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针对水源区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分析了制约水源区发展的因素,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提出建设生态工程与生态产业,构建水源区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生态科技发展模式。以广东省东源县水源区为例,分析了生态科技发展模式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该模式能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水源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2.
以耗散结构系统的熵变分析为切入点,构建了柳州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信息熵,构建了柳州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分析了柳州城市生态系统的演化发展方向,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2007—2014年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柳州市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断提高,无序度增大,对自然生态系统的需求压力不断增大,但同时自然生态系统对社会经济系统的支持力逐渐缓慢上升;柳州市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城市代谢功能加强,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系统保持着较好的良性循环;城市生态系统总体上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先减小后增加,总体水平在提高。  相似文献   

3.
能值分析是指通过能值相关理论及原理的分析得出一系列反映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指标体系,借此可深入分析系统的环境容纳能力、能值效率、生态经济效益,系统结构功能特征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对更好的发展农村解决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归纳,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探讨国内农村生态系统能值发展状况,研究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针对国内农业生态经济进步的现状客观评价该系统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当前农业生态发展迅速,但就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研究方面,在资料收集、理论不足等方面依然需要改进。并提出严控人口数量、科学开发后续土地资源、改善土地运用构成、增强可更新环境资源运用效率等对策与建议,以期能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助力于社会经济的全方位进步及农业的有效转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能值分析理论对以康金镇为代表的黑龙江省耕作黑土生态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2009年康金镇耕作黑土生态系统的总能值投入呈上升的趋势,工业辅助能值占总能值投入的61.8%,其中,自然资源能值占总投入的37.8%,可更新有机能的投入仅占总能值的1.6%。耕作生态系统对于购买能值的依赖使得系统的环境压力增大,环境负载率持续增长。黑龙江黑土耕作系统的净能值产出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生态系统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数(ESI)为1.41,可持续发展潜力较大,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这些能值指标表明,农业生态系统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应用能值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判定乌鲁木齐市农业生态系统的现状和影响该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障碍;该系统目前处于现代石油农业的形成初期,能值投入中以水资源为主的环境能值和工业辅助能值投入较大;牧业能值产出较大,系统生产优势度明显,但各生产系统这之间的耦合力仍需加强。该系统的能值产出率较高,但是以大量低价水资源能值为代价的;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数表明:1990年代。该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呈下降趋势,2000年后有所回升,主要受工业辅助能投入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提出优化能值投入结构、调整农业产出结构、实现各级生产力的最大程度耦合、保持山区生态稳定和严控“三废”流入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生态系统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得以正常运转,研究安徽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效率,以期为今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建议。[方法]运用能值分析法,系统分析了2012—2016年安徽省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和能值产出,并选用能值投入率、能值自给率、环境负载率和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数4项指标评价能值效率。[结果]2012—2016年,安徽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总投入能值波动不大,不可辅助能值呈上升趋势。可更新能值占总能值投入的比重较高,在可更新能值中,劳动力能值占比为9963%。能值产出中,畜牧业所占比重最高,其次为渔业和种植业。2013—2016年,安徽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率和环境负载率逐年递减,环境负载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能值自给率和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数逐年递增。[结论]该阶段农业生态经济的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经济的发展依赖于自然环境,但对环境的利用程度较低,属于消费型经济系统,农业的发展有赖于劳动力的投入,今后应充分利用资源环境优势,以环境保护为前提,依靠科学技术而不是劳动力投入来提高农业的发展水平,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和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其可持续性对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社会和经济的进步以及农业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农业资源禀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四个维度,构建了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评价体系。利用熵值赋权与变异系数的综合确权法和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甘肃省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进行测度评价。结果表明:2014-2018年甘肃省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呈现出总体向好的发展态势,综合指数值由0.2074增长到0.8796;近年来,甘肃省农业资源禀赋发展水平较低,增长速度缓慢,最高指数值仅为0.1395;2017年以来,甘肃省农村社会效益得到大幅提升,但指数值及其增长速度仍然较低,故增强农村社会发展能力仍是当前亟待关注的问题;甘肃省农业生态效益在生态系统可持续性评价系统中的影响显著性逐年增大,两者的交互作用愈发增强,2018年其指数值达到0.2990;评价年份期间,各子系统耦合协调度由0.0233增长到0.2153,仍处于"轻度不协调"状态,但表现出了良性发展态势。据此,提出了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增强农村社会发展能力、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制定系统间协调发展措施等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农村产业融合转型与升级,从产业融合动力、过程、效应3个维度筛选了29项指标,构建水源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确定融合动力、过程和效应3个子系统与水源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能力的关联度,并对水源区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算。研究发现:融合过程、融合动力和融合效应分别是第一、二、三驱动因素;2009—2018年水源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能力指数的时空差异明显,但是平均指数依然偏低,产业融合整体水平亟待提升。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农业生态系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的基础,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对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和国家稳定具有重大意义。[方法]文章利用能值分析法以2005—2016年为时间序列对江苏省农业生态系统进行研究,通过一系列指标评价其可持续性。[结果](1)环境贡献率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0年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的影响,耕地面积逐渐减少,环境受到一定的影响, 2011年后,环境有所改善。(2)能值投入率分析结果表明,整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 2007—2012年能值投入率有所升高, 2014年达到最大值, 2014—2016年开始下降,该结果说明2008—2014年经济发展迅速。(3)环境负载率分析结果表明环境负载压力逐年上升,但2014—2016年环境负载率趋于稳定,说明江苏省对环境的利用达到一定的平衡。(4)能值可持续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各年指数均在3~4.5之间,说明江苏省农业生态系统处于较好的可持续发展状态。[结论]江苏省农业生态系统整体上发展较好,可持续发展潜力较大,但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注意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负载率,促进环境与农业生态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徐州为研究对象,在2002-2006年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流计算的基础上建立能值指标体系,分析系统内社会、经济和生态子系统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近几年系统净能值产出率远大于1,说明生产效率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环境负荷率一直在较高水平波动,最大时为江苏省的3倍,说明系统高强度的能值使用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能值/货币比率的下降、以及能值密度和人均能值用量不断上升,进一步证明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可持续发展性能指标整体呈下降趋势,表明系统可持续发展性能逐年减弱。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作为保障首都生态环境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北京市西北生态涵养区的生态健康程度反映了生态文明战略部署下首都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成效。本文通过构建北京市西北生态涵养区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该区域的生态健康程度,为生态涵养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建议。研究方法:PSR模型、层次分析法(AHP)。研究结果:(1)基于PSR模型构建的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压力、状态和响应系统3个准则层和10个评价指标,涵盖涵养区自然生态和人类活动影响;(2)研究区4个时段的健康指数分别为0.673、0.664、0.650、0.687,生态健康等级为一般。研究结论:北京市西北涵养区生态健康状况较为稳定,在保持西北涵养区建设现有成果的基础上,需要加大生态建设的力度,进一步提高生态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以晋江市为研究区,依据2005年,2010年和2015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角度,运用Costanza的方法,结合谢高地修正的我国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分析了晋江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服务价值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2005-2015年,晋江市的城镇用地显著扩张,而耕地和林地却急剧减少,土地利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通过分析晋江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可以为科学合理利用土地,保障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敏感性分析表明,生态服务价值对生态服务价值系数的变化是缺乏弹性的,因此结果是可信的。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时应将生态服务价值考虑其中,尤其是应注重保护湿地、水域、林地等生态服务价值系数高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期实现晋江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变化频繁,生态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探究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的密切联系,为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以内蒙古赤峰市农牧交错带为研究区,基于1997年、2004年和2011年的三期TM影像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并参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计算方法估算出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研究区3期的耕、林、草面积均占土地总面积的90%左右;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明显,在1997~2011年耕地面积先减少后增加,林地面积一直持续增加,草地面积不断减少;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增长趋势,草地和林地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贡献最大,占总价值的85%左右;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敏感性指数均小于1,说明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所采用的生态服务价值系数缺乏弹性,研究结果具有一定可信度。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直接影响,科学合理利用土地对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生态承载力分析--以大连市为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理论的基础上,对大连市2002年生态足迹及其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测算,通过盈亏平衡分析以及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的比较分析,讨论了大连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系统工程。土地生态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土地生态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生态系统安全研究的重要组成,对其研究有利于提高区域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土地保障。[方法]文章以塔城市为研究区,基于生态文明视角从自然、经济和社会3方面构建土地生态安全影响因素,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揭示2009~2014年塔城市绿洲土地生态安全影响主要因素。[结果]塔城市土地生态安全主导影响因素为农业机械总动力、耕地面积、牧草地面积、农药施用量、林地面积、第一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化肥施用量等因子。[结论]构建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管控机制,包括绿色经济发展机制,土地资源"三位一体"保护机制和科学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监管机制。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实现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保护措施、科学利用土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分析评价无锡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水平,基于水生态足迹和水生态承载力计算模型,构建包含水生态盈亏、万元GDP水生态足迹、水生态可持续指数3个指标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模型,并结合ARIMA模型对无锡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08—2015年无锡市水生态足迹波动上升,万元GDP水生态足迹逐年下降,除2013年出现水生态赤字,水资源呈弱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外,其余年份水生态承载力均略大于水生态足迹,水生态可持续指数维持在0.55~0.66,处于弱可持续发展状态;若维持目前的水资源利用模式,预测得2016—2020年无锡市水生态足迹逐年增加,水生态可持续指数有降到弱不可持续水平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恶劣的生态环境和有限的资源驱动着新疆特殊生态系统服务的形成,人类又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消费来满足和提高自身福祉,需要研究其时空变化并辨识主要驱动因素,支持区域可持续发展。[方法]文章构建了融合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量排序及服务功能强度矩阵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体系,并耦合3种关键驱动因子以评估各个因子的驱动强度,实现对生态系统服务热点与冷点变化的驱动及迁移分析。[结果]2000—2010年全疆生态系统服务总体增加,这一时期生态系统服务的热点区大部分转变为2010—2015年的冷点区,且15年来生态系统服务总体呈现小幅下降趋势。3个时期北疆和南疆人为干扰强度均呈增加趋势,由其驱动的生态系统服务则相应减小;南疆地区植被覆盖范围极其有限,故对生态系统服务驱动强度低;降水在北疆和南疆都能够产生高生态系统服务,但降水量的不稳定性能够使生态系统服务产生较大波动。相比于南疆地区,北疆生态系统在外界干扰下能够体现出更强的抗性和整体性,从而实现相对高效的生态系统服务输出。[结论]对关键驱动因子作用下的生态系统服务进行时空变化分析,有助于理解当地生态系统产生变化的原因,从而为当地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城市是一个自然一经济一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系统功能的高效与系统关系的协调是城市的总追求目标,“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可以较好的衡量这一目标值的实现程度。本文通过建立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应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广州市的近几年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和评价,并结合评价因子的标准值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得出广州市各年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以及广州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9.
城镇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城镇水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城镇居民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以宁波镇海区为例,运用市场价值法、替代工程法等方法对城镇水生态系统的供水、水产品生产、调蓄洪水、水资源蓄积、净化环境、提供生境和休闲娱乐等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镇海区水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为83714.28万元/a,并提出应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科学合理利用城镇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