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宏村和西递两个徽雕古建筑村落为例,探讨对徽雕艺术保护工作现状,研究虚拟技术场景模型构建方式,对徽州雕刻古建筑物的复原提供技术支持。在技术应用中,将AutoCAD、3dsMax和VRP等制图、建模技术应用在徽州雕刻保护实践中,可切实提升虚拟技术使用水平,为徽雕艺术的保护与传承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
徽雕艺术的生存和发展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社会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代徽雕艺术应从内容、材料、工艺、式样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是当代热门的研究方向。应运用三维数字技术通过数据采集与定位、虚拟还原与修复、线上三维云展示等方法对皖南古民居装饰艺术进行保护、传承,利用文创产业创新再造与高校专业课程设置来催化皖南古民居装饰艺术向当代文化产业过渡,为徽派艺术形式推广、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维度。  相似文献   

4.
传统徽绣作为徽州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已随着作为载体的民间服饰、民间生活用品以及民俗发生改变而消失。现阶段,应及时收集有关徽绣资料并进行分析,建立安徽刺绣档案,解析其工艺特色,总结徽绣的艺术种类和特色规律,鼓励刺绣爱好者进一步对古徽绣进行技法上的研究,供徽绣研究者进行学习和借鉴,并塑造徽绣工艺师,挽救濒临消亡的刺绣工艺品,使它得以传承。在其发展中,与现代工业生产结合,打造徽绣品牌,使徽绣的文化与经济效益得到发挥。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活化石。在现代信息社会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如何传承和创新的困境。保护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利用现代动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这不仅为动画艺术注入新的活力,也是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种很好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中国农村乡镇城市化进程的步伐的加速,花鼓灯艺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农村乡村文化生态遭到严重的破坏,其社会存在基础日渐萎缩,艺术神韵的消失,稳定性的发展基础遭到破坏,传承正面临主体断层,缺乏外部环境支撑等。文章从全民的保护意识、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开发、畅通民间传承渠道、花鼓灯艺术专业梯队的建立与完善、地方高校的传承、地方政府的扶持等方面探讨了当前花鼓灯艺术传承与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论秦腔艺术的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腔艺术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申请为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作品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但秦腔艺术在当代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危机,且秦腔艺术的保护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因此,保护秦腔艺术,应在完善相关立法的同时,通过政府资助和政策支持,积极探索生产性保护和市场化经营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煤雕是一种极具晋文化特色的民间工艺,具有传统的艺术审美语言,这种民间工艺已经很罕见了。论文阐述的是煤雕的历史渊源、描绘题材、艺术特色、文化内涵,以期引起人们对煤雕艺术的思考和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桐乡花鼓戏及其传承与保护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野调查,对桐乡花鼓戏进行历史溯源、传承发展、艺术特色的研究,探析其传承与保护路径和方法。嘉兴地区的花鼓戏最早出现于清朝嘉靖、道光年间,在传播过程之中,由于种种原因频频变化,形成了江浙地区地方小戏种的分支,这种分化不仅是戏种在地域范围内的流动,更是一种艺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桐乡花鼓戏由湖州传入的可能性较大。而经历数百年、几十代艺人的传承发展,事实上已经完全融入了本地的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立的风格和特色。其曲调主要来源于湖州滩簧、湖剧等戏剧,后期融入了当地的一些民歌曲调,以桐乡方言演唱。在传承与保护方面,已经与旅游业有效结合,走出了一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双赢道路。但还要与时俱进地创新展演方式,制定传承人的选拔培养计划方案,开展影像录制、曲谱记录与整理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传承工作。  相似文献   

10.
针对时尚与传统结合的设计趋势,将瓷器裂纹运用在服装设计中,传承发展传统元素,拓宽服装设计的思路。瓷器裂纹具有意蕴深远的艺术美感,文章根据瓷器裂纹在服装设计中可以应用的风格领域,结合设计实例与大朴不雕、虚实相生等传统美学观念,提炼总结瓷器裂纹在服装设计中的设计方法、设计原则以及工艺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儒家义利之辨重义轻利,但并不否定利,而是主张义利统一,在义的指导和制约下去追求合理的利。徽商对儒家义利观的整合贯穿于经商的各个环节,体现于经商的动机、经商的手段以及商业利润的用途等各个方面:以义为尚,服贾求生;以义取利,生财有道;以义制利,用财有度。徽商义利观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观基础--社会主义义利观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探讨了徽派建筑的结构布局、装饰特点、以及居住方式和行为特征等问题。以徽派建筑的审美特点分析为切入点,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提出以下观点:徽派建筑体现了古代徽州文明的律动,它表现出“道法自然”的美学法则,充分反映出徽派建筑是徽州宗法伦理结构的物化,也是徽州商业社会民俗物化了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3.
素有徽州“三绝”之称之徽州牌坊,历史悠久,其起源流变,学界有汉阙、坊门、衡门、华表等说。徽州牌坊涵盖国内牌坊的所有类别,如:标志坊、墓祠坊、功德坊、忠孝节烈坊等。徽州牌坊作为古老的文化遗存,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研究徽商的经营文化是研究徽商的重要方面,通过对徽商经营文化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把握徽商的风貌和特性,以及对于认识明清时期的商人精神风貌,对于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提高商业经营水平和商业道德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徽商的经营文化主要分为经营艺术、商业道德、经营特征三方面,对这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对于从整体上认识徽商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探析明代徽州典商的繁盛现象,其因由有四:在徽商崛起的动因中蕴涵着重视货币借贷业之端;明代白银货币化成为这个时期典当业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宗族势力可视为徽典走盛的重要支撑;时人谈论徽典盛状应是掺有"水分"的。  相似文献   

16.
关于微商崛起原因的研究,是历史问题,也是经济问题,更是财务问题,本文从财务视角出发,试图在分析影响微商崛起财务因素的基础上,探讨文化、资本、制度之间的互动机理,以及这种互动机理对于徽商崛起的重大贡献,从而得出基于财务视角分析的徽商崛起的本质原因,即徽商文化、人力资本、控制制度是徽商崛起的重要条件,而且他们之间的互动机理则是徽商崛起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随着惠州市加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高技能人才在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高技能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转型期的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制约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采取SWOT分析法对惠州高技能人才培养进行系统扫描,并在此基础上,给出惠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传统社会严密的征课网络中,宗族组织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明清徽州是一个宗族社会,宗族组织在钱粮督催、赋役纠纷调解、赋税风险分担、违限惩处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徽州宗族与官吏、职役系统相互结合,加强了对乡村社会的有效控制与管理,保持了区域社会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徽州水旱蝗疫等自然灾害频发,使传统徽州社会宗族内外产生了众多贫民。为济贫饥民于倒悬,徽州官府、宗族、绅商各界采取了灾前预筹与灾时救助相结合,形成了参与社会救助的资助者多,受众广,救助措施全的较为完整的社会救助体系,促进了传统徽州社会的稳定和正常持续的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