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在法治进程中,商人行动对理性规则秩序的促动是显而易见的。商人行动使商事理性规则产生了其独有的外部特性、内在价值和创设方法。这些规则作为形成理性法的内核,不断地推进着法治秩序的发展。商人行动促生了商事规则所独有的自发性、习惯性和社会性等外部特性,并体现出其内在的多元化理性价值。  相似文献   

2.
商事法律制度是商事规则的凝结,也是法治理念的演绎,商法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逐渐完备.商法发展依赖市场经济的发达,市场经济的进步依靠商法的保障,商法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互动发展的生动诠释.商法影响市场经济正是通过影响社会资本实现的,主要表现为商法推动资本流动、促进资本增值和保障资本安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商法的独立性研究是商法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从商人的独立性、商行为的独立性以及商法的法律地位等方面均可以确立商法的独立性地位,这对于正确把握商法与其它相关法律之间的关系、完善我国商法理论及相关立法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商人伦理就是判断商人行为的是非善恶的标准,它是一个道德范畴。自爱、自律、诚实、公平、勤劳、正义感、勇气、谦逊、公开竞争、恪守诺言、公平交易、在不损害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是商人伦理的主要内容。自由、正义、秩序、安全与效益是商法的主要价值。如果承认自然法学派的自然法是实在法的评价标准论断,那么商人伦理就是“自然法”位置,商法规范就是“实在法”位置。  相似文献   

5.
商法学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商法学习者具有"利益意识"、"风险意识"、"抽象意识"和"开放意识"等商法思维,使商法学习者熟悉商法的规则,掌握商事规则的应用能力.在我国商法学的教学方法中,存在体系混乱、内容庞杂,授课方式单一,商事案例分析明显不足,实践教学作用有限等弊端.要完善商法体系,理清商法内容;探索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实行"互动式教学',;加强商事案例分析在商法学课堂中的比重;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制度,发挥实践教学在商法学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当前商务领域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具有侵权倾向的国家强力干预色彩过浓,以商法公法化为切入点,指出“公法化条款”不应以公权力的积极干预为导向,相反,以商人自治为主、以政府公权力消极干预为辅才是中国商事立法主脉。从官商关系视角分析论证了公权力积极干预的诱因、现实表现、危害及制约措施并对接国内外经济形势提出中国未来商主体立法的操作路径:构建民企基本保护法,就其市场准入、行业竞争等诸多方面整合当前部门法制度资源,制约以国企为载体的政府公权力的积极干预,加强民企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7.
商法区别于其他部门法的独特价值理念,决定了商法在商事纠纷认定与解决机制上应有区别于其他部门法的独特方式与路径,即独特的商法思维之应用.基于对大陆法系理论的继受和发展,加之长期以来"民商合一"立法和司法实践的主导,当前各级司法机关在审理商事案件中都不可避免带有深刻的民法思维烙印,商事司法实践存在着背离商法思维的现象.作为商事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途径,商事审判中应当合理应用保护商事营利、尊重企业自治、协调利益均衡等独特的商法思维,以现代商法思维主导商事司法适用.  相似文献   

8.
商法原则是商事法律规范的出发点和归宿,准确地定位商法原则关系到.商法体系与基本内容的确定。商法原则的定位应遵循商法历史发展的客观选择,在内容上尊重商事交易简洁、安全、公平和国际化的特性,在功能上服从于商事活动弹性调整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广府商人、潮汕商人与客家商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府商人、潮汕商人及客家商人是粤商最主要的三个分支,他们来源、分布不同,个性、特征、发展阶段各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营理念与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0.
商事主体是市场关系中的重要主体,调整好市场关系,保障市场经济的安全、有序和高效,应当发挥商法的重要作用,搞好商事法律制度建设。市场经济越加发达,法律的部门划分也就越加明晰,这是客观必然的。认识和理解好商事主体所具有的资格法定性、行为交易性、目的营利性、能力统一性的法律特征且与民法相区别掌握运用好商法,对促进市场法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明清之际,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阶层逐步扩大,中国社会也缓慢地从传统向近代转型。作为走在转型前面的商人,他们一只脚轻轻地触到了近代的门槛,另一只脚还被牢牢地束缚在传统的旧屋里。他们的价值观也极具二重性和矛盾性,他们一方面固守天理,另一方面也放纵欲望;既积极进取又归于隐退,既自信又自卑,集俭约、忠诚与奢侈、叛逆于一体。商人价值观的二重性,是处在转型时期的商人内心矛盾的表现。以徽商为个案,研究商人的二重价值观,对于更全面地把握明清时期的商人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商人的善德观与慈善事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古代商人在小农经济生产力条件下,一直遭遇着不公正的歧视,但随着商业在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中的地位日显其重要性,商人及其经营理念也逐渐为主流社会所接纳,尤其商人的善德观,实与士大夫的正统道德信条不谋而合,从而加速了儒商结合与认同,而商人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更加证明了他们在主流社会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起着超乎其职业特点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略论《国际商法》课程的实用性及其更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沈达明、冯大同教授从西方国家引进的《国际商法》课程,20余年来在教学和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该课程的实用性,探讨了该课程内容的更新.强调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形势下,应当抓住国际贸易统一法不断发展的主旋律,增加服务贸易法的内容,增加电子商务法的有关内容,使国际商法教材更加客观地反映不断变化的国际商事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商事法律体系并非如西方商法那样经过长久的商事活动的发展积淀而成,不成熟的市场体制、国家力量的短期推动使得我国商事法律法规的工具性色彩浓厚。这种缺乏精神理念指引的商事法律体系又通过影响市场运行,生成为不成熟市场体制的一部分,成为限制市场进一步发挥其优越性的障碍。考察西方商事法律文化中的优秀商法精神元素,结合我国商法运行的体制环境和市场需求,探析我国商法应有的精神品格并将其倡扬,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必需。  相似文献   

15.
宋代"重商",是政府鉴于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商业税收为国家财政带来大幅增加的现实,重视商人和商业而采取的政策.一方面,政府给商人以支持,提高部分商人的社会地位,商人可以入仕,有识之士对"商"的态度也有所改变.另一方面,继承了古代社会重农抑商的传统,官府对商业的发展也给予控制和抑制.这表现在对商人实施的重税政策.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虽然在立法上还是采取"民商合一"的立法体例,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在理论上,商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已取得共识。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高校法学专业《商法》教材课程体系的内容结构不尽合理,和《民法》、《经济法》《国际经济法》三门法学专业主干课程的体系在内容和逻辑上存在诸多不协调之处。此外,作为解决商事纠纷主要手段之一的商事仲裁法也应纳入商法课程体系中。因此,为了适应商法教学的需要,现行商法课程体系与内容结构必须予以重构。  相似文献   

17.
商事法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商法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法典化,在我国则因历史和现实诸多原因而滞后,当前重要的工作是商法的普及和构建。民法与商法既是对立的、又是合一的,传统的“合一”或“分立”观念均极为片面,民法与商法的关系应受到重视。各国商法均有局限性且必以民法为依托,故我国的商法体系不应急于构建商法典,而应注重商事登记法的龙头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78年以来中国如火如荼地进行"渐进式"改革,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我国取得了斐然的成绩,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的八闽大地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然而,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由于西方各种思想冲击,以及改革中爆发出来各种社会问题的制约,使得受独特的海洋文化以及儒家思想双重影响形成的闽商商人伦理被人们所忽视,从而导致闽商发展的畏葸不前。因此,本文站在商法对于中国社会转型进行法律回应的角度,再度梳理和挖掘被隐没的闽商商人伦理,并论证其在社会转型期其重塑的意义,力求为闽商能在继承传统伦理的基础上获得新的飞跃,展现出与时俱进的崭新风貌。  相似文献   

19.
《国际商法》是经济管理、外贸英语类相关专业高等教育的重要课程。但该课程教学目前暴露出了诸多问题,现有教学改革方案也不能完全有效解决其缺陷。为此应当推广《国际商法》课程的当事人主义教学模式。其实现方略主要包括充分引导学生分析和自身最密切相关的国际商事法律规范、着力推动学生思考同自身密切相关的国际商事法律案例和时刻强调贯彻非法学专业的法律文化学教育三方面。  相似文献   

20.
晓进 《新智慧》2005,(6):56-57
一位美国商人说:一个人可以失去财富、失去职业、失去机会.但万万不可失去诚信。这位商人的说法并不是耸人听闻,我在美国生活学习一年,感触最深的就是“你诚我信”做人处世的原则在他们心里沉甸甸的分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