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3 毫秒
1.
研究目的:构建征地冲突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户三者之间的动态博弈模型,根据均衡概率找出引起征地冲突的关键因素,以期为政府制定和完善征地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博弈分析法。研究结果:(1)地方政府采取违法征地的概率与中央政府的监督检查成本、农户的维权成本呈正向关系,与对地方政府的经济处罚和农户维权后征地补偿标准的提高呈反向关系;(2)中央政府采取监督检查的概率与地方政府违法征地的收益呈正向关系,与对地方政府的经济处罚和政绩的损害呈反向关系;(3)农户维权的概率与地方政府违法征地时的收益呈正向关系,并与农户维权成本、地方政府征地补偿标准的提高和对其政绩的损害呈反向关系。研究结论:降低中央稽查和农户维权成本以及地方政府的违规收益,同时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加大对违法征地的惩罚力度,使利益主体博弈行为趋于合理,可以避免或减少征地冲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构建地方政府与失地农民的博弈模型,找出促使均衡结果合理化的因素变化关系。研究方法:博弈论。研究结果:减小失地农民的维权成本,增加失地农民的征地收益,加大对地方政府违法征地的惩罚力度,可以促使地方政府与失地农民之间博弈均衡更合理化,可以有效抑制地方政府违法征地的冲动,减少失地农民上访维权的现象,避免征地冲突的发生,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构建地方政府与失地农民在征地中的行为选择机制,为征地利益冲突的缓解提供规制策略。研究方法:博弈论、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理论分析和实证证据表明,提高失地农民维权意识,降低失地农民维权成本,构建合理有效的违法征地行为处罚机制,能有效增加失地农民的征地收益,控制地方政府的违法征地冲动。研究结论:(1)在全面依法治国过程中,普及相关征地法律知识,提高失地农民组织化程度,畅通失地农民利益表达机制,能降低失地农民的维权成本;(2)完善现有土地督察制度,构建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追惩的一体化惩罚体系,能加强对地方政府违法征地的整体性约束。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检讨主流征地制度改革观点存在的问题。研究方法:文献法和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公共利益泛化是地方政府违法成本—收益分析后的理性选择;严格意义的公益征收条件下,产值倍数法测算出的补偿水平并不必然低于土地所有权价值;将土地的社会保障价值纳入征地补偿标准客观性差,与现行法律兼容性差;土地换保障既不能为征地补偿提供客观标准,也无法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论:客观征地补偿标准缺失条件下,地方政府与被征地农民逐利动机促成的逆向激励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团结。推进征地制度改革首先要构建并行于公益征收的非公益建设用地供给制度;其次应当让市场发挥定价作用,为地方政府与农民利益博弈提供客观的价格参照。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分析地方政府和被征地农民、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政府和上级政府间在土地征收上的三层博弈关系,探讨土地征收博弈过程中农民、地方政府、上级政府间的利益关系及由此产生的行为选择以及几者能否取得多赢的可能性,为中国土地征收制度改革方向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图示法和演绎法.研究结果中国现行土地征收制度存在诸多弊端,使博弈主体在各自行为上非理性选择.研究结论中国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应该使得地方政府违法征地得到的好处变少;地方政府依法征地得到的好处变大;违法征地引起冲突的惩罚成本于地方政府变大,于农民变少;合法征地因被征地农民抵制引发强制执行的成本于政府变少,于农民变大.  相似文献   

6.
征地制度改革动态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剖析征地制度改革研究静态分析的缺陷,厘清征地制度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理解和把握征地制度改革的动力和演绎路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收益—成本法,关系演绎图解法。研究结果:征地制度改革要得以推进,改革所产生的收益—成本要具体化为参与方利益集团的收益与成本之比较。研究结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被征地农民三方各自追求效用收益极大、成本极小的互为因果的博弈行动驱动着征地制度改革的演进,演进方向应是创建Pareto改进的非零和博弈的规则。而参与改革三方的多阶段重复博弈决定了征地制度改革是一个渐进的动态发现过程。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揭示标准控制、信息公开、事后惩罚等上级政府干预手段对农民—地方政府征地博弈及交易成本的影响,为科学设计征地制度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博弈实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1)强势政府模式下,农民违建、政府强征、农民维权行为的发生率分别为60.8%、42.3%和39.2%,交易成本约相当于土地总价值的15.7%,土地增值收益的17.4%;(2)单一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或内部的地方政府最低补偿报价、单一加大对地方政府强制征地行为的事后惩罚将显著增加征地交易成本;(3)将农民与政府价格谈判空间控制在较小区间可以减少交易成本;(4)要求地方政府事前了解农民补偿意愿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研究结论:从减少征地冲突、降低交易成本出发,不能单方面"声援"农民或对地方政府征地行为实施高压;制度设计应着眼于提高征地信息透明化,增进不同主体对土地增值收益公平分配的共识。  相似文献   

8.
不同征地合作模式社会成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运用制度经济学和交易费用理论,从治理结构层面比较分析不同征地合作模式的社会成本,剖析现行征地制度的效率难题,探索征地制度改革方向。研究方法:比较研究、逻辑分析。研究结果:(1)政府—农民关系与合作方式决定征地的社会成本内容与阶段分布;(2)强势政府模式与弱势政府模式的社会成本均较高,平等合作征收模式的社会成本较低;(3)政府—农民地位不对等加大征地的社会成本。研究结论:(1)社会成本上升将成为倒逼征地合作模式改革的重要因素;(2)提升农民参与、谈判权利,建立政府—农民合作征收模式是征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征地主体行为的法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研究目的:从政府、企业、农村集体及农户等征地主体行为角度,分析中国征地制度运行中各征地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评价政府行使土地征用权的成本和收益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农户及企业响应的成本和外在成本等.研究方法:法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结果:地方政府滥用征地权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结果,低标准补偿下农户行为给政府、企业、社会带来了较高的外在成本,导致征地效率损失.研究结论:法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对征地制度改革和创新具有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土地问题是农民维权抗争的焦点,尤其是征地过程中的农民有组织维权抗争,成为我国当前社会和政治生态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足以使我们对中国的土地制度、乡村治理模式进行深刻反思。本文结合实际,分析征地过程中农民有组织维权抗争的表现形式和特征,解剖征地过程中农民有组织维权抗争产生的原因和背景,并从土地制度建设、乡村治理模式等方面提出化解征地过程中农民有组织维权抗争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我国征地补偿制度改革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地征用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土地制度,征地过程是集体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的所有权转变过程,强制性和补偿性是其两个基本特征,但现行征地补偿范围和补偿标准仍是计划经济思路,已产生了诸多问题,对其进行改革实为必要;透视了我国现行征地补偿制度的特点和缺陷,在分析评价当前改革观点和实践尝试的基础上,提出了生存权补偿概念并给出了其计算模型,提出了按土地评估价格全额补偿的理念并探讨了其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对湖北省G市征地拆迁领域黑恶势力的生长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方法: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结果:(1)不法开发商和打击不力的公检法部门某种意义上构成黑恶势力特定的利益相关者。同时,黑恶势力的内向接近中心度较高,表明黑恶势力独立拥有网络的分散权力,一定程度上可肆虐于征地拆迁领域。(2)黑恶势力团伙的活动具有较为复杂的空间相关性,其地理分布不均匀,并呈现无规则特征。在征地拆迁领域一些黑恶势力已扩大蔓延,而另一些力量还比较单薄。研究结论:(1)黑恶势力的生长既来自不法开发商的预谋和联手,又来自某些公检法部门职能的缺失和打击不力;(2)黑恶势力的生长有着周期变化,得势时借机扩大,失势时隐藏甚至消弭。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focuses on evolving land acquisition compensation policy and practice in Hangzhou, a better-developed coastal city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by assessing the evolution of land acquisition compensation and the interplay among the main actors, especially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affected individual villagers and rural collectives. It evaluates the hybrid compensation governance that includes monetary compensation, employment alternatives, share-holding co-operative, social security assurance, and rural collective retained land. The study reveals that while land acquisition compensation has been gradually improved in many aspects, land-lost villagers are still subject to various uncertainties in sustaining their lives, competing in the labor market, and adapting to urban life. Furthermore, markedly improved land acquisition compensation in Hangzhou has created newly emerging socio-economic problems amongst dislocated rural villagers. The paper reveals how different compensation measures have redefined rural collectives and land-lost rural villagers in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台湾地区的土地征收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介绍我国台湾地区的土地征收制度,对土地征收的目的、类型、征收补偿的范围以及土地征收的程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此基础上将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土地征收制度进行了对比,认为台湾地区土地征收制度在征收审核标准、执行程序以及补偿给付等方面的一些做法很值得大陆地区借鉴,以不断完善现行的土地征收制度。  相似文献   

15.
深圳土地整备作为政府主导推进的存量土地再开发利用的重要模式之一,需要对土地整备中利益协调情况进行针对性分析,继而探寻有效的利益协调路径。引入嵌套博弈理论,对深圳坪山新区金沙、南布和沙湖3个社区整村统筹土地整备试点工作的利益协调进行探析。研究结果表明整村统筹土地整备中利益博弈多层次嵌套开展,博弈的主要要素体现在土地、规划和资金3个方面。深圳整村统筹土地整备原农村土地利益博弈的根源主要来自对原农村土地现状权益和未来发展权益的合理确定,利益协调的路径需要在现状权益的认定以及未来发展权益的落实方面构建通路,这是解决原农村发展问题的关键和根本。  相似文献   

16.
With land as Nigeria's most important asset, successive local and central governments have sought to control the acquisition of land so that it may be put to optimal use by the population of 70 million. The author looks into the theory of land acquisition and its history in Nigeria,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a number of irrigation projects. He examines in depth the actions and attitudes of the developers in several cases and notes a lack of consistency and consideration on their part. The author records the resulting opposition to any irrigation project due to the injustices such schemes have engendered in the past. He suggests a set of guidelines to bring an Improvement in relations between land-owners and the authorities, so that development projects are not held back and finally implemented in an atmosphere of hostility.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我国的征地补偿机制存在补偿额度过低、补偿范围不明确、土地新增收益的归属不清晰等问题。文章以土地二元价值理论为基础,结合马克思的地租与地价理论及科斯定理,旨在提出自己关于征地补偿价格标准改善的可行性建议。该文将不动产估价中的市场比较法与收益法引入征地补偿机制中,提出以下建议:(1)集体与失地农民分开补偿,对于有相关权益的土地的损失也应纳入补偿的范围。(2)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相结合进行补偿,其中政府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在补偿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对集体的补偿以当前市价为基准进行补偿,可由市场比较法确定,对失地农民的补偿借鉴不动产估价的收益法,通过其净收益除于以当期活期存款利率为基础而确定的资本化率进行补偿。(3)政府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行政素养与专业能力,完善其执行与监督机制。(4)完善地籍管理工作,促进产权明晰。(5)新增收益应明确其来源问题,应归作产生新增收益投资行为的投资者。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定量评价征收和出让土地中的政府干预对土地资源从农业用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的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建立包含征收、一级出让和二级转让的多市场均衡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1999—2005年征收和出让土地中的政府干预造成江西省鹰潭市农地资源被城市建设用地过度占用达183.48 hm2,占总非农化面积的33.73%。研究结论:征收和出让土地中的政府干预造成农地过度非农化,致使农村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19.
英国强制征购土地的补偿制度及其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研究英国征购土地补偿制度,为完善中国征地补偿制度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英国强制征购土地具有完善的补偿制度,在补偿原则、范围、标准、估价方式以及仲裁等方面,均公允地考虑到当事各方的利益,中国征地补偿制度与之相比存在很大差异。研究结论:中国征地补偿制度不能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征地补偿制度改革应以逐步适应市场化需求为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类型与取得方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我国的土地使用制度,国有土地使用权可以与土地所有权相分离,国家可以将国有土地使用权通过划拨、出让、租赁、作价出资或者入股等方式,依法确定给单位或个人使用。与此相对应,单位或个人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根据取得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使用权、承租土地使用权和作价出资(入股)土地使用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