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应对全球化的必然选择。全球化既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也给其带来了不利影响。在全球化不断加深的趋势下,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已经摆到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最终要落在农村基层党组织身上。必须通过强化村党支部建设,使村党支部真正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3.
5月9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启动“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行动。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必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又快又好发展,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林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具有独特作用和巨大潜力,承担着艰巨的任务和光荣的使命。我们要积极投身到“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的活动中来,以实际行动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是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笔者认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彻底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即解决农民最担心的养老、就医、子女升学等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人寿保险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必要性、意义及作用。如果农村人寿保险业务发展措施到位,就能起到稳定民心、凝聚民心的作用,这样才能让农民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奔富路,才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5.
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要发展农村经济,要让广大农民致富,还要不断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要重富裕,也要重文化。要“两条腿走路”,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健康、和谐发展。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新农民去建设新农村,农民的文化素质的提升和知识水平的提高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的新形势下,中央作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探讨如何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国家旅游局将今年的旅游主题确定为“2006中国乡村游”。旅游与农业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已经被高度重视,特别是乡村旅游的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已经被很多相关部门认同。应该把发展乡村旅游看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及有效途径。现阶段我国已  相似文献   

8.
陈奎 《企业家天地》2007,(4):121-122
为了贯彻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国家旅游局提出了“2006年中国乡村旅游年”的主题,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本文试图从我国发展乡村旅游二十多年来的实践与探索,对于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谈谈自己的认识与看法。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是要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协调发展,要求我们必须以农民为本,协调城乡发展,切实解决“三农”问题,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积极参与共建。毛桥村的经验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苦的惠民工程,不能搞成“形象工程”,更不能搞成“扰民工程”。尊重农民的物质利益,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使新农村建设真正造福农民,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是基础,农业科技是关键,服务“三农”人才是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然需要大量高素质“三农”人才,这给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教育致富”的理念,多渠道筹集农村成人教育经费,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成人教育的领头雁作用,构建农村终身教育体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申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是我们党根据历史潮流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出来的一个新的理论概念。从我国国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更迫切地要求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实现教育公平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和谐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而当前在农村推进教育公平的过程中,机会平等问题显得尤为凸出,甚至可以说教育机会平等问题正凸显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立足农村教育实际,通过从不同的视域中来把握机会平等的内涵及...  相似文献   

13.
文化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如何以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是文章研究的主题。农村文化建设落后、文化产业不发达成为制约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从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现状入手,从新农村建设的角度,论述了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一步分析了文化产业对于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并提出以农村文化产业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 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财政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的提出,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长期以来,在城乡之间实行的横向非对称财政机制是造成农村现在各种问题的根源之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打破财政政策的“非对称”性,统一城乡税制,加强农村公共品供给等。  相似文献   

16.
列宁利用资本主义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探索出了一条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列宁利用资本主叉的思想是他的迂回过渡理论的核心和精髓.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实际上就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迂回过渡.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利用资本主义的实践,是对列宁利用资本主义思想的证明和运用.  相似文献   

17.
一系列黑天鹅事件的发生标志着全球化进入了新阶段。后世很多马克思主义学者在援引《资本论》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全球化问题时,因缺乏超越论视野,总是将研究集中在生产领域而忽视了流通领域,这将直接导致研究停留在表象层面。基于超越论视野,我们能看到马克思早已从剩余价值在流通领域的实现中揭示出了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本质,即在共同体的差异中追求剩余价值的实现。通过对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构成元素——资本、民族、国家进行分析,还能发现导致当代全球化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根本原因是,资本无法实现对资本、民族、国家三位一体结构的超越而引发的历史的反复。基于上述研究能提供一种全新的视野用以解释民主社会主义、区域经济体、民粹主义和分配正义等现象,进而对基于流通领域社会主义应该如何实现对资本主义的超越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农村城镇化是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固然需要农村自身的力量和内生机制,但更要农村以外的力量支持。只有走城镇城市化道路,才能消除农村城镇化发展的缺陷,形成以城带乡新机制,并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基础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的内涵,从“六新”,即新农民、新产业、新村庄、新组织、新环境和新服务方面论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最后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主要实施的政策措施,包括确立战略目标及其相配套的政策、把政策的着力点放在解决农民的“民生”问题、经济成长和农村环境保护上等。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首次在我国立法层面确立了在建工程抵押制度。作为一部重要的法律,《物权法〉究竟对在建工程抵押实务会有多大影响?为正确理解和适用我国《物权法》中有关在建工程抵押的规定,文章从在建工程抵押时标的物“在建”而具有的不同于一般不动产抵押的特殊性入手,解读了在建工程抵押的基本概念、设立程序、权利实现等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