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7 毫秒
1.
正市民农园是指以租赁关系为核心,为城市市民长期提供农业产品及农事体验、农业观光服务的生态农业产业园。这样的发展模式也被称为社区支持农业。小毛驴市民农园是我国第一个以市民农园思想为指导建成的农业生态体验园。2008年建园,场地位于北京西郊自然风景区凤凰岭山脚下、京密引水渠旁,建在有良好水土条件的自然环境中。  相似文献   

2.
美国互利共赢的市民农园美国休闲农业的兴起可追溯至19世纪上流阶层的乡村旅游,到1970年,仅美国东部就有500处以上的休闲农场。美国市民农园采用农场与社区互助的组织形式,参与市民农园的居民与农园的农民共同分担成本、风险和赢利。农园尽最大努力为市民提供安全、新鲜、高品质且低于市场零售价格的农产品,市民为农园提供固定的销售渠道,双方互利共赢,在农产品生产与消费之间架起一座连通的桥梁。这种市民农园在北美发展很快,极大地加强了农民和消费者的关系,增加了区域食  相似文献   

3.
<正>休闲农园的快速兴起和发展,为城乡居民间的互动和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目前,农园的发展在市民需求和农园服务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游客休闲的兴致受损,农园的经营者有些无所适从。笔者从客源的定位和体验项目的设计上探讨如何彰显农园的个性化和特色化,实现差别化的竞争和发展。一、休闲农园的发展现状、类型及问题发展现状。休闲农业与乡村生态  相似文献   

4.
美国互利共赢的市民农园 美国休闲农业的兴起可追溯至19世纪上流阶层的乡村旅游,到1970年,仅美国东部就有500处以上的休闲农场。美国市民农园采用农场与社区互助的组织形式,参与市民农园的居民与农园的农民共同分担成本、风险和赢利。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375个休闲农业点基础上,通过地理编码建立数据库,运用比较、缓冲、可视化工具对郑州市休闲农业空间布局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1)在空间集聚上,倾向市区、邻近高速路网,在惠济区、二七区、登封市等地区形成集聚。(2)在时间变化上,整体增长量渐多、局部存在波动。(3)在经营主体上,以个体或农户为主,客商、社会资本或外商为辅。(4)在经营类型上,以生态农园、休闲农园、休闲渔园为主,观光农园、科技农园、农业公园、市民农园为辅。据此提出:(1)优化建设惠济、二七、登封等核心区,重点开发新密、新郑、中牟等次核心区。(2)重点建设沿黄休闲农业带、丘陵休闲农业带、郑少休闲农业带。(3)引导农民向集企或合作社或乡村集体的转型,改革客商、社会资本或外商的优惠政策。(4)在保持原有优势类型的基础上,在市区增加市民农园、农业公园等,在县(县级市)增加科技农园、观光农园等类型建设。  相似文献   

6.
郑州市城市农业发展现状与创新发展模式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城市农业与城市的经济、生态、社会、文化融为一体,是解决目前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源紧缺、劳动力问题、生态环境恶化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集生产、生活、生态、示范等多种功能于一体。郑州市人口众多,对城市农业的需求强烈,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农业发展,将其确定为"十三五"规划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方法]文章通过现场调研、访谈调研和文献调研等形式,分析了郑州市中心城区各种城市农业类型的发展现状,在补充市民食物供给、改善市民生活环境、丰富市民生活和促进农业文化传承四方面的发展需求。[结果]计算了平面和立体上的城市农业发展空间,包括平面空间上的2.5万hm2耕地和58.35km2公共绿地,立体空间上的115万m2阳台农业发展空间、230万m2屋顶农业发展空间、2 300万m2墙体垂直农业发展空间。[结论]提出了"十三五"期间郑州市应大力推进阳台农业和农业主题公园模式,引导规范休闲农园、屋顶农业和庭院农业模式,适量引进垂直农业、社区农园、植物工厂和公共绿化农业模式的建议,为促进郑州市城市农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创意并不是一个产业,但是创意和农业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形成了一个全新的产业——创意农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政府在倡导环保的同时,大力发展创意农业,主要形式是休闲农庄和市民农园。市民农园利用城市或近邻区的农地、规划成小块出租给市民,承租者可在农地上种花、草、蔬菜、果树等或经营家庭农艺。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大学以石嫣为代表的一群青年创业者学习发达国家社区支持农业(CSA)的经验,通过创建“小毛驴市民农园”带动国内社区支持农业(CSA)在大城市周边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葫芦岛市的青年创业者也把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移植过来,在兴城首先创办了社区支持农业(CSA)生态农庄.本文总结国内外社区支持农业的经验和教训,结合葫芦岛市实际情况,思考社区支持农业(CSA)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能源、传统能源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引入新能源和传统能源消费量为自变量,以我国1978-2012年的统计数据为样本,建立了对数线性模型,通过岭回归分析并对要素贡献率进行测算。研究得到如下结论:科技进步是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资本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显著高于劳动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新能源的产出弹性大于传统能源,同时新能源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也大于传统能源,发展新能源是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最后,论文从政府政策支持、新能源互联网建设和CDM等几个方面提出促进我国新能源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未来10-20年时间里,现代市场体系、农业支持政策、科学技术进步、信息化快速发展等将为中国农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用不到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以上的人口。未来10-20年时间里,现代市场体系、农业支持政策、科学技术进步、信息化快速发展等将为中国农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同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休闲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湖南具有丰富的乡村景观资源,较为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该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湖南休闲农业的现状,找出了湖南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湖南休闲农业发展目标及战略重点:长株潭经济发展区重点发展以农业科技主题园和参与、体验性强的休闲景观群,结合农业产业带,发展特色休闲农业;湘中南区重点发展丘陵生态观光农业、风景区观光农业和农耕文化休闲农业;环洞庭湖区重点发展水乡特色的农渔风光等特色体验休闲农业,建设观光、保护等于一体的湿地休闲基地;湘西山区大力发展森林生态休闲,大力发展和挖掘民俗风情,体验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之一,农耕文化内涵深厚,种类多样,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能够为其乡村旅游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文章对当前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贵州省乡村旅游和农耕文化资源丰富,乡村旅游发展状况较为良好;但同时也存在着农耕文化挖掘不够深入、制约乡村旅游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旅游中的农耕文化呈现出退化之势,耕地资源减少和环境污染严重、农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遇到瓶颈等问题。由此提出深入挖掘农耕文化、搭建"无景点"乡村旅游平台,加强农耕文化保护、加大农耕文化宣传力度,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友好型农耕旅游产业的对策建议,以助力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有机融合,保障贵州省乡村旅游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西部省区中,旱作农业面积占耕地的68.9%,旱作农业增产潜力巨大,通过大力开发并引进现代旱作农业技术,加大投资力度等措施,旱作农业将会有大的发展,并成为西部大开发中农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农业科技园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与趋势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文章应用区域发展、农业经济等相关理论,分析了农业科技园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回顾了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贡献和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演变趋势,提出了农业科技园区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Despite the fact that urban farming is widespread in many African cities there is not yet a clearly defined view on how to deal with these activities in 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n the basis of field interviews in the rapidly expanding metropolitan area of Kampala (Uganda) three different urban farming types were identified: subsistence farming, garden farming and commercial farming. These three urban farming types have their own spatial organisation logic and each interact in a specific way with urban expansion. In this paper the possible outcome of three alternative urban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Kampala (urban sprawl, urban infilling and a combination of both) were translated into spatially explicit land use scenarios for the years 2020 and 2030. This allowed to evaluate the spatial impact of each scenario on the future viability of the different urban farming practices. Urban sprawl fragments large open spaces thereby reducing the space for subsistence farming with 80% by 2030. Urban infilling, on the other hand, decreases the opportunities for small to medium scale garden and commercial farming by a possible reduction of 62% of the available farming land by 2030.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are useful for urban planners as they give insight in the potential future effects of proposed planning strategies on urban farming.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生态化发展是未来我国包括茶产业在内的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生态茶园建设,但是对茶园生态化发展水平评价的研究尚不充分,不能满足产业推进生态价值评价转化的实际需求。构建茶园生态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文章从生态环境水平、技术与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5个维度建立了茶园生态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测算指标权重,开展17个样本茶园的实证研究,计算茶园生态化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同时用障碍度模型识别了阻碍茶园生态化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结果] 17个样本茶园的评价结果与样本茶园生态化发展水平的原有判断基本吻合;样本茶园生态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包括生态效益维度中的水土保持情况和茶园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多样性,茶叶产品安全质量维度中的农药残留是否零检出。[结论]该文构建的茶园生态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较好的实用价值,可用于对茶园生态化水平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系统影响的研究前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气候变暖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背景下,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主要农区(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光温水热等气候资源条件时空分布格局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农田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以及土壤肥力也相应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气候变化也导致我国粮食主产区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促进农业生物灾害与农业气象灾害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国粮食生产方式、栽培管理、经营方式、种植制度、结构布局产生较大影响。该文分析研究了气候变化与我国粮食生产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揭示其内在的影响机理和适应机制,定量模拟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程度和适应能力,研究提出我国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措施。从国家需求和学术发展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气候变化与我国粮食生产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提出了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影响研究领域的许多有待解决的前沿性重大科学问题,阐明了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已经成为我国气候变化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玉米制种产业发展现状及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在分析我国玉米制种产业发展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市场供需矛盾突出、基地合作关系不稳、效益下降导致企业兑付困难上访事件时有发生、市场秩序较为混乱等4方面主要问题。从持续发展动力不足、市场主体带动力不足、政府宏观调控力不足、缺乏养护导致地力不足等4方面分析了存在的主要原因。为推进我国玉米制种产业科学发展,从政策叠加、项目支撑、自然优势、市场转型4方面分析了玉米制种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从加快实施玉米制种基地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等"四化基地"建设、加快建立种业宏观调控体系、加快构建新型种业经营体系等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为有效落实对策建议,提出了永久制种田建设的概念、保护国家玉米制种战略资源的理念、开展轮茬作业实施目标价格补贴的措施以及健全我国种业宏观调控体系的途径等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21世纪农业发展形势与西南岩溶地区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21世纪我国农业的新形势,提出必须转变观念,树立农业由传统的粗放经营方式向现代集约经营方式转变等十大新观念,针对西南岩溶地区的发展现状,提出了6项开发对策,并以广西为重点,提出要以结构调整为契机,加快广西农业开发和脱贫致富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利用3S技术对扬黄灌区耕地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土地总面积251426hm2,其中耕地(净面积,下同)127427 hm2,园地5040hm2,林地3714hm2,其他用地114580hm2;耕地中,水浇地94514hm2,旱地32707 hm2,菜地147hm2;调查结果准确、翔实,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