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房改大转身     
200年8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的24号文件(以下简称“24号文”),其核心内容是“加快建立和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具体而言。“24号文”明确指出:低收入人群可以选择政府的廉租住房或者拿廉租住房补贴解决住房问题;  相似文献   

2.
保障性住房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公共产品,解决保障性住房问题是各国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尤其体现在地方政府上。在这个问题上,加拿大多伦多市政府认为增加"付得起"住房的供应是解决无房危机的关键。付得起住房是适应中低收入者的住房的需要,支付的费用低于市场价的房子,包括租赁房、临时过渡房或产权房。加拿大多伦多市保障性住房政策特别是政策执行方面的经验,为我国地方政府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取向及其执行提供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廉租住房制度是我国政府为保证市场经济背景下最低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而推出的保障性住房政策,是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回顾了廉租住房制度的演进,分析了制度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讨论了政策运行中的相关议题。  相似文献   

4.
作为缓解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有效手段,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是我国民生工程的一个重大举措。如何破解资金难题一直是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介绍了福建省保障性住房融资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完善保障性住房融资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国家为改善城市低收入居民条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了投资力度,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明确地提出了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等一系列有关政策,以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由此建设保障性住房已成为我国现阶段解决老百姓住房问题的主要途径.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对开发企业的运作能力和营销水平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如何把握这一契机,开发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又如何对待经济适用住房对开发企业的低回报,而且让老百姓放心安居,本文认为应把握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农民工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又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大部分农民工居住环境比较恶劣,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具有重大意义。现有住房保障制度是造成农民工住房问题的一个原因。根据发达国家(地区)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实践给我国的启示,我们可以从界定保障对象、多渠道筹集资金、完善住房金融政策和农民工住房保障配套法规、健全保障退出机制等几方面着手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形成农民工住房保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由于住房是居民的最主要财产,住房性收入是居民的最主要财产性收入,所以住房调节应是财产调节的重要途径,住房收入调节应是收入调节的重要措施;让更多居民拥有自己的房产,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必要内容。使居民尽量拥有自有住房,需要抑制对住房的投资需求从而控制房价水平,把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和经济适用房制度改为政府为低收入家庭建房制度,发展住房合作组织和集资合作建房,解决好非户籍常住人口的住房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佼姣 《大众商务》2010,(8):268-268
我国的经济适用住房制度是国家为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而推出的一项保障性质的住房改革重要举措。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住房保障制度的国家,经过百年完善已日渐成熟,形成以可支付住房制度为主的中低收入住房保障制度,对我国加快以经济适用房制度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破解中低收入住房难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经济适用住房制度是国家为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而推出的一项保障性质的住房改革重要举措.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住房保障制度的国家,经过百年完善已日渐成熟,形成以可支付住房制度为主的中低收入住房保障制度,对我国加快以经济适用房制度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破解中低收入住房难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二十年来,我国商品房不断发展,伴随其发展的结果是房价节节攀升,如今房价已远远超过了居民可承受的购买能力。我国建立住房保障制度至今,解决了一部分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完善了住房保障制度,实现了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但近几年我国住房保障制度一直频发各种问题,这一系列问题的产生表明我国急需一部住房保障法这样的国家大法来规范和引导保障性住房的管理和运营,住房保障法的建立将对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完善、社会的公平、稳定和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保障性住房在分配环节存在一系列问题,为此应构建新型保障性住房分配流程。在划定城镇总体受保家庭范围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受保家庭遴选标准体系。将家庭原有资产、资产性收入、职业风险度等指标纳入审核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保障性住房的"分配资格级别"、"分配面积级别"以及"轮候次序"三个公式。在公式打分的基础上,结合家庭的自主选择,确定家庭是否具备受保资格以及受保的程度、受保时间和所分配保障性住房的具体地点。该流程的实施需要具备一定的制度保障,即个人收入档案制度、个人信用档案制度、保障性住房分配的公示与奖惩制度以及层次分明的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  相似文献   

12.
住房政策,是指政府出面干预和解决住房问题的规定性安排。住房政策包括住房政策目标和住房政策手段两个方面。由于住宅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突出地位,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各国都把住房问题放到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通过制定和实施适应本国特点的住房政策,引导住宅产业发展,调整住房分配关系,使住房问题得到比较公平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伴随城镇化的进程与居民住房需求的激增,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备受关注。自上世纪90年代我国保障性住房项目启动至今,多数地区的住房保障制度已渐趋完善,但后期的管理问题日渐凸显。本文总结了我国当前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的现状,从问题入手,着重对物业公司如何提高服务水平,改善保障性住房业主的居住环境,进而实现社区的和谐与社会保障的完善提出可借鉴意见。  相似文献   

14.
住房问题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特别是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更是全社会最突出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生活水平的高低,对整个社会经济也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当前,保障性住房多采用独立集中建设方式,而且大多选址在城市边缘区域,这导致我国城市出现居住空间分异,同时低收入居住区远离市区,这样极易造成社会劣势群体的空间集中并产生严重的社会隔离。因此保障性住房建设方式及选址是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必须重视的两个问题。文章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方式及选址提出了如下改进建议:一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开发配建比例,以形成混合居住模式;二是选址应邻近大运量城市公交系统,以TOD发展模式为主;三是部分项目选址应在老城区;四是借鉴香港经验。应该在有发展潜力的新城选址。  相似文献   

16.
选取北京、烟台作为考察区域,对比分析两者的住房市场现状和分配政策.发现北京居民购房负担是烟台居民的3.5倍.两个城市都加大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保障性住房类型多样化,“以租代购”成为政府向市场传达的消费理念和实际调控手段.针对住房分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增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规模,加大违规现象的惩罚力度,加强动态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住房保障的目标是住有所居而非稳定房价,这是保障性住房真正回归其保障功能的前提.山东省某城市住房保障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住房保障与稳定房价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因而稳定房价不能依赖住房保障,而单一调控房地产市场并不能从根本上稳定住房价.拓宽投资渠道与改善投资环境是稳定房价的重要途径,实行统一租金补贴是实现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措施,而大幅度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才是解决住房问题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8.
合作建房在我国已有50多年的历史,曾经在解决职工住房问题上取得良好效果。面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在住房保障性政策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数目众多的中低收入群体住房的情况下,本文就合作建房在我国住房供给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公共住房消费融资模式及绩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构建不同收入家庭住房支付能力与住房公积金关系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我国公共住房融资模式绩效。实证结果表明,在总平均、低、中、高收入家庭,公积金缴存额对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弹性均为正值,公积金与住房支付能力同向变化。高收入家庭的公积金缴存额对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弹性是最高的,而低收入家庭的公积金缴存额对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弹性最低。这说明在我国公积金对高收入家庭福利的贡献大于中、低收入家庭,中、低收入家庭的福利得不到保障,而高收入家庭获得的好处更多。所以今后应扩大公积金制度的覆盖范围,对公积金制度实行收入层次分段制,不断完善公积金制度与公共住房协调配合的机制、设立健全公共住房基金。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中低收入群体为数众多,他们的民生问题尤其是住房问题的解决对于实现社会公平、缓和社会矛盾和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比不同发达国家的住房保障制度,分析国内现有住房保障制度,解析山西省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对完善山西省住房保障制度提出了探索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