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是乞丐的一种,他们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对待他们不仅需要管制,更多的需要救助。我国近代以来一直缺乏城市乞丐求助政策,主要采取的是收容遣送办法。2003年《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诞生为救助乞丐提供了法律依据。虽然政府对城市乞丐从管制到救助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城市乞丐救助制度建立初期还存在很多问题,应当采取分类管理城市乞丐、改善救助站环境、引进职业介绍、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等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从收容遣送制度到社会救助制度的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收容遣送制度、流浪救助制度建立的价值目标及手段进行比较分析,指出流浪救助制度在立法目的、救助手段、权利倾向、政府责任承担上的优化,进一步指出现行流浪救助制度的新问题,并指出流浪救助制度发展的方向。期待流浪救助制度能不断优化。从而使流浪救助制度价值目标实现逐步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3.
社会救助立法是当代重要的社会立法.民国时期的社会救济立法日益完善,象征着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由传统向近代法治化转型的萌芽.滥觞于民国时期的社会救济立法,在变革法治规则理念实现救助常规化、突破恩赐思想强调政府责任、创新救助方式发挥造血机能以及倡导规范化的救助管理等方面都做出了有意义的探索,对战乱时期民众权益的保障、社会矛盾的缓解、国家一致对外形势的维护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转型期中国社会救助立法的建构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当前社会救助法制化及其制度构建对此应当予以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4.
转型时期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社会救助最早建立.但是,现代的社会救助与早期的社会救助有本质上的区别.转型时期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是建立在一定的法规之上,具有社会性、制度性和强制性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社会救助制度目前正处于转型期间,如何更好的发展和完善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从制度文化的视角,通过刘中西方社会救助制度的思想渊源,制度存在的基础和救助的内容及其特点等进行分析比较,对中西方政府在社会救助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刘法制建设的重视程度等进行了分析比较,找出国际社会救助制度之间的差异以及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社会救助的主体结构中,政府固然是第一责任主体,但受政府财力所限,政府救助存在许多盲点,有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游离在政府救助的保障网之外.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发达的国情出发,帮助社会困难群体的职能不能只由政府单独承担.应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使社会救助逐渐形成由政府包揽过渡到政府和非政府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救助新机制.  相似文献   

7.
瑞典社会救助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瑞典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历程、救助对象、救助内容、救助标准、资金筹集与管理等对于我国实施社会救助,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需要合理界定保障对象,细化家庭收入核定标准;建立门类齐全的救助制度框架;加强救助者自身建设,提升救助效率。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社会救助的主体结构中,政府固然是第一责任主体,但受政府财力所限,政府救助存在许多盲点,有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游离在政府救助的保障网之外.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尚不发达的国情出发,帮助社会困难群体的职能不能只由政府单独承担,应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使社会救助逐渐形成由政府包揽过渡到政府和非政府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9.
蒋儒标 《全国商情》2009,(19):101-103
温州是全国闻名的轻工业制造基地,快速发展的个体私营经济使这座城市成为外来务工人员的输入大市。由326万多人组成的外来务工人员队伍,成了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解决好对其困难人员的社会救助问题,事关温州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温州坚持以和谐共生为目标,积极探索实施对其困难人员在教育、医疗、住房、生活、就业、法律和文化等方面的救助,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责任、媒体联动、民间参与、民工互动、政策超前”的外来务工人员社会救助的“温州模式”。本文还就如何完善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救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灾荒堪称我国传统农业社会面临最大风险,因此灾荒救助也成为我国传统社会救济体系中的最大条目.我国传统灾荒救助方式多样,善于发动社会各层次的力量,同时形成了处理灾荒灾害的一整套救济思路和理念,是我国传统社会留下的宝贵制度遗产,值得现代灾荒救助防治工作借鉴.  相似文献   

11.
社会救助是应对贫困和失业问题的重要制度安排和社会政策,而社会资本可以帮助人们获得更多的资源。充分运用社会资本对社会救助的支持,能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提高政府救助的效率,更能促进我国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本文通过阐述社会救助中社会资本的作用,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提出了构建我国富含宏观社会资本、微观社会资本的社会救助系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社会救助形势十分严峻,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会救助主体单一,政府部门承担了绝大多数的救助责任,其它社会力量参与严重不足。本文分析了社会救助主体单一的原因,针对问题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地位,以企业、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以及公民个人等为补充作用的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救助的模式,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历来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2008年的汶川地震不仅引起了我们对灾民社会救助的高度重视,还使我们意识到现阶段我国灾民社会救助在财税体系方面的不完善。因此,建立和完善应对灾民社会救助的财税体系,发挥财税政策在防灾救灾中的作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数量众多的流动人口享受不到应有的基本社会保障状况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触目惊心.建立流动人口社会救助管理制度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现行流动人口社会救助管理制度是对历史的进步,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该进一步改革与完善流动人口社会救助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经过60多年的探索,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在救助理念、救助对象、救助内容和救助形式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社会救助体系的法律建设、制度建设、资金筹集以及管理机制方面仍存在着明显的问题,而且城乡差距过大.为此,政府应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利的措施,促进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法制化、规范化、社会化和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向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社会救助是政府不可推卸的一项责任。农村社会救助是维护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生存权利、享有公正国民待遇的保证。农村社会救助工作是否有效和完善,需要借评估指标进行评价。农村社会救助绩效评估指标的设计需遵循科学性、可比性与差异性、可操作性等相关原则,从农村社会救助对象的确定、社会救助金的发放过程以及救助实施效果三个环节进行社会救助绩效评估指标的构建,力求不断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促成社会公正与社会融合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镇住房救助制度碎片化问题严重,迫切需要理顺多种并存的城镇住房救助制度之间的关系。中国已进入住房救助制度并轨、整合阶段。从我国住房救助体系构建的路径,住房救助制度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国外住房救助体系的建设经验借鉴三个方面归纳总结了当前的研究,并对研究现状进行了评价,以期为未来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8.
社会保障管理人性化是实现人权保障的基本形式,是现代社会保障发展的本质要求,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文章以社会救助为例,首先对人权与社会保障关系进行探讨,指出人权思想是社会保障管理人性化的理念基础,接着总结分析社会救助管理中的种种非人性化表现,最后提出促进社会救助管理人性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6年全国综合调查所得数据,分析了我国农村地区社会救助现状以及农村居民的生活态度和他们对政府的有关期望.研究结果发现,目前我国农村社区无论最低生活保障还是贫困补助与救济,其制度建设都比较落后,能覆盖到的居民都非常有限.相应地,相当比例的农村居民认同农村贫困救济是政府应优先发展的项目之一.同时,那些拥有城市户口、或地处平原或东部地区的农村居民相对来说更容易获得政府的帮助.另外,那些物质条件较好,没有享受贫困补助或救济的农村居民更满意自己的生活,也更感到生活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