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法集资活动近年来愈演愈烈,其原因在于我国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与计划经济时代的法律规制体系之间的矛盾.目前,我国对非法集资的法律规制主要依赖于行政上的取缔和刑事上的严惩.这种做法不仅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不利于金融体制改革,还违背了法律规制体系的阶梯性要求.因而有必要进行改革,对我国非法集资法律规制体系进行调整:增设民事规制,注重行政措施前期的介入,限制刑事规制的适用.  相似文献   

2.
诉讼延滞是对刑事诉讼效率的消极影响。期限制度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规制诉讼延滞。但为追求公正,对延滞的合理容许又是必要的,期限延展制度表达的正是这种容许。期限延展应当遵循必要性、法定性、确定性、审查性和比例性的要求,才能限制不合理延滞。对我国刑事诉讼中的期限延展制度的考察表明,效率与公正并没有得到平衡实现,有必要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商标恶意诉讼是一种恶意诉讼行为,诚实信用原则是规制商标恶意诉讼的法理依据.现行法律规定存在界定不清、规范和预防机制不足等问题,司法实践中"恶意"认定标准不同、损失赔偿标准较为复杂,不利于遏制近年来商标恶意诉讼的频发趋势.针对上述问题,实体法上,应明确商标恶意诉讼及认定标准,增加反赔制度.程序法上,需明晰诉前禁令制度,严格限制原告撤回起诉.同时,应进一步完善信用规制机制作为实体法和程序法的配套措施共同保障当事人权益.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基础上实现对商标恶意诉讼行为的有效识别和规制.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审判实务中虚假诉讼有愈演愈烈之势。它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然而当前我国对虚假诉讼的民事规制力度羸弱,刑法对虚假诉讼的规制缺位,导致实践中无法有效禁绝虚假诉讼。本文分析了虚假诉讼的定义特征以及虚假诉讼入刑的必要性。并提出立法建议,将虚假诉讼分为侵财型虚假诉讼和非侵财型虚假诉讼区别处理,对前者应设立诉讼诈骗罪。后者应根据虚假诉讼行为人的具体行为手段来定罪量刑。  相似文献   

5.
传统诉讼理论中对原告资格做出了种种严格的限制。但在环境诉讼领域中,这种限制是不符合环境保护的现实需要的,因此环境诉讼原告资格逐渐呈现一种扩大的趋势。对环境诉讼原告资格进行扩展已成为我国环境诉讼制度如何独立发展的现实命题,也在2012年最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中得以体现。但对环境诉讼原告资格的扩展不是没有边界的,应当根据中国当下环境纠纷解决的实际予以合理限制,实现权益救济与司法效率等多元目标的均衡化。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公民维权意识的日益增强,我国法治建设面临了许多新的挑战。近些年来,中国发生了大量的公益诉讼案件,而且还有逐年增长的趋势,但是与之相对应的法律制度的却不很完善,限制了公益诉讼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公益诉讼制度现状的阐述和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构建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公民作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的现状及其困境谈起,对公民在环境公益诉讼中作为原告的依据做了必要分析,也对在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中如何对公民的诉讼主体资格的具体建构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佩 《大众商务》2010,(10):207-207
从理论上讲,自诉讼制度产生以后,在人们依法进行诉讼的同时,必然伴随着恶意诉讼的出现。盖因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面前任何完美的制度都会被扭曲、异化,从而偏离其设计目的,于实际运行之中显得捉襟见肘,漏洞百出。本文分析了对民事恶意诉讼规制的各国立法例,最终提出了规制的相关对策,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经济法诉讼程序论——以公益诉讼为思考路径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传统诉讼法理论将原告资格限制在申诉人须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对于社会经济公益,公民被认为不具有直接利害关系,其原告资格不被承认。这样,当社会经济公益遭受侵害时或有侵害之虞时,公民便无法通过司法手段来维护这一公益,这就导致我国经济法不可诉现象的大量存在。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出现,既是增强经济法可诉性的有效途径,也是对我国经济法独立诉讼程序的有力建构。  相似文献   

10.
《就业促进法》已于2008年1月1日正式施行,然而该法并没有规定反就业歧视公益诉讼制度,这不能不说是个缺憾。因为,传统诉讼法理论将原告资格限制在申诉人须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对于大量不直接损害公民个体平等就业权利但造成社会公平就业秩序遭受损失或有损失之虞的歧视行为,公民被认为不具有直接利害关系,其原告资格不被承认。这样,当公平就业秩序遭受侵害时或有侵害之虞时,公民便无法通过司法手段来维护这一公益。反就业歧视公益诉讼制度的出现,既是诉讼法对其自身只顾及保护私人利益的狭隘性突破,也是对传统诉讼法律制度的超越。  相似文献   

11.
从理论上讲,自诉讼制度产生以后,在人们依法进行诉讼的同时,必然伴随着恶意诉讼的出现.盖因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面前任何完美的制度都会被扭曲、异化,从而偏离其设计目的,于实际运行之中显得捉襟见肘,漏洞百出.本文分析了对民事恶意诉讼规制的各国立法例,最终提出了规制的相关对策,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环境规制与企业绩效——基于代理成本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微观企业层面上,“波特假说”及其理论支持者以往较多地从生产成本、创新研发的角度来探讨环境规制对企业绩效和竞争力的影响,而鲜有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研究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以代理成本为视角①,借鉴现代产业经济学的“结构—行为—绩效”分析范式,引入代理成本作为中介变量,研究环境规制对企业绩效提升的机理。研究结果发现:环境规制对提高企业绩效、抑制代理成本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代理成本在环境规制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公益诉讼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而提起的诉讼,任何公民都有维护公共利益的义务,当之无愧也应当享有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利。为了鼓励公民提起公益诉讼并且防止公民滥用诉权,我们可以采取诉讼费用制度公平分担诉讼费用,仿效前置审查起诉模式防止滥用诉权和诉后追究责任制度制裁滥用诉讼行为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目前尚处于真空状态,出现这种状况是有其历史根源的。不仅有人们的认识误区,传统的诉讼理论更是对经济公益诉讼制度制造障碍。因此必须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先进理论和成功经验,厘清诉讼受案范围、放宽原告资格、建立配套保障措施及限制措施,尽快建立我国的经济法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煤矿安全规制的形势不容乐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规制"失灵"的现象。对于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规制俘获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分析工具。一方面,规制主体与被规制对象均是理性"经济人",存在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进行规制合谋的主观动机;另一方面,由于多重委托—代理链条和信息不对称的普遍存在,对规制主体和被规制对象的监督存在困难,这就为被规制对象俘获规制主体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6.
《反垄断法》颁布以前,对于行业协会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制长期处于无法可依的局面。《反垄断法》的出台虽然改变了这一尴尬局面,将行业协会纳入规制范围,但有关规定比较原则和模糊,并不能实现对其限制竞争行为的有效规制。本文针对《反垄断法》中有关行业协会的规定及其不足,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以期为更好的规制行业协会限制竞争的行为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公民和法人越权行为无效认定的传统民法理论受到合同立法的挑战 ,确定非法人组织的合同主体资格是合同立法的国际趋势。是否依缔约为目的是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实质区别 ,区分合同成立和合同生效是我国合同法的重大突破。格式合同的实际运用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缔约责任体现了法律对经济领域规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中国证券市场对规制者进行规制的机制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规制体系的微观基础、规制的委托代理关系、规制的法律环境、证券规制的寻租行为等方面,需要从建立健全司法监督和社会知情的规则、完善中国证券市场规制者的内部制衡机制、健全法定规制主体与多种市场规制力量的合理分工与协作、发挥社会媒体的监督作用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9.
激励相容视角下的煤矿安全规制成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山西“2.22”重大煤矿安全事故,提醒我们反思当前的煤矿安全规制体制,其中,我们就有必要探究煤矿安全规制中的成本问题。通过逻辑推理、演绎,试图以契约经济学为基础,从激励相容的视角,系统分析煤矿安全规制体制中存在的代理成本及影响代理成本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0.
格式合同具有安全、高效、迅捷等优点,但其往往违背合同自由和公平原则。我国现行法律对格式合同的相关规定极不完备,应建立一个系统的、运用多种手段将事前规制与事后规制相结合的、有中国特色的格式合同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