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2006~2015 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道10 省(市)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为依据,构建耦合评价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道10 省(市)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关系问题。结果表明:丝路中道10 省(市)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协调性不断加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有显著空间集聚性,整体呈“东强、中柔、西弱”的分布态势,地区分异化明显。建议推进均衡化发展,优化物流业自东向西辐射机制、大力增强中西部省区物流基础功能和产业带动能力,着力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道物流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同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协调发展度模型实证研究了2006~2015 年度我国省级区域的协调发展度。研究结果表明:从行政区划的角度,我国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度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从经济区划的角度,三大经济区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其中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显著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快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促进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匹配国家战略发展现代物流、建立多层级物流体系结构、强化经济落后地区物流建设投资以及丰富物流产业发展的金融渠道。  相似文献   

3.
本文为了研究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相互作用, 分析了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 间的关系, 构建了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指标体系, 借鉴容量耦合概念从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的 角度建立了耦合协调度模型, 以京津冀区域为例, 对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质量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 状态进行测度。 研究结果表明: 京津冀区域耦合协调度整体处于勉强协调发展类型以上, 技术进步与经济 增长质量存在时空差异, 从时间分布上看, 京津冀区域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从空间分布上看, 北京的协调度明显高于天津, 天津的协调度明显高于河北, 三省市之间存在不协调、 不平衡的现象。 本文 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京津冀区域协调度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政策建议, 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高 质量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加入WTO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市场开放程度的加大,我国建设现代物流业势在必行。而要实现我国的现代物流业,必须要先进行区域物流规划的建设。对区域物流进行整体规划,使之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并推动经济的发展。物流需求分析又是区域物流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物流需求分析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区域物流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关系到物流发展规划成功与否,同时也会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5.
通过选取多项指标构造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12年度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系统的耦合作用水平,结果发现:①两者的协调度还处于中低水平,除个别发达省份以外,大多数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滞后于区域经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刺激;②从空间分布上看,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表现为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不断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王军  邓玉 《工业技术经济》2021,39(11):62-68
港口与腹地的协调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为探讨较优的港口腹地协同发展机制, 本文以天津港、 营口港、 青岛港等九海港型国家级物流枢纽为研究样本, 基于 2009~2018 年统计数据, 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耦合协调度测算及机理分析。 结果表明: 九港口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 同一时间截面下, 港口协调发展水平差距明显, 其发展模式可分为稳步增长型和间歇增长型; 港口协调度主要受港口物流运作模式、 腹地产业结构、 区域集疏运网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任务, 对协调推进环境的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文系统梳理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相关研究, 基于鲍尔丁系统学原理构建协调度模型, 对2018 年我国31 个地区的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性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 我国各地区的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度差异较大, 北京处于优质协调发展阶段, 天津、 上海等6 个地区处于中度协调发展阶段, 河北、 内蒙古等14 个地区处于初级协调发展阶段, 黑龙江、 西藏等10 个地区处于勉强协调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互动协调的理论分析,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吉林省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老工业基地典型城市为例,对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耦合协调情况进行定量评估,发现:老工业基地城市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不高,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存在较强的动态反馈关系;产业集聚度提高和区域创新系统协调发展共同促使耦合协调类型的跃迁;老工业基地城市产业专业化程度提升的同时,区域创新水平也越高;区域城市间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耦合协调发展差距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9.
物流业对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经济增长点,本文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区域物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定量关系,运用边际和弹性经济分析方法,量化区域物流对地区经济的增长影响.以揭示吉林省物流业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互关系,并对今后吉林物流业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我国物流业与金融业之间多层面多维度的耦合与互动关系, 构建两者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 利用熵值赋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测算出 2003~2017年我国物流业与金融业的耦合关联度和协调度, 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两者耦合效应中的关键因素。 结果显示: 我国物流业与金融业之间的耦合协调水平不断上升, 经历了由失调到良好协调的状态改变; 铁路营运里程、 物流业就业人口数量、 物流业投入产出比、 社会融资规模和存贷比是物流业与金融业相互作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我国物流业与金融业发展的特点, 构建了反映物流业与金融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 采用基于熵权的动态耦合协调度模型方法, 系统研究了中国物流业与金融业协调发展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法研究影响两业协调的关键因素, 得出如下结论: 中国物流业与金融业的协调性经历了从不协调到勉强协调再到协调的变化过程, 且近几年基本呈现出协调发展的状态; 在反映物流业的发展指标中, 社会物流总额和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是影响中国物流业与金融业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反映金融业的发展指标中,M2 货币供给量以及金融业增加值是影响中国物流业与金融业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 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结论, 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提高生态效率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 同时我国大力倡导的可持续发展也对生态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选取2007~2017年长江经济带的相关数据, 利用区位熵和熵权法测算金融集聚和生态效率, 并将空间权重加入到耦合协调模型中, 对长江经济带的金融集聚——区域创新——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研究表明, 长江经济带的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在波动中不断演进且可以分为两个发展阶段, 以及长江经济带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发展模式, 可以分为子系统发展均衡且高度发展型、创新滞后型、生态滞后型以及金融集聚滞后型4种模式。据此, 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为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十一五” 规划初期、“十二五” 规划初期和“十三五” 规划初期经济数据的样本对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发展质量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表明, 京津冀区域整体发展水平有了实质性提升, 经济社会发展协同性在不断增强, 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发展逐步让位于经济、社会和生态更加均衡的发展。但京津冀区域发展能力不协调、不平衡现象仍然严峻, 社会发展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长三角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基于此, 提出实现京津冀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为推动区域发展质量提升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4.
在 “经济新常态” 的背景下, 电子商务迅猛发展, 极大地推动了物流产业的快速增长,物流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促进物流产业与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基于此背景, 本文构建物流产业效率测度指标体系, 利用DEA 测度物流产业效率, 以协同学原理建立物流产业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同发展模型, 并以全国21 个节点城市 2007~2016 年物流产业效率与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各节点城市物流产业效率与经济增长整体协同发展趋势缓慢,但总体呈上升趋势; 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异, 尚处于协同度较低的发展阶段。 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成因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区域协调发展对中国这样多民族的大国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论文科学地诠释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的演变与现状,探讨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系统准确地阐释了党中央有关宏观区域经济的政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构建城市系统指标体系,运用熵权赋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和分析了2005~2015 年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科技--人口--土地的综合发展水平、协调关系及演化特征。研究表明,从时序看,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科技、人口与土地基本处于低级耦合协调状态,人口发展和土地扩张仍是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而科技系统发展持续低迷,创新驱动格局尚未形成。从空间看,京津冀各城市耦合协调水平整体提升,逐渐形成以北京、天津为中心,沿京津发展轴、京保石发展轴蔓延的协调发展格局,而城市各系统协调发展呈现空间分异特征,“协调高地”与“协调失灵”局面并存。因此,应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形成人口多中心分布格局,强化土地利用协调管理,促进区域经济、科技、人口、土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系统协同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内在要求。抓住初级协同和高级协同这两个关键环节,坚持资源耦合、区域开放、目标一致、结构匹配等推进原则,促使各个经济要素相互配合、相互协作、互惠共赢,加速系统结构状态的优化,是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系统耦合视角出发,全面剖析数字经济与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的耦合协调机理,基于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并分析其时空特征和空间效应。研究表明:2011~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和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但区域差异性显著;二者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由低度协调升至中度协调,耦合协调度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特征;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局部空间集聚类型以L-L集聚为主,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东北区域。为促进数字经济和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协调发展,需进一步发挥高值地区的辐射带动效应。  相似文献   

19.
马骁 《工业技术经济》2019,38(5):121-126
本文构建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指标体系, 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测度了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的有序度和协同度, 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北京区域经济协同有序度较高, 天津和河北区域经济协同有序度较低; 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度经历了先上升、 后下降、 再上升的过程, 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关系不稳定, 协同效应不明显,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工业水资源效率与工业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EBM模型和基于熵权法的综合评价模型,分别测度黄河流域九省(区)工业水资源效率及工业经济发展水平,然后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最后通过莫兰指数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2010~2021年黄河流域整体工业水资源效率高于工业经济发展水平,且皆呈上升态势;二者处于高级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由中等协调进入良好协调阶段;各省(区)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所处阶段不同,且耦合协调度总体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具体多表现为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高-高集聚区常包含山东、河南和山西,其数量及具体构成最稳定,使得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呈现出“强者恒强”的空间集聚特征。因此,各省(区)应立足于比较优势因城施策,强化科技赋能作用,促进省(区)间互联互通,发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结合作用,提升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