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准扶贫是针对不同贫困农户状况和贫困区域环境,运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帮扶和管理的脱贫方式。本文结合安徽扶贫做法与特点,分析了精准扶贫实践和操作中面临的困境,并对精准识别、帮扶和管理等环节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政府为主导的驻村帮扶工作机制和量化考核工作方式构成了当前精准扶贫工作顺利推进的主要工作策略,而这种以政府投入为主、政府自上而下依托行政压力体制、采取减贫目标责任考核的单向度扶贫方式容易造成贫困村和贫困人员对于外部力量的依赖性.本文在分析驻村帮扶、量化考核这两种工作方式的行动逻辑基础之上,讨论了精准扶贫过程中农户参与不足和能力有限的表现及原因,同时探究了如何在外源式扶持的背景下,培养贫困户自身内部动力机制,倡导创造贫困户参与精准扶贫的环境与空间,提升贫困户自身脱贫的能力与素质,打通农户内力,在内外合力帮助的前提下顺利完成精准扶贫的脱贫目标.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对农村扶贫的历史梳理,分析社会工作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并结合文献综述、实地调查和无结构式访谈等研究方法对辽宁省东北地区E村精准扶贫经验进行深入研究。以E村贫困农户的经济、社会保障知识认知、自身素质和帮扶团队四方面的需求为导向,以服务过程中涉及的实践项目出发,进而总结社会工作如何以贫困农户需求导向在扶贫、扶智与扶志三方面介入农村帮扶的经验,帮助贫困农户满足需求的同时自助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4.
研究精准扶贫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有利于针对性地改进扶贫举措以提高贫困户的满意度。文章基于西藏深度贫困地区1091份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剖析贫困户对精准扶贫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研究发现:西藏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户对精准扶贫的总体满意度水平较高;精准识别、产业帮扶、驻村帮扶、易地搬迁的满意度水平有差异,但都对精准扶贫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驻村帮扶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精准识别;同时,精准识别、产业帮扶、驻村帮扶、易地搬迁相互影响。基于上述研究,文章提出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期间,要充分发挥激励机制,加强驻村干部的选派,继续做好驻村帮扶;加强对易返贫人口的识别监测以防止返贫;妥善解决易地搬迁户的生产就业问题;加强产业帮扶针对性,努力提高产业帮扶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进入攻坚期,我国贫困人口脱贫进程不断加快,相对静态的扶贫管理方式已难以满足当前贫困退出工作需要。对湖北省徐家村的田野调查显示:贫困户与普通农户对于扶贫动态管理和贫困退出的意见和态度既存在相似性,也存在差异性,贫困户希望动态管理能够更加全面,普通农户则希望贫困进出通道更加畅通。扶贫动态管理和贫困退出机制不够健全,如进出机制不够灵活、动态监测指标单一等问题是贫困户和普通农户的共识;贫困户认为动态监测不全面,导致自身部分贫困问题得不到及时帮扶;普通农户认为贫困进出机制不灵活,一旦成为贫困户便可以长期占有扶贫资源,新的贫困群体则难以介入。为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但要强化扶贫动态管理,并逐步构建科学规范、公平高效的贫困退出机制;还应坚持正向激励,强化问责督导,让贫困退出经得起社会和时间的检验。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和自然资源匮乏集中连片的特困地区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使搬迁农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对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云南省怒江州贫困农户易地扶贫搬迁准实验数据,采用DID模型对绝对贫困户和相对贫困户在不同易地扶贫搬迁模式前后的生计资本变动状况进行政策评估,发现易地扶贫搬迁总体上有利于提升农户生计资本.其中,依托企业带动安置模式(模式一)和山上搬山下安置模式(模式三)对提高贫困农户生计资本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有利于降低农户易地扶贫搬迁交易成本,并实现农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的;依托小城镇集中安置模式(模式二)对纯农型农户生计资本变动不存在显著影响,但有利于提升农兼型和兼农型农户的生计资本;依托退耕还林逐步安置模式(模式四)对易地扶贫搬迁绝对贫困户生计资本不存在显著影响,但却有利于提升农兼型为主的相对贫困户的生计资本,造成“搬富不搬穷”的现象.此外,人力资本提升贫困农户生计资本的作用最为显著,物质资本、自然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次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农民合作社被认为是由农户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基于自助和互助原则进行减贫、脱贫活动的理想载体.具体来说,农民合作社的贫困治理作用主要体现为:增加贫困农户收入;促进贫困农户实现自主脱贫;完善贫困治理体系等.随着脱贫攻坚工作取得胜利,全国扶贫事业进入"后扶贫时代",工作重点逐步转向乡村振兴.要进一步巩固农村贫困治理成效,农民合作社还面临一些困境亟须克服,如合作社治贫意识不足、内部精英俘获现象严重、政府合作社与低收入农户之间共赢机制尚未形成等等.基于此,有必要积极提升农民合作社内部治理能力,发挥农民合作社带领农户致富的经济组织功能以及拓展农民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的社会服务功能,助推农民合作社将脱贫攻坚前期经验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以使农民合作社在"后扶贫时代"的贫困治理中继续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8.
在“后2020时代”,相对贫困治理成为工作重心,扶贫实践也被赋予更多的“缩差”任务。本文利用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微观跟踪数据,基于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的比较分析视域,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产业扶贫与普惠金融两种扶贫模式对农村人口“增收”与“缩差”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扶贫与普惠金融对绝对贫困及相对贫困都具有显著的治理效应。但在绝对贫困治理即“增收”功能上,产业扶贫具有更高的治理效应,而在“缩差”上,在有效控制贫困人口能力干扰后,普惠金融成为具有更强增量治理效应的扶贫模式,结论在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社会再生产覆盖及利益联结机制构建为核心的产业扶贫模式依然是主要金融扶持路径;未来金融扶持应该进一步扩大普惠金融的相对规模,保证普惠金融成为农村人口收入差距缩小的重要政策构成;在金融扶贫过程中,应进一步强调产业扶贫与普惠金融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9.
中国精准扶贫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减贫成绩向世界提供了贫困治理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支撑中国取得减贫奇迹的正是独特的制度优势与有效的治理体系,尤其是举国体制发挥了关键作用。自精准扶贫战略提出以来,党中央从扶持谁、谁来扶、如何扶及如何退等方面全面创新制度设计,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参与其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脱贫攻坚制度体系。精准扶贫以党主导、高位推动、层层落实责任,以建档立卡和动态调整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因地制宜、多主体多举措精准帮扶,政府、市场、社会力量有机互动、相互协作,形成强大帮扶合力。另通过第一书记制度助推扶贫政策落实,通过加大资金供给与统筹使用强化投入保障,通过严格的监督问责与考核评估保证扶贫的准与实。精准扶贫在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为世界贡献中国减贫经验等方面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新疆南疆三地州是少数民族聚集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具有边境性、民族性、典型性等特征。采用2011年和2012年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农村住户调查数据(RHS),从收入、生活水平、教育、健康4个维度测算该连片特困区少数民族农户的多维贫困程度及其空间分布,运用面板排序模型估计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多维贫困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村级扶贫开发规划对减贫的微观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多维贫困状况得到较好改善,且空间差异逐渐缩小;农户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增加均能有效较少多维贫困,其中社会资本积累的减贫效应最为显著;村级扶贫开发规划在微观层面主要是通过农户的人力资本发挥减贫作用。应鼓励贫困农户通过积极参加专业性经济合作组织等方式积累社会资本及人力资本,提升其自我发展能力;同时,基层扶贫工作应抓落实、讲实效。  相似文献   

11.
由于福利性低利率,地方政府及农业银行的经济目标和扶贫目标冲突所导致的信贷配给、监督机制缺乏、贷款回收制度松懈和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薄弱等原因,中国扶贫贴息贷款资金按照瞄准性和回收率衡量运行效率较低.要改进扶贫贴息贷款资金运行效率,需要探索有效结合经济功能和政策功能的资金使用方法,加强管理和监测,探索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的贷款模式,以及提高贫困农户有效使用贷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同志对中国贫困及扶贫问题进行了长期的关注,并提出自己解决贫困的一系列扶贫思想。他在对中国扶贫实践进行大量调研、思考的基础上,提出精准扶贫思想,精准扶贫是其扶贫思想的新发展。习近平同志的精准扶贫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包括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精准管理和精准扶贫的体制机制等,习近平同志的精淮扶贫思想对于推进中国扶贫开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多维贫困、动态贫困成为贫困的时代特征,精准扶贫是新常态下扶贫开发的突破口。文章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和2012年成人面板数据,基于个人能力剥夺视角进行多维贫困测度,依据贫困程度将我国城乡人口划分为长期贫困、暂时贫困和非贫困三个类型,探索贫困人口在多维贫困状态中转变的机理。研究发现:(1)能力剥夺是多维贫困的根源,也是构建精准扶贫机制的抓手,做好多维贫困识别与精准扶贫的有效衔接是减少多维贫困的关键。(2)社会地位每提高一个等级,3维、4维和5维贫困人口脱贫的可能性将分别增加3.8%、5.3%和5.6%。(3)绝对收入对多维贫困演变产生积极影响,而相对收入的作用不显著。(4)城镇人口3维和4维贫困脱贫概率比农村人口高17%,中西部地区人口比东部地区更易陷入多维贫困。构建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不能靠临时救济或提供简单工作,应强化贫困人口的当前基本可行能力,提升未来发展能力,即好工作胜过工作本身。  相似文献   

14.
贫困农户因缺乏可用于抵押担保的物权而难以进入金融市场,金融扶贫需要通过增信机制解决信贷配给问题。实践中的农户增信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基于农村外部正式制度的增信,如农业保证保险贷款;二是基于农村内部非正式制度的增信,如农户联保贷款。农业保证保险贷款制度以“保险合同”为增信标识,是一种建立在法律合约基础上的经济性制度安排,其制度缺陷容易导致合作博弈低效和需求刺激不足;农户联保贷款以“共同还款责任”为担保约束,是一种以社会资本内生激励机制为核心的非经济制度安排,既有信用发现和监督惩罚的优势,又存在农户还款集体违约的风险。在精准扶贫目标下,湖南“瞄准”扶贫项目的农业保证保险贷款模式值得学习和借鉴,而农户联保贷款还需要更多的模式创新,如激励乡村精英与贫困农户组成联保小组等。  相似文献   

15.
运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行为改变模型,探讨贫困地区农户农业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同贫困程度、不同经营规模、不同收入结构农户农业技术采纳意愿影响因素的异质性。研究发现:采纳动机、农技技巧对农户农业技术采纳意愿有显著影响,非农收入、预期收益、农业劳动力数量、风险态度、风险保障、科技培训和经营规模是影响农户采纳意愿的关键因素。不同类型的农户农业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具有差异。家庭经营规模、科技培训对贫困户农业技术采纳意愿影响更显著,农业技术信息获取渠道、非农收入对非贫困户农业技术采纳意愿影响更显著;劳役动机和农业技术使用技巧对经营规模较小的农户农业技术采纳意愿更显著;农业技术了解程度对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农户农业技术采纳意愿影响更显著,非农收入、驻村农业技术员对以非农收入为主的农户农业技术采纳意愿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扶贫工作实施区域经济开发带动战略,在现阶段,继续把它作为主要的扶贫手段和模式已不重要,扶贫攻坚要从以区域经济开发带动战略为主向以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战略为主转变。实施重点突破扶贫战略的对策,包括突破旧的扶贫思路、手段、模式,改善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增强扶贫资金投向的针对性,提高贫困农户的自身素质,突破“返贫”怪圈,巩固“扶贫”成果等。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全国九大连片贫困地区的农户微观调研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分别考察了多元化精准扶贫的政策营销与政策执行对贫困地区农户政策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精准扶贫的政策营销能够有效帮助贫困地区农户深入理解相关扶贫政策并提升其政策满意度;(2)精准扶贫政策的精准执行亦是农户政策满意度的另一个重要促增因素,具体体现在精准识别、"五个一批"等多元化扶贫政策的实施以及贫困退出机制等三方面;(3)总的看来,贫困地区农户对精准扶贫政策基本满意,而精准扶贫的政策营销与政策执行对不同群体的政策满意度影响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18.
沈洪  魏升贵  葛龙  张唯滔 《西部金融》2015,(2):70-73,90
本文通过实证方法分析商洛市贫困区农村居民收入非均衡增长的成因——即扶贫贴息到户贷款发放中存在扶贫对象、扶贫贴息领取人、占有人以及扶贫贴息贷款使用人等"同体分离"现象,进而引发贫困区内相对贫困渐趋增加;其次,按照厘清市场与政府边界、深挖制度创新红利的思路,按照"制定规则权利平等"的原则,提出了完善制度安排、实施精准贴息的新型扶贫贴息贷款模式的建议,并就"劳务用工帮扶+担保加盟契约带动"式项目贷款扶贫模式和"村级互助资金协会统贷统还"式小额到户贷款扶贫模式作了具体评析,力求通过精准贴息,实现贫困区内农村居民收入的均衡增长。  相似文献   

19.
土地是农户重要的生计资本,土地问题是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中的关键,关乎脱贫成效。基于理性选择理论和“推-拉”理论,本文采用重庆酉阳11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数据,从搬迁户的视角出发探讨农地流转对易地扶贫搬迁户脱贫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农地流转能够通过为搬迁户带来土地租金收入、促进家庭生产要素优化和劳动力合力配置正向促进搬迁户脱贫,非农就业这个逻辑中发挥中介作用,村干部政策执行则在农地流转和非农就业之间起调节作用。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过程中,要激活农村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要素合理流动,加大村干部主动执行政策的力度,不断带动搬迁户非农就业,夯实永续脱贫之本。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全国九大连片贫困地区的农户微观调研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分别考察了多元化精准扶贫的政策营销与政策执行对贫困地区农户政策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精准扶贫的政策营销能够有效帮助贫困地区农户深入理解相关扶贫政策并提升其政策满意度;(2)精准扶贫政策的精准执行亦是农户政策满意度的另一个重要促增因素,具体体现在精准识别、"五个一批"等多元化扶贫政策的实施以及贫困退出机制等三方面;(3)总的看来,贫困地区农户对精准扶贫政策基本满意,而精准扶贫的政策营销与政策执行对不同群体的政策满意度影响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