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罗小青 《魅力中国》2010,(1):125-125
2006年秋季浙江省的各所高中开始实施新课程教育,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依据新课程的理念和思路,大胆地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在一场“既试验课标又试验教材”的数学教育变革中,及度的把握教学内容、学分考试与认定、信息技术整合等。从而使数学新课程的实验能够到达“光辉的顶点”。  相似文献   

2.
陈心心 《魅力中国》2013,(11):215-215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精辟地指明: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这与我们当前正在推行的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养成主动深入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数学的头脑去思考问题,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因此,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生活数学”教学已成为新型数学课堂的一大风景线。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对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显得很重要。  相似文献   

3.
杨春权 《魅力中国》2013,(20):200-200
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数学教育目的就是让每个人能掌握有用的数学,从数学教育中尽可能多的得到益处.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适合新课程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每一个教学者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新课标培训和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注意。一、教学思路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焦旭 《魅力中国》2012,(32):144-144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谈松华说:“21世纪教育的最大变化是教育正在变成学习与交流的活动,将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将从规范的统一性转变为选择的多样性,将从维持性学习转变为创新性学习”。也就是说新课程教育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为核心的教育。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校对课堂教学实行自我创新,百家争鸣的政策。因而各种各样新的教学模式走进了我校师生的生活。随着我教学观念的不断的更新,在实践中对数学新课堂模式不断探索和完善。使我们的学生充分”动”了起来,极大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数学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我的数学课堂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黄超 《魅力中国》2013,(5):218-218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环节来达到教学目的。数学课程还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自身的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的发展中选取有关数学研究问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一样,是从特定的数学角度和途径让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实例,通过亲身体验进行数学的学习。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有助于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变传统的“接受性、训练性学习”为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它有利于克服数学教学中注重教师传授而忽视学生发展的流弊,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研究”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梁景锋 《魅力中国》2014,(12):127-127
新课程要求初中数学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本文对新课程改革后的数学教学提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7.
赵国华 《发展》2009,(6):100-100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是关注人全面发展的课堂,不同的人应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课堂上,学生应享受着自由的快乐,感悟着学习的乐趣,体验着成功的愉悦。反思我们的数学课堂,学生普遍认为枯燥乏味、机械繁杂,令人生畏。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追寻和创设愉悦的数学课堂环境,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多多思考。  相似文献   

8.
马佳丽 《魅力中国》2013,(14):175-175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过程。”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去建构对数学的理解。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张琦 《魅力中国》2014,(14):219-219
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切入点,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事例中,逐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和思想方法。把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结”起来,让智障学生在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的“交互”中获得直观经验,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改革和尝试。  相似文献   

10.
王世平 《发展》2009,(7):106-106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在数学学习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新变革,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开展数学教学,现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吴少均 《魅力中国》2013,(32):233-234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新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什么样地方法,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如何在减负的呼声中,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向教师“教”要效率,向学生“学”要效率的“有效教学”活动,将以科学的理念引领,开展教学“反思”活动,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客观的评价机,“减负增效”才能得以实施。下面根据本人的教学谈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张改红 《魅力中国》2010,(12):84-85
《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习将成为一个人的终身需要和过程,教育也将从传统的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会学、能学、善学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质。正所谓金子固然珍贵,点石成金的本领更难能可贵。因此,加强学法指导,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是目前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刘华健 《魅力中国》2010,(21):24-24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很多学生是为“父母”而读,为“老师”而读,为“分数”而读,这种学习的方式往往是“事倍而功半”或是“高分低能”。因此,素质教育在我们教学改革中的实施是势在必行,本文主要针对新课程数学教学中的“快乐教育”问题进行相关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学习数学不仅仅是把知识装进学生的头脑,更重要的是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把数学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自己的“见解”、自己的“思想”。整合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开放式教学方法走进数学课堂,是实现师生相互交流,提高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杨秋瑶 《魅力中国》2010,(17):265-266
怎样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变单调、枯燥的数学问题为活生生的生活情境,将“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让学生都喜欢学习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结合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生活化的数学知识学生都比较喜欢,所有的小学数学知识都可以生活化,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尽量寻找身边的数学。  相似文献   

16.
李永林 《魅力中国》2014,(5):230-231
面对新的课程标准,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只有观念转变了,我们才能走出创新教育的路子,否则仍旧会“穿新鞋走旧路”。新的课程理念凸现出“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深层次的数学历史,文化背景的展示,体现数学对社会的发展的巨大作用,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课堂实践中老师注重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不仅获得科学知识,科学研究方法,同时,贯穿始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从更高层次来看,数学教育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播,能力的培养,更应是一种文化的熏陶、素质的培养。下面根据本人的教学谈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翁静 《魅力中国》2013,(22):143-143
思维科学是培养人才的科学,是一种推测、发散、想象和创造的思维过程。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认为,发散性思维是指“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它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在当今时代,小学教育正着实贯彻和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呢?  相似文献   

18.
蔡婷 《魅力中国》2009,(1):115-116
长期以来,高等数学总是会让学生望而生畏的最“无情”式学科。问题的原因是许多高数教师总是把本来就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强以“满堂灌”、“填鸭式”的方式向学生灌输,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而今,如何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大面积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积累了一些课堂教学授课经验,也听过其他学科课堂教学,经常会看到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很快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  相似文献   

19.
陈亚兰 《魅力中国》2010,(34):262-262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学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释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释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质量的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这是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中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在新课程的形势下,如何使教师提升专业水平.成长为符合现代教育发展需求的“新”而“成熟”的教师?身为新课程理念下的一名教师,笔者以为“读书——研究——反思”正是新课程下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张海燕 《西部大开发》2009,(12):109-109
新课程改革对数学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加强高师数学专业学生的数学教育价值观教育可以从源头上解决教师的数学教育价值观念的更新问题。树立全新的数学教育观、实现数学的教育价值,关键是正确认识数学教育的人文主义价值观和科学主义价值观的重要性及其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