32):378-378,370
语文教学改革的紧迫任务是追求素质教育的目标。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在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充分的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的素质教育应是:学生在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同时,还要接受知识的传授、道德的培养和美育的渗透。本文在对美育与教育、美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的理解认识的基础上,结合中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和语文教学的实际,从“语言美”、“情节美”、“形象美”、“感情美”、“意境美”、“蕴含美”、“自然美”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的方法”。文章力求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正确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挖掘、去采撷、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引导学生在美的探求中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并激起他们对于丑的憎恶,从而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培养他们正确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6.
马桂霞 《发展》2006,(5):79-79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会讨厌个别差学生,但当和学生贴近后,有了心灵的沟通,情感也就随之改变了。名教育家斯普郎格曾说过:“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常常遇到一些“屡教不改”的学生,可能是未找到教育契机和突破口,未曾“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  相似文献   

7.
林润生 《开放潮》2008,(4):41-43
小学教科书里有很多童年题材的课文,深入分析这类课文里的“童年之美”,才可能在教学中自觉引导学生体验“童年之美”,从而丰富、拓展和升华儿童的童年体验。  相似文献   

8.
李焕兄 《魅力中国》2010,(15):48-48
一个好的班主任要用心灵去塑造心灵,以身立教;把握好“度”,让“距离”产生出美;善于运用评价语:给学生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培养智、仁、勇兼修的人。  相似文献   

9.
侯新琴 《魅力中国》2013,(17):228-228
林语堂说:“鹤足的挺拔之美是逃离危险的结果,熊掌的雄壮之美是捕捉食物的结果”。音乐的艺术之美也许就是陶冶情操的结果了。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情况,它们不利于教学,因此教学应谊进行探索与改革。音乐教师们应该改进教学方法,焕发课堂生命活力,让音乐伴随着小学生们一起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语文学科虽是一门工具性学科,但更是人文学科,语文教学的核心应“以人为本”,反映人性中的真、善、美,从而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心灵,有力促进学生外在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林婧影 《开放潮》2008,(4):44-45
以童年为题材的课文,从不同角度表现了童年之美,是珍贵的课程资源。在这类课文的教学中,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以审美式阅读引导学生体会“童年之美”。  相似文献   

12.
唐源 《魅力中国》2014,(14):90-90
揭示的“隐藏之美”——“拥有一颗写诗的心”(富有处于激流而沉静的哲思之心,世界与自我存在生命意义的体验之心),一种对于人性美的书写与反思。在“诗”的视野中去观察、感悟生命的存在和人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素芳 《魅力中国》2010,(30):89-89
语文教学时,我们应善于引导学生挖掘美点。以开拓学生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启迪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在学习语文知识、领悟写作技巧的同时,充分地感受审美、认识美,进而在生活中欣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4.
徐兰层 《魅力中国》2010,(11):244-244
一、文学名著阅读的功效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外阅读能为课堂教学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并“发展学生的爱好和才能,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而文学名著阅读更可使学生打破时空的界限.与文学、思想大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以便学生在生命与语文学习的起点就占据精神和生命的制高点,为终身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程瑞彬 《开放潮》2008,(4):50-51
【设计理念】 童年不仅有稚气美,还有志气美。不少杰出人物在童年时代就立下宏大志向。本课教学要引导学生感悟最初少年周恩来不解“中华不振”之童稚,更要引导儿童体验他对“中华不振”的观察与思索,以及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相似文献   

16.
吕桐龄 《魅力中国》2010,(15):74-74
“美是真理的光辉”,因为美和真在数学教学中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吸引着无数的探索者,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也就照耀出他们认识真理的道路,以达到提高修养,纯洁感情,发展才能,平衡心理等作用。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本学科教材之美,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运用智慧的教学语言,引入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运用多变的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手段来实现数学内容美、教学过程美。  相似文献   

17.
鲍伟霞 《魅力中国》2013,(22):160-160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小学语文教材中那些语言清新、情趣盎然的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是挖之不尽的美的宝藏。诗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去理解诗中的情.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然而,中国古代诗歌本身的含义、韵味很难通过语言描述,仅靠传统教学媒体几张图片和教师的讲解难以让学生领会诗歌的美。计算辅助教学的出现为古诗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快讯》2012,(32):79-79
中国办奥运是倾举国之力,参加奥运则是牵举国之心。奥运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活力与快乐,在力与美的完美结合中,达致更快、更高、更强的心灵境界。可这“两举”,使奥运成为不能承受之重。两次奥运刻意安排给刘翔的“1356”号,被解释为“13亿人”、“56个民族”。  相似文献   

19.
蔡丽斌 《开放潮》2008,(4):86-86
一、走进生活,触摸诚实美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做人之本,办事之根。《中彩那天》中“父亲”诚实的形象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学这一课,在引导学生弄清“父亲”之前“神情严肃”与“打了电话后就显得特别高兴”的原因后,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两句话——“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守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相似文献   

20.
冉红媛 《魅力中国》2013,(31):163-163
教育离不开美育。王国维说:“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迭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不可不留意也。”蔡元培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历史教育中的美有着丰富的内容,它涵盖了自然美、社会蔓、科学荧和艺术美。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社会实践法、直观教学法、衬托比较法,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地开展教学活动,才能做到寓教于乐。我结合自己的历史教学中渗透蔓育谈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