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化工科技市场》2009,32(8):51-51
近日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采用该所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在广东省博罗县建设的千吨级生物质气化合成二甲醚(DME)示范装置,一次投料试车成功,实现全流程贯通。这标志着生物质气化合成二甲醚技术初步具备产业化能力,对生物质化工的高端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该项目以木粉、秸秆、谷壳等生物质废弃物作为原料,通过流化床气化与焦油催化裂解造气作为气头,实现了在千吨级装置上由生物质一步法合成绿色燃料二甲醚。该套技术已经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合成2,3,4,5-四氟苯甲酸的8条工艺路线,按采用主要原料来分,它包括:四氯苯酐法,四氟苯甲醇法,邻苯二腈法,四氟苯法,八氯萘法,N-苯基四氯邻苯二甲酰亚胺法等.对其中四氯苯酐法和N-苯基四氯邻苯二甲酰亚胺法,由于原料易得,操作条件适宜,容易工业化等原因作了重点叙述.合成步骤一般采用缩合、氟化、开环、脱羧和水解等反应合成2,3,4,5-四氟苯甲酸.2,3,4,5-四氟苯甲酸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尤其是合成第3、4代喹诺酮抗菌药物的重要原料或中间体,如合成:洛美沙星、司氟沙星、氟罗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芦氟沙星等.从发展趋势看,世界抗菌药物市场正在由头孢菌素向喹诺酮药物转移,所以,开发2,3,4,5-四氟苯甲酸具有璀璨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白友文 《浙商》2008,(17):60-61
昂立康也曾考虑过多元经营,但立足自身是小企业的实际,经过权衡,昂立康决定走专业化道路,采取单点强攻战略,积极做精、做专、做高、做大头孢菌素类原料产品。  相似文献   

4.
<正> 广东梅州市的罗先生,在报上看到武汉某科技有限公司刊登的跨世纪能源——新型低成本高能合成液化气广告,觉得前景诱人,于是就前往武汉实地考察,并与该公司签订了《技术转让合同》。合同约定:该公司(甲方)将合成液化气生产技术转让给乙方;保证化工原料在乙方当地易购并保证每瓶气生产成本不超过20元。乙方向甲方支付技术使用费8800元。罗带着合同回到梅州市购买原料生产,但跑遍了整个市区都无法买到生产合成液化气的原料。他向武汉该公司求助,该公司置之不理。一气之下,杨先生找到律师事务所准备起诉该公司。当他向律师说明事因并出示了与该公司签订的《技术转让合同》时,律师看后对他说,你中了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了醋酸低级醇酯产品的用途和市场趋势及原料醋酸的生产现状,重点介绍了醋酸低级醇酯系列产品的不同合成方法及其特点,并对所用催化剂的特点及制备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直接合成法生产氧化铁黑工艺的缺陷,提出氧化合成法,并利用钢铁酸洗液和烧碱为原料,制出着色力比直接合成法产品强1倍的氧化铁黑。  相似文献   

7.
技术转让     
《化工科技市场》2010,(6):62-63
三氯吡啶醇钠技术 技术简介:三氯吡啶醇钠是合成高效低毒农药毒死蜱的关键中间体,该工艺采用固定床催化氯化技术制备得到四氯吡啶,随后四氯吡啶经过水解生成三氯吡啶醇钠,产品纯度〉85%,收率在90%以上,该工艺较环合法合成三氯吡啶醇钠的成本低,对环境污染少。  相似文献   

8.
《化工科技市场》2007,30(1):62-62
1 产品和技术简介 偏硼酸钙是无碱玻璃纤维生产的原料,目前国内无碱玻璃纤维生产中主要使用从土耳其进口的硬硼钙石。虽然,国内曾开发出硼酸钙的合成工艺,但产品中的氧化钠含量较高,无法满足无碱玻璃纤维生产;且副产的钠盐中含硼较高,应用范围受限制。本项目利用硼矿和石灰为原料,直接制取偏硼酸钙,母液中的钠和硼综合利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化工科技市场》2007,30(10):60-60
成果简介 该项目以三乙铵和氯化苄为原料,在光催化的作用下,在非水低沸溶剂中,在一定的温度下合成苄基三乙基氯化铵产品,产品收率及产品含量分别达到93%和99.3%。该项目在研制过程中,筛选溶剂并采用紫外光催化,降低了反应温度,缩短了反应时间,从而使得产品质量和反应收率都达到了理想的水平。该项目不产生废液废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化工科技市场》2002,25(11):37-37
本发明的沸石膜包括一层结晶层,该结晶层可作为具有分子过滤特征和活性分离膜。该薄膜在酸性介质和高温下均具有高度稳定性,适合用于蒸馏、萃取或吸附等化学和物理分离过程,该膜所用载体物质具有渗透能力,采用的合成沸石的原料是一种含有晶体组分的溶液,合成过程导致了载体材料中活性分离层的结晶化,所得膜具有确定的孔孔尺寸并具有弹性,所得的沸石膜结构单一,生产成本较低,同时不容易受到机械应力的损伤,通过结晶过程,在载体材料中可制得具有高稳定性,适用于化学、机械和热分离过程的活性分离层陶瓷膜。  相似文献   

11.
国际贸易对一国研发投入及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贸易对一国自主创新能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国际贸易的这种效应,不是通过增加一国研发投入而是通过提高研发投入的利用效率来实现的。通过引进技术创新所需要的中间投入品、商品和技术,获得处于世界技术前沿的新技术、新产品信息,借鉴先进的研发管理技术,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中间产品贸易的技术溢出是国际贸易影响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之间工资差距的一个重要机制。本文构建了一个理论框架,从中间产品贸易及其技术溢出效应的角度解释发展中国家相对工资差距不断扩大的现实。发展中国家从技术前沿的发达国家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中间产品,一方面可以使发展中国家间接地分享国际先进的R&D资本;另一方面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技术学习和模仿的机会。由于资本与技能的互补性和技术学习的技能偏向性,中间产品进口使发展中国家增加了对熟练劳动力的相对需求,从而扩大了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之间的工资差距。  相似文献   

13.
DSD酸系列中间体下游产品的开发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SD酸及合成DSD酸过程中的中间过渡产物NTS酸、DNS酸和DNS酸单还原的产物ANSD酸,这四种化合物统称DSD酸系列中间体,它们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本文全面系统地介绍了DSD酸系列中间体下游产品的开发应用现状,它们可用于荧光增白剂、直接染料、酸性染料和活性染料的合成,本文介绍了它们的合成原理,列出了主要品种的化学结构式、C.I.索引号、CAS登记号、国内外主要商品名称,展望了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DSD酸系列中间体下游产品的开发应用及展望(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SD酸及合成DSD酸过程中的中间过渡产物NTS酸、DNS酸和DNS酸单还原的产物ANSD酸,这四种化合物统称DSD酸系列中间体,它们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本文全面系统地介绍了DSD酸系列中间体下游产品的开发应用现状,它们可用于荧光增白剂、直接染料、酸性染料和活性染料的合成,本文介绍了它们的合成原理,列出了主要品种的化学结构式、C.I.索引号、CAS登记号、国内外主要商品名称,展望了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中国融入东亚生产网络的现状,采用反映进口中间产品在国内的产业循环效应或产业波及效果的净附加值指标来衡量中国融入东亚生产网络后归属于中国的直接的贸易利益。基于1992-2007年期间中国20个工业部门从东亚进口的中间产品在国内产业循环后所创造的净附加值分析表明:从净附加值的绝对量来看,中国工业部门从东亚进口中间产品所创造的净附加值增长迅猛,且在从世界进口的中间产品所创造的总的净附加值中平均占了42%左右的份额,但该净附加值占中国工业部门总出口的比重总体上不高且年均增长幅度有限。细分行业的考察发现,来自东亚的中间产品创造的净附加值比重较高的部门主要是技术、资本密集型工业部门,但在大多数工业部门中这一比重增长不显著。因此,应在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通过增强本土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来提升本土企业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以获取更多的贸易利益。  相似文献   

16.
通过使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测算出企业进口产品的质量,分析进口产品质量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以及影响渠道,结果显示:企业进口高质量的资本品、中间品以及消费品能够提升企业生产率;企业进口高质量产品能够通过加剧行业竞争,促进企业提升生产率,提高竞争力;企业进口高质量产品的技术创新效应不同,资本品和消费品的技术创新效应为正,中间品为负;中间品技术创新效应为负的原因是加工贸易中的来料加工占据中国中间品进口的大部分且其技术创新效应为负。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develops an approach to measuring the factor content of trade when intermediate inputs are traded, and techniques differ for reasons such as factor price differences. An empirical section documents the importance of intermediates and shows that they mitigate cross-country differences in the factor content of finished goods. The performance of recent models of factor service trade is also evaluated. Existing approaches impute the factor content of imported intermediates with domestic techniques and tend to overstate how well those models perform. The framework developed here can help reconcile general-equilibrium trade models with actual patterns of trade.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2000-2005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分析进口中间品的使用对中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研究发现:与非进口企业对比,进口企业在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各项指标上都强于非进口企业,一直进口的企业在各项指标上最高,东部地区企业和高人均资本行业的企业表现最佳;进口中间品对企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企业从非进口状态转为进口状态能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7.49个百分点,这种促进作用对低人均资本行业企业和西部企业尤为明显。这一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须重新调整"出口主导,进口从属"外贸发展思路,实施积极的进口贸易战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创新,鼓励中、西部企业和低人均资本行业企业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边干边学,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更快提高。  相似文献   

19.
We use Chinese firm‐level data from the World Bank Investment Climate Survey to examine the link between importing intermediates and intra‐firm wage inequality. Our results show that intermediate input importers not only have a significant wage premium but also have a greater intra‐firm wage dispersion than non‐importing firms. This pattern is robust when we control for productivity and use trade costs as the instruments. We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how importing intermediates might contribute to both inter‐firm and intra‐firm wage inequality. Our evidence is consistent with three important channels. First, imported intermediate inputs complement skilled labour. Second, intermediates importers are more likely to use performance pay. Third, imported inputs complement innovation and employee training.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analyses whether the use of imported intermediates improves productivity using firm‐level panel data of manufacturing firms in Ghana covering the period between 1991 and 2002. This includes examining the importance of absorptive capacity (ABC) in enhancing the productivity gains from imported intermediates. We propose lagged relative productivity as a new measure of ABC. For any given period, ABC is defined as the natural logarithm of a firm's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in the previous period relative to the firm's initial TFP. An alternative measure of ABC considers real value added per worker in lieu of TFP. Overall, we find that firms with high levels of ABC derive productivity gains from the contemporaneous and prior use of imported intermediates, particularly for firms operating in the input‐intensive industries. Our findings are robust to different specifications of the base model and different estimation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