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霍建国 《国际贸易》2003,(10):14-16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两个主要层次是比较成本理论和要素禀赋学说。按照比较成本理论,各国应致力于生产比较优势的产品,在国际交换中换取其相对劣势的产品,以提高本国福利;按照要素禀赋学说,各国应出口那些使用本国密集要素的产  相似文献   

2.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进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进展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两个层次和核心是比较利益理论和要素禀赋学说。按照比较利益理论,各国应致力于生产比较优势的产品,在国际交换中换取其相对劣势的产品,以提高世界福利;按照要素禀赋学说,各国应出口那些使用本国非密集要素的产品。因此根据传统理论,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要素禀赋和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很大,两者之间的产业间贸易应该占据世界贸易的主导地位。 而事实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额超过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额;制成品内部的贸易比重上升,初级产品的…  相似文献   

3.
国际经济日益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各国根据自己的自然资源、要素禀赋,按照比较优势法则进行生产,参与国际分工.事实证明,各国或地区的生产要素千差万别,各有优势和劣势,要适应国内外市场变化,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相对有利的产业和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越来越多地取决于是否按照比较优势法则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并制定与之相应的战略.  相似文献   

4.
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进一步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有其合理的科学内核。但李嘉图只考虑了劳动和平率对比较优势的影响,百奥林则只考虑了要素价格(要素禀赋状况)对比较优势的影响,这就使得他们的理论存在一定的缺陷。实际上,比较优势的产生是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与要素价格的相对差别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提出了“完全比较优势”这一概念,试图进上步完善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  相似文献   

5.
里昂惕夫之谜与战后贸易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里昂惕夫之谜的产生 瑞典经济学家俄林(B.Ohlin)在他1933年出版的《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中指出,一个国家或地区总是趋向于生产并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最丰富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而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  相似文献   

6.
对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认识到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主张各国参与国际贸易自由竞争,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强调参与贸易各国生产的变动和生产要素的转移,以及国际分工的调整,充分体现了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一个正确的理论中往往包括很多假设前提,无论这些前提有多苛刻,依然可以认为这个理论是完备的.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完备性似乎就体现在此.  相似文献   

7.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一、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概念 比较优势指的是,在没有市场扭曲的条件下,贸易两国在闭关自守时本国产品价格比率与外国产品价格比率之间的关系,当一种产品的相对价格比率较低时,这种产品就具有比较优势,该国另一种产品一定没有比较优势,贸易伙伴国的情形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8.
比较优势原则的若干否定之否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刘力 《国际经贸探索》1998,(1):25-28,75
本文对比较优势原则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观点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比较优势原则作为贸易和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也同样适用于发展中国家,那些或者以发展中国家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将永远停留于落后状态、或者以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难以转换为竞争优势,或者以发展中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太少而无法带动整个经济发展为由来否定比较优势原则的观点是错误的。文章着重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只有充分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按照比较优势原则来建立产业和配置资源,才能分离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并在已经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中得到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比较优势原则论与竞争优势原则论之争 长期以来,指导国际分工,从而说明自由贸易的基本理论是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各个国家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参加国际分工,从而形成对外贸易的比较利益结构。在一般情况下,发展中国家缺资本和技术,而有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发达国家则具有资本和技术资源丰富的优势。因此,基于比较优势原则的贸易格局是:发达国家进口劳动密集型和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发展中国家则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也就是说传统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只要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进行自由贸易,就可获得更多的比较利益。  相似文献   

10.
国际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目前用于解释商品贸易比较优势的理论有:要素均衡论、规模经济假设、技术差距论、生产周期假设,以及新贸易理论等。然而,这些理论都是在有形产品而不是在无形产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它们是否适用于国际服务贸易的分析,需要重新讨论。  相似文献   

11.
竞争优势内生于比较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学者认为比较优势已经过时,应由竞争优势代替比较优势;而且一些学者认为按照比较优势发展会导致“比较优势陷阱”。比较优势理论是动态的;竞争优势内生于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理论的“钻石的四面”其实只有两面:一是要素禀赋结构,二是由市场配置资源,而这两面正是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内容。因此,一国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必须按照比较优势去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1980-2000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我国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发生了哪些变化?我国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是否符合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我国比较优势的变化是否遵循了巴拉萨的阶段比较优势理论?在对以上问题做实证分析时,本文把出口产品分成资源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并计算这三大类产品在1980年至2000年期间巴拉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ComparativeAd鄄vantage)和净出口比率指数(NetTradeRatio)。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我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基本上符合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并遵循了阶段比较优势原则。  相似文献   

13.
本通过在不同方面对比较优势理论和国家竞争理论的进行比较,揭示了他们在解释国际贸易形态方面的各自的缺点和优点。  相似文献   

14.
李长江 《商业研究》2004,(19):110-111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可谓是主流。但是,在指导区域经济发展实际中,一些学往往是在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中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实际上,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都在发挥着作用,并非是简简单单的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均衡选择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刘健  项松林 《财贸研究》2012,23(5):131-138
运用中性技术和偏向性技术对比较优势进行理论拓展,异质性企业理论扩大了H-O模型的比较优势。与中性技术相比,偏向性技术具有扩大或缩小出口的作用;偏向于丰裕要素的技术进步有助于扩大出口;而偏向稀缺要素的技术进步不利于出口扩张。要素禀赋、企业异质性和偏向性技术进步使得一国出口产品具有锁定在密集使用丰裕要素的固化特征,难以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升级。这一结论不仅可以解释中国多年来未能实现出口产品的动态比较优势问题,也为进一步的经验验证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吕裔良 《商业研究》2006,(23):38-40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并非对立的理论,只是从不同的视角对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进行研究。把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结合起来,应用显性比较优势方法和层次分析法对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进行实证分析,指出影响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是竞争力。但是,关键要素中的各要素竞争力的提升已不再容易。因此,可以采取相应策略,通过提升重要因素中的各要素的竞争力来保持和提升产业的持续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比较优势与我国服务贸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重要理论,由于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不同,因此决定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也有所不同。本分析了比较优势在服务贸易中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将比较优势理论应用于我国服务贸易。  相似文献   

18.
动态比较优势,主要取决于要素结构变化、技术进步和其他因素变化以实现比较优势动态转移。通过对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的系统梳理,结合当前中国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在新常态背景下要实现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提升技术创新水平;优化要素禀赋结构,促进劳动力资源优势向人力资本优势转化;发挥政府在高级生产要素和技术培育中的引导作用,积极扶持有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一、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长期以来指导国际分工与交换的比较利益理论强调自然资源和劳动资源相对丰富的比较优势.与此相应,在国际贸易战略上突出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但是,在当今的国际市场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并不一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首先,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需求日益减少.  相似文献   

20.
产生于18世纪中叶的相对比较利益理论从技术差异的角度说明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和收益的分配.该理论认为在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该国可以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产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另一国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产品.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双方都能获利.其原理可概括为: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理论和实践同时证明基于相对比较优势的自由贸易确实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比封闭经济下更多的福利.然而与之相伴的另一结果: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日益恶化,进而贸易得利的日趋减少,却使得我们不得不对相对比较优势重新进行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