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标在先权是能与商标专用权对抗的权利,体现了法律平衡各种权利的功能,我国2001年修订的《商标法》第九条、第三十一条明确提出了对"在先权利"给予保护,符合国际立法趋势,也适应我国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商标法要实现真正保护在先权利又不影响整个商标法体系的整体布局,需要不断完善在先权保护制度,进一步清晰规范在先权利的概念和适用范围,设定受法律保护的在先权利应具备的特征以及建立保护在先权制度的法定程序和执法原则,弥补目前立法的不足之处,使此项制度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毛思婧 《现代商业》2014,(30):270-271
商标的使用许可是商标专用权的延伸,能够有效的实现商标的功能价值。但在目前,由于我国商标立法的不完善,司法实践监督管理处罚不严等原因,商标使用许可出现了失控现象。商标使用许可制度给双方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带来的风险。本文主要从商标法第四十条法条解读入手,对于商标许可制度结合案例进行探讨归纳,最后从许可方的角度分析如何避免商标使用许可所带来的风险,提出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裴铮  石亚坤 《商》2013,(13):283-283
近年来,声音商标注册逐步得到国际层面上的承认,我国商标法修订草案中也有限地扩大了商标注册的形式,"声音"商标的注册有望有望被允许。但作为非传统商标的一种,声音若被注册成商标,将会出现很多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立法和实践经验,试图对声音商标的概念特征以及声音商标在我国的适用性、必要性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商标法第三次修改及非传统商标保护制度的完善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黄晖 《国际贸易》2001,(12):40-43
为完善我国商标保护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商标专用权的保护,促进经济的发展与繁荣,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进程,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1年10月27日对我国商标法进行第二次修改,修改后的商标法已于12月1日生效.  相似文献   

5.
"显著性"要求与TRIPS协定下商标注册制度具有密切关系。具有显著性是商标获得注册的基本条件,但TRIPS协定只是在形式方面为WTO成员设置了认可显著性商标符合注册条件的义务。成员有权自行认定商标显著性的具体标准,但同时应遵守一定的纪律约束。商标的显著性可以分为固有显著性与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对于后者WTO成员可以自行认定。中国商标法中的显著性要求符合TRIPS协定最低义务标准,在第三次商标法修改中应突出商标注册的显著性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四种商标专用权获得途径--靠使用获得商标专用权制度、不注册使用与注册并行而两条途径均可获专用权制度、先注册后使用制度、不注册使用与注册使用并行仅注册才能产生专用权的制度进行分析,并就当前我国选择第四种制度原因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近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第6号令公布了修改后的《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简称6号令),这是继商标法和商标法实施条例对以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制度保护地理标志明确作出规定以后,对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进一步规定,标志着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鉴于6号令主要修改了有关地理标志注册的内容,因此,本文仅对这个问题进行阐述,有关内容来源于作者参与的工作。一、我国保护地理标志的历史和现状1993年,我国修改后的商标法实施细则第6条规定:“经商标局核准注册的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受法律保护”。并规定“集体商标、…  相似文献   

8.
周语 《商》2013,(20):235-235
商标先用权制度一直是我国法律实务界和理论界共同探讨的问题,我国《商标法》在此之前虽然经历了三次修改,但都没有采纳商标先用权制度。这就导致我国在司法实践中只能将在先使用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商标认定为侵害注册商标专用权,判决在先使用人停止使用商标并且赔偿损失,这也造成了很多不公平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商标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申请注册的商标,凡不符合本法有关规定或者同他人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已经注册的或者初步审定的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由商标局驳回申请,不予注册。《商标法》第二十八条是当事人在商标评审案件中援引最多的法条之一,从商标本身的角度来讲,如果系争商标与他人在先商标构成同一种或类似商品上的近似商标,应不予核准注册或撤销注册,但亦有例外。  相似文献   

10.
2013年,是中国商标事业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一年。30年前,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部知识产权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正式施行,开启了知识产权法制建设的新征程,翻开了商标事业蓬勃发展的新篇章。30年后的今天,《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决定》表决通过,历时10年的第3次《商标法》修改工作终于圆满画上句号,新修改的《商标法》(以下简称“新《商标法》”)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为推动商标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我国涉外贴牌生产中围绕贴牌商标的"侵权"问题已经产生了不少的法律纠纷和诉讼。但是对此我国并没有明确的司法解释,法院的判决也相互冲突。根据侵权行为构成的法理分析、《商标法》第52条中商标使用的分析和利益衡量原则,涉外贴牌生产企业的贴牌行为不应视为商标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12.
《商标法》第三次修改的基本目标是方便申请人注册商标、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加强商标专用权保护。商标评审作为商标授权确权的重要环节,对于公平合理地授予或确定商标权利,保护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次《商标法》修改中加大了对恶意注册的打击力度,对商标评审程序作了一定的修改,并规定了商标授权确权的审限,将对商标授权确权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北京工商》2003,(6):64-64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简称商标法)第三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的注册和管理,依照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和本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 第三条 本办法有关商品的规定,适用  相似文献   

14.
现代商业竞争被称为"眼球经济",商家消费者为了吸引消费者注意力衍生了许多"搭便车"的行为,对于此类行为的定性一直是司法中的疑点。现代制度把"混淆可能性"作为认定商标侵权的标准,通过对"混淆可能性"的解释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补充可以很好地解决商标侵权认定中的难点,把"商标性使用"作为侵权认定的标准,会造成商标法体系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15.
商标注册制度已经成为国际上通行的制度,而商标注册的自愿性又使得在实行注册原则的国家里注册商标与未注册商标并存。目前绝大多数国家的法律制度中包含了有关保护未注册商标的规定,只是立法形态不同而已。尽管我国新商标法增加了未注册商标的保护,但保护不完善,规定不系统、不明确。  相似文献   

16.
《商标法》的这次修改得到了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酝酿时间长达十年,因此准备充足,论证到位。作为中华商标协会的工作人员,我注意到了此次修改对商标代理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增加了3条规定,这就是第十九条、二十条和六十八条。通过对这些条款的认真研读,我认为增加的规定充分考虑了我国商标代理行业的现状,出台的管理手段能够满足商标代理行业监管的需求,必将进一步规范我国商标代理行业的秩序,促进商标代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虽然我国《商标法》明文规定,商标转让必须到国家商标局履行核准手续,商标争议由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但地方法院越过国家商标局和商标评审委员会,在民事判决中直接确定商标权归属的案子,每年仍有约1000件。我国《商标法》第2条规定:“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商标局主管全国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中国人民共和国商标法》颁布30周年。改革开放后商标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从一个特殊角度,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成就,记录了我国商标事业发展的足迹,也记录了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巨大变化。作为长期从事商标史研究工作的工商干部,本文作者简要回顾了我国近代100年来各个时期商标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以史为鉴,我们相信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商标法律制度还将不断完善,商标管理制度也将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产业的勃兴、社会的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姜亚兰 《商》2001,(6):44-44
2001年2月20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作出了《关于撤销第738266号“海尔滋”商标的决定》(商标撤字[2001]第73号)。该决定指出:北京创思导商务咨询中心以“海尔滋”商标注册人连续三年停止使用为理由,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撤销东台市海尔滋营养保健食品制造公司在第30类茶商品上注册的第738266号“海尔滋”商标。国家商标局受理后,依法通知商品注册人东台市海尔滋营养保健食品制造公司在法定期限内提供使用“海尔滋”商标的证明,但该公司未能提供。国家商标局遂根据《商标法》第30条第(4)项及《商标法实施细则》第29条规定,决定撤销第738266号“海尔滋”注册商标。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涉外定牌加工商标侵权实际案件出发,通过对该类纠纷中认定构成侵权的主要案例及主要理由、不认定侵权的主要理由及规定和区别情况加以认定的主要观点的研究,着重分析商标侵权认定的实质要件、"商标使用"含义的理解等法律问题,同时对于商标侵权纠纷中的利益主体、商标地域性及国际贸易分工合作等进行综合考量,提出对该类纠纷的法律适用应当考虑3个方面,包括对我国《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一)项合理解释、工商海关部门行政查处与司法衔接以及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