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由于住房是居民的最主要财产,住房性收入是居民的最主要财产性收入,所以住房调节应是财产调节的重要途径,住房收入调节应是收入调节的重要措施;让更多居民拥有自己的房产,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必要内容。使居民尽量拥有自有住房,需要抑制对住房的投资需求从而控制房价水平,把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和经济适用房制度改为政府为低收入家庭建房制度,发展住房合作组织和集资合作建房,解决好非户籍常住人口的住房问题。  相似文献   

2.
知识文摘     
《新智慧》2001,(5)
一、关于集资建房和合作建房的住房产权问题 对符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号)的规定,在政策规定的期限内,企业以集资或合作方式修建的住房,其产权按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建设部、国家税务局印发的《城镇住宅合作社管理暂行办法》(建房[1992]67号)的有关规定及经济适用房的有关政策办理。企业应当按人(户)分设备查簿进行辅助登记,长期保存。 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后,除“三线”搬迁、灾后重建、接收移民等国家规定的特殊情形以外,企业不得再为修建、购置职工住房提供  相似文献   

3.
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出发点,是解决城镇居民买房、建房资金短缺问题,让普通职工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买得起房、住得起房。只有切实管好用好公积金,使公积金得到不断积累和充分运用,广大职工才能更多地使用公积金购买住房,才能巩固和发展住房制度改革的成果。与此同时,对公积金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4.
邹益华  周云 《现代经济》2003,(12):58-60
合作建房在英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通过介绍英国合作建房中的一个十分著名的组织形式——“住房协会”的历史、现状及社会作用,分析其管理制度、运作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及特色,研究其经验在中国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且提出一些作者个人的借鉴思路等等,以便为中国有关部门适应建设“后小康社会”和工业化、城市化战略任务的总体要求而去较全面、有效地解决13亿人口的住房问题,以及为建设更多、更美、更好的现代化“经营城市”和“山水城市”提供另类投资方式和决策参考。具有二百多年历史的英国“房协”是英国民间合作建房形式中的佼佼者,它已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是一个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并减轻政府财政压力的好方式。若能向英国合作建房形式借鉴,则不仅有助于中国解决同类问题,实现联合国人居中心于2000年9月通过的《千年宣言》中的《贫民窟改造》任务,加快城市化进程,还可降低并减少我国在行政体制改革和房地产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摸索成本和时间。但能否有效借鉴,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弄清楚以下三个问题,即:第一、在中国发展合作建房方面,为什么这里要提出向英国借鉴?第二、组织形式是一个社会事物运作的载体,好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形成一个好的运行机制,那么,英国的“房协”这一合作建房组织形式及其运行上的特点是什么?它在中国是否适用?第三、离开基本国情的借鉴往往是不成功的借鉴,那么,当前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应怎样结合这些国情去进行借鉴和运作? 下面,即围绕着论文主题及三个需要解答的问题逐层展开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5.
军队住宅小区是指经济适用住房(含安居工程和集资建房)小区、已售干休所住房区和从军队家属区划分出的售房区。在军队住宅小区实行专业化、市场化的物业管理,是我军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提高部队住房保障质量和管理水平、提高住房保障效益和减轻部队负担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发达国家针对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制度建设历时较长,在住房法规体系、保障目标、补贴模式、控租方式、税收优惠、建房规划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一些共识。本文在总结这些经验的基础上,紧贴我国现实,认为目前住房保障制度应着重从建立住房基本法、圈定政府保障责任范畴与保障对象、确定衡量保障对象住房负担力指标、编制科学合理的住房发展计划、正确选择保障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以促进住房保障制度体系的健全完善。  相似文献   

7.
我国住房制度的目的是要通过住房商品化,实现“居者有其屋”。取消福利分房,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是对现行城镇住房分配制度的重大改革,这一转换住房机制的根本性改革,将成为今后房改的突破口。为此,笔者试就住房分配货币化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住房分配货币化的内容 传统的城镇住房分配制度是对职工实行低工资,同时由职工所在单位建房或买房,再  相似文献   

8.
中国发展合作建房事业的必要性及基本条件 1、中国发展合作建房事业的基本条件 考察中国合作建房事业的必要性,实际上就是考察中国城镇居民对合作住宅有多大的需求规模、其发展有无后续性、以及实现这种需求的基本因素和必要条件等所具备的程度,而这些也就是在中国发展合作建房事业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9.
廉租房作为我国解决城市住房困难家庭住房的一种方式,政府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它已经在我们国家缓慢发展起来,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本文将对谁住房困难、为什么困难、他们为什么应该成为廉租房的保障对象做一个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住房制度改革也在不断地向纵深发展。它对于加强住房建设,解决住房困难,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作为住房制度改革重要内容之一的住房公积金,在住房制度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职工个人...  相似文献   

11.
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管理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新出现的个人集资合作建房现象,从管理学和经济学角度进行了原因、问题及对策分析。如何加强和规范对这一新生事物的管理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尝试性地提出住房保障制度并轨的观点,认为这种并轨应该包括短期并轨和长期并轨两个层面.在短期内,应该推进租售并举的经济适用房发展模式,提高租赁型住房保障比重,逐步将租赁型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并入到租房保障体系;公积金管理实施“准银行式”的模式,实现保障资金的跨区域流动;长期内,应该构建多层次、梯度性、差异性的租房保障体系.同时,推进租房保障资金的准商业化、市场化运行模式,提高保障资金供给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住房制度的变化情况,分析了影响个人住房贷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保障房建设面临局势紧迫、任务繁重、资金缺口大的形势下,国家允许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介入保障房的建设,这对保障房的建设无疑开启了新的纪元.文章在回顾了我国保障房建设历史的基础上,分析其建设过程中遇到的融资困境,探讨在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维度下通过发行保障性房债、开发性金融贷款、保障房信托基金(REITs)三种方式解决保障房建设资金短板问题的适宜性和可行性,并阐述了各种方法在实行过程中的或有风险及其防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绿色住宅将成为21世纪主导的居住模式。绿色住宅理念应贯穿到住宅产业的规划设计、开发施工、建材生产、装修装饰直到使用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去。为了使绿色住宅从概念走向产品,必须明确其基本内涵,并通过严格的认证体系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16.
完善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要加强公积金的立法和执法力度外,还要通过房委会、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受托银行、财政、缴交单位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干预农村信贷资金配置是否有助于贫困减缓?这成为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中需要厘清的问题。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运用系统GMM对我国30个省份1988-2011年地方政府干预、农村信贷资金配置与反贫困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地方政府干预程度与贫困减缓存在非线性关系,即适度的地方政府干预将有助于贫困减缓,而过度的地方政府干预会形成地方政府干预陷阱,抑制反贫困效果;我国现有农村信贷资金规模有助于解决贫困人口的融资困境,实现贫困减缓,而我国的农村信贷配置效率处于低水平,对贫困减缓作用不显著;与地方政府经济干预较弱的地区相比,我国地方政府干预程度较强地区的农村信贷资金配置的规模和效率对贫困减缓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住宅市场价格决定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住宅市场的价格决定具有不同于市场经济国家的特点.由于我国转轨过程特点、发展中国家特点和住宅需求中对新房偏好的特点,我国存在一个独立于存量市场的住宅新房市场,市场价格由新房的需求与供给共同决定,并且新房价格影响存量市场价格.在短期中,我国住宅市场的房价波动主要是由于新房需求的变化引起的.在住宅需求中,除了传统理论强调的主要影响因素外,价格预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价格分析和政策决定时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9.
城市房屋拆迁,既关系到拆迁人和被拆迁人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城市规划的具体落实,是一个敏感而又普遍的社会问题。因而在拆迁过程中,必须给予被拆迁人合理补偿,对其进行妥善的安置。但在目前的城市房屋拆迁领域中,被拆迁人权益保护的现状令人堪忧。房屋拆迁管理制度不完善、拆迁补偿标准过低等都是造成被拆迁人利益受到损害的原因。只有建立房屋拆迁价格评估制度,完善我国城镇房屋拆迁工作,才能从根本上保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职院校一部分从高等院校中分离而来,另一部分由中专院校升格而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生力军。而目前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偏重于高等本科教育,高职院校经费明显不足,如何建立长期、稳定的筹资渠道,探索多元化筹资模式势在必行。论文对国内外高校办学经费筹措模式进行分析、比较,探寻出一条适合我国高职院校的新型筹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