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意味着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一方面,所有者与经营者不再同一,势必产生委托代理关系.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代理人即经营者有可能通过勤奋劳动或偷懒实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而置委托人的利益于不顾;另一方面,现代企业制度的运行需要一批懂知识、能组织、会管理的专家成为企业的经营者,需要这些经营者开拓市场,成为企业宝贵的"人格化"资本.因此,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激励机制问题已成为研究的重点.激励机制是为了解决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关系的动力问题的机制,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在于使经营者能够努力实现公司所有者利益最大化,实现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的一致.  相似文献   

2.
股权激励制度作为长期激励机制,同短期激励、企业福利和员工薪酬一起,构成一套完整的企业对管理层和员工的激励体系。良好的股权激励机制能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经营者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从而减少管理者的短期行为,使其更加关心企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股票期权是一种重要的金融衍生证券,是指买卖双方按约定的价格在特定时间买进或卖出某种股票的权利.股票期权计划是指公司通过与其经营者之间约定在将来可以以一定的价格购买公司一定的股票,以达到公司经营者的收入与其业绩挂钩的目的.股票期权计划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可以使经营者关心投资者(股东)的利益和资产的保值增值,使经营者的利益和投资者(股东)的利益紧密结合.据资料显示,全球排名500家大工业企业中,至少89%的企业对经营者实行了股票期权制度.  相似文献   

4.
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现代企业中,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为经营者的寻租提供了机会并可能损害所有者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股东面临两种选择:对经营者实施适时的监督或者寻求恰当的激励,前者被证明是不经济的,后者导致了对经营者激励机制的研究。对经营者实施激励的形式多种多样,报酬激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吴刚 《企业文明》2002,(11):27-28
《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试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年薪制、股权制和期权制,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经营者薪酬制度。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经营者股票期权制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它能使经营者把对个人效用最大化的追求转变为对公司价值和股东利益的追求,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建立和完善经营者股票期权制,对于建立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培养职业化、现代  相似文献   

6.
汤胜 《广西会计》2002,(5):17-18
现代公司治理的完善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而当前我国的企业存在着经营者激励不足。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成为我国企业面对的现实问题和理论界讨论的热点。现代企业的激励机制按照激励目的和对象的不同形成了两个层次———即公司治理层次和内部管理层次。在公司治理层次上的激励机制需要解决的是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 ,其激励对象是企业经营者 ,目的是使经营者的利益与所有者的利益相一致。而在企业内部管理层次上的激励机制是为了解决经营者与企业其他成员之间的目标不一致问题 ,其激励对象是企业的一般职员 ,目…  相似文献   

7.
一、控股股东和经营者合谋的成因 (一)自利天性与机会主义行为是控股股东和经营者合谋的根本原因。在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中,由于控股股东并不直接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控股股东的意志要通过经营者的行为来体现。作为有限理性的经济人,控股股东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当控股股东和经营者合谋的净收益大于不合谋的净收益时,他会选择与经营者合谋。由于控股股东拥有较多的股份,能够通过董事会来决定经营者的任用和报酬,经营者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控股股东的意志,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亦会选择与控股股东合谋。  相似文献   

8.
陈丽 《财会通讯》2008,(7):39-40
一、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财务目标困境 目前对财务目标的阐述主要有基于股东价值取向的“股东财富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及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价值最大化”、“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等观点。随着新经济与新企业的兴起,基于股东价值取向的财务目标受到理论和实践的诸多质疑,如利润最大化导致短视行为、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决定了股东不可能追求到利益或价值最大化、经营者无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激励等。在利益相关者理论得到广泛认同与接受后,股东至上的理念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于是各种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财务目标观点应运而生,并在现实中显示出很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9.
现代西方股份公司的股权结构经历了从相对集中到相对分散的过程,且至个股权已高度分散化,由此在股份公司中形成了双层委托与代理关系: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一代理关系,投资者与持股机构领导人之间的委托—一代理关系。有委托必有监督,有代理必有约束。如何制约经营者与持股机构领导人行为从而确保股东或投资者利益不受侵蚀,西方国家创造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机制。一、经营者如何受约束相对于业主制和合伙制企业而言,股份制企业产权结构实现了集中化(一个或几个主要股东控制着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但由此引起了产权关系的模糊。…  相似文献   

10.
股权激励制度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是在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后出现的,良好的股权激励机制能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经营者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从而减少管理者的短期行为,使其更加关心企业的长远发展。我国的股权激励制度在股权分置改革以来迅速发展,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是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两种主要方式。本文从权利义务、估值、会计、税收、限制环节等多角度对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中最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就是所有者和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所有者和经理人之间的目标取向不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导致经理人往往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以牺牲股东利益为代价,从而加重了代理成本。为了减少代理成本,同时又能使经营者尽职尽责地为他们的利益而工作,建立一  相似文献   

12.
张锦 《现代企业》2004,(2):47-47,31
现代公司制度的首要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也正是这种权利的分离制度带来了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目标函数不相一致,所以所有者必须设计一套良好的激励机制来引导经营者朝着股东财富最大化的方向行进。激励机制中的一个基础问题就是业绩评价。对经营者的奖惩必须基于对经营者业绩的评  相似文献   

13.
激励机制设计不当或公司内部治理弱化的情况下,对经营者进行股权激励不仅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反而会沦为经营者掠夺股东利益为自己谋利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会计是产权结构变化的产物,是为了监督企业契约签订和执行而产生的。客观存在着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利益不一致的矛盾。而经营者与大股东作为经济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他们有动机利用其掌握的信鬯优势为自身谋取利益优势,直接对财务报告进行操纵,以达到不公平地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从而引发财务报告造假问题。因此可以说,利益不一致是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经济诱因,信息不对称是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客观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一、所有者(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博弈分析 在企业所有者(股东)和经营者利益主体关系中,所有者知道经营者只可能处于尽责和不尽责两种状态,从这方面讲两者之间是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但所有者并不知道经营者采取的行为,所以他们之间的博弈又是不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  相似文献   

16.
内部审计在企业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企业治理即公司治理,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去理解。通常我们指的是狭义的公司治理,即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公司治理的目标是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利益的背离。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治理。  相似文献   

17.
正一直以来,我国企业的薪酬激励机制主要是建立在企业会计利润的基础上,但企业会计利润的确定并没有将企业全部要素成本特别是所有者权益资本成本(股利)扣除,因此,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薪酬激励机制往往会使企业经营者更重视企业短期效益而忽视所有者的长期利益,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经营者与所有者价值取向上的背离。而建立在EVA基础上的企业薪酬激励机制可以弥补这一缺陷,能够有效协调企业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趋于一致。本文拟通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的所有者委托经营者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而经营者接受委托代理所有者行使管理权.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所有者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而经营者注重自身人力资源的增值和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经营者做出的经济决策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充分考虑所有者的利益,从而产生所谓"道德风险"问题.如何制定一种激励、约束制度,将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统一起来,使经营者能够按所有者的目标要求进行经营活动,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所在.在众多的对管理层的激励方案中,股票期权制度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一、管理层持股模式特点分析 管理层持股是国内企业股权激励的主要模式,企业所有者通过授予经营者一定的股权,使经营者利益与股东利益在较长时限内趋同,从而激发经营者活力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20.
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德国公司治理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的目的不能仅限于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应该同时考虑企业其他参与人,包括职工、债权人、供应商、用户、所在社区以及经理人的利益。利益相关者理论对“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这一传统观念提出挑战,认为职工、经营者、供应商和用户与股东一样,都对企业进行了专用性资产投资,都承担了风险,所不同的只是股东投入的是物质资本,而职工和经营者投入的是人力资本。随着现代资本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