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光华 《魅力中国》2009,(5):152-153
在一个班集体中,后进学生是客观存在的,有先进就比有后进,如何去做转化工作?这是我们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应该重视的问题,我认为后进学生是想进步而落后在后面的学生。其“进”是本质,其“后”是现象。落后是暂时的,是完全可以改变的。我们厂把青少年比作祖国的花朵。先进学生是花朵,后进学生同样也是花朵,不过是暂时的“病虫害”,使之逊色罢了,它更需要园丁去关心和爱护,  相似文献   

2.
孙义雄 《魅力中国》2010,(24):130-130
每一所学校的每一个班级,都存在着一部分成绩差或道德行为差的学生,也就是所谓“后进生”。因此,帮助教育这些学生,使其由后进转化为先进,不仅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而且对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都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辛爱芳 《魅力中国》2010,(31):309-30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正视后进学生与优秀学生存在的差异,采取恰当的手段,努力促进后进生的发展,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从而全面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我们常把学生比作是早晨的太阳,那么后进生可能就是迟升的朝阳。比起其他学生,他们更需要老师的细心呵护,谆谆诱导……“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这句话也许夸张了些,却实实在在地告诫我们,对待后进生切莫疏忽大意。作为一个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也应该有能力帮助这些后进学生,使他们也能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如何使后进生转化为合格的学生呢,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5.
朱超 《魅力中国》2013,(11):236-236
本文运用观察法、数理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新乡市中学在校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对“积极向上层”田径后进学生的分析,找到后进的原因。提出改变现状的对策。从本文的调查分析中可看出“积极向上层的田径后进生”并不后进,只要学生、教师、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提高“积极向上层的田径后进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6.
马维娟 《发展》2010,(11):144-144
"后进生"是指思想品德发展上距离教育目标的要求较远,在思想行为上存在较多的缺点,在学习上暂时落后于一般同学的学生。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遗传因素、家庭原因、社会原因、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等。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7.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素质及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影响、往往会分解成多种不同层次、出现先进后进的差别,出现这样的差别,除了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也起着作用;除了教育的外在环境,教育方式也参与影响;除了生理因素,l心理因素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我们教育目标:是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进步,得到提高。这样就应注意研究后进生的形成特点,表现形式,重视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做好这一工作。从个体意义上说,是帮助“这一个”同学,排除思想、行为和习惯上的障碍,赶上队伍,达到所要求的标准,在人生道路上塑造好自我。  相似文献   

8.
童月红 《魅力中国》2010,(17):310-311
后进生,是指思想上和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有与一般学生不同的特点:自卑感强,因为他们受到父母的训斥、怒骂,同学的挖苦、瞧不起,老师的冷落,使他们感到很自卑。逆反心理强,因为别人的瞧不起,他们表面上逆来顺受,心里却有很强的逆反心理。但他们又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就像久旱的小苗,渴望得到甘露一样,他们也想得到同学、老师、家长的关爱。特别是班主任的关爱。  相似文献   

9.
张忠祯 《发展》2011,(10):174-174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认真对待他们,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要用爱来激励他们,这些迟开的“花朵”才会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田新平 《魅力中国》2014,(26):181-181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我特别注意后进生的转化问题,对后进生的成因及其对应的教育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偶得几点浅显认识与各位同仁切磋。  相似文献   

11.
李巨涛 《黑河学刊》2007,(6):116-117
小学后进生的教育和转化是小学教育工作者工作中的一个难题。作为小学班主任,要做好班级教育工作,就要做好差、弱学生即后进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要对小学后进学生心理特点进行分析,提出教育和转化小学后进学生的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12.
沙选花 《魅力中国》2010,(22):247-247
在我们的创造性教育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骨头,尖子生是祖国的花朵,“后进生”也是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后进生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后进生的转化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效果。后进生对学习有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学习缺乏自信心和竞争力。后进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大部分后进生都是后天形成的.下面就对后天形成的后进生浅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介绍了“雁行模式”的理论,这主要包括赤松要和小岛清两个人的理论成果;继而回顾了日本自“开国”以来的两次赶超成功的经验。“雁行模式”虽然有其合理性,但它不能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带出落后的境地,反而处于“赶超困境”之中。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由于在现有的世界经济结梅的对抗性,并用“中心-外围”理论解释了这种困境,指出发达国家为了获取巨大的利益,会有意无意地把先进国与后进国的科技差距固定化,使接受“雁行模式”的发展中国家成为依附于发达国家的“次生型”经济体。这也说明我国提出“自主创新战略”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后进生作为现代“教育病理”的最明显的征兆之一,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社会问题。后进生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尽管我们很不愿意针对正在发展、成长着学生提及“差生”、“后进生”这样的字眼,但我们确实也回避不了这类学生的存在。既然我们不能回避他们的存在,我们更不能排斥他们,那么我们就必须关注他们,更需要寻找有效的教育转化他们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每个班级都有相对较差的后进学生,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任务,要注意做好“五多”:多关心了解后进生;多鼓励鞭策后进生;多联系家长共同教育后进生;多点耐心不放弃后进生;多加强教育管理后进生。使后进生转变为合格有用的社会栋梁之材。  相似文献   

16.
王彩贤 《西部大开发》2011,(2):156-156,185
作业评语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功能,可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是师生对话的一种方式。学生阅读作业评语是对语言的实际运用,作业评语可以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作业,让优秀学生更优秀,中等学生改正缺点,发扬成绩,后进生树立信心,从后进变为先进,从而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和动力.  相似文献   

17.
庄启传 《浙江经济》1999,(12):28-29
中国进入WTO,既是接受挑战,更是难得的机遇。利弊相端,利大于弊,利在长远,弊在暂时,关键在于我们自己怎么认识、怎么对待,怎么把握自己。所以,我们有个观点,迟“入世”不如早“入世“,未“入世”视作已“入世”,在实际运作中,将“纳爱斯”一切工作置于改革开放和“入世”的大背景去思考、去定位。这是促使纳爱斯人增强危机感、使命感,对一切工作高起点、严要求,并在各方面取得成效,在短短几年内成为中国最大肥皂工业生产基地的难得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18.
欧美社会的经济管理代表着浩浩荡荡的潮流。确实有值得我们学习的精巧东西。但是,西方社会的所有进步。他们可以称之为文明的东西,没有一样不是非主流社会反抗和斗争的结果。有先进的资本主义,也有野蛮落后的资本主义,潮流并不是无可置疑,特别是其明显的“弊政”。学习人家  相似文献   

19.
袁毅 《重庆与世界》2017,(21):84-85
想说爱你,并不容易 “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声中有爱迪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暂时落后的学生,更不能把这样的学生放在一边凉起,不管不问。这是因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随着老师的教育、启迪、帮助,他们都会发展、变化。就算他们不能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我们也要用“亲亲教育”的理念浇灌孩子的心灵,让他们最终成为最好的自己。以下是我自己的一个“亲亲教育”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差生、潜能生、后进生这是对学习有问题学生称渭的演变,道出教育观念的改变。“差生”字眼刺人,伤人自尊;“潜能生”潜力且有,贵在挖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