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电力市场中的竞争和垄断既要遵循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又要符合电力工业自身的特殊规律;电力监管既要遵循监管经济学的共同原则,又要考虑电力产业自身的技术经济特点。电力市场中的竞争、垄断与监管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2007年,是我国电力监管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 今年电力监管工作的总体指导原则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积极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电力产业政策,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为主线,以确保电力安全可靠运行为重点,认真做好电力监管各项工作,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能力,为促进电力工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一、确保电力市场安全是电力监管的重要内容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对电力供应的要求将越来越高。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形势,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国际竞争力,也都要求电力工业为社会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打破垄断,引入竞争,降低成本,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是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但这一目标必须以电力市场安全为前提。电力事故是社会的灾难,电力安全是最大的效益,离开了安全,一切都无从谈起。作为电力市场的监管机构,国家电监会要把保障电力市场安全作为一切工作…  相似文献   

4.
基础设施产业监管理论研究:以电力行业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规制经济学和电力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以电力监管为例,本文对基础设施产业监管理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本文的分析表明,电力监管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不仅和行业的自然垄断特性密切相关,也取决于电力行业独特的技术经济特征,同时,中国的经济转型也要求电力监管的持续存在。随后,本文提出了电力监管的四个目标:确保行业持续、稳定发展;提高行业投资和调度效率;促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以及保证公平等社会目标的实现,并对这些目标的具体内涵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5.
继东北和华东之后,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启动建设的第三个区域电力市场——南方电力市场建设工作正式启动。4月9日,国家电监会在广州召开南方电力市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电监会主席柴松岳出席了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电监会副主席史玉波主持会议。据有关负责人介绍,建立政府监管下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南方电力市场,  相似文献   

6.
自2002年我国实施电力体制改革以来,电网企业走向如何一直是电力改革争论的焦点.笔者认为,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是大势所趋,国家终将放开售电环节竞争.不仅在发电侧引入竞争,建立电力批发市场,更为重要的是在售电侧引入竞争,通过用户自主选择零售商建立电力零售市场.那么,售电侧引入竞争后,电力公司如何采取管理对策呢?  相似文献   

7.
《中国电业》2003,(8):6-7
为规范区域电力市场的建设和运营,维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确保区域电力市场试点的顺利进行,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近日颁发了《关于区域电力市场建设的指导意见》、《电力市场运营基本规则(试行)》、《电力市场监管办法(试行)》、《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功能规范(试行)》等文件,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国电业》2005,(12):18-20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维护电力市场秩序,保证电力市场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根据《电力监管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业》2007,(5):30-31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十五”期间,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政企分开、厂网分开基本实现,发电领域竞争态势已经形成,电力企业活力得到增强,电价改革不断深入,区域电力市场开始建立,电力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电力监管体制建设取得进展。在推进电力体制改革过程中确保了安全生产和电力正常运行,保持了干部职工队伍的基本稳定,电力工业快速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是,电力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果只是阶段性的,改革任务尚未全部完成,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十一五”期间,要抓住电力供需矛盾缓解的有利时机,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借鉴国际成功改革经验,巩固已有改革成果,把电力体制改革继续推向深入,促进电力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人民群众得到质优价廉的电力服务。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下一阶段的改革任务,现就“十一五”期间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0.
自2002年我国实施电力体制改革以来,电网企业走向如何一直是电力改革争论的焦点。笔者认为,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是大势所趋,国家终将放开售电环节竞争。不仅在发电侧引入竞争,建立电力批发市场,更为重要的是在售电侧引入竞争,通过用户自主选择零售商建立电力零售市场。那么,售电侧引入竞争后,电力公司如何采取管理对策呢?  相似文献   

11.
电力产业重组中的规制和放松规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经济学理论,介绍了电力市场建设阶段的竞争和规制理论,探讨了中国电力市场的规制制度和规制效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电力市场建设、审批权等一系列当前电力工业界热门论题的经济学本质,时仍处于探索阶段的中国电力产业重组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日本电力体制改革最新动向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根据日本电力体制改革进程计划,结合电力市场化改革成效的分析评价结果,2008年7月日本出台了第4次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主要举措包括推迟电力零售侧准入的全面放开,在维持现行体制的前提下,采取措施进一步激发电力市场活力、提高供电可靠性。通过对日本第4次电力体制改革背景及内容的分析,认为日本对改革进行跟踪调查、注重改革过程中各方利益的保护、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全面评价改革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3.
沈培新 《电力技术经济》2005,17(3):56-58,65
美国电力工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开始改革。二十多年来,美国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在建立电力批发市场方面以及在建立区域输电系统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对电力企业实行放松管制、引入竞争机制,开放输电网络、市场定价,无歧视入网、搁浅成本的处理、输电系统的信息透明化等,最终使美国的电力系统效率更高、电价更低,服务质量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电力市场中市场势力受供给和需求刚性、市场竞争政策和制度安排,以及输电堵塞等因素影响表现出特殊性。电力市场势力不仅受到主导企业市场份额的影响,还更多地受企业之间战略相互作用或博弈效应、市场需求弹性、竞争性边缘企业供给弹性、边缘企业的市场份额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与电力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技术性结合在一起,使规制很难有效进行,在电力市场中产生了明显的市场势力结果。限制电力市场中市场势力的根本途径是设计特别的市场竞争政策和交易制度。  相似文献   

15.
国际电力体制改革经验及对中国的启发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张驰 《电力技术经济》2007,19(1):8-11,20
迄今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的电力改革实践对我国电力改革有几点基本的启示。(1)电力、经济、资源、政治、社会和文化价值等多方面的起始条件不同,决定了各国改革选择了不同的路径和垂直垄断结构的分拆顺序。没有一个模式是中国可以照搬的。(2)电力改革不仅有特性,而且有共性。我国电力改革在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的同时,必须遵守电力市场改革的共同原则。(3)按照主要的原则,我国下一步改革需要进一步明确改革的多重目的及主次关系,对症施治;加强电网发展,为电力市场提供基本物质保证;着眼于电力市场运作,无论如何分拆必须坚持电网运营与市场参与者相独立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美国加州电力市场,从不同角度详细分析了加州电力危机发生的原因,并结合当前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的现状,对我国电力市场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摘要:基于贝尔理论和有效竞争理论,分析了在传统电力行业发输配售一体化的垄断经营主体基础上,通过电力市场化改革构造适应竞争需要的电力市场主体的理论基础。在电力市场化改革中,适用贝尔理论,核心问题是要确立传统自然垄断经营主体实行竞争性环节和垄断性相分离的原则,并构造电力行业市场主体;适用有效竞争理论,其核心问题是要解决电力行业市场主体的数量和规模问题。就有效竞争标准在电力行业市场主体构造中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在我国,未来电力市场主体应当是“发电侧和售电侧”主体多元化,输配电环节实行政府监管下的单一主体垄断经营。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价值规律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的介绍,论述了电力市场运营机制中的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电价机制的实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电力市场中供求机制与价格机制的相互关系,并对价值规律在国外电力市场中的研究和在国内电力市场化改革中的作用作了相应的阐述,目的是希望在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充分注意电力工业固有的特点来运用价值规律.  相似文献   

19.
在四个方面阐述了电力市场的合理补偿原则与核心竞争模式:一是电力市场中的经济补偿与核心竞争模式关系;二是不考虑网络安全限制时的竞争模式;三是考虑网络安全因素时的补偿及竞争模式;四是考虑电力市场发电资源优化配置时的补偿及竞争模式,并作出了三点结论。  相似文献   

20.
发展中国家由于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低,在电力市场化改革中遇到了很多教训。电力市场的目标模式是零售竞争型、但发展中国家受制度、资本市场、人力资源、技术的约束,难以直接实现目标模式。渐进式改革路径更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电力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